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Trz1118/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二批兒科部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二批兒科部分)

序號 方名 原文 劑型
出處 處方 製法及用法
1 瀉黃散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治脾熱弄舌。」 藿香葉七錢,山梔子仁一錢,石膏五錢,甘草三兩,防風四兩(去蘆,切焙)。 右剉,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煮散
2 白朮散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治脾胃久虛,嘔吐泄瀉,頻作不止,精液苦竭,煩渴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瘦困劣,因而失治,變成驚癇,不論陰陽虛實,並宜服。」 人參二錢五分,白茯苓五錢,白朮五錢(炒),藿香葉五錢,木香二錢,甘草一錢,葛根五錢。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煎。 煮散
3 異功散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溫中和氣。治吐瀉,不思乳食。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服,以助其氣。」 人參(切去頂)、茯苓(去皮)、白朮、陳皮(剉)、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兩個,同煎至七分,食前,溫服,量多少與之。 煮散
4 消乳丸 《嬰童百問》(明•魯伯嗣)「治溫中快膈止嘔吐,消乳食,脈沉者,乃傷食不化故也。」 香附一兩(炒),甘草(炙)、陳皮各半兩,縮砂仁、神曲(炒)、麥芽(炒)各一兩。 右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歲以上綠豆大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丸劑
5 蘇葶丸 《醫宗金鑒》(清•吳謙)「小兒……若停飲喘急不得臥者,又當瀉飲降逆,蘇葶丸主之。」 南蘇子(炒)、苦葶藶子(微炒)各等分。 右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薑湯下。 丸劑
6 人參五味子湯 《幼幼集成》(清•陳復正)「治久嗽脾虛,中氣怯弱,面白唇白。」 官揀參一錢,漂白朮五錢,白雲苓一錢,北五味五分,杭麥冬一錢,炙甘草八分。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溫服。 湯劑
7 清寧散 《幼幼集成》(清•陳復正)「治心肺有熱而令咳嗽,宜從小便利出。」 桑白皮(蜜炒),甜葶藶(微炒),赤茯苓(酒炒),車前子(炒),炙甘草減半。 右為細末,每服五分,生薑、大棗煎湯調服。 散劑

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異功散」等兒科7首方劑)

異功散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 人參(切去頂)、茯苓(去皮)、白朮、陳皮(剉)、甘草各等分。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兩個,同煎至七分,食前,溫服,量多少與之。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 生品 1.65g 上藥粉碎為細末,每服8.26g,加水300mL,生薑5.00g,大棗6.00g,同煎至210mL,飯前溫服。可據不同年齡酌情加減用量。 【功效】健脾益氣,行氣和胃。

【主治】小兒脾胃氣虛或兼氣滯證。症見不思飲食,大便溏薄,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舌淡,苔薄,脈弱。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乾燥菌核 生品 1.65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生品 1.65g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1.65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65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5.0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6.00g
備註 本方組成中並未明確說明用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24.78g。各藥的日服量可折算如下:人參4.96g、茯苓4.96g、白朮4.96g、陳皮4.96g、甘草4.96g,另加生薑15.00g、大棗18.00g。本方未明確日服用次數,應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日服1-3次遵醫囑使用。

瀉黃散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 藿香葉七錢,山梔子仁一錢,石膏五錢,甘草三兩,防風四兩(去蘆,切焙)。右剉,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廣藿香 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乾燥葉片 廣藿香葉 28.91g 上藥粉碎為粗粒,加蜜和酒微炒香,再粉碎為細末,每服6.20g,加水300mL,煎至150mL,溫服,可不定時服用。 【功效】瀉脾胃伏火。

