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英國廣播公司相關爭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為什麼沒有性侵醜聞的內容呢?

連隆乳、對女王失禮都有了,為什麼沸沸揚揚的BBC性侵醜聞反而沒有呢? 代碼之詩留言2013年11月9日 (六) 16:21 (UTC)[回覆]

報導中國新聞的爭議

報導中國新聞的爭議章節問題一堆,WP:WEASEL WP:PRIMARY WP:UNDUE,見diffs: [1] [2] [3] [4] Normchou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19:17 (UTC)[回覆]

請閣下具體說明該段落在非按閣下意願編輯情況下如何WP:WEASEL WP:PRIMARY WP:UNDUE,謝謝。另請閣下注意WP:WEASEL是英語維基百科的格式指引,但是中文維基百科尚無採納共識,謝謝。--MINQI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19:48 (UTC)[回覆]
我的編輯已經產生,diffs已經明確列出來,退回的是你,應該是你要說明為什麼退回我合理的編輯。而且你的edit summary存在誤導性(修正筆誤某位固執己見編者的NPOV原文如此編輯)。另外提醒你,你在edit summary中多次針對我的行為屬於是casting aspersions,涉及到WP:CIVILWP:NPA,希望你能自我反省,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Normchou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20:00 (UTC)[回覆]
請求說明如何誤導性,閣下所列出內容在下認為是誤導性、閣下個人意見、毫無共識或建設性,並且閣下是無討論的刪除有來源內容。「假定善意並不表示用戶不可以討論和批評其他用戶的行為,不過在評論時不應假定對方是懷有惡意這樣做,除非有明顯證據支持。」,請問在下如何casting aspersions?請問閣下是否堅持自己的編輯、多次多條目不經討論直接刪除有來源內容、修改主語至特定對象而無視對象外同樣有持此觀點者?在下稱此類行為為固執己見、又不經討論直接刪除、NPOV、編輯戰有何不當?閣下所做作為涉及到WP:AGFWP:CIVILWP:NPA,希望你能自我反省,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另外請閣下注意這裏是中文維基不是英維,請將單詞以中文寫出,在下看得懂不代表其他編者懂或不會誤會。謝謝--MINQI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20:25 (UTC)[回覆]
1. 這個回退[5]你說修正筆誤,實際卻在違反WP:PRIMARY對第一手來源描述的要求。
2. 這個回退[6]你說來源不是用來刪除的,是用來證明編輯的,但你所添加的內容與「刪除來源」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多加了一句WP:UNDUE的引用。
3. 這個回退[7]你添加的依然是中國官媒的報道和POV,卻不加任何文內attribution,直接變成某個不明群體的一般化POV,然後反咬我一口,說我是某位固執己見編者的NPOV原文如此編輯。--Normchou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20:54 (UTC)[回覆]
  1. 請問在下如何違反WP:PRIMARY對第一手來源描述的要求?「第一手來源是非常接近於事件本身的來源。例如......視頻和電視節目」在下列出的兩個視頻均為原視頻在下只是不會添加時間段所以未說明幾分幾秒。
  2. 添加的內容與「刪除來源」沒有任何關係?該視頻就是所說的諷刺視頻,是否需要更多來源證明?在下未多餘添加公眾號的文字解說。完全不清楚閣下「不合理比重」意為什麼。
  3. 根本不看來源原文,請閣下看了來源原文再來可否?公眾號、普通用戶微博維基認可嗎?什麼中國大陸媒體在閣下眼中不是中國官媒?再說了官媒報道就能把報道中的民聲給抹了?VOA、RFA、RFI報道時候怎麼不說是官媒卻以受訪者口吻?而且我告訴閣下,BBC有偏見之說在2020年前就有(參見1978年的《統理BBC》(《 A Seamless Robe》)P129、《我們能相信BBC嗎?》)--MINQI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21:53 (UTC)[回覆]
第一處編輯是引用的涉事方採訪記者自己在執法記錄儀前面說的,這不是其他人的評論。詳見引用的幾篇文章。--ClayM300(留言討論🧐) 2021年3月7日 (日) 04:05 (UTC)[回覆]
不少西方國家都在鴉片戰爭中從中國搶走很多白銀髮展起來的,今天中國不再給他們錢了反而自己站起來了,於是進行反華報道試圖螳臂當車。從這一點上看,這些西方媒體涉華報導屬於單一來源,因為都具有從中國搶錢富起來,今天阻止中國富起來的單一性質,應減少不合理的比重。中國媒體代表最廣泛的十四億中國人民的利益,應大幅擴充才對。--維基小霸王留言2021年3月13日 (六) 02:27 (UTC)[回覆]
最恬不知恥的是,美國就是部分英國人靠對中國人近親印第安人種族滅絕建的國,印第安人的數量從100%下降到1%,今天卻跑來污衊東方印第安人自己建起來的國家種族滅絕,太他媽不要臉了!!!!--維基小霸王留言2021年3月13日 (六) 02:31 (UTC)[回覆]

本章節存在大量常識性錯誤,和單方面引用中國官媒的偏頗敘述。例如,上一版本稱「BBC在2月份因違反中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境外衛星電視頻道落地管理辦法》等條例被當局禁止落地的情況下仍舊進入現場參加了對災區的報道」,即是編訂者的常識錯誤。BBC被禁止落地,是指該電視頻道禁止通過衛星在中國的三星級酒店及涉外場所電視播出,中國並未驅逐BBC記者,也未吊銷BBC在中國國內的採訪執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JimmyC2020討論貢獻)於2021年8月6日 (五) 05:28 (UTC)加入。[回覆]

另一案例是上一版本大量引述中國媒體報道說BBC在報道中國和德國洪水時「雙標」,並指報道德國洪水時並未提供批評意見,但實際上BBC在多篇報道(例如: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7890650) 即對德國官員的瀆職進行了批評。

第三例,上一版本第四段引述中國媒體的說法,指控BBC將「反恐演習」畫面當做防疫畫面,但實際上,根據當地公安官方公佈的原始畫面(https://www.douyin.com/video/6889323971666349326) 這的確是針對防疫人員的措施,且全文並未提及任何「演習」字樣。

第四例,上一版本在最後的河南暴雨段落引述「觀察者網」,稱「消防官兵馬上趕到地鐵站,並未延緩救援」,這一敘述與多家中國媒體的後續報道相反,據多篇中國媒體報道,事發後三天仍有尋找家屬者來到地鐵站呼籲地鐵方進行搜救,並在第四天才再次發現多具遺體,當局也因此調高了地鐵進水事件的死亡人數。

該章節雖然看似有引用觀點,但完全是單方面引用中國信譽度不高的民族主義媒體漏洞百出的報道,且未經任何查證。維基百科不應作為這些不可靠聲音的傳聲筒。

可能重複內容,原本位於本人討論頁(已被存檔)

你好,我看到你在BBC有關對華報道爭議頁面的留言,我不知道該板塊是否全部或部分由你編纂,但實在難以苟同你將過多的個人情緒代入文本編寫當中。尤其是在觀點之外,內容還存在大量常識性錯誤,和單方面引用中國官媒的偏頗敘述。 我看到你肯定了我剛提出的第一例,拒絕了第二例,謝謝你的閱讀。但你回復我的第三例,我不知道是因為字數限制還是其他問題,我沒有看到你提供相關緣由。我在此再列一下,相信你是講道理之人,希望理性商討。 第三例,是有關該頁面中,引述中國官媒指控BBC將「反恐演習」畫面當做防疫畫面,但實際上,根據當地公安官方公佈的原始畫面(https://www.douyin.com/video/6889323971666349326 ) 這的確是針對防疫人員的措施(上面寫有明確的「體溫異常」,這是針對反恐嗎?),且全文並未提及任何「演習」字樣。我不知道這點我錯在何處?

