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个人存档 Archives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 這是我的個人存檔頁面,用於個人存檔。本頁面及其可能的附屬頁面中,除了這部分以外的內容可能不會提供除了漢語之外的其他語言。

英國 This is the page for my personal archives on Wikimedia projects. Other parts of this page and pages may attached may not provides you any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我的用戶討論頁外我寫的一些論述性質內容的存檔

2017年

2017-09-18|頁面存廢討論:User:Psersaber

(○)保留

  • 0 首先聲明,本人在本存廢討論中將儘可能保持中立態度。儘管在此事中我不是第三方,但是在本討論中我將儘可能保持中立態度,就事論事。之所以由我來寫這些內容,是因為他本人剛剛加入編輯,對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原始碼編輯模式都不熟悉,因此很難勝任此事。儘管由我來寫,我所寫的內容也會儘可能保持中立,他本人也不會在內容違規的情況下堅持保留內容。
    此人是我引進維基百科編輯者行列的。如他文中所述,我們在現實中確實認識。該用戶頁內容全部由他編寫,由於他剛剛加入,因此與他先前編寫的其他內容一樣,我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指引。他也有告知我在他的用戶頁文章中提到了我。
  • 1 相關適用方針
    1.1 根據維基百科:刪除方針維基百科:快速刪除方針,本用戶頁不屬於刪除理由中的任何一項。
    1.1.1 本文只是一篇自我介紹,它沒有宣傳性質,因為該自我介紹中所有可能被認為有宣傳性質的內容都不具有任何宣傳價值:因為對於這些內容他並沒有提供任何詳細信息,不僅聯繫方式沒有提供,連「城市」這樣的信息都沒有提供。
    1.1.2 根據維基百科:刪除方針-「或許不需要提交刪除的條目問題」章節,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應當是「直接向該用戶說明,如果沒有作用,再回來這裏。」且同一章節下有這樣的內容:「不要把將需要很多功夫進行編輯的文章刪除,而應該把他們列在值得關注的頁面中。或者添加一個警告,例如「中立性有爭議」。」這篇文章是花了功夫編寫的,這毋庸置疑。並且他已經在他所熟悉或感興趣的領域貢獻了不少內容,如果本文提刪,對一個並非故意違反方針的新手來說顯然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因此這樣做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1.2 本文是否符合維基百科: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維基百科不是博客、網站空間提供者、社交網絡或追思網站」的條文的確存在問題,但是此處應當解釋的是,這些自我介紹中的一部分內容是並不過分的自我介紹(比如說他如何加入維基百科、他的知識範圍等),一部分在未來將要甚至現在就已經與他在維基百科上的貢獻相關。比如說文內提供了內部連結的跆拳道FPS咖啡師轉筆使命召喚等。因此明確界定這些內容是無關的也是不合適的。但是很顯然的是,這些內容是否符合本方針的條文的確存在爭議,這可能也是您提刪本文的主要原因。我將儘快告知他此事,並引導他將這些內容改寫以符合方針要求,同時儘可能保留文章初衷,包括儘可能保留其中介紹他可能貢獻的領域的功能。這並不容易,但我們將盡力。這一點所述的問題顯然不必要通過提刪的方式來解決,無論如何他都可以將他的用戶頁進行修改以符合方針的要求。他顯然會了解您的初衷可能只是提醒他修改這些內容,並且他也會這樣做。感謝您的提醒。
  • 2 建議:既然您也會在用戶討論頁留言提醒,那麼請允許我建議您處理此類問題時直接在用戶討論頁進行留言而儘量避免直接提存廢討論。因為直接提刪用戶頁本身較為不友好,尤其是對不熟悉相關事項的新手來說可能過於嚴苛。同時,維基百科:刪除方針中也有「直接向該用戶說明,如果沒有作用,再回來這裏。」的條文。
  • 3 最後感謝您提醒他此事,也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如果您經常進行反破壞工作,請允許我向您致以敬意。
    歡迎各位前輩賜教,我將不勝感激。我們也會與諸位一道繼續努力。

此致,
ArthurLau1997留言) 2017年9月18日 (一) 19:20 (UTC) 敬上。

  • (○)快速保留:感謝各位閣下對站務和維護的貢獻,感謝內容貢獻者和地震專題的貢獻。上文已經談了很多關於專業技術層面的理據,我在這裏僅補充方針指引方面的理據:

1. 根據WP:快速刪除方針,這兩個條目無疑義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

2. WP:刪除方針中明確規定的提刪理由中,這兩篇條目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種情況,這兩篇條目也未有違反WP:NOT。如果沒有已經明確規定的理據,那麼就需要說明提請存廢討論的理據。而提請的理據為WP:關注度,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指引。

