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跨語言連結
在運行bot時經常會發現一些跨語言連結有錯誤,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這些跨語言連結有問題的條目選出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11 2004年11月25日 (UTC)
- 如果您在運行機械人,-autonomous,會有一個文件autonomous_problem.dat,裡面包括所有出問題的條目,以及問題。如果只想要一張列表,可以用以下python script:
result = {} for line in open('autonomous_problem.dat'): if line.find('removing:') > 0: continue; if line.find(']]') != -1: link = line.split(']]')[0] result[link] = link allkeys = result.keys() allkeys.sort() for item in allkeys: print ('#%s]]' % (item)) print ('Total: %s' % len(allkeys))
- 看了我以前一次運行的結果,發現autonomous_problem.dat有類似這樣的內容:
「前128年 {removing: nl,sv}」。這種問題實際上不是需要修改的問題,應該在運行機械人的時候用「-force 」,剔除連接到不存在的條目。我在上面的程序加了一句,不顯示這種問題。--Vina 08:36 2004年11月25日 (UTC)
能否使用特殊頁面?
剛剛偶爾看到平江縣,發現這個條目的所有鏈入頁面居然只有一個「Wikipedia:沒有跨語言連接的文章/2」。也就是說,這個條目事實上就是一個孤立頁面(不能從任何正常內容的頁面連接過來),只是因為有一個人工生成的系統頁面連接到了這裏,所以它就不出現在「孤立頁面」的列表裏了。「沒有跨語言連接的文章」這種頁面似乎會大大減弱「孤立頁面」列表的作用,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決?能不能把「沒有跨語言連接的文章」做成特殊的系統頁面,這樣統計「孤立頁面」時候可以忽略跨語言統計頁?--hunry 12:46 2004年11月19日 (UTC)
- 應該忽略所有來自其他名字域的連結,比如Wikipedia:,Help:等等--LiDaobing 10:22 2004年11月26日 (UTC)
- 孤立頁面是程序自然生成的,我可以到mailing list去問一下可不可以忽略所有非條目的連接。--Vina 03:05 2004年11月29日 (UTC)
問了開發者,只有隨便那裏有連接就不會到孤立頁面。我又問了有沒有可以避免招數,但是沒有答覆。孤立頁面和死鏈頁面實際上可以到材料庫自行,見en:Wikipedia:Offline reports。要不要我來運行程序,把結果貼上來? --Vina 01:25 2004年12月15日 (UTC)
錯誤連結需要更多的信息
主要是究竟是哪一種語言錯了,這樣才方便該--LiDaobing 10:40 2004年11月26日 (UTC)
- 現在的bot上出兩個文件,但是很不好找真正的問題,我來研究一下到底怎麼做。--Vina 03:14 2004年11月29日 (UTC)
每個有錯的條目可以寫出以下的細節,有錯誤地點,加上那裏來的連接來決定到底是哪裏錯。可是這樣處理的頁面會很長,怎麼辦?我根據一個較老的bot log寫出的有3meg,現在的應該更大了,不能一次上載。--Vina 04:34 2004年11月29日 (UTC)
- Ada: {Found more than one link for wikipedia:j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da: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en:Ada programming language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pl: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es:Lenguaje de programación 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ja: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nl:Programmeertaal 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fr: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de:Ada (Programmiersprache)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it: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bg:Ada
- zh:Ada: Ada gives new interwiki ru:Ада (язык программирования)
- zh:Ada: de:Ada (Programmiersprache) gives new interwiki sv:Ada (programspråk)
- zh:Ada: sv:Ada (programspråk) gives new interwiki ja:ADA
- zh:Ada: sv:Ada (programspråk) gives new interwiki da:ADA
- Blog: {Found more than one link for wikipedia:fr}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pt: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simpl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en: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pl: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es: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ja: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nl: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fr: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de:We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it:Blog
- zh:Blog: 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ko:블로그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cy:Gweflog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fa:وبلاگ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eo:Blogo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fi:Blogi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no:Weblog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sv:Blogg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fr:Weblog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uk:Веблог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it:Weblog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tr:Ağ günlüğü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da:Weblog