因字數限制,上面沒有列出第四例,即有關河南暴雨的報道。上一版本在最後的河南暴雨段落引述「觀察者網」,稱「消防官兵馬上趕到地鐵站,並未延緩救援」,這一敘述與多家中國媒體的後續報道相反,據多篇中國媒體報道,事發後三天仍有尋找家屬者來到地鐵站呼籲地鐵方進行搜救,並在第四天才再次發現多具遺體,當局也因此調高了地鐵進水事件的死亡人數。

該章節雖然看似有引用它方觀點,但完全是單方面引用中國信譽度不高的民族主義媒體漏洞百出的報道,且未經任何查證。維基百科不應作為這些不可靠聲音的傳聲筒。

在這裏我並不是情緒化地偏向BBC一方,但在很多問題上的確有跡可循。同樣再拿近日的河南洪水為例,中國外交部譴責BBC的聲明中,指責BBC無視中國的正面救援,但事實是,BBC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大篇幅報道了消防官兵和民間進行救援的正面新聞。例如:救援人員搶救嬰兒的報道(英文)民眾團結起來互幫互助(英文)BBC在視頻報道中讚揚救援人員英勇(中文)河南遇險女子被眾人救援感動網友(中文),也就是說,在我僅僅隨意地、不完全地搜索中,就有至少四條以上的正面報道,而負面,算上那個記者質疑地鐵的(注意,這個記者也只是質疑地鐵的傷亡,從頭到尾也沒有質疑政府)、以及BBC中文版那條質疑鄭州排隊問題的,也只有兩條。為何更多的正面報道或中性報道卻視而不見呢?其次,河南洪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現在中國官方已經成立調查組,相當於已經默認其中會有一些問題,中國多家國內媒體也呼籲追責,尤其是地鐵在六點進水,六點半還在運行,並且有屍體時隔四天才被發現等細節陸續浮出。我不知道中國官方說BBC造謠,到底是造什麼謠?甚至和自己的口徑都不符。在這點上,你覺得現在的詞條公正嗎?

再舉一個明顯的例子,今年年初,中國官方和官方媒體曾指控BBC使用「陰間濾鏡」報導武漢,但在BBC原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首先BBC的原片名是《重返湖北村鎮》,但被內地媒體故意混淆,把BBC標題的湖北農村篡改為武漢,然後引導大家怪BBC把城市拍的村。 其次,《環球時報》用來當封面圖的畫面,明明是BBC因為要體現重走去年路,和去年的死氣沉沉進行對比,從而短暫用這些去年的褐色鏡頭來表示回憶,只有幾秒鐘,後面就變成彩色,但右上角的時間卻刻意被中國媒體無視。所以,請問捫心自問,到底是誰在撒謊呢?BBC關於湖北的這部片子從頭到尾又有哪句話批判了政府呢?

最後,脫離這些案例本身,宏觀來說,我不認為維基百科作為中立的百科全書,應當明顯偏頗一方。BBC作為西方極具批判性的媒體,在報道任何國家的新聞上都是負面居多。僅2021年以來,BBC就報道揭露了美國一系列人權醜聞,包括強制移民進行手術、性侵,他們拍攝的紀錄片《54天:美國和疫情》更深入揭露了美國在疫情當中的瞞報和失職。2020年10月,BBC揭露了日本核廢水可能污染人類DNA的新聞,比中國媒體還早。此外,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的屠殺,還有加拿大原住民屍體在學校被發現、印度血腥鎮壓克什米爾人權等等,BBC都是最早一批報道的媒體。在1980年代英國和阿根廷馬島戰爭中,BBC頂着戴卓爾政府威脅嚴懲的壓力,照樣披露了戰爭內情。舉個最近的例子,最近日本在舉辦奧運會,但BBC的報道同樣大規模聚焦場外抗議,以及一些因奧運而無家可歸的人的醜聞,在西方,媒體本身即是批判和找茬的工具,望你思考,謝謝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16:08 (UTC)[回覆]

@JimmyC2020第二例,是德國民眾與反對黨批評,並非BBC評論;第三個你看下視頻,那個來源是我發的,完整視頻我不知道怎麼寫幾分幾秒;「消防官兵馬上趕到地鐵站,並未延緩救援」和事發後三天仍有尋找家屬者來到地鐵站呼籲地鐵方進行搜救並不衝突,即及時救援後遇險情撤退再繼續搜救是程序,這是保護救援人員生命的措施;《重返湖北村鎮》和陰間濾鏡也不衝突,因為拍攝的地方是武漢,甚至有網友找到具體位置。陰間濾鏡,還有這個例子[8],這是老外博主自己說的;BBC關於湖北的這部片子從頭到尾又有哪句話批判了政府,我目前回憶不了,我沒記錯的話是在那陰陽怪氣還被採訪的民眾懟了;你所說的內容並不能證明BBC對中國的報道沒有偏頗,「在西方,媒體本身即是批判和找茬的工具」並不等於「在西方,媒體是造謠抹黑中國工具」。--MINQI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16:36 (UTC)[回覆]

@MINQI你好,謝謝回復。但抱歉我並沒有被完全說服。現在主要集中於兩個case,先說第一個,即反恐演練視頻。我看到你貼出來的視頻,但問題在於,該視頻並未顯示上傳者,無法確定上傳者本身和官方的關係,也無法確定該視頻和我貼出來的抖音視頻的先後順序。相比之下,抖音視頻是由當地警方的官方抖音賬號發出,顯然更具備說服力。第二,退一步,你的視頻的確展現了「反恐演習」的字樣,但明顯針對的仍然是前文所述的「高溫闖關者」,本質上還是防疫,只不過習慣性地將其歸結為反恐這一類。在這一點上,明顯更像是防疫,而非真正針對恐怖分子。第三,如果要證明BBC造謠,必須證明的一點是BBC看到過這個完整版的視頻,並且同樣是官方發出的,但故意選擇視而不見。但目前我並未看到目前有官方賬號發佈的完整版視頻,無法證明這一點。第四,最重要的一部分,即BBC記者在影片中到底說了什麼,你可以去查閱原片,他當時的大意是中國處理疫情當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有西方學不來的一面,比如如何在自由人權與嚴厲的疫情管控之間取得平衡。換句話,他在描述這些時,並沒有直接評論這是錯的,陳述的也完全是事實,即使是演習,這些也是中國進行嚴格疫情管控的縮影(否則演了不用那叫什麼演習呢)?舉個可能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像我在介紹一個app有哪些功能時,播出的畫面可以是擺拍的試用畫面,但這不代表是造謠,因為這些功能是的確很大可能被使用的。

第二個case,有關河北大水的問題,我也希望你去看看BBC原片(在官網上並沒有被刪),報道先開始就肯定了救援人員的努力,但是記者站在地鐵站前說的一番話是說,鄭州地鐵才建幾年,人們也確實在質疑,為什麼一個新地鐵,就發生了慘劇,導致「passengers left to die on the platform」(更貼近的翻譯是,導致有人在站台上等死),他的意思並非是救援人員故意視而不見,但就是不救,而是很多乘客只能眼睜睜地被水淹死。這是不是事實?顯而易見是的。如果按照你的意思,該記者強調的是救援人員故意不救,或者沒有救援人員前來,該記者完全沒有必要在片子的前半部分強調救援人員的努力救援。我並非狡辯,這是顯而易見的事。他那句話的意思,怎麼理解都是,為什麼這個地鐵會出現這種問題,導致很多人只能眼巴巴等死。並且我想再次強調,這個記者在這個報道中從頭到尾也沒有直接批評中國政府或中國體制,地鐵死人是事實,運營可能存在問題也是事實,到底BBC抹黑在何處?還望你再次考慮,謝謝!

補充:看到你舉得那個例子,更是直接用自己的「謠言」來指責別人「造謠」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個博主指責BBC把他的東西惡意調色,但BBC原報道網頁所顯示的照片明明完全是沒有調色過的,且頁面原始碼並未顯示有任何更新痕跡。這還不夠打臉嗎?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17:15 (UTC)[回覆]

@JimmyC2020:1.「該視頻並未顯示上傳者,無法確定上傳者本身和官方的關係,也無法確定該視頻和我貼出來的抖音視頻的先後順序」,請問能說明什麼?抖音時長限制為多少?你是否看過BBC的片段?「他當時的大意是中國處理疫情當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有西方學不來的一面,比如如何在自由人權與嚴厲的疫情管控之間取得平衡」?您別誆我,我當時可是直接手誤把BBC視頻幾分幾秒給打出來的,人家說的就是中國大陸以犧牲人權、個人自由等為代價以強權防疫。你意思BCC沒看完整視頻就使用片段?非故意斷章取義就不是斷章取義?播出的畫面可以是擺拍的試用畫面,但以試用畫面去說是實際畫面,這就是欺詐;2.「他的意思並非是救援人員故意視而不見,但就是不救,而是很多乘客只能眼睜睜地被水淹死。這是不是事實?」這不是事實,請問很多乘客只能眼睜睜地被水淹死是什麼意思?導致有人在站台上等死?請問是站台上有死者還是列車停駛於隧道中有死者?這個記者在這個報道中從頭到尾也沒有直接批評中國政府或中國體制,記住你說的是「沒有直接」,並非是「完全沒有」,德國專家:鄭州洪水「沒有任何排水系統能應對」,還請你再次考慮;你所說的「網頁所顯示的照片明明完全是沒有調色過的,且頁面原始碼並未顯示有任何更新痕跡。」請問依據閣下的網頁技術是否能與專業人士相提並論?請問閣下如何確定「且頁面原始碼並未顯示有任何更新痕跡」?並且另一位推主發佈了「BBC顯然心裏有鬼,他們在被傑森發現後的三個小時內,就將篡改過的照片改回了原樣。」,那麼閣下是在指另一位與傑森聯合造謠嗎?--MINQI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18:13 (UTC)[回覆]

