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 عزت ابراهيم الدوري | |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書記 | |
任期 2007年1月3日—2020年10月26日 | |
前任 | 薩達姆·侯賽因 |
繼任 | 薩拉赫·穆赫塔爾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副書記 | |
任期 1991年9月13日—2007年1月3日 | |
書記 | 薩達姆·侯賽因 |
前任 | 塔哈·亞辛·拉馬丹 |
伊拉克革命指導委員會副主席 | |
任期 1979年7月16日—2003年4月9日 | |
主席 | 薩達姆·侯賽因 |
前任 | 薩達姆·侯賽因 |
繼任 | 職位廢止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伊拉克王國薩拉丁省杜爾 | 1942年7月1日
逝世 | 2020年10月26日 | (78歲)
國籍 | 伊拉克 |
政黨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伊拉克地區 |
配偶 | 5位(包括賈哈爾、馬吉德、哈利勒) |
兒女 | 24 |
宗教信仰 | 伊斯蘭教遜尼派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薩達姆政權 納克什班迪教團軍 |
服役 | 伊拉克軍隊 |
服役時間 | 1962年-2003年 |
軍銜 | 陸軍元帥 |
參戰 | 兩伊戰爭 |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阿拉伯語:عزة إبراهيم الدوري;1942年7月1日—2020年10月26日),伊拉克前政治家、軍官,薩達姆政權時期的陸軍中將,擔任革命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和伊拉克復興黨副書記,地位僅次於薩達姆·侯賽因。他在薩達姆死後繼任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書記。他也是納克什班迪教團軍的首領。[1][2]
生平
早期政治活動
出生在提克里特附近的杜爾村,家庭貧困,父親以販賣冰塊為生。後來十幾歲的他加入了伊拉克復興黨,曾於1959年和1962年兩次被關押入獄。1963年參加復興黨的民族防衛隊,參與推翻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政權政變。同年,又圖謀推翻總統阿卜杜塞拉姆·阿里夫,失敗,被投獄。在此期間與薩達姆·侯賽因結識。1967年獲得赦免出獄,翌年,兩人一起參與了由復興黨主導的7月17日革命,成功奪權。他有五位妻子和二十四名子女。
進入中央
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將軍上台後,易卜拉欣被任命為復興黨官方報紙《農民之聲》的總編及勞動綜合總聯盟事務局局長。1969年12月,被選為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RCC)委員,並擔任土地改革部長一職。1972年5月15日就任農業部長,主導農政改革。1973年11月11日,就任內務部長。1977年9月就任農民總聯盟事務局局長,同年成為該黨領導層成員,成為薩達姆的左膀右臂。
1979年薩達姆就任總統時,任命易卜拉欣為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副書記、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在非常場合可代行主席和伊拉克總統職務,事實上是薩達姆政權的第二號人物。作為副主席的他,曾參與對1980年兩伊戰爭初期的入侵伊朗軍事行動、1990年的侵略科威特的決定。1980年代末,擔任復興黨北部局副書記的易卜拉欣指揮了鎮壓庫爾德人的軍事行動,曾有屠殺大量庫爾德人的報導。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攻打沙特阿拉伯的的提議也是由易卜拉欣提出來的。波斯灣戰爭後,易卜拉欣被任命為伊拉克軍隊的副總司令,指揮鎮壓什葉派和庫爾德人的叛軍。1992年,出任尼尼微省省長。
伊拉克戰爭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易卜拉欣被任命為北部戰區司令。薩達姆政權垮台、北方諸鎮陸續被美軍佔領之後,易卜拉欣一直下落不明。他在美軍發佈的撲克牌通緝令中為梅花K,在所有被通緝的高官中位列第六。媒體多次傳出易卜拉欣被捕或者死亡的報導,後來易卜拉欣的講話視頻在互聯網上出現,否定了這些說法。
事實上,長久以來易卜拉欣一直組織復興黨的殘餘勢力納克什班迪教團軍對抗美軍,在薩達姆被處死後,他於2007年1月3日就任伊拉克復興社會黨殘餘力量的領導人職位。
「我們發誓要把我們的國家從殘暴無恥的罪犯、新猶太復國主義者和波斯人手中解放出來,以恢復伊拉克的統一」。在一份復興黨殘部的宣傳文件中,易卜拉欣和其支持者如此說道。[3]
後來的伊拉克內戰期間,易卜拉欣的復興黨殘餘勢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們與伊斯蘭國勾結,共同對伊拉克政府軍發起殘酷的攻勢。
