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薩·普利耶夫
伊薩·亞歷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 | |
---|---|
出生 | 1903年11月25日 沙俄帝國捷列克州(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巴特克村 |
逝世 | 1979年2月6日 蘇聯莫斯科 | (75歲)
效命 | 蘇聯 |
軍種 | 蘇聯陸軍 |
服役年份 | 1926–1968 |
軍銜 | 蘇聯大將 |
統率 | 騎兵第5師 近衛庫班騎兵第4軍 近衛騎兵第2軍 第1近衛騎兵機械化集群 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 第57集團軍 第13集團軍 北高加索軍區 蘇聯駐古巴軍隊集群 |
參與戰爭 | 蘇德戰爭 |
獲得勳章 | 兩次蘇聯英雄 |
伊薩·亞歷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奧塞梯語:Плиты Алыксандры фырт Иссæ;俄語:Исс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лиев,1903年11月25日—1979年2月6日),北高加索奧塞梯人,蘇聯大將。
生平
早年
生於沙俄帝國捷列克州(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巴特克村。畢業於弗拉季高加索第二實科中學。
1922年3月參加紅軍在獨立高加索集團軍特別部任戰士。1923年6月至8月轉入預備役。1923年9月被招入列寧格勒騎兵學校學習,1926年畢業。1926年加入聯共(布)。[1]畢業後,1926年9月分配到克拉斯諾達爾的北高加索山地民族騎兵學校任隊長。1930年入伏龍芝軍事學院,1933年畢業後任基輔軍區以米哈伊爾·費多謝耶維奇·布利諾夫命名的斯塔夫羅波爾騎兵第5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1936年6月任蒙古人民革命軍聯合軍事學校司令部顧問。1939年2月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騎兵第6師騎兵第48團團長,獲上校軍銜,參加了1939年9月解放西白俄羅斯|西白俄羅斯解放進軍。1940年10月入總參軍事學院學習。[2]
蘇德戰爭
蘇德戰爭開始後,1941年7月6日任北高加索軍區騎兵第50師上校師長,從組建地的阿爾馬維爾率該師於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地區編入西方面軍瓦西里·阿法納西耶維奇·霍緬科中將的第30集團軍、伊萬·伊萬諾維奇·馬斯連尼科夫第29集團軍集群之下的第22集團軍、羅科索夫斯基第16集團軍下屬的列夫·米哈伊洛維奇·多瓦托爾少將的騎兵集群。在斯摩棱斯克會戰中發動了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後方的兩次大膽襲擊。1941年9月11日晉升少將軍銜。莫斯科會戰第一階段,騎兵第50師隸屬於羅科索夫斯基第16集團軍,參加了維亞濟馬防禦戰役、莫扎伊斯克-小雅羅斯拉維茨防禦戰役、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防禦戰役。由於出色的作戰表現與湧現出大批英雄主義事跡,1941年11月26日騎兵第50師首批被授予近衛軍稱號,改稱近衛騎兵第3師。在西方面軍第5集團軍}近衛騎兵第2軍編成內參加了莫斯科會戰第二階段大反攻的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攻勢。1941年12月19日列夫·米哈伊洛維奇·多瓦托爾少將在魯扎附近匍匐爬向觀察所時被德軍機槍把身體射殺成兩截犧牲,普利耶夫接任近衛騎兵第2軍軍長。1942年4月16日,調任南方面軍騎兵第5軍軍長,在哈爾科夫戰役在伊久姆苦戰,6月底損失慘重的該騎兵軍撤銷。1942年7月任西南方面軍近衛騎兵第3軍軍長,參加沃羅涅日—伏羅希洛夫格勒防禦戰役,在斯大林格勒會戰期間,數次變更隸屬到頓河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最危險作戰地域。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會戰大反攻,近衛騎兵第3軍在西南方面軍最左翼突破德軍防禦,向東南方向進攻,形成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的西北翼。[3]