@MINQI 我覺得你有些過分且強詞奪理,而且你也就只能懵一些不會認真看細節的人。先回應一下上次漏掉的內容,關於《重返湖北村鎮》的片子被中國媒體截掉表示回憶的時間碼,並且把標題改成武漢,你隨口就來「沒有問題」,因為「就在武漢」?你真的是隨口就能扯啊,讓我懷疑你原片都沒看,看清楚,這是BBC原片,簡介裏面清楚地寫道,拍這個視頻的目的是記者時隔一年,重走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的路,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內頁也就提供了他們2020年拍攝的之前報道的連結,原視頻清楚地說了2020年當時疫情剛爆發,因為武漢封城,他們完全進不去武漢,只能進到湖北省邊界的村莊,然後就被趕出去了。你和我說這是武漢?有點常識,武漢封城,2020年記者怎麼進入武漢?既然是武漢,為什麼標題又要叫湖北村鎮?難道不是武漢更有噱頭嗎?事實就是,《重返湖北村鎮》這個片子只有最後一小部分是來到武漢,在影片後半部分,但主體,包括標題依然是村鎮。你就告訴我為什麼國內媒體要篡改標題、並且在報道時故意無視那個褐色濾鏡是只是表示回憶的?

第二,說回防疫視頻,我已經說了,你發的全稱視頻沒有任何官方來源,你有什麼證據證明這段視頻在BBC播出之前就廣泛存在、且是在官方認證賬號播出的?官方為什麼在目前唯一的官方賬號視頻上一個字都沒提這是演習?照你的邏輯,我用官方賬號隨便發佈一個短的視頻,然後私下偷偷上傳一個所謂的更完整的視頻,這樣只要有媒體引用了我們官方號的內容,我就可以說他們在造謠,因為沒有查證完全版本?這可真厲害。還有,BBC的確的意思是「中國大陸以犧牲人權、個人自由等為代價以強權防疫」,這句話有啥問題嗎?這難道不是對客觀事實的概括嗎?我希望你脫離個人情緒,你要是像一位古代史官記載現在的史料,你得出的結論和這個有區別嗎?中國大陸控制疫情很成功,這是事實,但的確犧牲了一些民眾的權利,比如追蹤個人軌跡的健康碼犧牲了部分私隱權(這個西方也有就是),嚴格的小區管控,和對外封鎖,最近還限制了護照的簽發。這不是個人權利?這句話完全就是在陳述事實啊。你說「但以試用畫面去說是實際畫面,這就是欺詐」,BBC報道什麼時候說這是實際畫面了?再者,你自己在官方賬號刊登出來時都沒有說這是演習,按照你的邏輯,是不是官方賬號欺詐在先?

第三,鄭州地鐵問題,你已經到了摳字眼的地步,ok,新聞報道要嚴謹,的確,準確說,死者是在「隧道或車廂內等死」,而不是站台上。這的確不是準確。但放在任何國家,這都頂多算不專業、不準確報道,而談不上惡意造謠,甚至要因此被圍攻。這才是匪夷所思的地方。不知道的還以為鄭州地鐵沒有死人一樣。至於有沒有直接批評政府,你自己看報道原文啊,我再說一遍,鄭州這個事,國務院都啟動調查組了,國內都有大量媒體和民眾呼籲調查,你還在這說當局的應對一點問題沒有,也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我試圖修改的內容,並不是要移除你的話,只是增加一個澎湃新聞的後續內容,更完整地向讀者提供背景,結果就像踩了你的腳一樣被反覆取消,總之你的邏輯就是這裏是你的一言堂,你認為什麼就是什麼。

第四,我希望你有點常識,和大部分國際媒體類似,BBC網頁的任何更新都是會顯示出來,比如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7928517,而且你從常識想一想也覺得可能嗎?一個國際媒體就為了爭論,故意在一張圖片的飽和度上調來調去?普通讀者第一遍讀他們的文章,有多少人看那個文章會首先去看圖片的顏色?你看BBC報道歐美新聞,你第一眼關注的難道不是新聞內容嗎?而是歐美的房子是什麼顏色的?這對讀者能有什麼影響?我真的笑死。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01:36 (UTC)[回覆]

@JimmyC2020
  1. 是你過分且強詞奪理,完全是在稻草人。人家寫的是「《重返湖北》」,湖北好嗎?有部分媒體用的武漢,請問拍攝地確切在哪你知道嗎?請拿出實際證據反駁他人找到的實際位置——「武漢郊區」。在報道時故意無視那個褐色濾鏡是只是表示回憶的?[原創研究?]請問BBC是否說明自己「『重走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的路,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所以使用特殊濾鏡表示回憶」?你給的原視頻就沒那色調了?
  2. 說了有什麼用?然後私下偷偷上傳一個所謂的更完整的視頻,這樣只要有媒體引用了我們官方號的內容,我就可以說他們在造謠,因為沒有查證完全版本?這可真厲害。[原創研究?]你純粹原創研究,「引用了我們官方號的內容」=「曲解內容」?春秋手法好棒好棒地?「BBC報道什麼時候說這是實際畫面了?」視頻就在後面來源里,你不看?「不過,據當地公安官方公佈的原始視頻則顯示,這的確是針對防疫人員的措施(視頻上寫有「體溫異常」),且全片並未提及任何「演習」字樣,與中國官方說法不符。」這段是你加的吧?你能證明BBC看的是這段、截取自這段嗎?[9]2:11-2:14,上面寫的西瓜視頻,請在該平台找到您所稱符合的視頻,我AGF的給你搜索頁都找好了[10]BBC的確的意思是「中國大陸以犧牲人權、個人自由等為代價以強權防疫」,這句話有啥問題嗎?這難道不是對客觀事實的概括嗎?我希望你脫離個人情緒,你要是像一位古代史官記載現在的史料,你得出的結論和這個有區別嗎?[原創研究?]這就叫犧牲人權???那阻止難民入境已經是侵害人權?說的什麼玩意兒?犧牲了一些民眾的權利不等於犧牲人權,明白嗎?染疫死亡→生存權喪失,生存權也是人權之一,請問你要如何論證保護生存權是犧牲人權?
  3. 我摳字眼?但放在任何國家,這都頂多算不專業、不準確報道,而談不上惡意造謠,甚至要因此被圍攻。[原創研究?][來源請求]

[查證請求]不知道的還以為鄭州地鐵沒有死人一樣。[原創研究?],你看到正常適齡女性就知道她能不能正常生育???還是你看到人家,就知道人家和你孩子長什麼樣了???「你還在這說當局的應對一點問題沒有」?回應就兩字。鄭州這個事,國務院都啟動調查組了,國內都有大量媒體和民眾呼籲調查,然後就能洗白BBC在那胡說八道?你從山崖跳水台跳水在海里被鯊魚咬死,然後我說你死於跳水台???我能質疑「新建跳水台為何短短幾年就造成遊客死亡」???還是說你在跳水台上等死乃至自殺???你不移除只不過加段「不過,據"澎湃新聞"等中國媒體後續報道,鄭州地鐵進水事件事發後四天,的確有新的遇難者遺體在地鐵隧道內被發現。當局也因此調高了地鐵進水事件的死亡人數。」請問兩者有什麼聯繫?你加轉折「不過」做什麼?「總之你的邏輯就是這裏是你的一言堂,你認為什麼就是什麼。」這不是你麼?

