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臨漳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臨漳縣
坐標:36°20′07″N 114°36′30″E / 36.33518°N 114.60843°E / 36.33518; 114.6084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河北省邯鄲市
語源因境內有漳河
政府
 • 縣委書記李文海
 • 縣長蘇萬通
面積
 • 總計741.79 平方公里(286.4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89,003人
 • 密度794人/平方公里(2,057人/平方英里)
 • 城鎮290,955人
語言
 • 母語方言北方方言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56600
電話區號0310
車輛號牌冀D
行政區劃代碼130423
網站臨漳縣政府公眾信息網

臨漳縣,古稱鄴城,是河北省邯鄲市下轄的一個縣,因境內有漳河,故名。古屬地。縣人民政府駐臨漳鎮建安路。

臨漳古時稱鄴,是建安文學發祥地,佛教文化繁榮地,都城建設肇始地,西門豹投巫治水發生地,銅雀台所在地,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破釜沉舟、曹衝稱象、七步成詩、文姬歸漢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臨漳。

歷史沿革

戰國時即有鄴縣,築有鄴城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後以鄴縣為實際統治中心,並為國都,曹丕代漢後因「王業之本基」[2],鄴城為曹魏五都之一;西晉314年因避晉愍帝諱,改為臨漳縣,335年後趙石虎遷都於此,復名鄴縣,冉魏因之,東魏之前鄴縣均屬魏郡,為郡治;東魏從洛陽遷都至此,改魏郡為魏尹,魏孝靜帝天平初分置臨漳縣,同治鄴城;北齊又分置成安縣,亦治鄴城,並改魏尹為清都尹;北周滅齊,將臨漳、成安二縣從鄴城遷出。

隋朝臨漳、鄴二縣均屬魏郡;唐朝二縣均屬相州熙寧五年省鄴縣入臨漳,仍屬相州;升相州為彰德府,臨漳屬之;中書省彰德路明朝河南彰德府因之;現屬河北省邯鄲市

行政區劃

臨漳縣下轄7個、7個[3]

臨漳鎮、​南東坊鎮、​孫陶集鎮、​柳園鎮、​稱勾集鎮、​鄴城鎮、​章里集鎮、​張村集鎮、​磚寨營鎮、​習文鎮、​狄邱鄉、​西羊羔鄉、​杜村集鄉柏鶴集鄉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漳縣常住人口為589003人。

氣候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50毫米,年均溫13.2℃。

風景名勝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水經注 濁漳水
  3. ^ 2023年临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