1943年2月被任命為在大本營預備隊組建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副司令員。1943年5月任草原軍區副司令員,1943年7月9日草原軍區改稱草原方面軍,參加庫爾斯克會戰、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攻勢;解放左岸烏克蘭的第聶伯河會戰。1943年10月20日,草原方面軍改稱烏克蘭第二方面軍。1943年10月29日普利耶夫晉升中將軍銜。[4]
1943年11月4日,由於烏克蘭第三方面軍近衛庫班騎兵第4軍軍長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基里先科中將在梅利托波爾攻勢中,與坦克第19軍與航空兵合編成騎兵機械化集群,從梅利托波爾南郊發起攻勢,強渡莫洛奇納亞河,進攻韋肖洛耶、新阿斯卡尼亞和彼列科普方向,在彼列科普突破時進攻遲緩而被撤職,由普利耶夫繼任軍長兼騎兵機械化集群司令。遂行防衛亞速海沿岸瓊加爾地峽、格尼切斯克地域的作戰任務,直至1944年2月。[5]
1944年2月中旬轉隸烏克蘭第3方面軍,3月6日開始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攻勢中,烏克蘭第三方面軍以近衛騎兵第4軍與近衛機械化第4軍(有100輛坦克、23門自走炮)編成「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群」,在戰役第一日20時30分從克里沃羅格投入近衛第8集團軍的戰役突破口,直撲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部駐地新布格,克服了惡劣天氣於3月8日晨四面合圍並攻克了新布格。3月8日,在奪取新布格的戰鬥中,近衛機械化第4軍近衛坦克第36旅格列邊尼科夫少尉指揮的坦克衝到退卻的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部縱隊的跟前,摧毀了數輛戰鬥車輛和多輛指揮車及電台,但旋即被德軍炮彈擊中起火,該車乘員仍繼續英勇作戰直至犧牲在燃燒的坦克內,由於這一功績,格列別尼科夫少尉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3月9日晚騎兵機械化集群轉向南,沿着新布格—尼古拉耶夫鐵路急速而深入地插入,經激烈戰鬥攻克巴什坦卡,3月10日日終前隔斷了德軍第六集團軍右翼的4個軍13個師,就使敵人處於幾乎完全被合圍的態勢。德軍打算向西面突圍,在3月11日前,組織了一個由第17、第125、第302步兵師和大量坦克組成的突圍集團,並開始在西面和西北方向對新波爾塔夫卡和普里沃利諾耶實施突圍。3月12日深夜,方面軍司令員命令近衛第8集團軍會同坦克第23軍等,擊潰企圖從新謝爾格耶夫卡、馬列耶夫卡地域向西突破的敵軍集群,並在3月13日日終前,前出至佩斯基、多布拉亞、克里尼察、亞夫基諾、新謝瓦斯托波爾一線。同時命令普利耶夫將軍的騎兵機械化兵集群佔領斯尼吉廖夫卡,並在3月13日這天堅守住基謝列夫卡、布爾哈諾夫卡、斯尼吉廖夫卡、奧克佳布里斯基、巴爾馬舍沃地域。但力量不足以形成嚴密的合圍圈西側對內正面,近衛第8集團軍仍然在包圍圈東北方向的弗拉基米羅夫卡苦戰,突擊第5集團軍的步兵第37軍推進到斯尼吉廖夫卡以東地域。3月13日,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卡爾-阿道夫·霍利德上將命令合圍圈中的德軍立即向西突圍。結果德軍放棄了全部火炮與裝備,第370、第304、第355、第9步兵師損失特別慘重。3月15日,蘇軍解放了別列茲涅戈瓦托耶與斯尼吉廖夫卡,德軍第六集團軍總撤退到南布格河右岸。此次作戰,騎兵第30師在戰役中表現出色,解放了新布格城,於1944年3月19日榮獲新布格騎兵師榮譽稱號。近衛騎兵第9師則因突德軍因古列茨河防禦和3月8日解放新布格城立下戰功,在1944年3月19日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6]
