伍崇曜
伍崇曜 | |
---|---|
大清榮祿大夫 | |
籍貫 | 泉州晉江安海 |
族裔 | 漢族 |
原名 | 伍元薇 |
字號 | 字紫垣,一字良輔 |
出生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逝世 | 同治二年(1863年12月4日) |
出身 | |
|
伍崇曜(1810年—1863年12月4日),原名元薇,商名紹榮,字紫垣,一字良輔,廣州南海人,清朝廣州十三行怡和行行主,藏、刻書家[1]。
生平
先世自閩遷粵,為中國首富伍秉鑒第五子,邑廩生出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圍廣州,靖逆將軍奕山戰敗請降,允賠償英軍贖城等費,伍崇曜出資800,000餘銀元[1]。因與義律調停通商,被民眾當成漢奸[2]。三元里民謠:「一聲炮響,二律埋城,三元里頂住,四方炮台打爛,伍紫垣頂上,六百萬講和,七錢二兌足,八千斤大炮未燒,久久打下,十足輸曬。」[3]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與廣州各洋行聯合抵制英商,抗議英國侵華暴行[1]。
咸豐三年(1853年)助總督葉名琛雇覓火輪攻剿太平軍[4]。咸豐四年(1854年),廣東天地會起事圍攻廣州,又先自行捐輸,召募壯丁守城,繼而廣勸富商出貲,助葉名琛扼守水陸要衝,抵抗會眾。咸豐七年(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受命於巡撫柏貴與英領事巴夏禮交涉。先後受清廷賜舉人出身,候補郎中、候選道臺、加布政使銜、榮祿大夫等銜[1]。
伍崇曜平日喜搜購古籍,藏書之所名「粵雅堂」,又名「遠愛樓」。所有祕本皆請人代為校訂,延請道光舉人譚瑩為其評別挑選,致力於搜書、藏書、刻書,仿四書全書之例,書後必加題跋,編有〈遠愛樓書目〉[1][5][6][7],重視鄉邦文獻[8]、與孤本秘籍[9],如刻有張金吾的《金文最》等少見書籍[10]。所輯刻之書,涉及經史考訂、天文、音韻、樂理、金石、算書、地理、詩文集、人物傳記、書目等,尤其《粵雅堂叢書》為著名大型叢書之一,諸體兼收[11]。
同治二年(1863年)陰曆十月二十四日去世時,粵民稱慶[12]。
身後
1959年,海燕電影製片廠製做電影《林則徐》時,伍崇曜曾被考慮作反派主角[13]。
1998年,電子角色扮演遊戲《俠義豪情傳─禁煙風雲》伍崇曜為反派NPC[14]。
刻書
伍崇曜刻書名聲與鮑廷博、黃丕烈、錢熙祚等藏書家齊名[15],前後所輯刻書總計書260種,2266卷[11],有:
逸事
- 廣州特產雞仔餅據說與伍崇曜有關。
- 廣州傳說伍崇曜在白晝被雷劈死[16]。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胡述兆.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台灣: 漢美出版社. 1995-01-01. ISBN 9789579005777 (中文(臺灣)).
- ^ 寧稼雨. 《中国志人小说史》. 中國: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9787205018269 (中文(中國大陸)).
- ^ 潘耀華. 《花城广州》. 中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中文(中國大陸)).
- ^ 賈熟村. 〈太平天国时期的“红单船”〉.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中國: 廣西師範大學). 2005, (2005年第2期)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陳澧〈譚瑩墓誌銘〉:「生平博考粵中文獻,凡粵人著述嵬羅盡讀之。其罕見者,告其友伍君崇曜匯刻之。」
- ^ 清·譚瑩《樂志堂文略·粵雅堂記》:「瑩原慚學圃,慣詣墨莊,曾為搜羅,實襄讎校。」
- ^ 光緒《廣州府志》:「粵省號富饒而書板絕少,坊間所售,惟科場應用之書,此外無從購。崇曜思刊刻書籍以惠士林。」
- ^ 清·伍崇曜《嶺南遺書·序》:「茲則專取嶺南,未遑他及。即各私其鄉曲,諒無愧於古人。」
- ^ 清·譚瑩:《樂志堂文略·粵雅堂記》:「汲郡孔堂之奧,玉箱金版之奇。」
- ^ 清·陳澧《金文最·陳澧序》:「張氏乃致力於此為世人所不為之書,固難得矣;伍氏父子刻世人所不刻之書,又難得也。」
- ^ 11.0 11.1 李緒柏. 清代刻书家伍崇曜. 羊城古今. [2015-09-02]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清·文慶《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今該紳果伏冥誅,於本年十月二十四日病歿,粵民僉以死一大漢奸為幸。」
- ^ 陳舜臣. 《鴉片戰爭實錄》. 中國: 重慶出版社. 2008-11-01. ISBN 9787536698864 (中文(中國大陸)).
- ^ 俠義豪情傳─禁煙風雲图文完全攻略. 網絡新時代. [2015-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8)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張之洞《書目答問·勸刻書說》:「刻書必須不惜重費,延聘通人,甄擇秘籍,詳校精雕,其書終古不廢,則刻書之人終古不泯,如歙之鮑,吳之黃,南海之伍,金山之錢,可決其五百年中必不泯滅。」
- ^ 鮑正鵠. 《鴉片戰爭》. 中國: 新知識出版社. 195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