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渾沌.反/沙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發起投票的理由

討論區

投票期限

投票規則

投票區

支持

反對

中立

投票結果

註:

  • 綠色:現任成員
  • 紅色:退出狀態
  • 黃色:聯繫國
  • 黑色:暫停資格
  • 粉紅色:託管地
  • 藍色:可斯洛北的領地
  • 橙色:觀察員
  • 紫色:南卡戈雷的領地
  • . :東神喬利亞成員。


第二次冷戰
第二次冷戰各地的戰爭場景
第二次冷戰世界各地狀況
第二次冷戰世界各地狀況
  非歐盟、非北約、非五眼聯盟、非G7成員國,但立場傾向美國

× 親歐美派活動範圍

  非集安組織成員國,但立場傾向中國或俄羅斯
  親中俄的搖擺盟國

× 親中俄派活動範圍

  由其他勢力統治的主權國家(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主權爭議地區(非獨立性

日期局部衝突:1999年-2014年
全面衝突:2014年-至今
地點
全球範圍
結果
進行中
衝突方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法國
 德國
經合組織
 澳洲
 日本
 南韓
 新西蘭[註 6]



 中華人民共和國
 俄羅斯[註 8] 歐亞聯盟[註 10]
上合組織[註 11]
 古巴
 伊朗
 北韓
 老撾
 緬甸[7][8][註 12]
 敘利亞
 委內瑞拉[註 13]


其他勢力

伊斯蘭國
博科聖地
阿爾蓋達組織
塔利班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直至2001年;自2021年起)
 伊拉克
(直至2003年




戰敗的軍事組織: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喬·拜登
(自2021年起)
美國 當勞·特朗普
(2017年–2021年)
美國 貝拉克·奧巴馬
(2009年-2017年)
美國 喬治·沃克·布什
(2001年-2009年)
美國 比爾·克林頓
(直至2001年)
英國 鮑里斯·約翰遜
(自2019年起)
英國 文翠珊
(2016年-2019年)
英國 戴維·卡梅倫
(2010年-2016年)
英國 白高敦
(2007年-2010年)
英國 托尼·貝理雅
(直至2007年)
加拿大 賈斯汀·杜魯多
(自2015年起)
加拿大 史蒂芬·哈珀
(2006年-2015年)
加拿大 保羅·馬丁
(2003年-2006年)
加拿大 讓·克雷蒂安
(直至2003年)
法國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自2017年起)
法國 弗朗索瓦·奧朗德
(2012年-2017年)
法國 尼古拉·薩科齊
(2007年-2012年)
德國 奧拉夫·朔爾茨
(自2021年起)
德國安格拉·默克爾
(2005年-2021年)
德國 格哈特·施羅德
(直至2005年)
澳大利亞 斯科特·莫里森
(自2018年起)
澳大利亞 麥肯·騰博
(2015年-2018年)
澳大利亞 托尼·阿博特
(2013年-2015年)
澳大利亞 陸克文
(2007年-2010年;2013年)
澳大利亞 朱莉亞·吉拉德
(2010年-2013年)
澳大利亞 約翰·霍華德
(直至2007年)
日本 岸田文雄
(自2021年起)
日本 菅義偉
(2020年-2021年)
日本 安倍晉三
(2006年-2007年;2012年-2020年)
日本 麻生太郎
(2008年-2009年)
日本 福田康夫
(2007年-2008年)
日本 小泉純一郎
(2001年-2006年)
日本 森喜朗
(2000年-2001年)
日本 小淵惠三
(直至2000年)
大韓民國 文在寅
(自2017年起)
大韓民國 黃教安
(2017年)
大韓民國 朴槿惠
(2013年-2017年)
大韓民國 李明博
(2008年-2013年)
大韓民國 盧武鉉
(2003年-2008年)
大韓民國 金大中
(直至2003年)
新西蘭 傑辛達·阿德恩
(自2017年起)
新西蘭 比爾·英格利希
(2016年-2017年)
新西蘭 約翰·基
(2008年-2016年)
新西蘭 海倫·克拉克
(1999年-2008年)
新西蘭 珍妮·希普利
(1999年)
其他主權國家:

有限承認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習近平
(自2012年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 胡錦濤
(2002年-201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澤民
(直至2002年)
俄羅斯 弗拉基米爾·普京
(2000年-2008年;自2012年起)
俄羅斯 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
(2008年-2012年)古巴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自2021年起)
古巴 勞爾·卡斯特羅
(2011年-2021年)
古巴 菲德爾·卡斯特羅
(直至2011年)
伊朗 阿里·哈梅內伊
最高領袖
伊朗 易卜拉欣·萊希
(自2021年起,總統
伊朗 哈桑·魯哈尼
(2013年-2021年,總統)
伊朗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2005年-2013年,總統)
伊朗 穆罕默德·哈塔米
(直至2005年,總統)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金正恩
(自2011年起)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金正日
(直至2011年)
老撾 通倫·西蘇里
(自2021年起)
老撾 本揚·沃拉吉
(2016年-2021年)
老撾 朱馬利·賽雅貢
(2006年-2016年)
老撾 坎代·西潘敦
(直至2006年)
緬甸 敏昂來
(自2021年起)
緬甸 昂山素姬
(2016年-2021年)
緬甸 丹瑞
(直至2011年)
敘利亞 巴沙爾·阿薩德
(自2000年起)
敘利亞 哈菲茲·阿薩德
(直至2000年)
委內瑞拉 尼古拉斯·馬杜羅
(2013年-2019年;自2019年起有爭議)
委內瑞拉 烏戈·查維茲
(1999年-2013年)
其他主權國家:

有限承認國家:
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庫雷希
(自2019年起)
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 
(2010年-2019年)
阿布·艾尤卜·穆哈吉爾 
(2006年-2010年)
阿布巴卡爾·謝考 
(2009年-2021年)
穆罕默德·優素福 
(2002年-2009年)
艾曼·扎瓦希里
(自2011年起)
奧薩馬·本·拉登 
(2001年-2011年)
海巴圖拉·阿洪扎達
(自2016年起)
阿赫塔爾·曼蘇爾 
(2015年-2016年)
穆罕默德·奧馬爾
(直至2013年)
伊拉克復興黨政權 薩達姆·侯賽因
(直至2003年)
第二次冷戰的世界各地(2014年-2020年)

第二次冷戰[34][35]Second Cold War[36][37]),亦稱冷戰2.0[38][39]Cold War II[40][41])或新冷戰[42] (New Cold War[43][44][45]),指的是自1999年北約第一次東擴《塔什干條約》組織化的背景下在對立的地緣政治集團之間再度發生的經濟、政治與軍事緊張局勢:21世紀初期經濟大衰退的發生對全球化發展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46],並使之重新開始陷入有克制的對抗,局部地區發生熱戰,如同1947年至1991年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第一次冷戰時期一樣,故而得名。

美國與歐洲聯盟及其盟友,與俄羅斯、中國及其盟友

第二次冷戰又依具體對象國家被細分為中美冷戰[47]Sino-American Cold War[43][44][45])與俄美冷戰[48] (Russo-American Cold War)。一般認為,第二次冷戰的一方是美國及其盟友,另一方是中國俄羅斯及其盟友[49][50],中國客觀上與俄羅斯實施協作[51],兩國已經發展成為並維持着事實上的「准盟友」關係[52][53][54];另一方面,歐盟、日韓等美國的傳統盟友也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政治、經濟、外交上出現一定獨立性,但仍然保持軍事上的協同關係[55][56][57]

此外,中國、美國、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各國還需要合作面對非常規的國際性的挑戰,如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伊斯蘭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第二次冷戰的特色在於,相較於第一次美蘇冷戰主要是意識形態和軍事方面的競爭,第二次冷戰各方在意識形態、政治外交、經濟貿易、軍事、科技、文化以及外太空和網絡空間等各個層面全面實施對抗。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