【主治】小兒脾胃伏火證。症見口瘡口臭、煩渴易飢、口燥唇乾、舌紅脈數;以及脾熱弄舌、吐舌等。

梔子 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乾燥成熟果實 梔子仁 4.13g
石膏 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 生品 20.65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23.90g
防風 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k.的乾燥根 防風(焙) 165.20g
黃酒 參考國家標準GB/T 13662-2018傳統型黃酒(以糯米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為原料) —— ——
蜂蜜 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所釀的蜜 —— ——
備註 # 本方中山梔子註明藥用部位為仁,建議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益智、草果等藥材表述,來源定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乾燥成熟果實,炮製規格定為梔子仁,即除去雜質及外殼後入藥。
  1. 本方中防風註明去蘆潤切後焙的操作,其目的為使藥材質地酥脆,便於後續粉碎,因此建議尊重原方炮製方法,可參考地方標準如《安徽省中藥炮製規範》2005年版中的焙法。
  2.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18.60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約如下:廣藿香1.57g,梔子0.22g,石膏1.12g,甘草6.72g,防風8.96g。本方未明確日服用次數,應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日服1-3次遵醫囑使用。

白朮散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 人參二錢五分,白茯苓五錢,白朮五錢(炒),藿香葉五錢,木香二錢,甘草一錢,葛根五錢。右㕮咀,每服三錢,水煎。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0.33g 上藥粉碎成粗粒,每服12.39g,水煎服。 【功效】健脾和胃,益氣止瀉。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津虛內熱證。症見嘔吐泄瀉,頻作不止,口渴煩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體瘦虛弱,舌淡少津,苔薄,脈細弱。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白色乾燥菌核 生品 20.65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土炒白朮 20.65g
廣藿香 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 Benth.的乾燥葉片 廣藿香葉 20.65g
木香 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乾燥根 生品 8.2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4.13g
葛根或粉葛 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備註 1.葛根歷代本草多認為作粉更妙,明末以來有「葛根竭胃陰」之說,且本方治療津液枯竭,因此推薦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粉性足者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乾燥根入藥。

2.宋代白朮多用土、米泔水、人乳等多種輔料進行炮製,對於脾虛則多用土炒。本方註明「炒」,有鑑於此,建議採用土炒。建議參考《全國中藥飲片炮製規範》1988年版土炒白朮方法炮製。

3.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37.17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人參3.64g,茯苓7.29g,白朮7.29g,廣藿香7.29g,木香2.92g,甘草1.46g,葛根或粉葛7.29g。本方未明確日服用次數,應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日服1-3次遵醫囑使用。

消乳丸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嬰童百問》(明•魯伯嗣) 香附一兩(炒),甘草(炙)、陳皮各半兩,縮砂仁、神曲(炒)、麥芽(炒)各一兩。右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歲以上綠豆大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香附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 炒香附 37.30g 見備註 【功效】溫中理脾,消食和胃。

【主治】小兒積滯證。症見嘔吐乳食,脘脹腹痛,不欲吮乳,面黃身熱,煩躁不寧,舌苔白厚,脈沉。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18.65g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18.65g
砂仁 姜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乾燥成熟果實 縮砂仁 37.30g
六神曲 以苦杏仁、赤豆、麥粉、麩皮為基質,加入鮮蒼耳草、鮮辣蓼、鮮青蒿的液汁拌制,經發酵後製得的乾燥曲塊 炒六神曲 37.30g
麥芽 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 炒麥芽 37.30g
備註 # 炒香附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清炒法;炒甘草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乾燥」;本方中縮砂仁註明藥用部位為仁,建議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益智、草果等藥材表述,來源定為姜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乾燥成熟果實,炮製規格定為縮砂仁,即除去雜質及外殼後入藥;六神曲採用與古代加工工藝接近的《上海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18年版打汁法製作,並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清炒法,炒制後入藥;炒麥芽參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相應炮製規格。
  1. 該版本製劑方法較為複雜,可參照明代《保嬰撮要》版本消乳丸製劑方法:「右為末,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即將上藥粉碎為細末,用米糊製成黍米大(直徑約2mm)的小丸,每次20丸,薑湯送服。建議按香附:甘草:陳皮:砂仁:六神曲:麥芽=2:1:1:2:2:2的比例,製成丸徑約2mm的丸,每服20丸。本方未明確日服用次數,應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日服1-3次遵醫囑使用。