- zh:Blog: en: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ru:Блог
- zh:Blog: de: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zh-hans:Blog/簡
- zh:Blog: de: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zh-hant:Blog/繁
- zh:Blog: ja: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fr:Joueb
- zh:Blog: ja: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tr:Blog
- zh:Blog: es: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fa:وبلاگ
- zh:Blog: pl:Weblog gives new interwiki en:Web log
存檔
問題
- 何時才會再更新?那裏寫「計劃11月21日再次更新」
- 本來是打算22日(我忘了我的11月21日是大多數人的22日),可是SQL download還是11月15日的材料,本來應該是每個禮拜二或三就有上個禮拜六的材料庫的材料。如果今晚等不到,我會把15日出來的材料放到一個暫時頁面上。--Vina 06:45 2004年11月25日 (UTC)
- 要不要一個按條目長度排的表?前100或500名?較長的條目應該可能有其他語言的條目。--Vina 06:55 2004年11月25日 (UTC)
- 現在有很多頁面只有從中文到英文的連結,沒有英文到中文的連結,能查出來麼?--LiDaobing 18:32 2004年12月13日 (UTC)
- 下一次運行bot就可以查出來。有了之後我可以把前500個貼上來。--Vina 21:42 2004年12月14日 (UTC)
- Wikipedia:沒有跨語言連接的文章/缺少反連--Vina 21:42 2004年12月19日 (UTC)
- 前300做完了(剩下二十多個我覺得不應該修改)--LiDaobing 11:59 2004年12月24日 (UTC)
- Wikipedia:沒有跨語言連接的文章/缺少反連--Vina 21:42 2004年12月19日 (UTC)
- 下一次運行bot就可以查出來。有了之後我可以把前500個貼上來。--Vina 21:42 2004年12月14日 (UTC)
- 我想翻譯Marie Madeleine Dreux d'Aubray, marquise de Brinvilliers與Catherine Monvoisin兩個犯人曾經犯下的刑事案件, 請協助我創建中文頁面好嗎??我需要各創建一中文頁面, 請協助好嗎?? kath91942007年9月23日
任務分配
Pages Without En.wiki Interwiki
Hi,at first excuse me that i wrote in english!
I collected some data in User:Reza1615/Pages-Without-En-Interwiki that shows in this wiki some articls has URL link to en.wiki but they don't have interwiki link to en! this problem may be cause with one of these scenarios
- bots couldn't add en.wiki link (interwiki conflict).
- user who translated forgot to add en interwiki link.
- users used wikipedia as sourse and it is not correct.
please help to solve these pages problems.if you want contact me please write in fa:user:reza1615, yours Reza1615 (discusión) 19:56 11 ene 2012 (UTC)
- I started wikiproject in fa.wiki also I want to continue it in en.wiki please you start the same wikiproject to solving interwiki problems. they are some confilits such as
- onesided interwiki (a->b b->none) cases (1- interwiki to part of article in other wiki (Ok) 2-interwiki Article to Disambiguation (Not Ok) 3-two pages linked to one page (Not Ok) 3-bot confilicts (Not Ok))
- w shap interwiki! (a->b b->c) cases (1- articles must merge (Not Ok) 2-in one wiki articles are redirected (Ok))'
- articles that have Url but they don't have interwiki (like User:Reza1615/Pages-Without-En-Interwiki) cases (1-fair use links(ok) 2-bad citation becuse wikipedia is not sientifice Source (Not Ok) 3-missed interwiki (Not Ok) 4-Bot interwiki confilicts(Not Ok) )
- I started wikiproject in fa.wiki also I want to continue it in en.wiki please you start the same wikiproject to solving interwiki problems. they are some confilits such as
we can solve all of them in wikipedi:interwiki confilicts wikiproject also may be it is intersting for you
wiki | total article | to fa.wiki | to en.wiki |
---|---|---|---|
fa-> | 166٬449 | 137٬622 | |
en-> | 3٬805٬130 | 145٬562 | |
fr-> | 1٬164٬247 | 82٬227 | 843٬550 |
de-> | 1٬318٬209 | 79٬443 | 748٬177 |
tr-> | 176٬116 | 51٬500 | 156٬804 |
ar-> | 151٬073 | 54٬501 | 137٬516 |
pl-> | 841٬447 | 78٬117 | 596٬455 |
it-> | 861٬653 | 85٬265 | 642٬702 |
es-> | 840٬222 | 73٬709 | 638٬329 |
ja-> | 774٬399 | 67٬731 | 403٬727 |
zh-> | 381٬459 | 61٬267 | 267٬115 |
this chart collected 3 month ago so its data are not new but it shows in fa.wiki more that 8000 articles are onesided (some of them are correct) so in my opinion we have to solved these interwiki general problems in wikiprojectReza1615 (留言) 2012年1月12日 (四) 10:47 (UTC)
iwbot出問題了,不維護手動添加跨語言連結的條目?
