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式無後坐力炮
78式無後坐力炮 | |
---|---|
類型 | 重型無後座力炮 |
原產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記錄 | |
使用方 | 參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1979年中越戰爭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
研發日期 | 1977年 |
生產商 |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
生產日期 | 1978年—1990年代後期 |
衍生型 |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空槍:34.1公斤(75.18磅) |
長度 | 1,445毫米(56.89吋) |
炮彈 | 82毫米火箭推進增程炮彈 |
口徑 | 82毫米(3.23吋) |
槍管 | 1根,滑膛式 |
發射模式 | 單發 |
後膛 | 炮尾左側的兩個斜形突起與炮閂的開閂桿缺口配合 |
載具 |
|
射擊仰角 | -6°〜+28° |
迴旋角度 | 360° |
射速 | 6—7發/分鐘 |
槍口初速 | 252米/秒(826.77呎/秒) |
有效射程 | 高爆彈:500米(546.81碼,1,640.42呎) |
最大射程 | 2,000米(2,187.23碼,6,561.68呎,1.24哩) |
供彈方式 | 後膛裝填 |
瞄具 |
78式無後坐力炮(英語:PW-78,以下簡稱為PW-78)是一款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為了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下簡稱為解放軍)步兵部隊提供了一種快捷而且直接的火力支援,並且擊毀輕型坦克、裝甲運兵車或碉堡等目標而研製和生產的82毫米口徑滑膛式無後坐力炮系統,發射82毫米炮彈。
78式是在65式上進行一些修改的改進版。78式已經大量而顯着地裝備解放軍地面部隊,而且目前仍在一些B級單位和預備役部隊中服役。該型無後坐力炮正開始被98式反坦克火箭筒所取代。
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軍工部門對繳獲的美制無後坐力炮進行研究、試驗,開始着手無後坐力炮的仿製工作。1952年,仿製成功52式57毫米無後坐力炮和5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後來改進為56式、56-1式、56-2式75 毫米無後坐力炮),並開始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52式57毫米、75毫米無後坐力炮在韓戰、中印邊境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這些產品是仿製品,技術設計方面並無改進,並且由於當時中國工業水平落後,這些火炮存在很多不足。
1958年夏秋之際,中國第一研究所的科技人員針對在韓戰中戰場上使用的57毫米、75毫米無後坐力炮暴露出的問題,提出研製「輕型無後坐力炮」的設想。當時擔任所長的吳運鐸在設計研製方案的討論會上指出:「無後坐力炮作為連、營的火炮配置,設計上一定要突出一個『輕』字,要減輕炮重,提高威力……斤斤計較不夠,必須兩兩計較。」
