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柱
七月柱 | |
---|---|
Colonne de Juillet | |
位置 | 法國巴黎巴士底廣場 |
座標 | 48°51′11″N 2°22′09″E / 48.85306°N 2.36917°E |
海拔 | 50.52米(165.7英尺) |
建成時間 | 1835-1840年 |
建築師 | 讓·安托萬·阿拉沃萬 約瑟夫-路易斯杜克 |
建築風格 | 勝利紀念柱 |
建造用途 | 紀念七月革命 |
七月柱(法語:Colonne de Juillet)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巴士底廣場上的高柱,建於1835年至1840年間,以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該革命曾推翻了查理十世的統治,結束復辟王朝而建立了七月王朝,由路易-菲利普一世繼位成為法國國王。
在柱子底部的一塊銘牌上則寫着:
為了紀念法國公民在1830年7月27日、28日和29日的著名事件中為捍衛公共自由而武裝和戰鬥的榮耀,敬獻給法國公民。
柱身上刻有1830年七月革命期間死亡的受害者名字,柱頂上飾有由奧古斯特·杜蒙創作的黃銅雕塑作品「自由之神」。該高柱是建在一個墓地之上,以紀念在七月革命中喪生的人們。
沿革
七月柱所在的區域曾經歷幾次改變及利用,早先在恐怖時期的第二年的牧月,斷頭台從革命廣場(現在的協和廣場)搬到了巴士底獄的荒地上進行處刑。但經當地居民抗議後,該斷頭台只運作了三天,但仍造成75人受刑而死亡。之後,斷頭台被遷移到王座廣場(即民族廣場)。
再生之泉
自1792年6月16日起,人們就決定將巴士底獄改造為一個名為「自由廣場」的地方,並在此地建立一座紀念性柱子。但在此之前,人們首先在此處建造了「再生之泉」。這座噴泉於1793年8月10日竣工,成為了慶祝共和國「統一和不可分割」的活動中心。這場革命慶典由雅克-路易·大衛組織,馬里-讓·埃羅·德·塞謝勒設計,是所有革命慶典中最重要的一環。國民公會撥出了200萬預算用於此活動。遊行的路線上設有五個象徵革命的「站點」,從戰神廣場出發,經過協和廣場,最終到達巴士底獄。
再生之泉是為了紀念八月十日事件而建。採用埃及式噴泉型式設計,噴泉的雕像形象為一隻母羊,從兩個乳頭噴出水而落入池中。這座噴泉歸功於新古典主義畫家和雕塑家雅克-路易·大衛的設計。
拿破崙之象
帝國時期,政府有計劃在巴士底廣場上建造一座大型噴泉,用來供給巴黎居民所需的飲用水,水源則來自當時正在進行的烏爾克運河的工程。人們最初曾規劃在廣場的噴泉上方,建造一尊青銅古代軍用大象的雕塑。若該雕塑完成,那麼大象的尺寸共16公尺長、15公尺高(在噴泉基座上24公尺)。
大象雕塑基座的第一塊石頭是在1808年12月2日由內政部長放置,以慶祝拿破崙一世加冕的四週年紀念日。規劃上,螺旋形樓梯的設計能夠人們進入大象內部,到達一個設有觀景平台的頂部。讓·安托萬·阿拉沃萬隨後接手了建築師雅克·塞萊里耶的工作完成噴泉的基座設計,更成為了七月柱現在的基地。隨後,他在廣場南部立起了一座真人大小的木製石膏模型,一直保存到1846年。
由於帝國後期財政緊縮,這件永久性青銅雕塑從未正式製作。
-
再生之泉
-
拿破崙之象的模擬設計圖
-
興建的七月柱,1837年
-
七月柱的落成典禮,1840年。
七月柱的建造
1831年7月6日,根據王室令下令,巴士底廣場將興建一座紀念三日革命受害者的紀念碑。路易·菲利普對此在7月27日表示該用意為慶祝「三日革命」的榮耀,並親自奠定了紀念碑的第一塊石頭。
七月柱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圖拉真柱,由建築師讓·安托萬·阿拉沃萬設計。工程直到1835年才開始,隨後才開始進行鑄造銅製零件。1839年,建築師約瑟夫-路易·迪克完成了柱子的裝飾工作,柱子最後1840年完成以慶祝三日革命10週年。[1]
在結構上,七月柱實為科林斯式柱,基座裝飾刻有銘文、棕櫚樹、不凋花冠、橡樹枝、城市的武器、法國公雞和獅子等象徵性符號。在三個部分組成的柱身上則採用金字刻着受害者的名字。柱頂支撐著一尊自由之神的雕像,該雕像手持火炬,另一隻手持打破的鎖鏈,展開翅膀。遊客若到達頂端共需要爬240級台階。紀念碑所用的全部青銅重量為179,500公斤,從地面到雕像手中的火炬的高度距離則為50.33公尺。地下則設有納骨塔。
為慶祝落成的日子,法國政府曾決定隆重埋葬1830年革命人們的遺體。內政部長夏爾·德·雷米薩委託埃克托·柏遼茲創作了《葬禮與凱旋交響曲》[2]。當時,身着國民自衛軍制服的柏遼茲親自指揮了由200名樂手組成的大型軍樂隊為隨行人員演奏。為了紀念這個場合,讓-皮埃爾·蒙塔尼和弗朗索瓦·奧古斯丁·考諾瓦斯曾分別鑄造了紀念獎章。[3]
1848年月25日,1848年革命期間,路易-菲利普一世逃跑後,巴黎人將他從杜樂麗花園運送到七月柱底下的巴士底獄,他的寶座在巴士底廣場被燒毀。
巴黎公社