  1. 我希望你有點常識,BBC網頁的任何更新都是會顯示出來[原創研究?],那要技術人員做什麼?你不還在變相聲稱兩位外國博主造謠、誹謗麼?普通讀者第一遍讀他們的文章,有多少人看那個文章會首先去看圖片的顏色?你看BBC報道歐美新聞,你第一眼關注的難道不是新聞內容嗎?而是歐美的房子是什麼顏色的?這對讀者能有什麼影響?[原創研究?],你確定你真的笑死不是因為你自己的話?新聞配圖不是新聞內容?一幅德國正午藍天熱電站排放蒸汽圖給你加黑成蒸汽烏黑、天空灰濛濛的,你覺得怎麼樣?回頭看看你的「在這裏我並不是情緒化地偏向BBC一方」。。。先不說這算不算洗,這是明確的原創研究:因為A發表於可靠來源,B也發表於可靠來源,因此就可以在條目中將A和B綜合起來得出結論C。--MINQI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08:45 (UTC)[回覆]

@MINQI@JimmyC2020

觀察到兩位閣下在本條目因為一些問題而爭論不休,甚至有衝突的可能。在此提醒兩位閣下對該事語氣勿過於激動。

(主要回復JimmyC2020閣下)(-)強烈反對

對於JimmyC2020閣下的「第三例,上一版本第四段引述中國媒體的說法,指控BBC將「反恐演習」畫面當做防疫畫面,但實際上,根據當地公安官方公佈的原始畫面」,您發的連接現已無法查證。但下列廣東共青團官方b站賬號於當時事發後不久發佈的視頻中從05:03分會有原視頻的15倍速播放。 【BBC《重返湖北》的億點點「細節」-嗶哩嗶哩】https://b23.tv/ta33Ok

另外,關於「重返湖北」的命名問題。BBC在初次發佈該視頻時,我當時也上油管看了原視頻,標題並不是現在的「重返湖北村鎮」,而且原作者也對後面湖北在中國的錯誤標記也修正了過來。你現在看到的,是已經修改過的視頻。

另外,閣下的「補充:看到你舉得那個例子,更是直接用自己的「謠言」來指責別人「造謠」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個博主指責BBC把他的東西惡意調色,但BBC原報道網頁所顯示的照片明明完全是沒有調色過的,且頁面原始碼並未顯示有任何更新痕跡。這還不夠打臉嗎?」的觀點,對於「陰間濾鏡」,您應該去多比較一下BBC中、英文網的視頻。弄清狀況,才作來比較。另外,您的「有多少人看那個文章會首先去看圖片的顏色?你看BBC報道歐美新聞,你第一眼關注的難道不是新聞內容嗎?而是歐美的房子是什麼顏色的?這對讀者能有什麼影響?我真的笑死。」的觀點,不能以您本人的閱讀習慣來以偏概全,在現在「碎片化閱讀」的大趨勢下,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更喜歡具有衝擊性的圖文。詳情請看《蘋果日報》是怎樣發家的。另外,中國部分地區在2010年代初期就遭受過霧霾的侵襲,也曾遭受海內外批評。政府後面經過整治,好了一些。但BBC一個「陰間濾鏡」,會讓人下意識認為「中國還是如以前一樣髒亂差。」 【消化一下:香港的這顆「毒蘋果」,終於蔫了!-嗶哩嗶哩】https://b23.tv/ClaQRh 【BBC報道中國的「陰間濾鏡」實錘了-嗶哩嗶哩】https://b23.tv/4C5Kyr

另外關於鄭州地鐵水浸事件,我比較支持您的觀點。鄭州市當地政府在這次防汛處理中只能算中規中矩,甚至有一些缺點,這是值得反思和引以為戒的。但你的「該章節雖然看似有引用觀點,但完全是單方面引用中國信譽度不高的民族主義媒體漏洞百出的報道,且未經任何查證。維基百科不應作為這些不可靠聲音的傳聲筒。」不過看了原報道,觀察者網並未說出這篇觀點,原報道鳳凰網的觀點是:「此言論遭到海內外網友狂噴:『我就在鄭州,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沒有任何人被丟在地鐵上等死。』」其實當時的狀況是:救援人員救走了滯留在各站台上的乘客,對於隧道內車廂被淹人員,由於災害仍在持續,並沒有辦法救援。 https://news.ifeng.com/c/888odKs3ksF

至於為什麼西方記者會被當地民眾「圍攻」,「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公眾對西方媒體有憤怒情緒完全事出有因,因為西方媒體長期抺黑中國。閣下的「但放在任何國家,這都頂多算不專業、不準確報道」的觀點,在下不敢苟同。上次央媒因為信息傳達不準確等原因,說地鐵被困民眾平安,結果被人痛批。(這個本百科事件爭議上有)BBC作為一個在世界上有大影響力的媒體,是必須要為自己說出的話負責的。上至報道中國保持意識形態偏見,下至報道本國王室名人(戴安娜)所使用的欺詐手段,它擔起了一個國際性大媒體的責任了嗎?沒關係,可能這有文化差異,要彼此「尊重」。這大概就是「英式幽默」吧。

最後,您的"嚴格的小區管控,和對外封鎖,最近還限制了護照的簽發。這不是個人權利?這句話完全就是在陳述事實啊。1"、「BBC報道什麼時候說這是實際畫面了?2」和「中國大陸以犧牲人權、個人自由等為代價以強權防疫3」等觀點,本人將一條條解答(1和3一起)

   1.人权这东西,还是著名的那句话“天赋人权。”但人权的最基本是生命健康权,请问为了保护自由和“更高人权”去把自己的命和别人的命给丢了,这值得吗?丢了自己的命,还有什么条件去享受自由和其他人权呢?把别人的命弄丢的,例如美国政府不作为的防疫政策和某南京老太跑到扬州去到处传染,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更大的侵犯人权吗?您要知道,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式国家,比起保护个人权利,“少数服从多数,”集体生命权才是更为重要的。再说了,这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措施,如果其他国家疫情结束了,还用会这样?
   2.“BBC报道什么时候说这是实际画面了?”这个观点我反过来说,身为媒体,就算您说的“中国民族主义式媒体”都会在报道右上角加上“非实况画面”等注解。BBC这样做会造成一些误会,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这是BBC不事先说明的错误。
   3.另外,不建议MINQI君的编辑战式撤回,应充分讨论后再做决定。
   4.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拙见,愿各位生活愉快!
ZWH2020ZY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09:21 (UTC)[回覆]

@MINQI(+)支持 ZWH2020ZY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09:26 (UTC)[回覆]

@ZWH2020ZY感謝閣下提醒與詳細解釋。@Jhstriver請不要再進行操作,本人恢復至爭議前最後長期版本並已經申請頁面保護。請於此參加討論後,再做新的編輯。--MINQI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09:32 (UTC)[回覆]
  1. 這篇來源全文轉載自上觀新聞,上觀新聞又是全文轉載自中國共青團微信公眾號文章。
  2. 「2020年以來,有觀點認為...,有網友...」這段話為原創總結,前後的「因果關係」沒有在來源中得到體現。共青團那張微信文章是說:有網民在一則推特回覆中將BBC稱為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環時那篇文章是直接說:「這家被中國網民戲稱為「BB China」的西方媒體」。
  3. 本條目介紹的是BBC相關爭議,而並非Bilibili視頻主,那幾個b站視頻的主題是關於BBC,所以不屬於「說明其自身信息」情況。--Jhstriver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10:01 (UTC)[回覆]
  1. 《中國共青團微信公眾號》是官方新媒體;
  2. 應修改,非簡單刪除,否則這是刪除觀點;
  3. 本條目介紹的是BBC相關爭議,那幾個b站視頻的主題是關於BBC且是視頻主自己觀點,屬於「說明其自身信息,且符合「不包括針對第三方的主張」。--MINQI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10:28 (UTC)[回覆]

@MINQI@ZWH2020ZY看到你們倆寫了很長的回覆,尤其是ZWH2020ZY君,我表示真心感謝。MINQI君雖然態度激動,但我之前態度也不怎麼樣,我有自知之明,所以現在我平心靜氣來繼續說。並且在達成共識前,我不再進行修改。我唯一的請求就是,我認真做了很多圖片,也打了很多字,希望你們認真看完,要這次看完還不能達成共識,就求同存異,我再不要求修改,是否可以?提前感謝。

第一,防疫演習的影片,@MINQI閣下問我「你能證明BBC看的是這段、截取自這段嗎?」我能。請參閱該報道的記者John Sudworth自己在推特上貼出來的連結。 對@ZWH2020ZY閣下 我想說這個視頻連結依然可以打開,你再去試試這裏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在這段官方發佈的視頻中,官方自己沒有提到這是演習。請問你們要求BBC要註明演習,但BBC引用的中國官媒自己都沒有註明,你們不覺得你們有點「雙標」嗎?(非人身攻擊,只是就事論事),那個時候廣東共青團的視頻還沒有發佈,BBC在那個時候怎麼知道會有完整版的內容,並且完整版裏面有演習的旗子?我證實了記者看到的,現在也請你們反過來證實一下這段完整版的視頻當時已經廣為流傳,且BBC記者必須大概率看到的證據。

關於人權的探討,謝謝你們貼出來的解釋。但事實上我並不是極端的西式人權的崇拜者,人權當然應當包含生命權,我完全贊同啊,我也支持中國的防疫啊。問題是BBC記者說,中國式防疫是犧牲了一定的自由和人權,我是覺得這句話沒問題啊,換個角度,我也同意美國式防疫犧牲了一部分人權(就是你們說的生命權)啊。

第二,關於《重返湖北》的影片,BBC中文官網從一開始標題就是重返湖北村鎮,這我當時看到,YouTube最初我不記得標題是什麼,但是視頻簡介里也絕對清楚地說明了【一年後,我們的記者沿着曾經的路線再次探訪湖北省的村鎮,看看今年春節前夕這裏的氛圍如何?】。視頻的確修改過地圖,但簡介並未修改。

@MINQI閣下讓我證明拍攝位置,你並沒有提供你所說的網友找到位置的視頻。而且我想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事不知道你為什麼非要槓:在2020年的視頻裏(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1253856 )記者明確提到他們只進入省界一點點就被趕出來了,視頻簡介里寫的也是「BBC駐中國記者麥笛文在中國鼠年的大年初一,拜訪了湖北省的邊境城鎮,看看這裏的情況如何。」,2021年的視頻(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701088 )顯示他們去的是同一個鎮子,簡介也說的是重走當年路,請問武漢在湖北省界嗎?其次,在2020年去武漢是非常英勇的舉動,記者會故意只說自己在湖北邊境?