1944年3月26日烏克蘭第三方面軍不間斷地發起了敖德薩攻勢,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群從沃茲涅先斯克以北強渡南布格河,經別列佐夫卡直撲鐵路樞紐拉茲傑利納亞,4月4日攻克該地,將德軍濱海集團分割為兩部分。然後調頭向南,4月7日騎兵機械化集群所屬部隊進抵德涅斯特灣。4月8日攻克德涅斯特灣畔的別利亞耶夫卡,切斷了敖德薩德軍的陸上退路;再調頭向東,4月9日午夜逼近敖德薩西郊。騎兵機械化兵集群的迂迴行軍,決定了敖德薩的命運。守城的是羅馬尼亞的部隊,以及編成內有4個師的德軍步兵第72軍和黨衛軍的20多個獨立營。德羅軍隊在城市的北邊和西北邊佔據着堅固的防禦工事。敖德薩於4月10日近10時被完全解放。普利耶夫因在這兩場戰役中指揮得當,表現英勇,1944年4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普利耶夫蘇聯英雄稱號。近衛騎兵第9師、近衛騎兵第10師因4月10日解放敖德薩城作戰英勇,在4月20日獲得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而騎兵第30師在這次攻勢中,因解放拉茲傑利納亞城戰績顯赫,在4月12日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近衛騎兵第4軍指戰員發揮了高超的軍人技能,表現了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由於4月10日解放敖德薩時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任務,4月20日榮獲紅旗勳章。近衛機械化第4軍在解放敖德薩市(4月10日)的戰鬥中,全體軍人作戰勇敢,為此榮膺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4.4.20)。[7]
1944年6月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群轉隸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參加白俄羅斯會戰中的博布魯伊斯克攻勢、明斯克攻勢和比亞韋斯托克攻勢,解放了斯盧茨克(6月30日)、斯托爾布齊(7月2日)、斯洛尼姆(7月10日)。6月25日,騎兵機械化集群在第28集團軍地帶內進入突破口,從左面保障了方面軍對德軍博布魯斯科集團合圍的機動,27日完成合圍。騎兵機械化集群則在6月29日開始進攻於7月2日切斷了明斯克通向西南的道路。1944年7月20日,該軍在布列斯特城西北20公里的魯多韋茨地區強渡西布格河,進入波蘭境內,並於8月中旬前出到華沙東南20公里卡爾切夫地域的維斯瓦河。近衛騎兵第4軍從6月25日-7月28日的34天作戰中,斃敵22586人,俘敵1260人,擊毀敵坦克和強擊火炮210輛、裝甲車30輛、火炮236門、軍車864輛,繳獲坦克和強擊火炮4輛、裝甲車5輛、火炮84門、軍車355輛、飛機16架。軍所屬的近衛騎兵第9師該師在德軍防禦戰役縱深內實施高速度進攻,在解放斯盧茨克和斯洛尼姆城、粉碎德軍巴拉諾維奇和布列斯特集團時屢建戰功,榮獲紅旗勳章(7月5日)和一級庫圖佐夫勳章(7月10日),被授予巴拉諾維奇哥薩克騎兵師榮譽稱號(7月27日)。軍所屬的近衛騎兵第10師在6月25日突破德軍防禦後,在頭5天內轉戰100餘千米,並協同其他兵團解放了斯盧茨克、斯洛尼姆。因在這些戰鬥中戰功卓著,7月5日榮獲斯盧茨克哥薩克騎兵師榮譽稱號,7月10日榮獲一級庫圖佐夫勳章。所屬近衛騎兵第36、第40、第42團,先後於7月25、27日榮獲紅旗勳章,被授予巴拉諾維奇團榮譽稱號。近衛騎兵第4軍因模範完成強渡夏拉河和解放斯洛尼姆城的戰鬥任務,1944年7月25日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
1944年8月底—9月初,率近衛騎兵第4軍調至羅馬尼亞,編入烏克蘭第2方面軍。1944年10月3日任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任騎兵機械化集群司令,編成內轄近衛庫班騎兵第4軍、近衛騎兵第6軍、機械化第7軍,任務是在德布勒森攻勢中深遠突擊敵後。戰役從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左翼突出部的阿拉德發起,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和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群投入戰役突破口後,普利耶夫集群3天前進了100公里,攻克了索爾諾克、考爾曹格,逼近了布達佩斯遠接近地;但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向德布勒森方向進攻時,被德軍在奧拉迪亞的頑強固守所擋住。