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華
仇士華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中華民國江蘇省如皋縣 | 1932年7月5日
母校 | 復旦大學 |
職業 | 考古學家 |
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知名於 | 中國碳十四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先行者 |
仇士華(1932年7月5日—),江蘇如皋人,中國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生平
幼時在趙園小學讀小學,後考入勵志中學進行初中學業,1947年轉入南通縣立中學完成初中學業,畢業後考入江蘇省立南通中學完成高中學業,1951年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1952年調劑到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受核物理專業學習班的培訓,1956年進入核探測器組工作[1]。1959年調中國科學院(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負責建立碳十四測年實驗室[2]。1962 年,實驗室已經可以全面試運行,但由於一些原因導致了成本高、效率低、誤差大,1965年,仇士華與同事解決了這些問題後實驗室正式運行[3]。1978年,主持了繼美國草酸、澳大利亞蔗糖、維也納澱粉等國際標準之後的中國糖碳標準的製備[4]。80年代發起並組織了中國碳十四學會[1]。1996年任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專家組組長[3]。先後任考古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 2006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5]。
出版物
編撰了數十篇(本)學術論文和著作:
編著(包括合著、譯著):《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中國碳十四年代學研究》、《第一次全國碳十四學術會議文集》、第四紀冰川與第四紀地質論文集》,第六集,碳十四專集、《碳十四測年及科技考古論集》、《加速器質譜法測定碳十四年代》等[1]。
論文:《有機蓋革計數管中淬滅氣體之分解》、《碳十四年代的誤差問題》、《骨質標本的碳十四年代測定方法》、《碳十四年代數據的統計分析》、《石灰岩地區碳十四樣品年代的可靠性與甑皮岩和仙人洞遺址的年代問題》、《碳十四測定年代與考古研究》、《用碳十三值校正碳十四年代的條件及其應用於考古》、《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碳十四斷代方法》、《碳十四斷代技術的新進展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等[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仇士华.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 ^ 仇士华学术成就简介. 江漢論壇. 2009, (09): 144.
- ^ 3.0 3.1 仇士華; 張雪蓮. 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仇士华先生访谈录. 南方文物. 2008, (04): 8–15.
- ^ 張雪蓮. 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仇士华. 中國考古網. [2019-04-28].
- ^ 佚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简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學部工作局. [2019-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