比如條目變量 (程序設計),編輯者手動加了一串的跨語言連結(按我的習慣是只添加en的,其餘的交給iwbot做),結果iwbot就不維護這個條目的跨語言連結了(可以看看至少缺了en和bg的連結);然後我將跨語言連結重置為只有enwiki的,打算讓機械人自動修復,機械人卻仍沒有任何動作,這是不是有點奇怪? - Dr. Cravix ♪Eternal Reminiscence 2012年2月27日 (一) 00:03 (UTC)
順便補充一個剛看到的手動添加跨語言連結導致無iwbot維護的條目:作用域(請對比enwiki上的跨語言連結),因為之前重置跨語言連結的方式似乎無效所以就先放着了...看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吧. - Dr. Cravix ♪Eternal Reminiscence 2012年2月27日 (一) 00:09 (UTC)
- 一種原因是機械人還沒有查到這個條目(雖然機械人很多,但是條目數量更多);另一種原因是不同語言版本之間連結的條目不同,例如中文條目A連結的是英文條目A,但是德文條目A連結的卻是英文條目B,機械人這是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哪個是錯誤,只好不檢查,這必須手工修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2月27日 (一) 02:11 (UTC)
- 呃...不過我將跨語言連結重置了一個多月了,機械人還是在罷工 囧rz……推測並非機械人沒查到條目,而是可能在其數據庫內有標記巡視時間吧.至於連結條目不同...這個的確也有可能,我刻意留意了一下與變量 (程序設計)相對應的跨語言條目,所鏈到的enwiki條目的確混亂(en:Variable (computer science),en:Variable (programming),en:Variable,還有帶下劃線的,不一而足),或許的確與此有關?說來隨意連結的問題在zhwiki上也挺嚴重,比如引導程序,僅僅能與enwiki上"引導"條目的Bootloader部分對應也直接鏈到en:Booting上了,覺得這種做法可能要明確一下比較好,要不維護非常麻煩...不過後面這個似乎跑題了 囧rz…… - Dr. Cravix ♪Eternal Reminiscence 2012年2月28日 (二) 15:30 (UTC)
- 是否有頁面集中列出跨語言連結錯誤的頁面,例如Wikipedia:專題/跨語言連結/錯誤1(久未更新)或是有協助修復此種錯誤的工具?——michddastro (留言) 2012年2月27日 (一) 03:37 (UTC)
- 現在是沒看到,的確zhwiki的機械人還是比較缺的,比如zhwiki上積壓的條目格式問題一大堆,而enwiki早就把條目格式問題扔給機械人去解決了...哎 - Dr. Cravix ♪Eternal Reminiscence 2012年2月28日 (二) 15:30 (UTC)
基於現有跨語言連結模板的修改版,歡迎大家測試(update again:加入IE兼容)
(*)提醒:之前都沒注意到這兩個腳本都不兼容IE瀏覽器,因而在IE瀏覽器中沒有提示框效果,非常抱歉 囧rz...
- 接到化學君關於模板效果在IE中無法體現的回報後,我讓喵君幫忙加了一句針對IE兼容的判斷,
- 現在對IE按原來(如下)的測試方法測試已基本沒問題(除無關閉按鈕外,可再點一次關閉),歡迎諸君繼續測試吧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5月11日 (五) 13:17 (UTC)
(※)注意:再度修改:
- 兩個版本的腳本都由小喵重構後,我把需要的插件集成進去了,所以不用再另外開小工具了~
- 同時也簡化模板順便把顏色設得更醒目一些,歡迎各位試用~(在這裏也再度謝過喵君啦)順帶一提,舊樣式的效果也有所變更,歡迎再度測試吧~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1日 (六) 00:44 (UTC)
如之前所述,我認為跨語言的各種連結方案都有問題:
所以基於之前與現有的模板和腳本改出如下效果,歡迎諸位測試測試方法如下:
- 改進版舊版樣式(點擊出現提示框,再次點擊或點X提示框消失)測試法:
- 改進版新版樣式(鼠標移至其上出現提示框,當鼠標在其上或提示框內時提示框駐留,否則0.5秒後消失)測試法:
- 自己的js腳本加入
importScript( "User:Dr.Cravix/iwlnew.js" );
一行,同上清除緩存刷新本頁後可用.