2015年4月17日,伊拉克政府聲稱,在薩拉丁省提克里特附近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擊斃了時年72歲的伊扎特。[4]伊拉克政府軍的阿卜杜拉米爾·扎伊迪中將表示,自己看到了與伊扎特面貌相似的遺體,並且有「95%的肯定」是伊扎特本人。此人的遺體已被送往巴格達查驗DNA,以確定其真實身份。網絡上流傳着據稱是伊扎特遺體的照片,此人長有與伊扎特十分相似的紅色鬍鬚。[5]隨後,伊拉克遜尼派武裝組織「真主旅」的發言人稱,死者DNA與杜里的DNA樣本相符,證實杜里已經死亡。[6][7]根據BBC報導,什葉派武裝組織聲稱杜里已被其擊斃,但伊拉克復興社會黨否認了杜里之死,而其死訊未被證實。[8]庫爾德新聞魯道則報導稱,伊拉克政府根本沒有杜里的DNA來證明他是否死亡。[9]
2016年4月7日,杜里身穿軍裝出現在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電視台播放的錄像上。[10][11][12][13]
2020年10月26日,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去世,[14]伊拉克復興社會黨殘黨在其社交賬號(已被伊拉克政府封禁)宣佈了他的死訊。[15][16]
參考文獻
- ^ Saddam's No. 2 seeks help for insurgency. USA Today. 27 March 2006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0).
- ^ Izzat Ibrahim Al-Douri / Izzat Ibrahim Al-Douri. Global Security. [April 7,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 ^ Fugitive Baathists Pledge Support to New Leader Izzat Ibrahim After Saddam Hussein's Execution. Associated Press. 2015-03-25 [2022-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7) (美國英語).
- ^ 萨达姆政权2号人物"梅花K"被装棺游街. 網易. [2015-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3).
- ^ イラク・フセイン政権のナンバー2、治安部隊との戦闘で死亡か. AFP. 2015-04-18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2).
- ^ DNA证实萨达姆副手毙命.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 ^ Iraqi Shi'ite militia says DNA tests prove Saddam aide dead. Reuters. 2015-04-19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Saddam aide Izzat Ibrahim al-Douri 'killed' in Iraq. BBC news. 17 April 2015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Official: Iraq lacks DNA to identify body of Izzat Douri.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1).
- ^ العراقي الاسطورة 2. خطاب القائدالمهيب الركن عزة ابراهيم الدوري بمناسبة الذكرى 69لتأسيس حزب البعث العربي الاشتراكي.. 7 April 2016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1) –透過YouTube.
- ^ 存档副本.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4).
- ^ Saddam's former deputy resurfaces a year after he was 'killed'.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Video suggests aide to Iraq's Saddam may still be alive. 7 April 2017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透過Reuters.
- ^ شبكة ذي قار / قيادة قطر العراق لحزب البعث العربي الاشتراكي - ترجل اليوم من على صهوة جواده فارس البعث والمقاومة الوطنية العراقية رمز الشجاعة والبطولة والتضحية القائد المؤمن الهمام الرفيق عزة إبراهيم. www.thiqar.net.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 ^ Saddam’s former right-hand man Izzat al-Douri dies. The Arab Weekly. 26 October 2020 [2020-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 ^ Iraq: Saddam Hussein’s right-hand man dies after years as fugitive. The Guardian. 26 October 2020 [2020-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