1870年9月至1871年1月底的巴黎圍城戰期間,巴士底廣場及其紀念柱一直是巴黎共和派的重要象徵。在1871年2月24日、25日和26日,當國防政府與奧托·馮·俾斯麥簽署強制性停火協議時,激化了巴黎社會各界的不滿情緒,共有約數千名國民自衛軍聚集在廣場,以紀念過去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及第二共和國的成立。由於紀念柱在共和黨符號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以至成為1871年2月26日一起血腥事件的關鍵地點。當時,治安警察局長貝爾納丹·文森齊尼(Bernardin Vincenzini)也在巴士底廣場參加了慶祝活動,然而由於被視為一種挑釁行為,他遭到民眾的襲擊並被淹死。[4]
3月18日之後,隨着2月28日經由選舉產生的巴黎公社的建立,七月柱和其廣場仍然被視為「巴黎人民之心」[5],那經常聚集著聯邦國民警衛隊和市民武裝部隊們的聚會或遊行地點,後來,該地區成為由阿道夫·梯也爾領導的政府軍隊,在「流血周」期間頑強鎮壓抵抗民眾的戰略重點之一。
事件發生後,一些「凡爾賽派」的作家曾試圖詆毀聯邦軍的行動,以及更普遍地貶低共和黨支持者的行動。這場激烈的爭辯持久地影響了19世紀法國最後一次革命事件的觀點。
部分人士曾強烈懷疑巴黎起義者曾試圖摧毀這座柱子。這些說法被一些歷史學家及評論家,如亨利·吉耶曼(Henri Guillemin)和羅杭·德奇引用,他們則認為部分起義者試圖從蒙馬特的高處發射砲彈,有意打擊這座「共和國的祭壇」。最近的文獻則證實了該場破壞嘗試的存在(尤其是在巴黎消防隊檔案),即通過在聖馬丁運河運輸裝滿燃料和爆炸物的駁船,在基座下方進行爆破,然而此次操作只是將柱子放置的骨灰燒掉了。
近代
1926年,七月柱首次列入法國歷史古蹟名單,並於1995年9月29日被列為法國歷史遺蹟。其範圍包括圓柱本身,以及地下佈置、底座、柵欄網格和相鄰的入口亭子。[6][7]
2018年開始,作為巴士底廣場重建的一部分,七月柱進行修復工程,整體工事將於2021年10月23日完成。遊客參觀其地下室,探索其墓地,但是,出於安全原因,240級樓梯和柱頂平台仍然不對公眾開放。
設計
-
七月柱銘文及獅子
-
自由之神
-
七月柱,2021年
-
從七月柱俯瞰廣場。
七月柱高50.52公尺,包括橫跨聖馬丁運河的整個結構。該柱子的穹頂式拱門原本是為大象噴泉而建,結構內部設有古老建造管道的墓穴,現在用來安置1830年七月革命中從因凡特花園(Jardin de l'Infante)轉移而來的504名死者遺骸,還有大約200名1848年革命的遺體。
此外,當初法國於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所帶回的木乃伊,一度存放在羅浮宮的地下室裏,由於受到環境影響而腐爛,部分木乃伊因而被安葬在國家圖書館的花園裏。這些木乃伊和1830年革命的叛軍屍體被錯誤地轉移到了同一地方,即七月柱安葬,目前木乃伊仍安息在七月柱下方。[8][9]
七月柱一共有三個底座。第一個底座是紅色大理石,為圓形狀;第二個底座是圓形的白色大理石,高3公尺。在紀念碑的簷口設有24個獅子頭,該雕像則張開嘴巴,具有排放雨水之功能。第三個底座是方形以白色大理石製成,上面有24個圓形飾章,代表着七月十字勳章、美杜莎的頭像、1830年憲章和正義女神的銀秤。
柱基為銅製,頂部有四隻高盧雄雞放在角落處,還有一尊安托萬-路易·巴耶創作的獅子雕像。
七月柱的主體由21個圓柱形的筒節組成,高度為23公尺,由青銅製成。四個圈套將柱身分為三個部分,象徵七月革命的三個輝煌時期,上面刻有504名犧牲者的名字。在這些圈套上有16個獅頭,照亮了柱子的內部。柱頭採用複合式的,每個底座的中間都有一個獅頭,頂部是裝飾了籃子的小天使。柱字底部的欄杆環繞着一個小塔樓,上面有一個球體,上面則擺放着由奧古斯特·杜蒙創作,奧古斯丁-亞歷山大·迪蒙製作的黃銅雕塑作品「自由之神」雕像。該雕像被視為「自由翱翔,打破枷鎖,散佈光明」的代表。他赤身裸體,左腳踏在球上、右腿抬起、展開翅膀,頭上戴着一顆星星。左手拿着一條斷鏈,右手拿着代表文明的火炬。[10]
古斯塔夫·福樓拜在《情感教育》一書中,將這座雕像比作一顆閃耀在東方的大金星。[11]
軼事
- 自由之神原作實際於1833年完成,比委託奧古斯丁-亞歷山大·迪蒙製作的七月柱版本還要更早。這個半身的石膏雕塑現在在歐蘇瓦地區瑟米爾的博物館展出[12]。一個自由之神的複製品在羅浮宮展出,是根據藝術家於1885年逝世後的石膏模型鑄造而成。[13]
- 在墨西哥,為了慶祝慶祝墨西哥獨立戰爭一百周年,於1910年在墨西哥城建造了獨立紀念柱,成為該城市慶典和抗議活動的中心。它幾乎是七月柱的複製品,頂部裝飾著被稱為「獨立天使」,與自由之神完全相似的雕像。
- 1988年至2001年發行的10法郎硬幣巴士底獄型以七月柱的自由之神為主題。[14]
- 七月柱落成一年後,第一個自殺者就從柱子上跳下(1841年)。1887年4月20日,21歲的L·布羅赫(L. Broch)從柱子上跳下並死亡。[15]
在流行文化中
文學
- 在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一位熱心參與革命的小男孩加夫洛許住在巴士底獄中。並簡要提及到了七月柱。