- 自己的js腳本加入
也說明我(認為)改進的一些地方,有興趣可以一看
順便帶上源碼如下(請利用"編輯"查看)-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5日 (日) 10:59 (UTC)
<span class="ilh-all"><span class="ilh-page">{{#ifexist:{{{3|{{{2}}}}}}|[[{{{3|{{{2}}}}}}|{{{4|{{{3|{{{2}}}}}}}}}]][[Category:有蓝链却未移除内部链接助手模板的页面{{!}}{{PAGENAME}}]]|[[:{{{1}}}:{{{2}}}|<span style="color:#077">{{{4|{{{3|{{{2}}}}}}}}}</span>]]</span><span class="ilh-comment" style="display:none"><span class="ilh-lang">{{langname|{{{1|}}}}}</span><span class="ilh-link">[[:{{{1}}}:{{{2}}}|{{{2}}}]]</span><span class="ilh-dest">[[{{{3|{{{2}}}}}}]]</span>}}</span></span>
帶上對照用測試樣例(取自皇帝君的例子),比較明了.
1892年4月14日,切斯瓦夫·菲亞烏科夫斯基在奧卡萊沃(英語:Okalewo)(現位於雷平縣(英語:Rypin County),時屬俄羅斯帝國)出生。1912年,他從斯凱梅維采(英語:Skierniewice)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畢業,離開波蘭會議王國,來到列日,就讀列日大學。他加入當地的波蘭步槍小隊(英語:Polish Rifle Squads)組織,成為該組織比利時分支的首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回到波蘭,在1914年8月加入波蘭軍團(英語:Polish Legions)。他投身前線,先在軍團第5步兵團指揮一個排,後來指揮一個連,最終指揮一個營。那時他獲得暱稱「姆沃特」(Młot,波蘭語中意為「鐵錘」),這個暱稱後來成為他的姓的一部分。1917年宣誓危機(英語:Oath Crisis)後,他被囚禁在貝尼亞米努夫(英語:Beniaminów),但在1918年5月被釋放,並被獲准加入波蘭軍(英語:Polnische Wehrmacht),同時與波蘭軍事組織(英語:Polish Military Organization)秘密合作。
早在1918年11月姆沃特-菲亞烏科夫斯基便以上尉銜加入重建的波蘭陸軍(英語:Polish Army),參與保衛切申西里西亞(英語:Cieszyn Silesia)以抵禦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英語:Czechoslovak invasion),後來參與波烏戰爭(英語:Polish-Ukrainian War)。在被證實為少校後,他在1920年晉升為中校。菲亞烏科夫斯基在波蘇戰爭中擔當參謀職務,為期幾乎一年。1920年代末他成為駐紮在普烏圖斯克(英語:Pułtusk)的第13步兵團指揮官,隨後晉升為上校。作為和平年代富有經驗的指揮官,他先後在波蘭第26步兵師(英語:Polish 26th Infantry Division)(副指揮官;1926年-1928年)和波蘭第7步兵師(英語:Polish 7th Infantry Division)(1928年-1929年)擔當指揮職務。1930年,他再次晉升為準將,並被委派到駐紮在沃姆扎(英語:Łomża)的波蘭第18步兵師(英語:Polish 18th Infantry Division),直到戰間期結束前,他一直指揮此師。
- 那個改進的代碼寫得難看了。Liangent (留言) 2012年4月15日 (日) 16:02 (UTC)
- 表示是為了和舊版兼容 囧rz...但我可以再試着改一改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6日 (一) 01:31 (UTC)
- 我喜歡純紅字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4月16日 (一) 02:32 (UTC)
- 呃,就我覺得,純紅字參照不方便,無論是對想得到進一步信息的讀者還是想對照翻譯的編者來說 囧rz...-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6日 (一) 05:31 (UTC)