3. 根據WP:關注度

3.1 WP:關注度不符合關注度指引的條目章節中說:
3.2 同一章節中:

顯然,提刪者沒有說明和(或)以其他證明其關注度的方式。並且最明顯的是這個條目確保關注度模板已掛上足夠長(至少30日)的時間了嗎?顯然沒有。

4. 根據維基百科:快速保留

所以本提案符合快速保留的標準,因為至少提刪時提出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本案中支持刪除的人士始終引以為據的《維基百科:關注度》中,對這種問題的處理方式也有明確說明:「確保關注度模板已掛上足夠長(至少30日)的時間」,因此,此種不合理已經非常顯著。

5. 在下敬請各位閣下注意:

關注度這種東西很難有強制性標準這是事實,這也是為什麼它是指引而非方針。在本案例中,文章主要貢獻者顯然沒有違反規定。他/她們怎麼沒有「嘗試遵守指引」呢?如果沒有的話,補充來源、向堅持不符合關注度甚至堅持提刪的各位閣下解釋是什麼?即便有與指引內容有違之處,指引之所以為指引,「最好仍要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有時例外是適用的。」這句話是幹什麼的呢?如果列位閣下認為他/她們沒有「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那麼上方給出的理據又是什麼呢?

以上。敬請諸位自省,是誰在違反方針指引。

此致,ArthurLau1997留言) 2017年10月15日 (日) 17:09 (UTC) 敬上。

2018年

2018-01-03|於當前的破壞頁面存廢討論提交的對頁面蔡湘宜的CSD G11理據

(~)補充:發回CSD G11,請求管理員覆核,理由如下:
1、根據CSD G11的定義:「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關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頁面。」其中「廣告宣傳」四個字連結到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這個章節說明了什麼算作宣傳。「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章節已經明確指出「維基百科拒絕宣傳。因此,請勿於維基百科:作自我宣傳。維基百科極不鼓勵用戶撰寫條目去介紹自己或有密切關係的事物。切記維基百科之中對所有條目要求一視同仁,此等要求包括維持中立。而在介紹自己或者有密切關係的事物時,要做到此等要求則可能極為困難。另外,本站亦不接受在條目內加入大量自傳來源或連結。」因此可以判定本頁面是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
2、CSD G11的補充說明中要求我們確認以下兩點:(1)「頁面只收宣傳之用,並須完全重寫才能貼合百科全書要求。」:本頁的內容在下以為的確只收宣傳之用,百科不是這樣寫的。而且在下在谷歌中搜索關於此人的內容時發現,關於她的很多重要內容,例如童年經歷等一概未提,除了基本信息之外只介紹了演藝經歷。如果要形成一篇合格的百科條目,即便現存的內容可能保留,整個文章也很可能需要重寫。(2)「即便該頁面具有宣傳情況,除非您可以非常確定該頁面創建僅為廣告宣傳而建。」:除了基本信息之外,只寫自己的演藝經歷、歌詞作品,而且這些全部都是正面內容,然後文章末尾還給了兩個她自己所參與創作的作品的YouTube視頻連結,這夠明顯了吧。
3、Antigng君說「用戶加入的內容部分可供查證」,煩請各位看一下文中提供的來源能夠支持的文章內容有哪些。我檢查了文中提供的來源,如果我沒看錯的話,僅有「《流氓學生》(又名:好孩子)」這句話、《伴嫁》和《幸福的代價》是她參與的作品這三處內容可以由提供的來源證明,其他都沒有了,很多關鍵內容全部都沒有提供來源支持,這恐怕不能算作「可供查證」。
理據如上,故重新提報CSD,希望管理員覆核。謝謝。

2018-05-10|於維基百科:管理員解任投票/Techyan/第2次的反對票及對於該票回應內容的回應

(-)反對解任,理由如下:

1User:金牌雄鷹所言,他的說話風格有改進空間,做事有時候欠周詳,但是我不認為他的不足已經不能讓他繼續任職管理員。私以為他的解任並不利於中文維基百科。希望他以此為契機做出改進,並能繼續做出貢獻。

1.1 從2016年年初至今,他和其他幾位維基人開始帶領重整大陸社群,努力恢復秩序。雖然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困難,但是一步步地都走過了。至今我們已經成功地舉辦了多場線下聚會;在線上對新手的指導、教學、培訓更是不計其數。這些事情,我們(包括Techyan自己)付出了大量的成本,這一點但凡與我們接觸較多的維基人都是清楚的。我們高興地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維基百科的編者行列,他們向社群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積蓄了中文維基長遠發展的潛力。試問一些支持解任的管理員,閣下為大陸的維基發展做了什麼?

1.2 他熟悉業務。同時,他還曾自己與QQ郵箱方面協商解決了不少用戶因維基賬戶綁定QQ郵箱導致的收不到通知郵件的問題。試問一些支持解任的管理員,閣下有多久沒做反破壞了,閣下遇到這樣的技術問題,願意親自去跟第三方機構溝通嗎?