  1. ^ 簡恆宇. G7外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台灣 表態挺台加入WHO、籲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風傳媒. 2021-05-06 [202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2. ^ 江今葉. 美韓領袖聯合聲明: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中央社. 2021-05-22 [2021-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6). 
  3. ^ 亞西及非洲司. 索馬利蘭共和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4. ^ 呂伊萱. 傳索馬利蘭考慮「承認台灣」 中國大使再訪遭索國總統拒見. 自由時報. 2020年8月3日 [2020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6日). 
  5. ^ 缅甸民族团结政府宣布组建人民国防军. 每經網.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 [2021-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6. ^ Chin National Front Signs Deal with Myanmar’s Shadow Govt. The Irrawaddy. 29 May 2021 [30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7. ^ 与拜登斗到底?俄罗斯力挺缅甸军方,普京直接对29国亮剑. 網易新聞. 
  8. ^ Burmese Expert: China Helping Military Establish Cyber Firewall. VOA. VOA Mandarin, VOA Burmese Servic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9. ^ 习近平称被控战争罪的巴希尔是老朋友. 美國之音. 2015-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0. ^ (簡體中文)穆加贝:“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津巴布韦前总统病逝新加坡 终年95岁. BBC. 2019-09-07 [2019-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穆加貝去世前在新加坡鷹閣醫院(Gleneagles)接受治療。 
  11. ^ Sudhi Ranjan Sen. India Accuses China of Helping Rebel Groups on Myanmar Border. Bloomberg. [2021-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12. ^ 德新社. 乌克兰立法禁止共产主义和纳粹宣传. 德國之聲. 2015-04-10 [2021-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1). 
  13. ^ 西班牙民族分离组织“埃塔”宣布彻底解散. 法廣. 2018-05-02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14. ^ Gaddafi loyalists join West in battle to push Islamic State from Libya. The Daily Telegraph. 2016-05-07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15. ^ AA, DAILY SABAH WITH. Armenia deploys PKK, ASALA terrorists to occupied areas, Azerbaijan's envoy to Ankara says. Daily Sabah. 2020-09-28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1) (英語). 
  16. ^ 贝卢斯科尼险遭绑架 意大利警方挫败“红色旅”阴谋. [200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6). 
  17. ^ 特写:意大利“红色旅”头目落网(附图). [200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8. ^ 意大利警方反恐聯合行動抓獲三名紅色旅成員
  19. ^ Sanger, David E. 孟晚舟与美国达成协议获释,中国释放两名加拿大人.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1-09-25 [2021-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7) (中文(簡體)). 
  20. ^ 童黎. 武契奇及家人遭窃听达1572次 塞尔维亚总理:这是未遂政变. 網易新聞. 觀察者網. 
  21. ^ 編譯 高思佳;審校 母紅. 焦点:欧盟准备针对香港国安法对中国采取行动 但可能不会进行经济制裁. 路透社. 路透新聞部. [2021-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22. ^ 【港區國安法】歐盟擬日內公布制裁中國 惟不涉經濟制裁.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23. ^ 布达佩斯:北京最忠诚的欧盟伙伴. DW.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中文(中國大陸)). 
  24. ^ 譯者:林治平. 傳匈牙利作梗 阻歐盟就港區國安法發聲明批評中國. 中央社. [2021-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25. ^ 侯佳欣. 匈牙利外长:不希望东西方之间再次发生冷战或互相敌对. 環球網. [2021-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26. ^ 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改善及其制约因素. Sohu. 中國周邊安全研究中心. [202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27. ^ 朝鲜宣布与马来西亚断绝外交关系. 新華網. [2021-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28. ^ 李昊天 編. 杜特尔特警告美国:我向中国保证了,这不行.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 [202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29. ^ 諶悠文. 李显龙指 鲜少国家愿加入反中联盟. 中時新聞網. 中國時報. [202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30. ^ 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新華網. [2021-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31. ^ 郭鵬飛. 俄罗斯考虑重返金兰湾设军事基地 越南回应:不允许. 環球網. 