蘇葶丸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鑒》(清•吳謙) 南蘇子(炒)、苦葶藶子(微炒)各等分。右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薑湯下。 紫蘇子 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的乾燥成熟果實 炒紫蘇子 —— 上藥粉碎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做成麻子大小的小丸。每服5-7丸,用淡薑湯送服。 【功效】瀉肺降逆,利水化飲。

【主治】小兒飲停上焦證。症見喘滿不得臥,面身水腫,小便不利,舌淡紅,苔薄,脈沉。

葶藶子 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乾燥成熟種子 炒葶藶子 ——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
備註 1.炒紫蘇子和炒葶藶子參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相應炮製規格。

2.本方組成中未明確具體藥量,僅說明各藥為等比例用量,建議按紫蘇子:葶藶子=1:1的比例,蒸棗肉製成丸徑約3mm的丸,每服6丸。本方未明確日服用次數,應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日服1-3次遵醫囑使用。

人參五味子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幼幼集成》(清•陳復正) 官揀參一錢,漂白朮錢五,白雲苓一錢,北五味五分,杭麥冬一錢,炙甘草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溫服。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水煎,溫服。 【功效】健脾補肺,益氣止咳。

【主治】小兒脾肺氣虛證。症見咳嗽日久不愈,少氣,面白唇白,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漂白朮 5.60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白色乾燥菌核 生品 3.73g
五味子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1.87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3.73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98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3.0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9.00g
備註 1.鑑於《中國藥典》2020年版人參項下來源根據生產方式不同分為園參和林下山參,兩者性狀、品質與安全性指標具有明顯差異,加之本方註明「官揀參」,且為兒科虛證處方,建議優先選用林下山參規格。鑑於當前麥冬不同產地生產方式有較大區別,浙江省栽培年限為三年,其性狀、氣味及內在成分均有差異,品質差異較大,本方註明「杭麥冬」,建議選用《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年版「浙麥冬」規格。

2.漂白朮可參考《江西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08年版相應炮製規格。炒甘草建議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乾燥」。

清寧散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幼幼集成》(清•陳復正) 桑白皮(蜜炒),甜葶藶(微炒),赤茯苓(酒炒),車前子(炒),炙甘草減半。右為細末,每服五分,生薑、大棗煎湯調服。 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根皮 蜜桑白皮 0.42g 上藥粉碎為細末,每服1.87g,生薑、大棗煎湯調服。 【功效】清肺寧心,瀉肺止咳。

【主治】小兒心肺鬱熱之咳嗽。症見咳嗽有聲,面紅,發熱,心煩,或咽痛聲啞,舌紅少津,苔黃,脈滑數。

葶藶子 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 Webb. ex Prantl.的乾燥成熟種子 炒葶藶子 0.42g
赤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呈淡棕色、淡紅色的乾燥菌核 酒炒赤茯苓 0.42g
車前子 車前科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炒車前子 0.42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0.21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
備註 1.桑白皮參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蜜桑白皮規格;葶藶子參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炒葶藶子規格;本方明確強調用赤茯苓,因此建議用茯苓性狀呈淡棕色、淡紅色者。本方中茯苓註明炮製方法為酒炒,可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酒炙法;車前子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清炒法,炒制後入藥;炒甘草建議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乾燥」。

2.本方組成中並未明確說明用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5.61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桑白皮1.25g,葶藶子1.25g,赤茯苓1.25g,車前子1.25g,甘草0.62g。本方未明確日服用次數,應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日服1-3次遵醫囑使用。

:由于剂型和煎煮法不同,表中各药折算剂量与备注中的日服量可能存在差异(由小数点进位导致),建议以备注中各药的日服量折算结果进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