1.3 他有的時候確實沒有按照要求的流程辦事,這確實需要改進,但是有些操作,最終證明是正確的。我本人支持並且欣賞邏輯清晰、辦事嚴謹的管理員,但是有些時候需要另一種風格的管理員來進行操作。留有幾名鷹派管理員,私以為是無害的。


2 某些人認為做出來了一個能拿來說事的數據挖掘,然後不僅翻以前的事,往後也一直掛在嘴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分析。

2.1 我們暫且假定計算的過程都是正確的,先來看這些解讀計算結果而得出的結論。

結論一:WMC成員投票行為與非WMC成員投票行為不同。這一條結論沒有問題,我們因理念、志趣相投而加入本用戶組,而非人群中隨機挑選組成,有所不同實屬正常。

結論二:WMC成員投票行為與非WMC成員簡體中文用戶投票行為不同。這一對比是荒謬、無意義的。對此只能重申,不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結論三:WMC不代表所有簡體中文用戶。WMC從未強行代表過所有簡體中文用戶,WMC只代表WMC。以上三個結論單看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某些人以此來暗示其他結論的春秋筆法

結論四:WMC的推廣在2017年沒有對編輯數量或社群討論產生統計上顯著的改善。此結論顯然是有問題的,正確的表述應是:僅從2017年的編輯次數、Wikipedia名字空間編輯次數方面對比上,看不出WMC對編輯數量或社群討論產生了統計上顯著的改善。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WMC對社群的貢獻遠超出單單2017年的編輯次數和WP空間編輯次數這兩項數據所能顯示。QQ群的蓬勃發展有目共睹,群內還有很多新手沒有來得及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編輯、成為自動確認用戶、及至參與維基百科的站內討論,但我們已經成功地經營建立了維基百科QQ群生態,維基百科站內也會因此而持續地受惠。

2.2 下面,再返回來審視一番得出結論的過程上有沒有出問題。

2.2.1 採樣:對2017年的所有人事投票中的支持/反對票進行了採樣。試問,是以什麼標準採樣?為什麼有必要採樣而不是採用全部數據集?不消說採樣方式的選擇對結果影響巨甚,對於非均勻數據集而言,不同的採樣方式還會影響相關性判定結果。

2.2.2 特徵選擇:沒有數據的特徵編碼為0。請明確回答這些是否意味着是中立票,如果不是,還會包括什麼。

2.2.3 主成分分析:採用主成分分析的理由是什麼?能否保證主成分分析適用於當前數據集?主成分是假定主要影響因素為線性的,請證明此因素為線性。主成分分析是否適用於當前數據集應該使用較大驗證集驗證其適用性,而這樣的驗證集我們認為不存在,或不足。主成分分析確實是非監督性學習,無論運行多少次結果當然都是一樣的,但這根本無法說明該方法對於本數據集有效。

2.2.4 隨機假設模擬:請動用常識思考:隨機投票是否是正常投票?進而,將實際投票情況和隨機投票做對比有何意義?正常的投票選擇本身就不是投硬幣一般隨機的;一個候選人優秀,當然支持的就多,反對的就少。只有沒受過教育,什麼都不懂的人,投票才是隨機化的。WMC成員能夠投出隨機性小的票,有可能正是因為他們同大多數維基人一樣,受過良好的維基百科推廣教育,並能夠作出他們認為正確的判斷。

2.2.5 邏輯回歸分析:如果主成分分析都不適用,還何談主成分1和主成分2呢?

2.2.6 數據量問題:2017年人事任免案共35起,去掉6起本人拒絕提名的案子,1起以」還不是時候」為由取消的案子,6起以「雪球法則」關閉的投票,則只剩下22起。由是該統計只能是針對這22起的一個分析;按元維基上頁面最早版本時間為準,WMC成立於2017年6月12日,真正能用的數據又更少了,僅僅10起。數據量可以說小得可憐,假設下一次投票有一半人投反對票,這個模型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要知道統計學只保證是很可能接近真實的結論,即便結果是顯著,也有一定概率是錯誤的;隨着數據量的增多,判斷的錯誤概率也會降低,樣本量太小就得出結論,則是數據挖掘領域的大忌,實在貽笑大方。而某些人就敢藉此得出結論稱「WMC成員在人事投票中,如何如何,投票行為與WMC成員身份顯著相關,且判斷錯誤概率是萬分之一」,是極其荒唐和不負責任的。


3 如一些支持解任的維基人所言,Techyan確實有不足。一個行為沒有什麼可指摘的人也不會被彈劾。但是若談黑歷史,我想我們是不缺素材的,在這些黑歷史中,Techyan的恐怕不能與之相提並論。以下僅舉一例。

2018年2月28日,向來十分罕見的基金會行動時隔不到三個月再次被動用,WMFOffice對介紹中文維基百科一名富有爭議性的管理員AddisWang的條目執行了基金會行動:頁面永久白紙保護,僅限自動確認用戶創建。這個條目先前曾由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KOKUYO創建,為其樹碑立傳;這個條目先後被創建過幾次,均經中文維基百科的站務處理程序刪除。維基媒體基金會是次行動着實讓人不解:參與這個條目的編者,很多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動確認用戶的門檻,其中不乏持有管理員權限的用戶;也並非常有匿名用戶破壞性創建此條目,那麼此次基金會行動為何發生?為何本地站務處理系統已經可以、並且可預見的未來也足以解決的瑣碎至此的事務,卻驚動了下轄上千子維基計劃的基金會,並由基金會方面採取行動?


