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丹鳳朝陽閣

座標43°47′59.4″N 87°36′06.3″E / 43.799833°N 87.601750°E / 43.799833; 87.60175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丹鳳朝陽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
座標43°47′59.4″N 87°36′06.3″E / 43.799833°N 87.601750°E / 43.799833; 87.601750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18年
編號5-52
認定時間2003年2月9日
地圖

丹鳳朝陽閣(簡稱:朝陽閣,曾為楊增新公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僅存的宮殿式建築[書 1]。始建於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2003年,被列為第五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中華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主政新疆的楊增新開始擴建位於迪化城西的鑑湖公園。這次擴建,新修建了閱微草堂、醉霞榭、曉春亭等建築,其中也包括楊增新公祠,也就是後來的丹鳳朝陽閣。這次新建建築的修建經費由民間集資而來,當時社會知名人士楊飛霞新疆天津商會首任會長楊紹周、隴商苗沛然等人負責監造楊增新公祠等建築。楊增新公祠是從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尋找的工匠設計建造而成,其中工程總設計是高級木工崔大師,木工領工是天津楊柳青工匠王恩榮,瓦工領工是西安工匠李天喜。楊增新公祠在經過2個多月的設計,數年的建造後,最終於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建造完成。在公祠前,建有銅像亭,亭子上層為楊增新銅像,下層則是刻有楊增新功名的刻碑。在楊增新公祠上還有他的巨幅畫像。楊增新在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七七政變被刺殺後,其繼任者金樹仁每年七月七日依然在此地祭奠楊增新。直到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金樹仁在四一二政變後下台,新疆新的統治者盛世才將楊增新公祠更名為丹鳳朝陽閣,此名沿稱至今。除此之外,盛世才還拆除了丹鳳朝陽閣前的楊增新的銅像和畫像[書 2][刊 1][書 1]。1937年5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抵達迪化後,便駐紮在丹鳳朝陽閣等地,後遷入西后街的駐地[新 1]

鑑湖公園經數次改名,在新疆和平解放後改為現名,即人民公園。丹鳳朝陽閣由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管理部門負責管理。1984年,人民公園對丹鳳朝陽閣進行維修[書 3]。2003年2月,丹鳳朝陽閣被列入第五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書 4]。同年,烏魯木齊市文物管理所發現丹鳳朝陽閣的柱子出現了傾斜、腐朽的情況[網 1]。在被列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後,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撥款300萬元人民幣,修繕丹鳳朝陽閣。然而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管理部門在未經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和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的批准下,從2003年9月開始自行動工對丹鳳朝陽閣進行維修,此次維修期間將原建築拆除[書 4]。2015年前,丹鳳朝陽閣的木構件、梁架的油漆塗層出現脫落,木質圍欄出現裂紋。一樓樓梯口地基出現下沉[書 3]。2016年,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對朝陽閣進行維護,主要內容包括整體彩繪、粉刷和修繕[新 2]

地點與建築

丹鳳朝陽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朝陽閣

丹鳳朝陽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友好南路3號,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鑑湖南岸,坐北朝南,與湖心亭相對,西側是閱微草堂。丹鳳朝陽閣四周有百年古榆樹白蠟松樹等植物[書 3]。丹鳳朝陽閣的建築風格仿照北京故宮太和殿,總建築面積近1523平方米。丹鳳朝陽閣原為二層木架結構建築。平面呈現山字形,屋頂為單檐歇山頂式。無重檐,金柱和檐柱到頂,檐柱頂有斗拱,且有外拽爪拱。檐柱的額枋有平身科斗拱。正脊有壓頂正吻作為裝飾,垂脊戧脊均有脊獸作為裝飾。梁枋有施旋子彩畫。在兩層的檐柱外都有欄杆,稍間有單跑樓梯。明間和次間都是一大進深房屋,中部均有雕花的屏障。屏障之後為樓梯口,金柱之間有鏤空雕花的門窗,山牆與後檻牆都為青磚砌築。拱形磚砌過梁。後檻牆的稍間有後門,門上有字跡不清的門匾,為磚砌[書 5]。門前的三層台階上有一對2米高口含綠珠的石獅子。兩層樓正中掛寫有「丹鳳朝陽閣」的綠色匾額。橫枋繪有孔雀戲牡丹、百花爭艷、百鳥爭鳴、山水風景等圖案。丹鳳朝陽閣四周原立有56根平均直徑40厘米以上的廊柱,廊柱原用天山山脈一帶的紅松木。每個廊柱頂端刻有五彩龍頭,在重疊的橫枋上則雕有超過70個的龍頭鳳尾[書 2]

2003年重修後,丹鳳朝陽閣為磚木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主樓和配樓連在一起,每層對稱三間。四周迴廊的廊柱數量改為39根。並且更換了大部分木結構的梁架和木質門窗。屋面被改為筒瓦頂,青磚成為了一樓的地面材質。承重牆、木柱及梁架均改成了水泥材料。外部裝飾圖案多為雲卷紋和竹葉圖[書 3][書 6]

參考文獻

書目
  1. ^ 1.0 1.1 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市志 第六卷文化/文物.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9: 355. ISBN 7-228-05408-3. 
  2. ^ 2.0 2.1 劉蔭楠. 乌鲁木齐掌故(一).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 23–24. ISBN 7-228-03484-8. 
  3. ^ 3.0 3.1 3.2 3.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 (編). 不可移动的文物·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石河子市 阿拉尔市 图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卷 第1版. 烏魯木齊: 《新疆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 479–480. ISBN 978-7-5469-6641-0. 
  4. ^ 4.0 4.1 雪克萊提·扎克爾. 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乌鲁木齐年鉴, 2004.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 257. ISBN 7-228-09219-8. 
  5. ^ 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市志:第二卷 城市建设.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167. ISBN 7228037243. 
  6.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 (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146–147. ISBN 978-7-03-032493-1. 
期刊
  1. ^ 孫永亮. 城市公园文化建设探讨——以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为例.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2014, 30 (03): 99–102. 
報紙
  1. ^ 新兵营:红军进疆第一站. 烏魯木齊晚報 (第A04版:四版). 2016-06-29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31). 
  2. ^ 郭軍鴿. 朝阳阁修缮一新迎游客. 烏魯木齊晚報 (第A13版:十三版). 2016-09-07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31). 
網站
  1. ^ 南歡歡. 历经82年风雨沧桑 乌鲁木齐朝阳阁脱胎换骨. 新浪新聞中心. 2004-09-16 [2021-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