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36步槍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MAS-36 | |
---|---|
類型 | 栓式步槍 |
原產地 | 法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6—1978年(法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阿爾及利亞戰爭 法越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 越南戰爭 老撾內戰 柬埔寨內戰 敘利亞內戰 |
生產歷史 | |
生產商 | 聖埃蒂安武器製造廠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3.71公斤(8.2磅) |
長度 | 1,021毫米(40.2吋) |
槍管長度 | 575毫米(22.6吋) |
子彈 | 7.5×54毫米法國步槍彈 |
槍機 | 旋轉後拉式槍機 |
槍口初速 | 2,700呎/秒(823米/秒) |
有效射程 | 使用鐵質表尺,約350—400碼 |
供彈方式 | 5發內置彈倉 |
瞄具 | 機械瞄具 |
MAS Modèle 36是一種法國製的軍用栓式槍機步槍,它在1936年被首次採用,以替換當時服役的貝蒂埃步槍和勒貝爾M1886式步槍,並在二戰期間服役。MAS-36由法國僅有的幾間國營兵工廠之一——聖埃蒂安武器製造廠(MAS)生產。
簡介
MAS-36是一種短小、輕便的卡賓槍型步槍,使用兩段式槍托,與其他步槍相比,其機匣也更加光淨。此槍使用1929年開始製造的無底緣彈7.5×54毫米法國步槍彈,這是FM-24/29輕機槍所用的7.5×57毫米MAS M1924型步槍彈的縮短版。此款步槍設計時融入了法國參加一戰時積累的經驗,並借鑑了戰爭中使用的其他步槍的特性,如英國的李-恩飛步槍(槍機後方設置閉鎖突耳保證可靠性)、美國的恩飛M1917步槍(槍機柄朝下彎曲,加入覘孔照門)與德國毛瑟槍 (5發盒型彈倉),以造出「醜陋、粗糙但健壯可靠」的軍用步槍。[1]MAS-36步槍的上膛桿以一特別的角度朝前彎曲,藉此使士兵的手可以更方便地操控之,[2]同時還有個相對較短的槍管。在後方的大孔覘孔照門,和在前方的尖頭準星的高度,都可以調整,以適合不同的射程。另外,恰如當時的法國步槍的特點,MAS-36並無手動保險裝置。[3]
雖然能夠向左旋轉槍機尾來栓式保險,但在正常情況下,此槍在戰鬥外,會裝滿彈匣但不上膛,僅在出發時上膛。MAS-36具有一根長17吋的針狀刺刀,藏與槍管下一管內。要使用刺刀時,需要按壓簧狀柱以釋放刺刀。然後將刺刀從管子裏拔出來並反轉,再將刺刀的尾部插進原來的管子,刺刀就會鎖在槍上。
背景
雖然此槍的本意是用來取代勒貝爾M1886步槍、貝蒂埃步槍以及貝蒂埃卡賓槍,但由於政府的資金問題,MAS-36的生產也受到限制,並與其他早期的步槍一起在法國及其殖民地軍隊中服役。在二戰期間,MAS-36常為前線的步兵隊所配備,其他部隊與預備役軍隊則使用勒貝爾步槍和貝蒂埃步槍。在法國戰役之後,德國獲得了大批MAS-36步槍,並將之重命名為Gewehr 242(f),而後發放給德國在法國佔領區的守備隊,後來也以之配備人民衝鋒隊。[3]
二戰後的使用
在法國戰後於各殖民地的平叛行動中,MAS-36在法國及其殖民地的軍隊得到廣泛使用,如在法越戰爭、阿爾及利亞戰爭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中都有它們的身影。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法國2ème RPC空降部隊射手曾以配有狙擊鏡的MAS-36反制敵方狙擊手,而MAS-36在1960年代初期卻成了殖民地軍隊的步槍。自從法國1949年起採用半自動步槍MAS-49以後,MAS-36便正式退居二線。但其狙擊槍等級的槍機設計,卻仍保留在FR-F1狙擊步槍(目前可裝填7.62×51毫米北約制式彈藥)及其後繼款FR-F2上。
二戰結束後,MAS以及槍匠吉恩·富尼耶將MAS-36改造為民用獵槍。成了半槍托型獵槍後,還可裝填各種子彈,例如7×54毫米富尼耶彈(常見將7.5×54毫米改小為7毫米)、7×57毫米(很少見)、8×60毫米S(不常見),以及 10.75×68毫米(少見),後2型的槍款還配備有整合式槍口制退器。
法國也曾將軍方多餘的MAS-36輸出到美國,並將彈藥規格從7.5×54毫米修改為7.62×51毫米北約制式彈。不僅裝填形式改變,也添加了SKS的扳機保險裝置。
衍生型
- MAS 36 CR39 - 配備有鋁製中空可摺疊槍托,供空降部隊使用。
- MAS 36 LG48 - 配備有48 毫米榴彈發射器,於法越戰爭中使用。
- MAS 36/51 - 配備有22 毫米北約標準榴單發射器。
- Fusil modèle FR-G2 - 經過專業射手高度改裝,配備有競技級槍管,滅聲防火帽,狙擊鏡等(FR-F1與FR-F2則沒有如MAS-36般的配備)。
使用國
- 阿爾及利亞
- 貝寧
- 柬埔寨
- 喀麥隆
- 中非
- 乍得
- 科摩羅
- 剛果共和國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法國[4]
- 自由法國
- 自由法國軍隊
- 法國
- 法國
- 加蓬
- 畿內亞
- 幾內亞比紹
- 老撾
- 馬達加斯加
- 毛里塔尼亞
- 摩納哥[5]
- 摩洛哥
- 德意志國
- 尼日爾
- 塞內加爾
- 塞舌爾
- 敘利亞[6]
- 多哥
- 越南民主共和國
參考資料
- ^ Jane's Guns Recognition Guide, Ian Hogg & Terry Gander,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5, page 238
- ^ Military Small Arms Of The 20th Century, 7th Edition, Ian V. Hogg & John S. Weeks, Kruse Publications, 2000, page 182
- ^ 3.0 3.1 Bishop, Chris. The Encyclopedia of Small Arms and Artillery. Grange Books. 2006: 47. ISBN 978-1-84013-910-5.
- ^ McNab, Chris. 20th Century Military Uniforms 2nd. Kent: Grange Books. 2002. ISBN 1-84013-476-3.
- ^ Giletta, Jacques. Les Gardes Personnelles des Princes de Monaco 1st. Taurus Editions. 2005. ISBN 2 912976-04-9.
- ^ 存档副本. [2015-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4).
參見
前任: 勒貝爾M1886 |
French Army rifle 1936–1951 |
繼任: MAS-49半自動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