這是我反對解任的理由。當然無論我說什麼,該反對的還是會反對,有些人一定會說我的理由是不對的。對此我只能說,請便。--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5月10日 (四) 09:56 (UTC)

  1. (:)回應
    結論 1 「由於無從得知用戶確切區域,因此需要以使用簡體中文作為用戶地域的代理變量。此分析表明,WMC成員投票傾向不是使用簡體中文造成的。由於數據不明任何更確切的斷言是不負責任的。歡迎閣下提供更好的標籤以確定WMC是否代表大陸用戶。」
    上文已經說過,我們從沒強行代表過別人,WMC只代表WMC。我們因理念、志趣相投而加入本用戶組,而非人群中隨機挑選組成,因此不論WMC成員的投票傾向與非WMC簡體中文用戶、非WMC大陸用戶是否相同,這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結論 2 「平均編輯量是活躍程度最直接的指標。貴組織所謂的「推廣」沒有產生可觀測的效果:WMC成員沒有提高條目編輯量、亦未降低Wikipedia名字空間「飽食終日」的行為。歡迎閣下提供貴組織推廣的量化指標以確定推廣效果。」
    關於具體量化的標準我認為可以討論。但是有些現象是明顯的:QQ群人數規模的增長顯而易見;通過QQ群和線下聚會,不少新人進入了編者行列。這都是對維基發展的貢獻。當然,這不是統計學分析,因此僅作參考。
    方法 1 「半自動腳本收集簽名數據,之後與投票頁面核對。」
    根據您的回答,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採樣操作,因此建議稱作數據採集以避免誤會。
    方法 2 「任何非支持票、非反對票的數據皆編碼為0。」
    編碼為0的數據中是否含有非投票留言?收集中立票和非投票留言的意義是什麼?
    方法 3 「主成分分析作為降維工具時僅用於尋找低維空間下的映射,對數據本身份布並無假設。此特性尤其適用於探索分析。應當注意的是,處理非線性數據時,主成分分析對映射的效果無保證。WMC成員的投票特徵也可在非線性降維方法中找到。」
    僅僅憑兩張圖表,私以為並不能說明問題:
    3.1 為什麼要選用核PCA、Isomap?
    3.2 使用這些方法之後的效果也需要解釋;判斷誤差是多少,如何驗證?
    方法 4「『只有沒受過教育,什麼都不懂的人,投票才是隨機化的。』對於無證據的斷言不予評價。」
    完全隨機化代表着對投哪個選項沒有偏向。比如說從三個表觀完全相同黑色的盒子中選一個裏面裝有錢的,選擇的時候只能從外表觀看。讓一群人來選,選完之後就會呈現完全隨機化。因為沒有信息,對哪個盒子裏面有錢一無所知。請問投票用戶對候選人一無所知嗎?如果隨機化的投票結果是自然情況,請證明。如果沒有證明,對比從何而來?
    方法 6 「本分析旨在挖掘隱變量,WMC成立時間與數據是否可用無關。目前在下有計劃加入與往年投票對比。就2018年已有人事投票情況,請閣下考慮加入這些數據是否是符合WMC最佳利益。」
    6.1 加上了2018年的數據,數據量也並沒有本質改變。
    6.2 數據就是數據,如果統計數據還要考慮利益,將徒增不可靠度。--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5月12日 (六) 11:37 (UTC)

2018-08-30|對U:胡葡萄我2018年8月的RFA中詢問的關於有志於科研的高三學生如何準備本科學習的回覆

問題如下:

回復如下:

首先允許我再次感謝您和Cohaf君在RFA給予我的關心和支持,感激不盡。是否擔任管理員對我來說主要是貢獻方式的區別而已,而貢獻我還是會繼續下去,這是比較肯定的。鑑於RFA結果尚未定論,我就在此回復您了,不論投票是否繼續。