  32. ^ 簡恆宇. 索馬利亞譴責台灣侵犯領土主權 學者:中國要建交才會讓索馬利蘭轉向. 風傳媒. 2020年8月19日 [2020年8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33. ^ 徐偉真. 索馬利亞抗議我侵犯主權 外交部:一索原則和一中原則一樣可笑而荒謬. 聯合新聞網. 2020年8月20日 [2020年8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7日). 
  34. ^ “第二次冷战”?BBC称俄罗斯与西方情报对抗陷入白热化. 參考消息. 2018-10-20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35. ^ Wertheim, Stephen. 我们还来得及避免第二次冷战吗?.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9-06-13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中文(簡體)). 
  36. ^ Mackenzie, Ryan. Rubio: U.S. 'barreling toward a second Cold War'. The Des Moines Register. USA Today. 2015-10-03 [2016-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7). 
  37. ^ Trenin, Dmitri. The crisis in Crimea could lead the world into a second cold war. The Guardian. 2014-03-02 [2016-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0). 
  38. ^ 陳小茹. 特朗普重提核武优势 美俄“冷战2.0”或将开启. 中國青年報. 2017-02-27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7). 
  39. ^ 德语媒体2.0. 德國之聲. 2019-05-22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中文(中國大陸)). 
  40. ^ Dmitri Trenin. Welcome to Cold War II. Foreign Policy. Graham Holdings. 2014-03-04 [2015-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8). 
  41. ^ Kozloff, Nikolas. As Cold War II Looms, Washington Courts Nationalist, Rightwing - Catholic, Xenophobic Poland. Huffington Post. 2015-10-15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美國英語). 
  42. ^ 中美關係:世界正在進入新冷戰時代嗎?. BBC News 中文.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中文(繁體)). 
  43. ^ 43.0 43.1 Simon Tisdall. The new cold war: are we going back to the bad old days?.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14-11-19 [2015-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6). 
  44. ^ 44.0 44.1 Philip N. Howard. Social media and the new Cold War. Reuters. Reuters Commentary Wire. 1 August 2012 [2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45. ^ 45.0 45.1 Bovt, George. Who Will Win the New Cold War?. The Moscow Times. 31 March 2015 [28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46. ^ The Recession and Recovery in Perspective.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2012-12-07]. 
  47. ^ 參考消息. 英学者:“中美新冷战”绝非不可避免. 新浪新聞. 2019-10-22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48. ^ 美俄陷新冷戰 俄羅斯積極投入北極軍事部署. TVBS新聞網. 2021-06-17 [2021-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5) (中文(繁體)). 
  49. ^ 徐貽聰. 【寰球观察】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深远. 新華網. 2019-06-09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50. ^ Powell, Bill. A New Cold War, Yes. But It's With China, Not Russia. Newsweek. 2015-05-29 [2016-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51. ^ 美媒诬蔑中俄越来越有侵略性 第二次冷战已打响. 2015-01-23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52. ^ 中俄關係70年:從兄弟、仇敵到好朋友的滄桑. BBC News 中文. [2019-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53. ^ 許輝. 中俄與西方的博弈將主導未來國際政治走向. 多維新聞. 2022-02-03 [202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7) (中文(簡體)). 
  54. ^ 王海運. 中俄如何联手应对“颜色革命”. 環球網. [202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55. ^ 特朗普时代结束 美韩盟友关系紧张依旧. 美國之音 中文. [2021-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56. ^ Andrew Jeong. 拜登政府重新重视美国与日韩的盟友关系. 華爾街日報 中文. [2021-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57. ^ 韓媒:中國與韓國就美韓首腦會談結果緊密溝通. 香港01. [2021-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