- 純紅字版本版面比較簡潔。但是,有些關鍵的翻譯名詞如果沒有原文註釋,在遇到翻譯錯誤或譯名版本不統一時,很難回溯得知原文是指什麼,並且進行查證。因此我比較傾向中英對照的版本,但建議不需要每個有對應條目的原文都要做成連結。--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4月16日 (一) 05:13 (UTC)
- 囧rz...大象君沒理解我的意思吧= =(※)注意:我的版本並未隱藏紅字,載入任意一種效果後出現的提示框都是有紅字-跨語言連結對照的...-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6日 (一) 05:31 (UTC)
- Cravix君你才誤會大了啦(orz......)我沒有提到紅字有問題,我提到的是『淺藍字』(其他語版外連結)的問題:不放會造成冷門名詞或有爭議譯名的查找困難,放太多又會影響閱讀。所以我的建議是原文外連還是得看閱讀時的理解難易度,冷門名詞才需要放(不過要判斷一個譯名的知名與否,這個真的很主觀),不是只要中文版沒有連結但其他語版有,就非得做外連結索引不可。不知這樣解釋有沒有比較清楚?--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4月16日 (一) 06:30 (UTC)
- 大概明白大象君的意思啦 囧rz...不過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會影響閱讀...中英對照提示框裏就是現成的呀(純紅字參照較麻煩,而這也比純跨語言連結方便),而觀感問題的話我已經用(個人認為)較柔和且有所對比的顏色(就是下面的#055)取代原有的淡藍色了,還是說我選用的顏色仍然太突兀或不夠明顯呢?(也發句牢騷,模板修改徵集意見的時候怎麼人都跑光了,等到投票的時候才回來...囧)
- 之前也選了一些顏色,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看哪種比較合適,我再換掉就是了-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6日 (一) 12:45 (UTC)
- #044:ATI #055:ATI #066:ATI #077:ATI #088:ATI #099:ATI #0AA:ATI #0BB:ATI #0CC:ATI #0DD:ATI
- 對照(條目間深藍)ATI(跨語言淺藍)ATI,
- 我喜歡綠色,差別大,一眼就看得出來……--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4月16日 (一) 14:20 (UTC)
- 我表示在我的common.css里就是用純粹綠色(#080,效果ATI)標識跨語言連結的(現在則是藍綠1:1配比),本來{{Tsl}}也是,不過有人抱怨說顏色突兀不協調...我覺得反差大反倒好,反正有點左右不是人=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6日 (一) 15:31 (UTC)
- 我喜歡綠色,差別大,一眼就看得出來……--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4月16日 (一) 14:20 (UTC)
- Cravix君你才誤會大了啦(orz......)我沒有提到紅字有問題,我提到的是『淺藍字』(其他語版外連結)的問題:不放會造成冷門名詞或有爭議譯名的查找困難,放太多又會影響閱讀。所以我的建議是原文外連還是得看閱讀時的理解難易度,冷門名詞才需要放(不過要判斷一個譯名的知名與否,這個真的很主觀),不是只要中文版沒有連結但其他語版有,就非得做外連結索引不可。不知這樣解釋有沒有比較清楚?--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4月16日 (一) 06:30 (UTC)
- 囧rz...大象君沒理解我的意思吧= =(※)注意:我的版本並未隱藏紅字,載入任意一種效果後出現的提示框都是有紅字-跨語言連結對照的...-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16日 (一) 05:31 (UTC)
- 我喜歡純紅字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4月16日 (一) 02:32 (UTC)