經過幾年的研究,中國於1965年研製出自主設計的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其直射距離293米(546.81碼),命中角25°時破甲厚度為125毫米。為進一步加強步兵營、連反坦克裝甲能力,1978年,中國華京工程學院又開始立項研製新一代無後坐力炮,經過由祝榆生所領導的團隊的科技人員的努力攻關,於1981年研製成功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並批量生產裝備部隊,後來為規範武器裝備的名稱,其名稱改為PW-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
PW-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投入部隊使用後暴露出開閂力過大,不便於對運動目標射擊等缺點。針對暴露出的問題,中國對PW-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的炮閂、擊發機等進行改進,於1990年12月定型了PW-78A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隨後又進一步改進,於1993年2月定型了PW-78B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
PW-78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正開始被98式反坦克火箭筒所取代,但目前仍在一些B級單位和預備役部隊中服役。而且也透過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出口到國外。
與65式無後坐力炮的區別
PW-78與65式無後坐力炮相比,兩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 兩者的開閉鎖方式不同。65式無後坐力炮炮閂與炮尾採用斷隔螺紋配合實現開閉鎖,而PW-78是在炮尾左側設有兩個斜形突起,與炮閂的開閂杆缺口配合實現開閉鎖,其開鎖更為方便。
- 兩者炮閂的打開方向不同。65式無後坐力炮打開炮閂時,炮閂位於炮尾下方,PW-78打開炮閂時,炮閂位於炮尾右側。
- 兩者開閂手柄上所設的壓杆位置不同。65式無後坐力炮的壓杆設在開閂手柄側面,手用力握閂柄時將壓杆壓入閂柄內,才能推動閂柄向右旋轉45°,解脫斷隔螺紋的鎖定,向下打開炮閂。PW-78的壓杆設在閂柄內部中心位置,壓杆的上端突出於閂柄上端面,用拇指下壓壓杆的同時逆時針轉動閂柄,將炮閂向右打開,這種方式操作較順手。
此外,PW-78式無後坐力炮與65式的全炮長、全炮質量、握把形狀、擊發機結構、炮架結構等也有所不同,加工工藝性也有所提高。
根據部隊使用意見反饋,科研人員進行進一步改進,推出PW-78A式無後坐力炮,其在PW-78式無後坐力炮基礎上主要有如下改進:一是在開閂手柄上增設了開閂臂,利用物理上的力矩省力原理,減小了炮閂開閂力,開閂力由105牛頓減少到20牛頓。二是高低機的轉輪力由10牛頓減少到了5牛頓,方向機的轉輪力由10牛頓減少到了8牛頓。三是炮架的三條架腿由單獨調整改為聯動調整。這些改進使得無後坐力炮的結構更加合理,更便於操作使用,對於提高作戰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後推出的PW-78B式無後坐力炮對PW-78A式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主要是增設了軟繩擊發機構和多用支架。前者便於炮手操控無後坐力炮,增強對運動目標追隨射擊的能力,提高命中率;後者可增強炮手肩炮射擊的穩定性。