再其次,退一萬步,這就是武漢郊區,所以呢?我不明白我們爭論的點在哪裏?武漢郊區也沒問題呀,只要是實拍,的的確確發生在湖北的景色即可。現在的問題是,你有什麼證據證明別人用了濾鏡?尤其是,百度搜一下就知道,無論是湖北還是武漢,在1月和2月都是霧霾最強的時候,一個月能發佈多次大霧預警。我建議你們去看一下幾乎在同一個時段內,中國官方媒體拍攝的武漢畫面,比這個還混沌。

另外,我在此做了一張對比圖(作圖不易,請認真看)上面列出了2020年原片畫面色調、2021重走中引述的回憶部分色調、以及2021非回憶部分色調。可以明顯看出只是其中的回憶部分用了褐色濾鏡,的確更暗,但用來表示回憶,和後面的恢復生機進行對比而已。中國媒體從哪得出片子故意加了濾鏡?

最後,我希望你們可以認真去看一下BBC關於重返湖北,還有另一個紀錄片叫《BBC紀錄片: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就是ZWH2020ZY君提到B站那個視頻揭露所謂「實錘」的),這個是的的確確在武漢拍的,但也被中國官媒罵調色,但從內容上可以看到,這兩部片子從頭到尾都沒有批判中國,甚至從頭到尾採訪的都是志願者、市民還有黨員,體現的就是武漢人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樣貌,我真的不知道黑在何處。

我還去專門檢索了《BBC紀錄片: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片尾寫的製片人,叫娜塔莉亞左,去查了一下她之前拍的東西,發現她之前拍的都是各個國家民生方面,甚至揭露日本華人被剝削這些幫華人說話的影片,色調比武漢只是更暗得多。希望你們去看看和武漢影片同一個導演拍的日本(連結)還有台灣、印度和阿根廷的色調如何?

@ZWH2020ZY閣下還有B站的影片裏都提到了BBC顏色版本不一致的問題,便由此得出揭露——濾鏡「實錘」,但這更是證據不足。如果你經常看BBC的不同版本節目,應該知道由於BBC是世界最大的媒體,可能有很多不同團隊操作,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BBC報道奧巴馬的專訪,英文版和中文版色調就完全不同。請問這是BBC要故意抹黑奧巴馬嗎?

第三,針對鄭州地鐵問題,@MINQI閣下舉了一長串例子,但在邏輯上的確存在問題。你舉的例子「你看到正常適齡女性就知道她能不能正常生育」我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猜測可能是說記者不該草率批評地鐵?但我想再次強調,BBC記者的原話只是說「有質疑者認為」,他並不是法院法官,也不是科研工作者,他沒有在視頻裏直接說「地鐵一定是有問題的」,他只是在闡述民眾合理的質疑聲,即為什麼一個新地鐵出現類似問題,這就像一個樓塌了,可能是樓質量有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地震超過了樓的承受範圍,具體是否真正有問題的確是要由調查組來的,但是記者在現場說一句「很多人質疑為什麼新建的樓房會塌」,我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關於鄭州地鐵的確有很多中國民眾都在質疑,記者只是闡述了現在流行的疑問,這有何不可?

最後,關於「濾鏡」的問題,我誠懇地希望你們想想,你們看過的哪一個西方拍的人文類的紀錄片是大紅大紫的?這真心不是狡辯,而是審美不同。如果你們真心經常看BBC是絕對不會相信一些媒體這樣的解讀。我可以舉出五個證據供你們參考,比如BBC拍攝的美國(見連結)BBC拍攝的日本BBC拍攝的英國自己,、BBC拍攝的拉美,同樣昏暗無比。甚至,在日本最繁華的東京新宿,BBC拍出來是什麼樣的?自己看。是否照此邏輯,都是用了濾鏡?

至於ZWH2020ZY閣下說的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歪曲」,這是一個更宏大的問題。我也沒法展開討論了。但我上面已經說了一部分,在此請允許我再粘貼一下:

第一,例如,繼續拿近日的河南洪水為例,中國外交部譴責BBC的聲明中,指責BBC無視中國的正面救援,但事實是,BBC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大篇幅報道了消防官兵和民間進行救援的正面新聞。例如:救援人員搶救嬰兒的報道(英文)民眾團結起來互幫互助(英文)BBC在視頻報道中讚揚救援人員英勇(中文)河南遇險女子被眾人救援感動網友(中文),也就是說,在我僅僅隨意地、不完全地搜索中,就有至少四條以上的正面報道,而負面,算上那個記者質疑地鐵的(注意,這個記者也只是質疑地鐵的傷亡,從頭到尾也沒有質疑政府)、以及BBC中文版那條質疑鄭州排水問題的,也只有兩條。為何更多的正面報道或中性報道卻視而不見呢?

第二,脫離這些案例本身,宏觀來說,BBC作為西方極具批判性的媒體,在報道任何國家的新聞上都是負面居多。僅2021年以來,BBC就報道揭露了美國一系列人權醜聞,包括強制移民進行手術、性侵,他們拍攝的紀錄片《54天:美國和疫情》更深入揭露了美國在疫情當中的瞞報和失職。2020年10月,BBC揭露了日本核廢水可能污染人類DNA的新聞,比中國媒體還早。此外,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的屠殺,還有加拿大原住民屍體在學校被發現、印度血腥鎮壓克什米爾人權等等,BBC都是最早一批報道的媒體。在1980年代英國和阿根廷馬島戰爭中,BBC頂着戴卓爾政府威脅嚴懲的壓力,照樣披露了戰爭內情。舉個最近的例子,最近日本在舉辦奧運會,但BBC的報道同樣大規模聚焦場外抗議,以及一些因奧運而無家可歸的人的醜聞,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上半年,英國女王的老公菲臘親王逝世,BBC在大喪期間卻發文,質疑君主制是「殖民主義殘餘」。這放到中國可以被容忍嗎?這種強烈的批判文化在中國當然會遭遇水土不服,就像我上面舉的,即使河南大水BBC是正面報道居多,不還是被人罵嗎?因為一點批評都受不了。

第三,但我想我們至少應該有一個共識,就是批評可以,但要基於事實。比如BBC戴安娜王妃的報道,錯了就是錯了,該認,但每件事都有獨立性,比如BBC關於新疆的報道,據我和我的南疆多個維族朋友了解,沒有一個人敢否認說是假的。個人來說,打擊恐怖主義我100%贊同,但在未經審判和定罪的情況下,私下就把因為一點點小事(家裏有維語古蘭經、留大鬍子)的新疆人以極端主義名義送進去上學,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至於我說的你們估計也不會信,這個無妨,我們就不在此事上展開討論了。我唯一給你們的思路是,如果BBC真的是在新疆問題上完全造謠,那應該很容易被其他媒體的採訪「打臉」才是?但事實上就是,全世界即使是非西方的權威媒體,比如拉美著名的《號角報》,中東的半島電視台,還有哈薩克斯坦、東南亞的媒體等等,獨立、非轉載報道調查的新疆,和BBC報道的沒有什麼區別。比如我列一個《號角報》有關新疆的調查:https://www.clarin.com/mundo/documentos-secretos-destapan-horror-centros-detencion-china-lavado-cerebro-control-social_0_ihy6Idcv.html 難道全世界的媒體都在一起說謊?所有的人,包括我認識的維族人都是CIA的演員?那真的太可怕了。

最後,無論如何謝謝你們倆與我進行的探討。祝好。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13:20 (UTC)[回覆]

@JimmyC2020(+)支持謝謝你這篇善意的、懇切的回覆,這件事讓我也深刻意識到任何事情都是有着正反不同的兩面性。說得也是,還是那句「環境影響人啊。」世界各地的媒體,都影響着這世界上不同的人。我們都應該對世界上繁擾複雜的信息有一個清醒認識,而不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教員說過,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但我因為我自身的局限性而無法逐一查證閣下所有信息的真實性。所以在下支持求同存異,同時再次感謝你理性的發言:)

不過在下一些觀點,我仍無法苟同。我將會於明天提出,謝謝!