  1. 基於您的描述,您將入讀哪所大學應當還未確定,因此我給您的第一條建議是,充分利用考前的時間,讓自己能夠進入滿意的大學、滿意的系科。如果有意從事科研工作,尤其是理科的科研工作,您所在的平台提供給您的資源是至關重要的。平台資源不僅意味着那些對理科研究至關重要的實驗室、儀器設備,還意味着您所在的大學、在此供職的教學科研人員所擁有的學術關係等等。同時,更好的大學能夠讓您接觸到更高水平的人,不僅指您的老師,也包括您周圍的同學,我相信他們能夠讓您更加優秀。另外,一個更好的大學意味着您所在的環境有更高的管理水平,高管理水平會讓您的大學生活多一些愉快和方便,少一些麻煩。因此,爭取能讓自己進入滿意的大學和系科,這是我首先想到的事情。
  2. 選擇領域。我不清楚香港的大學錄取程序,不知選擇就讀專業在何時,因此這一項建議的具體操作需要您根據實際情況。如果您想要從事一個您可能要畢生(或者若干年)為之付出精力和時間的事業,那麼我建議您選擇之時審慎,請充分評估各種相關因素之後作出決定。這些因素可能包括:自己是否擅長、是否感興趣、此項事業的意義、工作機會 收入和待遇等、從事此項事業後家庭和個人生活能夠多大程度上兼顧,等等。如果您在若干年(甚至數十年)後仍然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無誤的,那麼我覺得就可以說您做出的這個選擇是成功的。
  3. 下面幾項建議可能並不是需要您現在做的,但是上了大學之後可能會用到。首先是一個比較老生常談的內容,就是認真學習,尤其是專業課。對於那些支持性的基礎課(比如說普通化學之於生命科學專業),我個人的意見是也應該認真學,不過這一點存在一些爭議,所以就不多說了。
  4.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覺得哪裏是您希望繼續深造或者研究的切入點,那麼建議多了解這部分內容。比如說您可以和您的老師交流,可以查閱相關的文獻等等。一般來說,比較前沿的研究成果都是原創研究論文,在初步接觸某研究領域的時候如果想了解這一領域的研究狀況,可以去找一些綜述論文或者相關書籍。至於您是香港學生(以及Cohaf君是新加坡學生),因此我覺得可以充分相信您的英文閱讀能力,大量查閱SCI論文應該不成問題。另外引述大陸某知名大學的生物學霸Panzer VI-II傳授給我的經驗,谷歌學術+Sci-Hub,終極解決之道也。當然了,如果您也是研究生命科學-醫學領域,NCBI也是個好東西。
  5. 關於學術報告會。本港(以及新加坡)高校水平普遍都比較高,所以學術報告會肯定比較多,我相信報告的學者水平通常也很高。與您專業領域相關的,我推薦您去聽。有些特別好的學術報告與我的課程有衝突時我曾請假去聽。參加這類會議的意義主要在於擴展自己所接觸的學術研究的範圍。有些上課可能沒有提到或者一帶而過,且您也沒有特別關注的研究方向,您可能會在學術報告會上聽到。學術報告會上講到的經常會涉及演講者自己研究工作中的前沿內容,而且演講學者水平一般都不錯,所以說聽一聽這類報告有利於擴展視野和思路。而且這類學術報告會一般都設有提問環節。
  6. 如果您的專業是需要較多地跟實驗室打交道的,那麼我推薦您早點進實驗室。當然了注意安全就行(參見此文)。因為越早去,您掌握基本操作就越早;或者說同樣的時間內,越早去實驗室,您掌握的操作就越多、越熟練。在您開始您自己的研究的時候,您就會發現這些提前準備的意義。當然了,就我自己的專業而言,「早點進實驗室」的時候多半是觀察別人在做什麼以及做做打雜一類的事情(至於具體怎樣幫忙,因實驗室不同而不同),也有可能會允許你自己養養細胞、小鼠之類。

目前我能想到的基本上就是這些,在下所見未必全面也未必精當,權且給您做參考吧。如果您還有想要了解的,您可以再通過討論頁留言、電郵甚至即時通訊軟件(可能需要討論一下使用什麼平台我們都方便)等方式聯繫我。祝願您升學順利,前途坦蕩。加油。--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8月30日 (四) 15:17 (UTC)

2018-09-09|於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屈原蟲的反對票及對於該票回應內容的回應