65式無後坐力炮配有反戰車高爆彈和殺傷彈,反戰車高爆彈的直射距離為300米(328.08碼),最大速度247米/秒,破甲威力為120毫米/65°,殺傷彈密集殺傷半徑不小於20米(21.87碼)。而PW-78系列無後坐力炮配有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殺傷彈、殺傷燃燒彈。增程反戰車高爆彈的直射距離為484米(529.31碼),最大速度260米/秒(853.02呎/秒),破甲威力為150毫米/65°,垂直破甲厚度可達354.9毫米。殺傷彈用於殺傷敵暴露的有生目標,初速200米/秒(656.17呎/秒),有效射程為2,000米(2,187.23碼),密集殺傷半徑不小於20米(21.87碼)。殺傷燃燒彈的性能諸元與殺傷彈的基本相同,但當該彈爆炸後,能產生燃燒效應,對目標區內的有生力量及易燃物品造成複合殺傷和縱火燃燒的效果。
設計細節
PW-78、PW-78A及PW-78B的結構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炮身、炮閂、擊發機、炮架、瞄準裝置、三腳架和附件組成。該炮可在三腳架的輔助下發射,或在炮手的肩膀上發射。[1]
炮身
炮身由身管、炮尾組成,身管與炮尾以螺紋連接。
- 身管
其身管為壁厚從前向後逐漸增厚的空心圓筒。身管內部為滑膛式,後部為藥室。藥室用於裝填炮彈,藥室內壁上設有3 根導條,用於炮彈在膛內開始運動時起導向作用,藥室內壁直徑較大處用於提供發射藥燃燒、火藥氣體膨脹的空間。身管外部多處設有燕尾突起,從前向後分別用於固定準星、表尺、擊發機、瞄準鏡固定器、高低機連接座、提把座和護板座。其中,提把座用於安裝提把,提把供短距離運動時提炮,提把座內裝有彈簧、鋼珠,當提把豎起時鋼珠在彈簧的作用下即卡入提把的圓孔內使其處於豎起狀態,不使用提把時可將其放倒,置於身管外壁上。提把座下方兩側的柱形凸起為炮耳軸,用於將身管與炮架進行連接。護板座用於安裝護板,護板在肩射或扛炮轉移時用作肩墊,炮彈發射時可防止身管燙傷炮手。而身管的口部端面刻有十字刻線,用於檢查瞄準鏡零線時粘貼炮口十字線。
- 炮尾
炮尾以螺紋連接於身管的後端。其外部右側設有兩個連接耳,用於與炮閂的兩個連接耳配合,閂軸穿入連接耳中,使炮閂連接在炮尾上並能向右旋轉開閂。炮尾左側設有兩個斜形凸起,與炮閂的開閂杆缺口配合以關閉炮閂。炮尾上方的檢查座用於檢查瞄準裝置零位時放置象限儀,下方的兩個支耳用於安裝不到位保險裝置。
炮閂
炮閂位於炮尾後方,主要用於抵住炮彈、擊發底火,發射時使火炮所受到的向前與向後的作用力平衡,以保持火炮的穩定。其由閉鎖裝置、調孔裝置、擊發裝置、不到位保險裝置組成。
- 閉鎖裝置
閉鎖裝置由閂體、閂柄等組成。閂體是連接炮閂各部機件的主體。閂體內設有隔斷件,隔斷件使閂體形成上下兩個空腔,這兩個空腔是火藥燃氣的後噴口。閂體外部左側設有開閂手柄。閂柄由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製成,壓杆突出於閂柄上端。開閂時,壓下壓杆,並向右轉動閂柄,可打炮閂。此時,閂體右側的兩個連接耳以其突肩推壓位於炮尾上的擊錘並壓縮擊錘簧,以儲備擊發能量。
- 調孔裝置
調孔裝置由調孔板、噴管組成。調孔板用限制螺旋接在閂體隔斷件前方,用於控制火藥燃氣後噴口的大小。當火藥燃氣後噴的動量與火藥燃氣向前推動彈丸的動量相等時火炮即無後坐,但發射一定數量的炮彈後,調孔板因被燒蝕而使後噴口增大,噴出的火藥燃氣也增多,火炮即產生前衝並影響射擊精度。因此必須注意及時更換調孔板。噴管呈喇叭形,以內螺紋擰於閂體後端。其用於控制火藥燃氣後噴的角度大小,以減小炮後危險界。
- 擊發裝置