方面軍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不得不命令普利耶夫集群停止逼向布達佩斯,轉而調頭東進進攻奧拉迪亞德軍的西北側退路,協助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於10月12日攻克了奧拉迪亞。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逐步後撤,蘇軍於10月20日攻克德布勒森。此戰令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的坦克和自走炮數量從400輛下降到180輛,被迫撤到後方整補。方面軍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為了完成戰役預定計劃盡力在匈牙利東部合圍殲滅德軍與匈牙利軍東喀爾巴阡集團(匈牙利第1、第2集團軍和德軍第8集團軍),把方面軍預備隊格爾什科夫騎兵機械化集群(近衛騎兵第5軍和坦克第23軍)投入交戰,統一由普利耶夫指揮,10月17日迅速超越後撤中的德軍突入敵後。但至10月20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已經集結了裝甲第1、第23、第24師、黨衛軍第4「警察」裝甲擲彈兵師、第503重裝甲營。10月22日,普利耶夫指揮的2個騎兵機械化兵集群攻佔尼賴吉哈佐,先遣部隊進抵蒂薩河,切斷了德軍東喀爾巴阡集團的退路。10月22日德軍在德布勒森以北、尼賴吉哈佐以南地域,以裝甲第3軍的裝甲第1、第23師為右翼,德軍第8集團軍步兵第29軍、步兵第17軍為左翼在蘇軍突破口根部發動鉗型攻勢,迅速擊破了擔任掩護任務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部隊,切斷了蘇軍2個騎兵機械化集群的後方交通線;黨衛軍第4「警察」裝甲擲彈兵師和第503重裝甲營在正面拖住蘇軍。普利耶夫第一時間發現了危機,立即決定停止攻勢,集中兵力在空軍掩護下向後方有序突圍,經過10天敵後獨立作戰(其中5天為突圍戰),10月27日普利耶夫指揮的兩個騎兵機械化集群放棄尼賴吉哈佐,成功突圍與方面軍主力會合。德軍戰時宣稱蘇軍的騎兵機械化集群約有17000餘人陣亡,另有6600 餘人成為俘虜,德軍還宣稱擊毀或繳獲358輛坦克、310門火炮、600門反坦克炮和1954輛各類車輛。由於在攻佔德布勒森城時指戰員們勇敢頑強,近衛騎兵第7軍於1944年11月14日榮獲列寧勳章。
1944年11月5日,以近衛騎兵第4和第6軍以及機械化第7軍組建了騎兵機械化第1集群(1-я конно-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ая группа),由普利耶夫任司令,從此不再兼任近衛騎兵第4軍軍長。1944年11月11日騎兵機械化集群(有近衛騎兵第4、6軍)在近衛機械化第2、4軍協同下發動了對布達佩斯的第二次攻勢,但直到15日才突破德軍第一道防線,僅僅推進了40千米,無法進入市區。近衛機械化第4軍有150輛坦克和自走炮,11月28日-12月23日編入普利耶夫中將指揮的騎兵機械化兵集群。1944年12月6日騎兵機械化第1集群對布達佩斯發起了第三次攻勢,集群迅速擴大了突破口並滲入到德軍防線遠方,12月7日打退了德軍第24裝甲師和第46步兵師反撲。1946年1月26日,「騎兵機械化第一集群」獲得近衛軍稱號,改稱「近衛騎兵機械化第一集群」。
1945年3月25日,近衛騎兵機械化第一集群參加了布拉迪斯拉發-布爾諾攻勢,從萊維采出發,強渡尼特拉河和摩拉瓦河,越過西喀爾巴阡山脈,4月1日解放了特爾納瓦城,4月26日協同方面軍其他兵團解放了布爾諾。近衛騎兵第4軍因在解放特爾納瓦城時模範完成作戰任務,1945年5月17日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1945年5月6日布拉格攻勢,從布爾諾一路攻入布拉格東南伊赫拉瓦城地域。
德國投降後,調外貝加爾方面軍,1945年5月29日晉升上將軍銜。在1945年8月的遠東戰役中,指揮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戰勝日本關東軍與駐蒙軍有功,所部成為在艱苦的山地荒漠地條件下實施運動作戰的範例,1945年9月8日第二次榮獲蘇聯英雄。
因在對德國軍隊及粉碎日本軍隊的作戰,轉戰9個方面軍,歷任第50騎兵師(近衛騎兵第3師)師長,近衛騎兵第2、第5、第 3、第4軍軍長,近衛騎兵-機械化第1集群司令,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司令。其率領的部隊在整個二戰中,受到最高統帥20次通令嘉獎。