- 在約翰·迪沃的《巴士底獄之精靈》中,曾講述了巴士底獄的聖安托萬街區在竪立七月柱時代的故事。他讓他的角色成為七月柱建造的見證人,並廣泛評論了其歷史背景。
電影
- 1973年電影《賣命合約》中有一個場景,描繪著路易斯·馬爾蒂內和加利波家族在1949年登上七月柱頂部的陽台。這個通道現在不對公眾開放。
- 在塞德里克·克拉皮什的《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的貓》的噩夢場景中,女主角來到了七月柱的頂部。
- 在謝帕德·費爾雷出演的電影《畫廊外的天賦》中的巴黎拼貼畫場景中,七月柱出現了,這使得藝術家的作品地點能夠被確定。
- 克里斯托夫·奧諾雷的電影《巴黎小情歌》中包含一首由亞歷克斯·波恩演唱的歌曲《巴士底獄》,描述自由之神在巴黎雨中的場景。
參考文獻
- ^ Marcel Banassat, PARIS AUX CENT VILLAGES, Editions BEREP. Paris. Avril 1979.
- ^ Berlioz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 www.hberlioz.com.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6).
- ^ Férard, Emeline. Colonne de Juillet : l'histoire méconnue de l'emblème de la place de la Bastille. Geo.fr. 2021-11-16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2) (法語).
- ^ Quentin Deluermoz, Policiers dans la ville. La construction d'un ordre public à Paris (1854-1914), Paris: Publications de la Sorbonne: 151–153, 2012
- ^ Jacques Rougerie. L'espace populaire parisien en 1871. Bulletin de l'Institut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 de l'Université de Paris I Recherches et Travaux. 1977, (5) [2014-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5).
- ^ July Column, Place de la Bastille. www.culture.gouv.fr.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0) (英國英語).
- ^ Colonne commémorative dite Colonne de Juillet,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7)
- ^ 存档副本.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8).
- ^ 存档副本.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0).
- ^ 存档副本.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1).
- ^ Flaubert, L'éducation sentimentale, Gallimard, Paris, 1965 p.84
- ^ 存档副本.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6).
- ^ Dumont, Augustin; France; frères, Thiébaut, Le Génie de la Liberté, 1833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1)
- ^ 存档副本.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7).
- ^ Archives de la Préfecture de Police de Paris, Registre de la Morgue 1887, n°242.
外部連結
-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Insecula) Images of the Column
- Génie de la Liberté Wikiwix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6-28 (Webshots user photo - links to bigger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