擊發裝置由限制螺、撞針、撞針槓桿機構、擊錘筒、擊錘簧、擊錘等組成。限制螺旋接於閂體隔斷件的前端,用於固定調孔板和連接撞針,撞針裝於限制螺中心孔內。撞針前部有一環形凸起,用於擊發時抵住限制螺的內平面以限制撞針的行程(即撞針突出量);後部設有一方形通孔,撞針槓桿的頭部插入方孔內以撥動撞針;中部的4個凹槽為火藥殘渣槽。撞針槓桿機構由撞針槓桿、支架、回針簧組成,用於撥動擊鐵擊發,擊發後並使撞針縮入限制螺內。撞針槓桿插入支架內;回針簧裝於撞針槓桿與支架的後端,用於使撞針槓桿撥動撞針,使撞針恢復原位。擊錘筒固定在炮尾右側兩個連接耳的前部,擊錘及擊錘簧裝於擊錘筒內。擊發時,擊錘上的杆形突起以其端面撞擊撞針槓桿。開閂時,閂體右側兩個連接耳的突肩抵於擊錘的楔形突起上,以壓縮擊錘簧儲備擊發能量。
- 不到位保險裝置
該炮設有兩套不到位保險,一套設於炮尾下方的兩個支耳上;另一套設干閂柄座後部。裝於炮尾下方兩個支耳上的不到位保險裝置中設有保險栓,保險栓上的半圓部用於開閂後卡入阻鐵杆下部的半圓凹部內,以形成關閂不到位不能擊發保險狀態。設於閂柄座後部的不到位保險裝置,由拉杆、拉杆簧、槓桿、保險杆等組成。開閂時,拉杆在開閂杆下部缺口的作用下向後移動並壓縮拉杆簧,拉杆向後移動,帶動槓桿轉動,槓桿帶動保險杆向右移動,以擋住撞針槓桿,形成保險狀態;關閂到位時,拉杆在拉杆簧的作用下帶動槓桿轉動,槓桿帶動保險杆向左移動,以解脫對撞針槓桿的限制,此時可擊發炮彈。
擊發機
PW-78B的擊發機由前擊發機、後擊發機及軟繩擊發機組成。發射時,炮手操作任何擊發機均可實現擊發。但要說明的是,操作前擊發機或軟繩擊發機,均是通過帶動後擊發機而實現擊發的。
- 前擊發機
前擊發機主要用於肩射時操縱擊發,其由扳機體、前扳機、調整螺、拉杆及保險機構等組成。保險機構由保險栓、保險簧與保險銷組成。
扳機體用於安裝前扳機的各種零件,其通過燕尾槽裝於炮身中部下方的燕尾突起上。前扳機後部設有弧形杆,用於與保險栓配合,起到保險作用。保險栓設在扳機體後部的孔內,其中部設有缺口。當向右推保險栓到位時,保險栓缺口與前扳機後部的弧形杆錯開,使前扳機不能被扣動,擊發機處於保險狀態;當向左推保險栓到位時,保險栓缺口與前扳機後部的弧形杆對正,即可扣到前扳機。保險簧與保險銷設在保險栓上部的扳機體內,保險栓上有2個錐孔,推動保險栓,保險銷在保險簧的作用下,其頭部卡入保險栓的不同錐孔內,使保險栓分別處於「保險」、「待擊」位置。調整螺用於調整拉杆的長度,從而調整前扳機行程。拉杆的前端與調整螺旋接,後端與後擊發機的連接頭相連。
扣動前扳機時,拉杆帶動後擊發機的連接頭向前移動,從而使後擊發機帶動阻鐵向下移動,撞針被解脫,實現擊發動作。
- 後擊發機
後擊發機由扳機座、後扳機、推杆、護管、保險機構及擊發聯動機構等組成。保險機構由保險板、鋼珠及彈簧等組成。擊發聯動機構由擊發槓桿、阻鐵杆、撥動子、壓杆及壓杆簧等組成。
扳機座通過兩個螺釘固定在炮身右側,其下方設有後扳機及保險板,後方設有護管及推杆。推杆及推杆簧設在在護管內。後扳機及保險板上均設有凹槽,用於卡入軟繩擊發機的鋼絲繩。保險板的上部設有2個錐孔,內裝彈簧、鋼珠,鋼珠在彈簧的作用下卡入扳機座不同的錐孔內,使保險板分別處於「保險」、「待擊」位置。將保險板向前扳到平行於炮身(即「保險」)位置時,保險板上部即抵住後扳機,此時不能向前推動後扳機而形成保險狀態。將保險板扳到垂直於炮身(即「待擊」)位置時,可實施擊發。
後扳機實現擊發的動作是:推壓後扳機,推杆後端推動擊發槓桿長支臂,擊發槓桿繞其軸轉動,其短臂向下撥動阻鐵杆,阻鐵杆下壓撥動子,撥動子轉動並向上頂起壓杆。當阻鐵杆向下運動至解脫對擊錘的卡滯時,擊錘簧伸張,推動擊錘高速向後運動,其杆形突起撞擊撞針槓桿的後部,撞針槓桿繞其軸轉動,其頭部撥動撞針向前撞擊炮彈底火。擊錘完成擊發後被壓杆與閂體連接耳共同擋住。開閂時,閂體連接耳下方斜形面向下壓壓杆,從而使撥動子轉動,撥動子向上頂起阻鐵杆以卡住處於待擊狀態的擊錘。關閉炮閂,操作扳機,從而實現下一個擊發循環。
- 軟繩擊發機