- 我主要關切的是中英對照版裏面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文章段落中如果括號太多(每個英文註釋都至少多出一個括號),會將原本的行文切割得太破碎,導致閱讀困難。舉例來說,像「波蘭陸軍」、「波蘭軍事組織」這種詞彙,就算沒有附註英文原文也不會有閱讀理解上的困難,但在中英對照版中為了配合顯示英文連結所以反而加上了英文註釋,就是我所謂過度註釋影響了閱讀流暢的地方。但相反的,像是「切申西里西亞」、「貝尼亞米努夫」這種冷門地名的中譯,就很需要原文註釋,否則光看中文譯名完全無法理解原文是啥。中譯名詞的熱門冷門、需不需要原文註釋光靠此處的轉換方式是很難自動正確判斷的,需要額外人力編輯去界定,這就是我認為問題癥結的地方。不知道大家看得懂我在表達的意念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4月19日 (四) 06:58 (UTC)
- 比較節哀的辦法就是在ILH增加新參數用來控制是否在用戶關閉括號包含外文時依然強制顯示括號外文。-- 同舟(留言) 2012年4月19日 (四) 07:03 (UTC)
- 當時就強調過是鮮為人知的譯名,而不是紅鏈。把所有的紅鏈都加以註釋也不是好事。烏拉跨氪 2012年4月19日 (四) 07:09 (UTC)
- 我明白的,只是就算是冷門譯名只要在中文維基有了自己的條目那麼括號外文註釋也是有點多餘的,建議ILH增加此參數就是為了bot修正藍連時可以自動地一併移除括號外文註釋而不需要手動處理。-- 同舟(留言) 2012年4月19日 (四) 07:14 (UTC)
- 當時就強調過是鮮為人知的譯名,而不是紅鏈。把所有的紅鏈都加以註釋也不是好事。烏拉跨氪 2012年4月19日 (四) 07:09 (UTC)
- 比較節哀的辦法就是在ILH增加新參數用來控制是否在用戶關閉括號包含外文時依然強制顯示括號外文。-- 同舟(留言) 2012年4月19日 (四) 07:03 (UTC)
- 我主要關切的是中英對照版裏面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文章段落中如果括號太多(每個英文註釋都至少多出一個括號),會將原本的行文切割得太破碎,導致閱讀困難。舉例來說,像「波蘭陸軍」、「波蘭軍事組織」這種詞彙,就算沒有附註英文原文也不會有閱讀理解上的困難,但在中英對照版中為了配合顯示英文連結所以反而加上了英文註釋,就是我所謂過度註釋影響了閱讀流暢的地方。但相反的,像是「切申西里西亞」、「貝尼亞米努夫」這種冷門地名的中譯,就很需要原文註釋,否則光看中文譯名完全無法理解原文是啥。中譯名詞的熱門冷門、需不需要原文註釋光靠此處的轉換方式是很難自動正確判斷的,需要額外人力編輯去界定,這就是我認為問題癥結的地方。不知道大家看得懂我在表達的意念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4月19日 (四) 06:58 (UTC)
- 我的意見跟同舟兄有點不同:我認為冷門譯名縱使在中文維基中已經有連結,也有必要視狀況斟酌保留原文註釋;相反的,如果是很直覺的譯名(例如我上面舉的波蘭陸軍這種例子),縱使中文條目還從缺,也沒必要為了保留英文連結而強加原文註釋。
- 比方說,我曾經看過一本法國作家普魯斯特非常有名的長篇小說鉅著《追憶似水年華》的中文譯本,這本書有名的地方在於裏面出現的人物超級多(跟紅樓夢的感覺很像),但因為是外國人的名字,所以翻譯成中文後人名變得又臭又長。我第一次看到的翻譯版本是用書末註釋的方式提供中文與原文譯名的對照,害我看本小說還要前翻後翻、翻到最後直接翻臉把書丟一旁放棄不看了。多年之後我找到另外一個譯版,採用的是每次有一個新人物登場時,會用括號註釋原名的方式編排,另外除了經常出現的主要角色之外,比較少出現的人物每隔一陣子出現時還是會加上原文名註釋,整個閱讀性大大改善也讓人有耐性看到完。
- 我認為在維基百科中條目的連結就像是小說後面的名稱對照附錄,它的確可以提供對照的用途,但如果太常需要點選連結往返在不同頁面間,會讓一篇文章的閱讀變得很零散困難。因此個人認為適度的原文註釋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到底怎樣的註釋程度才叫適度?哪些譯名才值得歸類為冷門譯名需要保留原文註釋?基本上這受編輯者本身的判斷力影響很大,不容易以一個明確的標準規範,是實務上要推行時的一個困難點。--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4月19日 (四) 09:43 (UTC)