另祝各位生活愉快~

ZWH2020ZY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14:24 (UTC)[回覆]

@JimmyC2020首先感謝你的回覆以及我的確因感到受到言語刺激而語氣不好,對此抱歉。接下來說正題:

  1. 那位在撒謊,他只是找到了那個視頻。因為BBC的視頻[11]2:11-2:14,上面寫的西瓜視頻,明顯不是抖音截取,而西瓜視頻我目前沒找到以無「演習」或「演練」出現的標題相關視頻;我不能說廣為流傳,但以這個來看,時長大多為2分鐘的完整版;閣下說的那條推特可以加入,但需要註明其稱來自抖音但BBC視頻中顯示為「西瓜視頻」;
  2. 濾鏡問題,我不說其當時顏色是否灰濛濛,但請注意一點——全境封鎖的情況下空氣污染會大為改善;閣下能否證明BBC使用褐色濾鏡是表示回憶?BBC是否有官方聲明?而且根據閣下做的對比圖,請注意其標註了當年場景是否意味着要使用濾鏡?這不是電影藝術片,不需要以藝術手法表示。作為新聞報道或記錄片其應該以原版畫面呈現,所有補色記錄片段均會註明「後期補色」或「後期加工畫面」。可能有很多不同團隊操作,但問題是為何加濾鏡?紀錄片大紅大紫,不代表其做法沒有問題;這個問題無法證實其具體做法或緣由,以目前有的來源來講,只能如此;
  3. 認同批評可以,但要基於事實。河南鄭州水災來講,他當時的報道不當,政府應對出現問題並不能因此去說他的不當沒有。當然可能是其知識面關係,但作為記者他當時的報道造成爭議是顯而易見與事實,這不是政府或誰挑動的結果,相對的,德國水災是氣象部門三天至一周前就已警告聯邦政府,聯邦政府卻沒有通知到居民,BBC記者卻未說出「XX等死」等話語。民眾團結起來互幫互助(英文),閣下是不是沒看到其中「The Chinese government employs millions of people to monitor and censor internet activity. Past disasters such as the sinking of a ship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5 saw some social media posts removed in order 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prevent anti-government sentiment.」以及「But there have also been cases where posts about the floods have been censored. These are mainly from individuals requesting help, rather than people criticising the government.Free Weibo, a site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posts have been censored, said these posts included reports of people trapped at a school, elderly people in need of oxygen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trapped on a campus.One post asked whether authorities should be held accountable.」BBC作為西方極具批判性的媒體,在報道任何國家的新聞上都是負面居多。前述的報道這能算批判性媒體作為範疇嗎?如果BBC真的是在新疆問題上完全造謠,那應該很容易被其他媒體的採訪「打臉」才是,理論上的確如此,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閣下找的哪些媒體?是不是時常與BBC站在一起的媒體?最簡單例子,RFA的報道與DW報道常常無差別,兩家沒有互相轉載也屬於不同國家。你認識的維族人給你說他遭受種族滅絕了還是他是受到迫害而遠走他鄉?我所認識的維族同胞以及居住在新疆的其他民族包括漢族,他們說的是維穩有,但他們支持因為他們至少不用擔心再來七五事件火車站慘案。他們對於那些聲稱自己被怎麼的維族人雖然不滿但表示理解,他們需要那樣的身份能留在他們現在的國家。PS:《號角報》下面寫的「資料來源:美聯社」。--MINQI留言2021年8月7日 (六) 15:00 (UTC)[回覆]

@MINQI@ZWH2020ZY謝謝@MINQI和@ZWH2020ZY閣下友好的回覆。好的沒問題,我覺得我們已經充分交換和表達了意見,至於如果還有分歧,那確實也是每個人不同的觀點和理解,當然都是個人自由,並且你們的不同意見也同樣寶貴,這就是互聯網的意義。詞條我不會再進行修改,但麻煩@MINQI唯一一個請求,能把之前你已經改過的那個「BBC在不允許落地的情況下進入鄭州這個」這句去掉?因為這個我之前有解釋,您也認同了,這裏的落地是指衛星電視落地,中國並未驅逐記者。然後這個詞條可能是因為申請保護的原因又復原了之前的版本。至於其他內容,我就不改了。

@ZWH2020ZY 閣下我才看到你會抽空時來寫一下你的不同意見,非常歡迎!Take your time,隨時寫完我都會看,等你有空即可。

謝謝二位。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02:27 (UTC)[回覆]

@MINQI (+)支持 @JimmyC2020 (=)無可奉告 感謝兩位的發言與觀點,下面我本人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閣下的「中國官方媒體拍攝的武漢畫面,比這個還混沌。https://pbs.twimg.com/media/E8MPvFCVIBAQTaa.jpg”

的確如閣下所說,武漢在1月到2月確實霧大,我以前春節去過武漢旅遊時確實看到了這種景象。在下重新去又另找了個同一天時間下CGTN發佈的武漢溯源視頻。 【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組走訪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嗶哩嗶哩】https://b23.tv/4KrJSH 【世衛溯源專家組在武漢都做了些啥?-嗶哩嗶哩】https://b23.tv/M6gRQa 在該視頻下,除了霧大,近處花草和物品顏色均能正常顯示。而BBC內的這個視頻視野卻整個都是黃灰的(回憶濾鏡),實況濾鏡閣下提供的叫《BBC紀錄片: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中文記錄片中,濾鏡着實沒什麼問題,但看油管熱門評論第一條,卻是: "unique Li

沒加陰間濾鏡的正常版本看着真舒服,英文版那個死人濾鏡服了。"

英文版同樣為什麼不直接這樣引用,加個濾鏡用意何在?是宣揚大英長久以來的「霧都傳統「嗎?在下支持MINQI君的「作為新聞報道或記錄片其應該以原版畫面呈現,所有補色記錄片段均會註明『後期補色』或『後期加工畫面』」的觀點。故在下故此引用新華社(比央視高一級的)媒體來源,再次說明情況。有時間請全部看完。另外一個是您說BBC報道奧巴馬的專訪,右上角可是明確標註了「BBC Arts 片段」,這我不會說什麼,但英文版視頻加了濾鏡卻沒有標註什麼,這不太禮貌吧? 【面對外媒的陰間濾鏡,人民群眾憤怒反擊!-嗶哩嗶哩】https://b23.tv/6TNTnN

另外,您的BBC關於正面報道的新聞的觀點已看, 「救援人員搶救嬰兒的報道(英文)、民眾團結起來互幫互助(英文)、BBC在視頻報道中讚揚救援人員英勇(中文)、河南遇險女子被眾人救援感動網友(中文)」,大體上是沒毛病的,但我從這兩年對BBC中文頻道關注,會總結出一個規律:報道之餘,BBC是很喜歡夾帶私貨的。例如上次我發的廣東共青團的指控視頻,可以不難發現,例如BBC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發言中,一個大國的外交部發言人,其翻譯故意用一個英文口語水平跌跌撞撞的人(BBC這麼大個世界性媒體,不可能找不到標準翻譯,更何況自己母國在英國,其也有可能是故意而為之),假如你是英國人,聽了這個中文翻譯,正如廣東共青團的那句話:「你如果聽到某發言人配備的英文翻譯就是這樣的,你還會認為這個人正經嗎?你還會認為這個人可信嗎?你甚至還會覺得這個國家的抗疫成果真實嗎?這反而還會讓人覺得滑稽且可笑,讓中國變得不可信和不嚴肅,從而成為他們眼中的中國」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BBC《重返湖北》的億點點「細節」-嗶哩嗶哩】https://b23.tv/zgMEQN

另外,在《重返湖北》中,我贊同一個觀點:BBC在後面挑選採訪時故意選擇擁擠的角落和雜亂的環境先拋開,在對那個商戶大叔進行採訪時,旁邊還有個彈琴的年輕人,請問採訪大叔就採訪,為什麼還要年輕人彈着琴呢?中途還刻意放大琴聲,這樣做不僅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反華的,我看見這個場面,就會覺得這大叔就像一個頑固的家長,在自說自話一些道聽途說的「歪理」,而旁邊的年輕人正用音樂反抗着這位封建的「暴君」,抵抗其錯誤的觀點,結尾再配上點哀傷的音樂,BBC讓我學會了這叫技術智慧,奇奇怪怪的斜鏡頭壓低視角帶來強烈的壓迫感,這就是大英帝國的客觀公正,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英美可是很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的啊(笑),有很多國際媒體是由美國背後的猶太財團控制的啊,在這裏可不能說「難道全世界的媒體都在一起說謊?」資本的力量可是很恐怖的。