為便於對運動目標進行追隨跟蹤瞄準,並快速實施擊發動作,PW-78式無後坐力炮設有軟繩擊發機,其由握柄、扣柄、軟管、軟管卡頭、鋼絲繩、緊固頭、緊固螺母及支板等組成。握柄上設有兩個片狀突起,以便炮手握持和實施擊發動作。握柄軸用螺釘與方向機手輪相連接,握柄軸上設有扣柄,扣柄的側面連接有軟管及鋼絲繩。軟管的另一端設有軟管卡頭,其卡入支板上的凹槽內。鋼絲繩的另一端穿過後扳機下部的凹槽,用緊固頭及緊固螺母固定在後扳機後部。
使用軟繩擊發機之前,必須試擊發,調整軟繩長度,以保證擊發行程。軟繩過短,容易提前擊發,造成走火;軟繩過長,難以實現擊發。調整時,擰鬆緊固螺母,移動緊固頭在軟繩上的位置,直至擊發可靠為止。
對運動目標跟蹤瞄準時,炮手左手轉動高低機,右手握住軟繩擊發機的握柄並且拇指輕放在扣柄上,轉動握柄可帶動方向機對運動目標進行追隨跟蹤。擊發時,右手拇指與食指用力捏扣柄與握柄上的片狀突起,鋼絲繩被拉動,從而帶動後扳機向前移動,實現擊發。
炮架
炮架是無後坐力炮射擊時的支點,由支架、方向機、高低機、腳架組成。其與瞄準裝置配合,賦予無後坐力炮射角、射向。
- 支架
支架用於支承炮身,是方向迴轉的主體,由支架體及耳軸固定器等組成。支架體前部設有高低機支臂,用於連接高低機。支架體下部設有基軸,基軸插入腳架的架體軸孔內。耳軸固定器位於支架體上部,由鎖把、鎖把軸及鎖把簧組成。鎖把軸是炮管與炮架的連接件,也是炮管俯仰的心軸。
當鎖把被扳動到下方位置時,鎖把簧頂鎖把軸使其頭部向支架體內伸出,卡在炮身耳軸的凹槽內,使炮身固定在支架上。當向上扳動鎖把到位時,鎖把軸頭部縮入支架體內,此時,鎖把軸從炮耳軸凹槽內脫出,炮身可從炮架上卸下。
- 方向機
方向機由手輪、方向解脫手柄、螺杆、螺筒、外筒、方向機支臂及鬆緊套箍等組成。
手輪設在炮身右側,手輪用銷子與螺杆固定連接,轉動手輪時螺杆轉動,因螺杆與螺筒以螺紋相配合,螺杆即迫使螺筒移動。螺筒的末端設有圓孔,用以穿入連接螺將螺筒固定在高低機支臂的下部。外筒用於防護螺杆、螺筒,其用螺栓固定在方向機支臂下方。
方向機支臂上帶開口的鬆緊套箍套在腳架體的圓環部,並用螺栓、方向解脫手柄箍緊。向上扳起方向解脫手柄,鬆緊套箍被放鬆,炮手可大幅度調整炮身的方向。向下壓緊方向解脫手柄,鬆緊套箍則緊定在腳架體的圓環部上,方向機支臂不能相對腳架轉動,此時只能轉動方向機手輪,微調炮身的方向。方向機手輪轉動一周,炮身轉動為34.3 密位。
- 高低機
高低機採用螺栓安裝在高低機支臂上,由錐形齒輪、橫齒輪、手輪、螺杆、螺筒、外筒、齒輪箱、鬆緊套箍、高低解脫手柄等組成。
高低機的螺杆、螺筒與外筒的結構、工作原理與方向機的類似,但高低機增設有錐形齒輪、橫齒輪。增設這兩個齒輪的目的是,將水平方向的力變成垂直方向的力。具體地說,為便於炮手操作,高低機手輪的轉動是繞其水平軸進行的,產生的是一種橫向力。但高低機的作用是使炮身俯仰,如何將橫向力轉變成垂直方向的力?採用錐形齒輪即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因高低機的橫齒輪與手輪軸通過銷子固定在一起,橫齒輪、螺杆與錐形齒輪嚙合。轉動手輪,橫齒輪帶動錐形齒輪轉動,錐形齒輪帶動螺杆轉動,從而實現炮身的俯仰。
為了防塵,高低機下部設有齒輪箱,錐形齒輪、橫齒輪設在齒輪箱內。螺筒上端的連接孔用於架炮時插入高低機連接座的連接軸。向上扳動高低解脫手柄,鬆緊套箍被放鬆,炮手可大幅度調整炮管的俯仰。向下壓緊高低解脫手柄,鬆緊套箍被緊定,此時只能轉動高低機手輪,精確調整炮管的俯仰。高低機手輪轉動一周,炮口高低移動14.7 密位。
- 三腳架
三腳架用於承托支架和賦予火炮一定的火線高度,由腳架體、架腿、固定筒、齒板座與架腿軸等組成。