- 所以我說較多人接受的方案里:紅字不便參照,大量紅藍對照影響閱讀體驗,舊ilh無以辨識...若紅藍參照還要專立規章,編輯時就麻煩了= =
- 但是大象君提到的問題我想現在上面的舊樣式(就是加載iwlold的那個)可以解決,也是我覺得比較完善的方案:
- 若想看原名(或他語言條目)做參照的話,點擊即可;而若要讓它消失,再點一次或者點X都可以.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1日 (六) 00:44 (UTC)
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跨語言連結放着wiki默認的顏色不用要用一種新顏色。如果覺得默認的難看應該徵求社群同意直接修改那個所謂的「不易分辨」的淺藍色,而不是搞出第二種顏色,完全不統一。試想極端情況,一個條目中同時出現了此模板奧卡萊沃和一個手寫的奧卡萊沃,那讀者會怎麼想?而且原始的點擊之後會變成另外一種藍色(淡紫),你這個點擊之後顏色還是那樣,無法區分點擊之後的連結。無論如何我認為在此模板獲得任何官方使用地位(即是說,所有的跨語言連結都推薦用此模板)之前都不該和原有的同功能系統內建顏色相悖--小烈 (找我?) 2012年4月22日 (日) 09:00 (UTC)
- 囧rz...:看來我還是說幾句吧.其一,我不知道條目中出現你說的"極端情況"讀者會怎麼想,但就"極端情況"來說,未登錄用戶默認載入的link系模板效果是紅藍對照,且不說觀感-出現你說的情況(link-en和直鏈混用)而不小心"被騙"點錯的感覺我是知道的(之前有IP用戶抱怨過-不過他抱怨的是純粹直鏈的情況,這樣來說紅藍+淡藍混用的問題就更可怕了.而若我的效果與紅藍效果混用的話-這兩種效果都能很明顯標識出"非條目間連結"吧?);其二,點擊後變色再簡單不過,設置CSS偽類visited;其三,所有跨語言連結都推薦的模板效果(這裏我說的是效果,推薦的link系模板下屬5種效果)就算現在也不存在...以上.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2日 (日) 10:11 (UTC)
- 我沒太聽懂你的意思,link系模板到底是什麼?[[:en:Okalewo|奥卡莱沃]]這種不就是方括號麼?也算模板?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用你的模板,將會出現四種顏色,而其中兩種是同義的,這將導致混淆和不一致,而不是說淺藍和藍本身的區分度問題。如果淺藍和藍區分困難是共識應該直接把它改掉,在此之前第三方模板應遵照此顏色。另外我沒有說變色很難,但是你的模板暫沒有實現。最後一句也不太明白,「所有跨語言連結都推薦的模板效果就算現在也不存在」,為什麼又提到模板?不是有系統默認顏色(淺藍色)嗎?為何會提到模板效果?我的意思就是說不該破壞維基的統一風格,無論這個風格是好是壞——因為同時交雜兩種風格只會更難看。--小烈 (找我?) 2012年4月23日 (一) 10:14 (UTC)
- 話說,難道只有我是異類或是說完美主義症狀發作有這種意見?如果真當如此,那請無視我。--小烈 (找我?) 2012年4月23日 (一) 10:23 (UTC)
- wth...問題並不出在是異類或完美主義,只能說純粹是真的有所不知了 囧rz...你不知道現在zhwiki原則上不允許隨意直鏈麼?現在推薦使用的是link系模板,也即{{ilh}}及其下屬模板,如{{link-en}},其效果於參數設置-小工具里列出了5種供選.至於跨維基連結,之前也說過了,設計的時候主要是給meta和enwiki等項目作參照用的(簡單說,主要用在WP與User空間),實際上在enwiki的條目空間幾乎就找不到使用iwl的,更沒有必要專門為此討論,但明顯的zhwiki條目空間也大量使用跨維基連結,否則還要討論跨語言連結處理和另設模板做什麼?...至於變色是很簡單,在自己的css里加行import即可,但鑑於意義不大我也懶得在"測試方法"里再加這麼一步使之更麻煩,不如保持簡潔.大概以上.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3日 (一) 14:42 (UTC)
- 我較少關注社群討論,但至少幫助:跨語言連結中未提到「原則上不允許隨意直鏈」;不過這點不重要,因為現在推薦的{{ilh}}並沒有違背直鏈的淺藍色,也沒有點擊變色的問題,準確地說{{ilh}}和原有的系統內建格式並未有任何衝突(無非就是紅字、藍字、淺藍字以及一些括號的組合而已)。所以我的意見就是你的修改版刻意修改顏色這點不好。(順便問一句,{{ilh}}的Tooltip以及你的修改版採用的「提示框」,是否會和導航Popup衝突?)--小烈 (找我?) 2012年4月24日 (二) 08:19 (UTC)