  1. 本來在下一直不想在此選舉中表態,因為以我對候選人的認知,我不表態是對候選人最友好的。但是現在請恕我(-)反對,因為候選人不僅不適任,而且我認為我不能再保持沉默。為何不適任,Why not?下面一一解釋。
    1. 處事和溝通的態度。候選人在本RFA中對多數反對自己的意見都有表態,其中多處過度回應,甚至非常明確的回答/處理錯誤仍然執意辯解,不止一次其他用戶指出這樣做不妥,但是仍然繼續。以我所見,候選人在本RFA中遇到與其他用戶意見不同時未保持文明和耐心的溝通態度,諸如「你問我「IP用戶需要編輯審核」的問題,但又推出本人沒有「辨認傀儡的功夫」,中間的思路,我無法理解。」「何以帶出「往往我們需要與其他維基用戶核查員接觸」?然後對答案不滿意,中間的思路可以說明一下嗎?」、在他人的意見內打上{{fact}}等行為,這簡直是RFA候選人溝通態度的反面教材。Cohaf是一位站務水平相當高的志願者,他給您提出建議後,您選擇為自己辯解並且說看到我的RFA答辯「從他的回答風格,ArthurLau1997 應該算是較圓滑的人吧。」,這令我大吃一驚,並且閣下是否意識到這有人身攻擊之嫌?僅僅從這些我就完全可以說,恕我不能認為候選人的處事和溝通態度適合擔任管理員,或者毫無疑問地,非常不適合。
    2. 業務水平。我覺得我已經不需要特別尋找了,可以說例證俯拾即是。僅舉幾個例子。
      1. 閣下對亨利·帕德的處理Special:diff/50860446,即便是找不到資料,您如果看到此條目對應的眾多語言版本(wikidata:Special:diff/725569571,並請注意此操作早於交存廢討論操作),並且知曉WP:DP「刪除應該是最後的選擇」的原則,閣下選擇關注度提報都是可以理解的,而閣下選擇了交存廢討論。這實在不妥。【後面解釋刪除線原因】
      2. 閣下對康震的快速刪除提報Special:diff/50305588,即便您不是大陸人不了解康震教授,按照CSD G11的明確要求:「(1)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關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頁面。(2)頁面只收宣傳之用,並須完全重寫才能貼合百科全書要求。(3)即便該頁面具有宣傳情況,除非您可以非常確定該頁面創建僅為廣告宣傳而建,否則應以關注度提報或提刪替代。」更不必說您交快速刪除的時的版本內已經有那麼多明顯的可靠來源;更何況快速刪除程序強調一種確定性:「若頁面不匹配下列快速刪除準則,就應提案一般頁面存廢討論或檔案存廢討論。然而,切記刪除乃最後手段。」、「快速刪除旨在加快處理明顯不適合維基百科的頁面或文件,以省去存廢討論的時間。」,如果不確定匹配CSD條款,就不應使用。這樣的處理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如何能相信候選人的業務水平?
      3. 更令人吃驚的是,已經加入兩年半、五千多編輯的用戶,不論曾深度參與站務、編務還是社群事務,總不至於連{{ping}}系列模版必須與簽名同時提交編輯才能工作都不知道而需要他人提醒(Special:diff/51208180)。
    到此我覺得已經說得夠多了。如此,如何能推論候選人「讓其加入管理員團隊的話,相信是有利無害的」,更何況,這樣看似照顧女性用戶的行為事實上已經讓幾位女性維基人反對。另引述此以表達在下對此的看法:「... ...對女性的偏袒(或者說「愛護」),這其實恰恰是男權社會特徵的一種。... ...這看上去是對女孩子的愛護(父母一般會稱是不希望女孩子受苦),但實際上也在無形中剝奪了女性的很多機會。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性別平等,需要的只是平等對待而已,即不以性別對一個人進行任何形式的判斷。」(——User:Kuon.Haku
    無論如何,希望候選人再接再厲。謝謝。--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9月9日 (日) 06:53 (UTC)
    • (:)回應:收到了閣下的回覆。對於您上文回應的第三點,您可不必再顧慮了,在下並沒多麼介意。它可以說是我反對票的導火線,但並非主因,它在我的論述裏面提及主要也是為了闡述觀點。閣下再接再厲即可。另外基於您的回應,為避免在此再產生過長而不必要的討論,請原諒我可能不會對此繼續回應。
    1. 亨利·帕德的處理:
      1. 條目的多語種連結是您加的,毫無疑問,我在前面已經貼出了(wikidata:Special:diff/725569571)。加入多語種連結的時間顯示為2018年8月14日 (二) 03:20,而提交存廢討論Special:diff/50860446的時間顯示為2018年8月14日 (二) 09:52,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在上面的論述中已經明確指出了。即:您在看到了諸多的語言版本的情況下,即便是谷歌未找到資料,也不應該因懷疑惡作劇而交存廢討論,哪怕是提報關注度都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時間先後無誤,我的邏輯就沒有問題。【後面解釋刪除線原因】
      2. 我的用詞是「交存廢討論」,我十分清楚存廢討論是徵集共識的一種,我並未表達「提交存廢討論,就是表示要刪去條目」。
      3. 根據存廢討論記錄,很明顯其他用戶給出的是英文條目連結。
      4. 說句題外話,雖然這不是義務,但是如果對這個條目進行了認真的處理,條目第一個字就有錯誤應該能夠發現(Special:diff/51217843),所以還請閣下認真。
    2. 康震的處理:
      1. 康震教授之名多麼如雷貫耳,我真的不需要贅述,不信您可隨機抽10位中國大陸的資深維基編輯詢問一下。但是我們拋開這些不說,您可能不是大陸人不了解他,不怪您。您遞交快速刪除時(Special:diff/50305588)的那個版本裏面就存在的引證中,就有很多非常明顯的可靠來源,比如說搜狐教育光明網鳳凰網人民網教育部,這些全都可以佐證關注度。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您交CSD之前谷歌一下總不過分吧。因此何來「可慮到康震對社會沒有什麼重大貢獻或影響」。
      2. 上一點主要是從關注度角度論述的,雖然實際上關注度經常作為輔助判斷標準,但是它和CSD G11之間沒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繫,所以我們來說說CSD G11本身。關於「主要羅列自己的學歷、履歷及得獎成就等,基本上與求職信履歷沒有差異... ...整個條目即使重寫,也只是個人履歷,對此我不需要重新解釋,請閣下再次認真閱讀我在上一個論述中闡明的CSD要求,並請注意其中用粗體標出的地方。同時,這個版本中也有幾處明顯的百科性介紹內容,例如「主要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地域與文學,中國古代學士制度與文學。在校外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節目,講解唐宋八大家有關的知識;亦參與同台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擔任點評嘉賓。」、「2006年起2012年止,在CCTV-10科教頻道《百家講壇》節目主講「唐宋八大家」系列節目,根據這些講座整理而成的《康震講三蘇》、《康震講柳宗元》、《康震講王安石》等書也經中華書局出版。」等。如果這樣的條目閣下都認為是G11,那麼可以說閣下的評判標準有問題。
      3. 您做的操作是交快速刪除而非存廢討論,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錯誤可以說非常嚴重。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不清楚您是真的覺得我上一個論述所寫的內容「有些資料錯誤」還是執意辯解,我希望是前者,但是不論怎樣這一條建議都是有益的:希望閣下對自己的不足有所認知並改正之;對自己的長處有所認知並發揚之,以此完善自己。人類歷史已經證明,我們須謹記我們認知和能力之限,從而心懷敬畏;人類已經為自以為是的行為付出了太多代價。
    真誠地希望候選人能夠做得越來越好。謝謝。--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9月10日 (一) 18:04 (UTC)
    • 說明:在下看到的維基數據和中文維基上的diff和歷史記錄中均沒有標明時區,而因在我這邊中文維基的歷史記錄和diff的時間都以本地時區(UTC+8)顯示,所以我就自然地認為維基數據上的時間也是以本地時區顯示(而實際上是UTC), 導致了誤判(添加跨語言連結確實是在交存廢討論之後),經您和其他編輯提醒我已經注意到了。向您致歉。我已將受此影響的論述內容以刪除線劃掉。其他用戶做出的評判若有受此影響,希望重新作出評估。非常抱歉造成麻煩。--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9月11日 (二) 04:23 (UTC)