腳架體上端設有基軸孔,用於安裝支架的基軸。腳架體左側設有上背帶環,右架腿下部設有下背帶環,加裝炮架背帶後便於攜行。腳架體下端設有3個軸孔,使用架腿軸分別與3個架腿連接。固定筒用於帶動齒板座上升或下降,以緊定或解脫架腿。固定筒旋接在架腿上部的螺紋上,並採用固定筒簧排除兩者之間的軸向間隙。固定筒上方設有齒板座,齒板座上設有齒紋,旋緊固定筒時,齒板座向上移動,其齒紋與腳架體的齒紋嚙合,使架腿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腳架體內裝有彈簧與銷套,當銷套與架腿上的錐孔對正時,銷套在彈簧的作用下即卡入錐孔中並發出「咯」聲,以表示火線高為最大火線高(680 毫米)。此時不得繼續向內收縮架腿,否則火炮重心上升,架腿間跨距減少,射擊時穩定性變差,易造成翻炮事故。
瞄準裝置
PW-78B的瞄準裝置由機械瞄具、白光瞄準鏡及瞄準鏡固定器組成。
- 機械瞄具
機械瞄具由準星機構與表尺機構組成。其是一種應急備用瞄準裝置,射擊精度不高,通常是在白光瞄準鏡損壞或出現較大誤差來不及進行檢查和規正時使用。
準星機構由準星、準星板、護圈、定位簧片、護罩及準星座等組成。準星旋接在斜置的準星板上,其外部設有護圈。定位簧片插在準星座內,可使準星確實固定干戰鬥(豎起)或行軍(放倒)狀態。護罩位於準星座後端,在準星處於放倒狀態時,其起到保護作用。準星座通過其下部的燕尾槽裝於炮身前部的燕尾突起上。
表尺機構由表尺、卡鎖、游標、照門、護罩及表尺座等組成。表尺可豎起或放倒在表尺座上,其右側刻有分劃,並標有「0、2、4……10」,表示射程為0米、200米、400米……1,000米,數字上方刻有「甲」字,表示用反戰車高爆彈射擊時使用此分劃。
表尺右側邊緣刻有多個V形槽,用於與卡鎖配合,將游標固定在相應的位置上。卡鎖及卡鎖簧裝在游標的一端,照門固定在游標上。使用時,炮手用手捏動卡鎖的一端及游標的另一端,可將游標移動到所需的距離分劃上,然後通過照門、準星進行瞄準。
白光瞄準鏡用於直接和間接瞄準。由鏡身、俯仰裝置、方向裝置、表尺裝置及本體等組成。其質量1.3公斤,放大倍率3.5倍,視場12°,俯仰分劃±300密位,方向分劃6,000密位,表尺分劃—100~+800密位。
鏡身前部設有物鏡,後部設有目鏡,內部裝有複合稜鏡與分』劃鏡等光學部件。鏡身右側上方設有照明窗及照明具插座,用於夜間射擊時安裝照明具,以照明鏡內分劃;左側上方設有照門,其與炮身上的準星配合瞄準,以使瞄準鏡視軸與炮身軸線概略一致。
分劃鏡上設有距離分劃、大/小漏斗形分劃及網格分劃,這些分劃可用於對坦克進行測瞄,其設置型式以俄軍T-62坦克(該型坦克長6.9米,寬3.2米)為參照目標,對付其他類型的坦克,應修正由坦克的尺寸不同而產生的測距誤差,通常是通過預先加減表尺分劃而後再進行測瞄。
距離分劃位於分劃鏡中央,呈上下排方式,其「⊥」符號下面的數字為距離標記,從上到下「+、1/1、1/2、1/3……1/10」分別表示從「+」字中心到「⊥」符號的距離為100米、200米、300米……1,000米。從+字刻線的中心到其豎線末端表示50米,+字刻線的豎刻線末端到「⊥」豎刻線的頂端表示25 米,「⊥」豎刻線全長表示25米,「⊥」橫刻線到其數字頂端表示25米,到數字末端表示50米。這樣設置刻線的目的是在射擊距離不是整百米時起到精確判斷作用,以提高射擊精度。
距離分劃兩側設有測瞄合一的漏斗形曲線。較小的兩條曲線稱小漏斗,用於對正面寬度為3.2米及其航路角(航路角是坦克運動方向與火炮射向的夾角)為0~30°時的運動坦克進行測瞄;大漏斗用於對長度為6.9米或航路角為30~90°時的運動坦克進行測瞄。大(小)漏斗適用對俄軍T-62坦克射擊,若坦克型號不是T-62,應修正坦克寬度不同而產生的測距誤差,通常是通過預先加減表尺分劃而後再進行測瞄。
大漏斗兩側為測定方向提前量及用於方向、距離修正的網狀形分劃。左右各10個網格(含大漏斗曲線),每個網格為5密位,左右各50密位,每隔兩個網格設有數字標記「1、2、3、4、5」,表示10、20、30、40、50密位。
俯仰裝置用於高低瞄準,由俯仰本分劃機構與俯仰補助分劃機構組成。