對了,那個「反恐演練」錄像取自西瓜視頻,但BBC貌似並沒有取得作者授權就擅自使用,屬於侵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6-47條。

最後,BBC確實有少數有良知的、客觀報道的記者,但畢竟我們更注重它的整體形象。

至於新疆問題,本人去過新疆。我的叔父就是南疆某農牧團場(農場)的幹部,前年去西北他家做客,就問過他這個問題。他是這樣認為:「我國因貫徹脫貧攻堅建立的職業培訓基地?這麼在他們口中成了「奧斯維辛」了?」我那幾天就跟着他混,途中我們還應幾個維族老鄉的邀請去蹭了幾頓飯(老實說,新疆的肉菜真不錯,可惜我沒有帶四川的辣椒,不然更好),也找過機會問過他們這個問題,他們說,的確有些時候出於維穩的需要,警察會不時到他們家中坐坐,大多都是談些家長里短或是普及反恐知識。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警察是不會帶走或搜查任何人的家的。同時那些老鄉也認為那幫恐怖分子簡直就是在敗壞新疆和新疆人的名聲,「再教育營」也讓不少新疆人得到養家餬口的工作。至於壓迫,在這裏估計就存在於新疆人嚇唬小孩子時的那句:「再不聽話,小心王鬍子把你抓去槍斃了」和上世紀了。當然,我只看到的只是新疆的一個部分啊,不能代表全部。但西方也太誇張了吧?

對了,至於那些聲稱自己被中共清洗的、虐待的維族人我也不滿,但換位思考後,我表示理解,他們需要那樣的身份、地位和財富能留在他們現在所在的國家。畢竟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正如西藏的大和尚一樣,當個西方的「平權鬥士」、「民族解放鬥士」,順帶再拿個諾貝爾和平獎豈不美哉?簡直名利雙收啊。 【新疆棉女漢奸許秀中,賣國求榮抹黑祖國惹眾怒,最後下場如何?-嗶哩嗶哩】https://b23.tv/OwslPI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謝謝。


ZWH2020ZY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10:58 (UTC)[回覆]

@ZWH2020ZY 你好,我看到了你的回覆。雖然上面說了不打算繼續爭執,但你提出了一些疑問,我還是簡單回應下,但這個就算聊天,不涉及詞條修改。

你說的BBC濾鏡,我覺得需要把兩個分開說,是《重返湖北村鎮》的短片,還是《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的紀錄片。

《重返湖北村鎮》短片我已經在上面重申,如果你去看了原視頻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確用了褐色濾鏡,但是是用於表示回憶,只有幾秒鐘。後續馬上就恢復了正常。請看我做的圖片的最底部這張,這個顏色是否正常?

《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這個紀錄片,就是你和B站用戶質疑顏色不一的。他們的製作人早就已經回應過這個問題,並曬出了原始素材,請見這裏。你和上面那位朋友MINQI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用過相機,一般用來拍攝紀錄片或電影,都會選擇用log模式拍攝,就是這種看上去很灰的畫面,這是為了防止過曝或欠曝。這個模式留給了剪輯師空間,可以進行更方便的調色。所以這個製作人的解釋是,這個片子是中國人拍攝的,然後經過初剪後,由不同團隊拿去最終完成。比如英國團隊拿過去調色+英文字幕,中國團隊拿過去調色+中國字幕。但是你對比原素材,中英文版本雖然色彩不同,但都是已經在原始素材基礎上加亮而成的。並且,不存在所謂不用調色的原始素材。

這也解釋了我上面說的,為什麼其實中英文版本顏色不一,在BBC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比如我上面列出的奧巴馬的例子一樣。難道BBC要故意黑奧巴馬嗎?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而且我上面也已說了,我為了核實這個製作人說法的真實性,我去查找了這個片子的最終製作人Natalia Zuo的其他作品,發現她拍的日本(連結)還有台灣、印度和阿根廷等地都是這種更偏灰的色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她負責的英文版本,比中國團隊要更加灰,這就是她的個人愛好。

還有我剛才也已列舉的例子,你可以去看看BBC拍的日本最繁華的東京新宿,按照你說的,這是東京最繁華的商業街,被BBC拍成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擁擠、混雜」的環境?如果把每一個片子都這樣過度解讀,那真的無論如何都能解讀出什麼來。包括我上面也已經列出了大量其他國家的證據,我再貼一遍:比如BBC拍攝的美國(見連結)BBC拍攝的日本BBC拍攝的英國自己,、BBC拍攝的拉美等等。如果你真的相信鏡頭語言那些東西,那BBC可以不用開門了,感覺全世界的民眾都要去找他們維權。

如果你覺得我是在狡辯,我再給你舉一個非BBC的例子,比另一家以高質量新聞紀實片出名的Vice拍攝的韓國:點擊這裏。你可以看到尤其是類似於3:12這些街景都幾乎變成灰色。事實就是如上文所說,用淡淡的log模式拍攝最初是為了讓剪輯師有更大空間調色,但近幾年來,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開始喜歡這種灰色調,甚至有人直接不調就直接扔出去。(個人猜測可能有三個原因:1.審美的原因,外國人確實認為灰色比較柔和,中國人喜歡喜慶,2,外國人認為媒體就是批判的工具,但在中國,媒體是「宣傳」的代名詞,3,只有比較好的相機有這種log功能,可能是看多了,會覺得這種色調的片子比較專業)

甚至,央視自己的影片《武漢封城》也用了log模式,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畫面也都是灰暗的。

簡而言之,新聞類紀錄片和其他紀錄片不同,比如BBC拍的那些自然紀錄片(包括BBC拍的《美麗中國》《中國新年》這些文化類紀錄片,把中國拍的多漂亮你不否認吧?),當然是怎麼好看怎麼拍,但新聞不一樣,在西方,所有的新聞作品都一定要有批判性,包括對他們自己也是一樣。你可以去看看美國每年的新聞界最高大獎普利策,獲獎作品除了一個國際報道,剩下的都是揭批、挖黑美國國內的各種醜聞和弊病。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一個中性或正面的片子獲獎。

其實我主要就想和你再探討一下濾鏡,其他的到沒有什麼。你喜歡什麼樣的媒體是您的自由,但對我來說,我從來沒有說BBC是最好或者一定客觀的媒體,它甚至可能在及格線徘徊,但是至少在中國,一樣的標準下一個媒體都不合格。就國內媒體而言,光能把觀點和事實混在一起,還有一篇稿子裏面沒有給對方發聲的渠道(BBC即使再批評中國的報道,都會在稿子裏加上「中國外交部表示」「但另一方不同意這一觀點」「但中國堅決反對」),請問你在同一個標準下,看看央視新聞,痛批美國時有幾次是講了美國怎麼反駁的?(再包括您剛才也看到YouTube頻道下面的批評BBC是完整保留了,國內媒體呢?直接限制評論。)就這點都做不到,卻要求別人至善至美,並且仔細分析別人的動機,我覺得沒有太大意義。比如琴聲,我也可以說這是為了展現中國人生活多姿多彩。這讓我想起之前有人議論外媒老拍中國警察、軍人,但你反過來想想,中國媒體報道英國美國,拍美國警察也是常有的吧?(你去回想一下是不是經常在新聞里看到美國警察穿着反光背心或是英國衛兵的樣子?)仔細分析這種動機的人恰恰是一種自卑啊。

你另外提的一個「反恐演練」錄像取自西瓜視頻,但BBC貌似並沒有取得作者授權就擅自使用,屬於侵權。這個並不是這樣。如果是用於新聞用途,是有豁免權的,法律上叫「合理使用」,但必須嚴格限制禁止用於商業用途,這個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只不過不同國家標準不同。我記得美國還是英國是15秒以內。這就是為什麼比如哪個地方發生爆炸地震、捅人等事件,電視台可以直接用一樣。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

有關新疆問題,我真心不是冒犯性,但我想說你的邏輯不成立,因此就不繼續討論了。你的邏輯是「我遇到的人說沒有這件事」,所以「這件事就不存在」,但在邏輯上,你遇到的人沒有遇到這件事,只能證明他自己沒有遇到,而不能證明別人沒有。這就像我在中國生活,如果我自己從來沒有被偷過,我不能說「中國沒有小偷」一樣。中國各個地方基層水平千差萬別,同樣的政策有的地方就是作風強硬,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去年春節號召大家不回家,或者今年以來的打疫苗,大部分地方都是自願的,但有的地方就是強制的一刀切,這個國內媒體都有報道。

我再補充一個思路,相信你經常用抖音、B站、微博等熱門的國內社交媒體,但你去搜搜看,看看能不能找到普通人說維語的視頻。(一些維語教學、唱歌或明星的視頻除外。我說的就是普通人說維語的生活視頻)。你可能不知道,在直播平台上,如果直播中說維語的,都是要被掐掉的。