教學、引導性內容的存檔

2017年

2017-11-28|對User:Marcus hscUser talk:Alexander Misel進行的回覆

@Marcus hsc感謝閣下貢獻,向您(&)建議如下:

閣下應了解,維基百科是一個眾包的百科全書項目,您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人均可參與編輯。在這種情況下,維基百科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控制和避免低質量的內容進入,因此有了維基百科一個重要的方針和指引——維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意味着寫入維基百科的內容須要能被讀者在可靠來源中得到驗證。維基百科不發表原創研究,其中收錄的內容需要有既已發表的材料作為依據和支持,而不能僅由編輯者認定「真實正確」。這是維基百科多年運作經驗所支撐的共識。顯然,原創內容不意味着不可靠,原創內容中有可靠內容。但是在這樣一個開放參與的,不強制內容評審的百科全書項目中,放任原創內容加入會嚴重影響其內容質量。因此維基百科不接受原創內容的加入,請您理解。如果您或者任何人的原創內容經過可靠的平台發佈、刊載等,相當於這些內容的可靠性經過了檢驗,維基百科方可允許這些內容被加入。

在下閱讀了您所說的內容,其中一部分是可以找到可供查證的來源的,這些來源您可以引以為證。沒有來源的內容可能會被其他編者提出來源請求,或者被移除。

如果您剛剛參與編輯,您可以瀏覽Help:目錄來獲得相關信息。如果您不熟悉原始碼編輯模式,您可以嘗試使用可視化編輯,切換按鈕位於原始碼編輯器右上角。同時我想提醒您注意,中文維基百科社群共識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規則,稱之為方針和指引,其中方針指的是「在編輯者中被廣泛接受,描述所有用戶通常應該遵守的標準。」;指引指的是「共識所支持的最佳做法。編輯者應嘗試遵守指引,但最好仍要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有時例外是適用的。」除了上述的「可供查證」外,比較重要的是著作權方針(關於著作權,您也可參考本文,但是這不是一個法律文件。感謝文章作者Techyan)、維基百科不是什麼回退不過三原則等。

歡迎並感謝您的貢獻。歡迎您加入維基百科。如果您有更多問題,您可以在本討論頁留言,這是一位資深用戶的討論頁,相信他能給您高質量的答覆。如果您認為我能幫到您,您也可以在我的討論頁上留言,或者在此留言時使用代碼{{ping}}讓我看到。謹祝編安。

2018年

2018-08-19|對User:Xiaokaishui於其討論頁的留言

關於您的這一筆編輯,在下有些疑問

首先感謝並歡迎您參與維基百科。您先前發佈的文章,譯文質量不錯,但是沒有維基化,即它沒有符合維基百科的編寫格式。另一編者和在下幫助您調整了格式使其符合(即您修改之前的版本),而您的這一筆編輯令在下有些疑問,故在此留言:

  1. 這一新版本是否是您在電腦本地編輯的草稿?看上去此版本譯文和先前您發佈的譯文稍有變化,因此是否是您在電腦本地對先前的草稿進行了修改,然後來到此處之後直接全文覆蓋了呢?如果是的話,您完全不必且不應該這樣做,因為您可以對已發佈的條目反覆修改,修改在發佈後即生效,您可以實時地看到效果。您在覆蓋譯文時,應儘可能維持原有的維基百科格式,您進行全文覆蓋時破壞了這一格式。您可以撤銷您剛才的編輯然後在原來的版本基礎上修改,也可以在現在的版本基礎上進行修改使其符合格式要求。
  2. 如果您不了解維基百科的編寫語言Wikitext,您可以嘗試使用可視化編輯,在條目編輯中,原始碼編輯框右上角可以切換到可視化編輯模式。您也可以通過原始碼編輯框左上方的記號筆圖標打開代碼高亮。不是所有頁面都可以可視化編輯,例如項目頁面、討論頁(參見維基百科:名字空間)。
  3. 在下注意到您貢獻的譯文水平較高,非常高興認識您,中文維基百科生命科學類條目質量有大幅的提升空間,歡迎您參與。生命科學也在在下的編寫範圍之中(如在下主筆的條目IgG),如有興趣,希望以後有機會交流。
  4. 您須了解,維基百科所有內容是協同編輯的。一旦您將自己的作品放上維基百科,就不能阻止任何人修改您編寫的內容。每個編輯頁面已清楚表明了:「維基百科內容均容許他人編輯、使用和重製」,任何用戶不能聲稱對條目的所有權。參見此文
  5. 閣下應知曉:這篇條目目前已獲提名,正在此處進行新條目推薦評選。新條目推薦是維基百科條目評選機制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優良條目典範條目等。此條目應儘快重新符合新條目推薦的標準,如果在評選結束時不符合標準,它將落選。

祝編安。如果有其他問題,您可以點擊在下用戶名右側的留言按鈕,點擊添加話題,給在下留言。當您在此處回復我並且希望我看到,您可以使用{{ping|ArthurLau1997}},編輯提交後我就能收到通知。--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8月18日 (六) 17:58 (UTC)

站務、維護性內容的存檔

提交存廢討論常用內容

關注度提報滿30日遞交WP:頁面存廢討論

提報關注度滿30日的條目。參照關注度人物關注度etc.),在下未能判定本文是否具備足夠的關注度,根據刪除方針,遞交頁面存廢討論,以期取得共識決定是否保留。非常感謝編者的貢獻,望閣下諒解。

對不當用戶名的賬戶發送的提醒內容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規定中的用戶名方針封禁方針,您的用戶名具有誤導性。因此很抱歉地告知您,一旦此賬戶開始編輯,就有可能因為不當用戶名被封禁:

如果您希望做出編輯,您只需重新註冊一個賬戶即可。在註冊時請您了解用戶名方針,以免給您帶來不便。感謝您的參與,祝您使用愉快。--ArthurLau1997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16:48 (UTC)

Banner、星章等

2017年

2017-12-02|紀念守望者愛孟被基金會官方封禁

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日,維基媒體基金會官方以違反使用條款為由將守望者愛孟全域、永久、不可上訴地封禁。這是多個跨維基項目嚴重破壞者都未曾享有的極高待遇,卻被用於對待一個為維基內容和線下推廣做出過顯著貢獻的維基人。

不可上訴、永久封禁,而且按照慣例,很可能沒有解釋。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多年來,他一直以悍將形象示人;今天,由於社群紛爭,他終於被迫、也可能是永遠地離開維基。事件的真相可能永遠眾說紛紜,但是可以預料的是,爭議與傳奇不會就這樣結束。長歌當哭之後,我們將繼續昂首前行。

我們將盡我們微薄的努力讓維基變得更好,我們將盡我們的努力恢復他應得的權利與尊重。我們不會噤聲。我們不會沉默。我們不會放棄。

不需要因為私人關係優劣,不需要因為社群派別異同,我應該對他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僅以基本的良知為憑。無須多言,因為公道自在人心。

謹以此,紀念上海維基悍將,守望者愛孟

2018年

2018-03-30|紀念基金會撤銷中文維基查核權

2018-06-28|「維基用戶的想像力唯有在這一層面上能夠如此躍進」

2018-09-27|「真正的思想一定是在與不同意你的人的論辯中形成和完善的」

2018-10-05|「72分鐘普通人變殺人犯,人性從來經不起試探」

2018-10-14|當你必須在正確與善良之間做選擇時

2018-10-24|「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2018-12-23|「故人風雨散」

2019年

2019-01-05|別再等來日方長

2019-02-04|2019年春節賀詞

2019-03-24|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2019-05-15|「凡能真誠努力做學問者」

2019-06-08|致高考考生

2019-06-19|技術似雨,科學如雲

2019-08-07|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確保畢業生能夠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2020-02-09|「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2020-03-19|「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其他

安亭星章

(章節標題可以叫:祥瑞御免)

安亭星章
掛安亭星章,保維基平安。 雲間守望 2018年2月13日 (二) 13:52 (UTC)

我的用戶討論頁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