俯仰本分劃機構設在鏡身右側下方,由俯仰本分劃環、連接軸、蓋板及螺釘等組成。俯仰本分劃環套裝在連接軸上,蓋板通過4個螺釘固定在連接軸側面。轉動該分劃環,連接軸隨其轉動,可大幅度調整鏡身的俯仰。俯仰本分劃環上設有刻線,中央長刻線右端標有「0」標記,長刻線的上下各有3條短刻線,相鄰兩條短刻線之間的俯仰值為100密位,上下各300密位。當向下轉動分劃環時,鏡身俯仰向上。反之,鏡身俯仰向下。
俯仰補助分劃機構設在鏡身的左側下方,由俯仰補助分劃環、俯仰補助轉螺及固定螺等組成。俯仰補助分劃環位於鏡身下方後端,俯仰補助轉螺位於鏡身下方前端,二者用固定螺連接在一起。轉動俯仰補助轉螺,俯仰補助分劃環隨其轉動,可精確調整鏡身的俯仰。俯仰補助分劃環上相鄰兩條刻線之間的俯仰值為1 密位,每隔10條刻線設有「0、10、20、30……90」標記,共100密位。
方向裝置用於方向瞄準,由方向本分劃機構與方向補助分劃機構組成。
方向本分劃機構設在本體上方,由方向本分劃環、壓圈、螺釘、方向解脫子、方向蝸杆及螺帽等組成。方向本分劃環上相鄰兩條刻線之間的方向值為100密位,每隔5條刻線設有「0、10、15、20、25……55」標記,共6,000密位。方向解脫子通過螺帽固定在方向蝸杆上,壓下方向解脫子,鏡身即可大幅度轉動以捕捉目標。
方向補助分劃機構設在本體左側,由方向補助分劃環、方向轉螺及固定螺等組成。方向補助分劃環通過固定螺固定在方向轉螺上,轉動該分劃環,可精確調整鏡身的方向。該分劃環上相鄰兩刻線之間的方向值為1密位,每隔10條刻線設有「10、20、30……90」標記,共100密位。
表尺裝置由表尺本分劃機構與表尺補助分劃機構組成,用於裝定表尺分劃,與高低機配合賦予火炮射角。,表尺本分劃機構設在本體右側,由表尺本分劃弧片、指示片、鬆緊套箍及螺釘等組成。表尺本分劃弧片固接在本體上,其相鄰兩刻線之間的表尺值為100密位,並設有「0、2、4、6、8」標記,上為負下為正,「0」上僅有1格為—100密位,「0」下設有8格為+800密位。鬆緊套箍套裝在瞄準鏡插軸上,指示片設有指示刻線,用2個螺釘固定在鬆緊套箍的開口部。旋鬆2個螺釘,可移動指示片,使其指示刻線對正表尺本分劃弧片的所需刻線。
表尺輔助分劃機構設在本體後部,由表尺補助分劃環、表尺轉螺及固定螺組成。表尺補助分劃環的固定方式與刻制型式與方向補助分劃環的完全相同。
本體用於安裝方向、表尺裝置及插軸,其上刻有表尺本、補助分劃指示標線與方向補分劃指示標線。而方向本分劃指示標線刻在方向分劃環上,方向本分劃指示環設在本體上方。本體右側固定有插軸,用於插入炮身上的瞄準固定器中,使瞄準鏡固定在炮身上。傾斜、高低水準器分別固定在本體後方與左側,用於察看瞄準鏡的橫向、縱向水平。水準器內裝有熒光劑,以供夜間使用。
- 瞄準鏡固定器
瞄準鏡固定器用於固定瞄準鏡以及調整瞄準鏡橫向水平,由插座、座筒、固定軸、固定軸簧、鎖栓、扳手及傾斜調整螺等組成。
插座安裝在座筒前部,其橫向上設有圓形插孔,用於插入瞄準鏡的插軸。當向上扳動扳手到位時,鎖栓帶動固定軸向後運動,同時壓縮固定軸簧。此時固定軸的缺口向上,恰好位於插座圓形插孔位置,瞄準鏡的插軸可順暢插入插座內。當瞄準鏡的插軸插到位時,向下扳動扳手,固定軸在固定軸簧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固定軸的錐形部即卡在瞄準鏡插軸下部的凹處,使瞄準鏡正確定位。傾斜調整螺旋接在座筒下方,轉動該調整螺,其帶動插座左右轉動,從而使瞄準鏡也左右轉動,以調整瞄準鏡的橫向水平。插座與座筒上分別刻有一條零位刻線(為白色),兩條刻線對正時,即瞄準鏡傾斜水準器的氣泡軸與炮耳軸在橫方向上平行。
附件
附件由象限儀、照明器材、測風儀、多用支架、檢查規、校靶器、復撥工具、組合扳手、沖頭、炮口護圈及耳塞等組成。
- 象限儀