- 導航Popup和Tooltip兩個會同時出現,操作上稍微有點相互干擾……--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4月24日 (二) 08:22 (UTC)
- 建議怎麼改?Liangent (留言) 2012年4月26日 (四) 03:10 (UTC)
- 比如浮到字的上面,或者單擊一下才出現?--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4月26日 (四) 06:40 (UTC)
- 單擊出現不就是我上面舊版樣式的效果嗎 囧rz...試試算了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7日 (五) 13:12 (UTC)
- 比如浮到字的上面,或者單擊一下才出現?--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4月26日 (四) 06:40 (UTC)
- 建議怎麼改?Liangent (留言) 2012年4月26日 (四) 03:10 (UTC)
- 對,是沒提到,但之前已經投票表決過不能以此參加DYK和FA,GA評選,如果以此去參加特優評選是會為人所指的(至於DYK,看過幾次有藍鏈的也照上,若非默許恰說明藍鏈難能注意到).要說衝突的話任何Tooltip都是衝突,甚至可以說任何默認開的小工具都是"與版面衝突".說真的,我更想要的是現實的"建議"而非純粹的"意見",現在的各個辦法都有問題也是現實(已述,不贅),我提出的建議不過是我個人認為的"多害相權取其輕"罷了.如果有更好的既醒目又不影響版面的標識方法請積極提出,我也會為之改進,其餘不再贅述.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7日 (五) 13:12 (UTC)
- 想請問一下哪裏說了「不能以此參加DYK和FA,GA評選」?--CHEM.is.TRY 2012年5月3日 (四) 12:19 (UTC)
- 參見當時投票的選項說明和結果統計(注目王小朋友和liang君的意見)...呃,大概如上吧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5月4日 (五) 08:39 (UTC)
- 想請問一下哪裏說了「不能以此參加DYK和FA,GA評選」?--CHEM.is.TRY 2012年5月3日 (四) 12:19 (UTC)
- 導航Popup和Tooltip兩個會同時出現,操作上稍微有點相互干擾……--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4月24日 (二) 08:22 (UTC)
- 我較少關注社群討論,但至少幫助:跨語言連結中未提到「原則上不允許隨意直鏈」;不過這點不重要,因為現在推薦的{{ilh}}並沒有違背直鏈的淺藍色,也沒有點擊變色的問題,準確地說{{ilh}}和原有的系統內建格式並未有任何衝突(無非就是紅字、藍字、淺藍字以及一些括號的組合而已)。所以我的意見就是你的修改版刻意修改顏色這點不好。(順便問一句,{{ilh}}的Tooltip以及你的修改版採用的「提示框」,是否會和導航Popup衝突?)--小烈 (找我?) 2012年4月24日 (二) 08:19 (UTC)
- wth...問題並不出在是異類或完美主義,只能說純粹是真的有所不知了 囧rz...你不知道現在zhwiki原則上不允許隨意直鏈麼?現在推薦使用的是link系模板,也即{{ilh}}及其下屬模板,如{{link-en}},其效果於參數設置-小工具里列出了5種供選.至於跨維基連結,之前也說過了,設計的時候主要是給meta和enwiki等項目作參照用的(簡單說,主要用在WP與User空間),實際上在enwiki的條目空間幾乎就找不到使用iwl的,更沒有必要專門為此討論,但明顯的zhwiki條目空間也大量使用跨維基連結,否則還要討論跨語言連結處理和另設模板做什麼?...至於變色是很簡單,在自己的css里加行import即可,但鑑於意義不大我也懶得在"測試方法"里再加這麼一步使之更麻煩,不如保持簡潔.大概以上.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4月23日 (一) 14:4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