我相信少數人可能會譁眾取寵,不排除誇大事實,但你要告訴我全世界的主流媒體一起編織謊言,所有人都是演員,我覺得可能需要你提供更多證據。尤其是大多數人並沒有名利雙收,很多新疆人其實去的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這些地方,經濟水平和新疆沒有什麼差別。但目前就我自己看到,即使是包括與中國關係良好的俄羅斯RT在內,全世界沒有一家主流媒體就新疆問題發出了與BBC等媒體不同的聲音。當然,如果你要覺得有更好更信任的媒體,也歡迎你推薦。

謝謝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15:48 (UTC)[回覆]

@JimmyC2020

非常感謝閣下的科普和糾正。因為我之前很少有深入外網的行動。聽了你的話,我就先認為BBC濾鏡這東西他們的一種「企業習慣」吧,別人如果是出於自己的職業習慣,而對自己做出的關於不同國家的東西均一視同仁,我也不會再說什麼。

另外,關於我在新疆的言論,當時在外面寫下這段文字時可能修辭語句手法造成了一些誤會,在此深表歉意。不過我當時在引述時可加了一句「我只看到的只是新疆的一個部分啊,不能代表全部。」最後說明我的觀點。我沒去過「再教育營」,因此只聽別人說的二手消息我是保留餘地的。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其實我也不知道。在此呈保留意見。閣下說的東西,親自所見,一些確確實實是真實的

另外,感謝您對「反恐視頻」對我進行的普法。

但是,對於媒體,您的「再包括您剛才也看到YouTube頻道下面的批評BBC是完整保留了,國內媒體呢?直接限制評論。」的觀點,雖說事實是真實的,但有一點我得提醒你(這不關BBC的事,題外話):我以前在油管發過幾次語氣較為戲謔的親中評論或調侃台灣當局的語言(沒有用任何髒話或罵人的意思),有些被油管直接吞了。而下面反中反共言論無論罵得有多難聽,「暢通無阻」。以及今年年初川普的推特被封,不得不讓我對這些外國社交媒體巨頭重新認識了一下

您順利為我解決了「濾鏡問題」,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BBC為什麼用一個英語口語不好的譯員的問題,您並沒有解答。至於彈琴的年輕人,我是基於看了許多採訪,才說出這個觀點:你看,正常的採訪,角色一般只有兩人-受採訪者和採訪者(如意大利記者法拉奇採訪鄧小平,華萊士採訪江澤民都是如此)而BBC安排這個年輕人彈琴,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至於大叔在講啥,根本沒什麼印象。在別人說話時的時候發出聲響或插話,這在哪裏都是不太禮貌的吧?

另外,中國在世界輿論戰中處於弱勢和被動地位,BBC由於有大英帝國往日的影響力和自身較強大的軟硬實力,是可以這麼做的。西方媒體你可以把他比作一位貴公子,風度翩翩,想做什麼就去做。而中國媒體倒像個沒什麼身家的農民,貴公子又怎麼能明白農民大旱而吃不起飯的苦衷呢?

另外,您大概跟我一樣,也生活在大陸,有些東西,真不能都拿西方標準去評判任何一件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你應該可以注意到,中國的網絡環境自今年3月開始,明顯變差。在B站,你可以看見反全部黑人,吹捧肖萬的(老實說,黑人中也有好人,我們中也有壞人,打擊「三非」,我是支持的,但這種過激行為我反對),還可以看到一些所謂的左派,用着改革開放帶來的東西,還說要回到以前的時代去,開歷史倒車。(我看他們是真沒經歷過大災荒吃不起飯的年頭和紅小將的批鬥、住豬圈和死亡)

至於微博,那更亂了。美國的網絡特工一大堆。假如中國放開管制媒體,估計就只能走蘇聯的老路。

「拍美國警察也是常有的吧?」這句話,是弗洛伊德事件後才開始出現的印象吧?我記得在那之前,央媒報道美國大多都是以繁華的華爾街、美麗的紐約街區作背景和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吧?這是凸現美國的強大吧?我是個航天迷,也常愛關注時事和新聞。這些我是知道的。

最後,問了這麼多問題,其實我就是想表達一個重要的觀點:任何媒體都或多或少受到外力的影響,如何在不同意識形態媒體中大相逕庭的觀點中保持理性思考,不被其他人牽着走,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拙見,另祝編安。 ZWH2020ZY留言2021年8月9日 (一) 08:30 (UTC)[回覆]

@ZWH2020ZY謝謝你說的,我真誠地說,您說的以上內容,90%以上我都是完全認同的,所以沒有什麼好爭的。西方壟斷話語權、西方媒體整體上在墮落、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有偏見,這些我完完全全承認,因此我之前希望修改詞條,探討的也只是洪水、抗疫的那個鏡頭和調色,三個具體的案例,我從未奢求說要整體性地承認BBC是一個多客觀的媒體。其他美國媒體或小語種媒體就更甚了。可能是因為辯論中我有點激動,說到新疆感覺我完全站在西方一邊,其實也不是這樣,我說到底最多也是認同「再教育營」這個事兒是存在的,並且覺得中國的確可以更透明地公佈再教育的人的條件,至於強迫勞動、強制絕育或是西方一些國家所稱的「種族滅絕」,我本人是完全不贊同的。在這點上,西方媒體的確存在偏見(但至於是故意的收了錢或被政府指使的,還是出於自身的正義感或因為對中國了解的不多產生的偏見,我持保留意見,在此不贅述。)

任何媒體都或多或少受到外力的影響,這句話我完完全全贊同,目前我沒有看到一個媒體能保持完全的客觀,更重要的是最近兩年,西方媒體和中國媒體都在向相反的方向變得越來越極端、一驚一乍。

但我正是因為是一個中國人,生活在大陸,我才希望中國能不要因為別人變極端,而自己也會成為驚弓之鳥。比如最近流行的「抓記者」「抓漢奸」,當然可能一些人會覺得這是西方錯誤在先,但我的觀點還是真的不是所有西方記者都是「CIA特務」。只有對話、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在大陸的西方記者無法進行採訪,導致的結果只能是他們越來越多地採訪港台人、流亡海外的人。那樣只會更糟。

我和你一樣,希望我們國家越來越開放,希望中西方的敵意能越來越少,希望中國能越來越自信,也希望西方能越來越自信。

很開心和你討論。祝生活愉快啊!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9日 (一) 09:09 (UTC)[回覆]

@JimmyC2020(+)強烈支持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討論,我支持您的看法。任何國家應做到包容併兼,和諧相處。「抓記者」這一行為雖然確實反應了當今中國人民的一些不滿,但我也覺得這方法有些飲鳩止渴,不但不會幫助中國扭轉被動局面,反而更加嚴重。

的確如您所言,在當今世界上「只有對話、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我們的國家的確在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中積累了一些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我相信中國人民、黨和政府,一定會更加團結去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改革和開放的大門是會越開越大的」,相信我國隨着經濟和文化等軟硬實力發展和中西方的共同努力,雙方的敵意能越來越少,甚至能互惠互助,向着全人類共同的目標前進,而不是互相傾軋,這才是最好的。

最後再次感謝您能坐下來一起聊天,也衷心祝您生活愉快!

ZWH2020ZY留言2021年8月9日 (一) 12:44 (UTC)[回覆]

@ZWH2020ZY(+)強烈支持 :-)

JimmyC2020留言2021年8月9日 (一) 13:41 (UTC)[回覆]

編輯戰

@MINQI,請前來此處討論 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9日 (二) 13:21 (UTC)[回覆]

(:)回應:@BlackShadowG刪除觀察者網來源無異議,其餘不同意:1.閣下對內容審查。2.維基百科:可供查證#自行出版物與可疑來源作為其本身內容來源。3.部分多餘來源不得不添加,某位編者不斷將單一(只寫了一個)來源內容改為如「中國官媒」、「中國政府」等具體對象,完全無視他人意見或持同樣意見者。這偏離客觀中立。4.刪除有爭議內容的有來源內容前進行討論而非刪除後,若刪除後出現爭議因恢復之前內容討論後再做編輯,而不是以給出方針理由藉口拒絕恢復至有爭議前版本,,閣下可能如在下之前一樣誤讀此規則。謝謝--MINQI留言2021年3月9日 (二) 13:25 (UTC)[回覆]

如果一定要改,就應該把西方媒體的言論改為「西方媒體」稱、「反華媒體」稱,並以單一來源、不合理比重為由進行合併,降低內容比例,而不是雙重標準地蔑中國媒體。--維基小霸王留言2021年3月13日 (六) 02:1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