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一三反日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一三反日運動,亦稱3·13反日運動,是1919年3月13日發生在中國吉林龍井地區的朝鮮族民眾聲討日本入侵延邊,聲援朝鮮半島「三一運動」的大規模反日集會遊行運動。「3·13」反日運動是延邊地區第一次大規模的群眾反日鬥爭,在中國東北地區掀起了群眾反日鬥爭的高潮。[1]:120[2]

背景

龍井位於以圖們江為界與朝鮮為鄰的瑞甸盆地海蘭江和六道河口交匯處,過去和現在都是朝鮮族聚居中心。龍井與海外反日鬥爭據點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近在咫尺,許多反日義士當時在龍井聚集共商反日大計。當時位於龍井東山的英國租界地「英國崗」是日本管不着的特殊地區。那裏設有英系加拿大宣教部、聖經學院、濟昌醫院、恩真中學、明信女子中學,是朝鮮反日人士的據點。[2]:120

1906年,李相卨在龍井創辦「瑞甸書塾」,倡導新學,進行反日民族救國教育,將書塾作為培養反日軍事人才的基地。「瑞甸書塾」後因李相卨作為朝鮮高宗的密使被派往海牙而停辦。但在其新學思想的影響下,金躍淵在1908年將其早年所建的舊書塾「圭岩齋」,改辦成培養反日救國人才的「明東學校」。龍井周邊也開始出現了正東學校、昌東學校、光成學校等許多新式朝鮮學校。[2]:120

1909年開始,龍井地區出現了青年親睦會、大同協信會、基督教友會、鐵血光復會、斷指同盟、青年猛虎團、星之國、民聲報等30多個以宣傳反日思想為宗旨的思想團體,為3·13反日運動提供了思想和群眾基礎。[2]:120

經過

滿洲國時期日本駐間島總領事館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三一運動」後,延邊各地近3萬朝鮮民眾於3月13日聚集在龍井瑞甸草地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日獨立運動,聲討日本入侵延邊,聲援「三一運動」。延吉教區牧士金永學在大會上宣讀了延邊反日民眾運動領袖明東學校校長金躍淵和鄭在勉等人簽署的以延邊全體朝鮮人名義起草的「獨立宣言佈告文」。宣讀過程中,與會的群眾高呼「大韓獨立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2]:121

大會結束後,與會群眾舉行了示威遊行,明東學校和正東學校300餘名師生帶領遊行隊伍高舉「正義仁道」、「大韓獨立萬歲」的標語和太極旗,高呼口號,向間島日本總領館行進。在間島日本總領館西門附近,遊行隊伍遭東北軍閥孟富德團數十名軍人和日本便衣警察攔截。憤怒的遊行隊伍衝向他們,孟富德遂下令向群眾開槍,19名示威者殉難,48人受傷,94人被逮捕。[2]:121[1]

影響

3·13反日群眾鬥爭雖然被日本和反動封建軍閥鎮壓,但其反日鬥爭精神很快擴散到延邊東北三省各地。3月14日至5月1日期間,中國東北地區的15個縣的朝鮮群眾舉行了累計73次反日集會遊行,參加群眾人數累計超過10萬餘人,鼓舞了各民族的反日鬥爭信心,為抗日鬥爭打下基礎。[2]:124

1920年1月4日,鐵血光復團成員尹俊熙、韓相鎬、崔鳳卨、林國楨、金俊、朴雄世6人在大砬子(今龍井市智新鄉勝地村東良里道口)伏擊了朝鮮銀行會寧支行運往中國龍井銀行派出所的吉會鐵路建築資金運送隊,奪取15萬日元。事後,尹俊熙、韓相鎬、崔鳳卨、林國楨逃到俄羅斯海參崴。林國楨原打算通過他的一個朋友購買抗日軍火,不料他的朋友已經歸順於日本。林國楨、尹俊熙、韓相鎬因被其告發而被逮捕後被日本警察絞死,只有崔鳳卨一人成功脫逃,所截獲的12.8萬日元也被日本軍警奪走。[2]:125

1920年6月,洪範圖等反日將領在汪清縣一舉武裝消滅了100餘名日軍,打響了朝鮮群眾武裝反日的第一槍。事後,日軍對延邊朝鮮族人民發動了慘無人道的「庚申年大討伐」,3600名無辜朝鮮族百姓被屠殺,3500多座民宅、95所學校、19座教堂和近5萬斤的糧食被燒毀。同年10月21日至26日,洪範圖、金佐鎮率領反日獨立軍在和龍縣三道溝青山裏白雲坪開展了「青山里戰役」,殺傷日軍3300餘名,落敗的日軍瘋狂反撲,圍剿朝鮮族村落,實行「三光政策」,男女老少一律鎖閉屋內,縱火焚燒,殺害百姓。[2]:125[3]:176-192

義士陵修建

三・一三反日義士陵

3·13義士陵曾一直無人問津,置於公墓一隅。1989年3月3日,韓國東亞日報社文化部部長林然喆訪問龍井,並舉行了有關3·13義士的座談會,引起龍井各界的注意。同年10月,韓國仁荷大學尹炳奭教授訪問龍井,與龍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會長崔根甲探討修繕3·13義士墓,得到重視。1990年4月10日,龍井市文物管理人員、延邊博物館、延邊大學歷史系專家和學者在方昌和等幾位老人的帶領下在合成里公墓指認了「萬歲陵墓」(老人們將安葬為喊「獨立萬歲」而犧牲的3·13義士陵為「萬歲陵墓」)。[2]:126-127

1990年5月19日,龍井市召開了3·13義士陵修復及殉難義士追悼大會,並樹立了銘刻「3·13反日義士陵」的大型木碑。當日《龍井3·13反日義士陵專集》出版。1994年4月,韓國京畿道禮州郡福祉會許正男會長出資贊助製作了2米高的花崗岩石碑。1996年4月起,龍井市在韓國各界人士的資助下對義士陵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2003年又對陵墓做了第二次聖域化修繕。[2]:127-128

紀念

1999年3月13日,龍井市召開了3·13反日運動80周年紀念大會,並舉辦了學術討論會。延邊人民出版社對15名國內外學術的論文整理成《龍井3·13反日運動80周年紀念文集》出版。之後,每年的3月13日,龍井和延邊各地都舉行各式的紀念活動。此外,龍井市也開始為瑞甸大野、瑞甸書塾、明東學校、15萬日元奪取事件、獐岩洞慘案、金躍淵、龍井恩真中學、5·30暴動活動等9個遺址樹立紀念碑。[2]:128-129

參考文獻

  1. ^ 1.0 1.1 “三一三”反日运动遗址. 延邊新聞網. 2012-10-22 [2016-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黃有福. 《中国朝鲜族史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年7月. ISBN 978-7-105-10152-8. 
  3. ^ 昆明社會科學院等編; 龍東林 朴八先編譯. 《李范奭将军回忆录》.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 ISBN 978-7-222-05729-6.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