戰後
戰後,1946年2月任塞瓦斯托波爾軍區司令員。1946年7月,任駐羅馬尼亞的南方軍隊集群第9機械化集團軍司令。1947年2月至1948年4月任喀爾巴阡軍區第13集團軍司令員。入總參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1949年畢業。1949年4月任外高加索軍區第4集團軍司令員。1955年6月任北高加索軍區第一副司令。1958年4月至1968年6月任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在1962年7月到1963年5月的古巴導彈危機期間,任駐古巴蘇軍最高首長,赫魯曉夫給普利耶夫大將發了一封絕密電報:「我們認為你在擊落美國 U-2間諜機的事件中行事過於草率,畢竟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和解的可能已經出現。我們已經決定拆除並撤回R-12 導彈,現在就要開始執行這一措施。 1962年4月27日。」大將(1962.4.27)回國後繼續當北高加索軍區司令,1968年6月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軍事顧問監察員。1979年去世後葬於家鄉北奧塞梯。
1961年至1966年為蘇共二十二大中央候補委員。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二至第七屆代表(1946-1970)。1971年獲得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獲列寧勳章6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
著作
- 《為了祖國》,羅斯托夫,1965年版;
- 《穿過戈壁和興安嶺》,莫斯科1965年版;
- 《「復仇軍」的滅亡》,奧爾忠尼啟則1967年版;
- 《為祖國服役》,羅斯托夫1968年版;
- 《關東軍的末日》(蘇蒙軍騎兵機械化集群司令回憶錄),奧爾忠尼啟則1969年第2版;
- 《解放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作戰》,奧爾忠尼啟則1971年版;
- 《戰爭之路》,奧爾忠尼啟則1973年版;
- 《在近衛軍的旗幟下》,奧爾忠尼啟則1976年版。
參考文獻
- ^ Входила с 1920 года в состав Польши.
- ^ Дебреце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2020-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без благоволени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В. А. Козлов Неизвестный СССР.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народа и власти 1953—1985 г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М.: Олма-пресс, 2006. 448 с.
- ^ Юрий Щекочихин. Портреты на фоне пейзажа: генерал Матвей Шапошников / Рабы ГБ. 2000 [201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 ^ «Тогда, в Новочеркасске».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газета N25 (5247), 21 июня 1989 г.
- ^ Деркачев М. А. Особое поручение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о генерале И. А. Плиеве]. — Владикавказ: Ир, 1994. — 103 с. ISBN 5-7534-0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