象限儀用於檢查瞄準裝置、測量並賦予火炮射角,由本體、套管、解脫手柄、細分劃環等組成。本體下部的基座上設有白色箭頭,用於指示方向。本體上裝有度盤、蝸輪和水準器。度盤上刻有分劃,其相鄰兩條刻線之間的密位值為50密位。套管內裝有蝸杆和扭簧。其右端設有解脫手柄,左端設有細分劃環及手輪。細分劃環上也設有分劃,其相鄰兩條刻線之間的密位值為1密位。當按動解脫手柄到位時,解脫手柄使蝸杆脫開蝸輪,此時可單獨旋轉度盤,進行大幅度的密位調整。鬆開解脫手柄,轉動手輪,細分劃環隨之轉動,以精細調整密位。細分劃環與度盤的聯動關係是,當細分劃環旋轉一周,則度盤轉過一個分劃格值(5 密位)。
- 照明器材
照明器材由瞄準鏡照明具、班長照明具及標燈組成。瞄準鏡照明具供夜間照明瞄準鏡分劃,由電池盒、照明窗插頭、方向分劃照明插頭、俯仰照明分劃插頭(三個插頭內均含燈泡)及連接導線等組成。使用時,將照明窗插頭插在照明窗上,將方向分劃照明插頭、俯仰分劃插頭分別插在方向、俯仰插座上,打開電源開關,即可照明。班長照明具供班長夜間照明用,由電池盒、卡夾、燈頭及導線等組成。使用時,將電池盒的卡夾卡在腰帶上,將燈頭上的卡夾卡在衣服的前襟上,打開電源開關,即可照明。標燈供夜間顯示標定點的位置。使用時,將電池裝入電池盒內,標燈固定在預先選好的標定點或標杆上,打開開關,即可使用。
- 測風儀
WVM-1型測風儀由風壓板、風壓軸、框架、刻度尺與支杆等組成。其中,風壓板是測風的感應元件,在風壓的作用下相對框架自由擺動,刻度尺上刻有風速值的刻度,根據風壓板擺動的位置,讀取風速值。
該測風儀測風速範圍0~10米/秒,誤差正負0.5米/秒。為了使測得的風速能夠準確反映彈道風的實際情況,選擇測風位置時,儘量選擇開闊地。將其置於距地面高度1~1.5米、距火炮2~3米處。由於風的陣性,風壓板不停地擺動,測風時根據實際情況讀取平均值。
- 多用支架
多用支架可用作標杆、標燈杆、擦拭杆等,並可在肩射時作為托炮的支架,具有多種用途。支架上設有鎖緊套箍,用於調整支架杆長度。作為標杆使用時,不安裝刷頭和托架,利用支架杆身上的紅白相間顏色作為標記點。作為標燈杆使用時,支架杆上端插入托架,將標燈上的卡簧插入托架的槽內。擦拭炮膛時,取下托架,將刷頭與多用支架頭部的螺紋旋合即可使用。用作油刷時,旋開刷頭上的油瓶蓋即可使用。肩射時,旋下刷頭,將托架插入多用支架頭部,利用鎖緊套箍調整支架的高度,以適應炮手肩炮的合適位置。
- 檢查規
檢查規的大缺口用於測量炮閂內調孔板寬度,兩個小缺口用於測量撞針突出量。
- 校靶器
校靶器用於火炮零位與零線的檢查及規正。
- 復撥工具
復撥工具用於當擊發不發火時,從炮身上部或下部用復撥工具插入擊錘和閂體耳槽之間,向前復撥擊錘使其到位。
- 組合扳手
組合扳手具有多種功能,其兩端設有大小扳手,用於旋鬆或旋緊無後坐力炮上的各種螺母,中間的兩個突起用於旋鬆握把護板的螺釘,下部的兩個圓柱形突起用於旋鬆炮閂上的限制螺。
炮彈
PW-78主要配用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殺傷榴彈及殺傷燃燒彈3個彈種。其中,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是該炮的主用彈種,用於擊毀敵輕中型坦克、自走炮、裝甲車及登陸工具。為了提高增程反戰車高爆彈的破甲威力,中國軍工部門對其進行改進,又研製出Ⅰ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Ⅱ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1]
增程反戰車高爆彈
PW-78的增程反戰車高爆彈由引信、戰鬥部、增程發動機、尾翼穩定裝置及發射裝藥等組成。全彈質量4.37公斤,全彈長780毫米,直射距離500米,初速252米/秒,破甲威力150毫米/65°。平時,每發安裝有引信、捆綁有發射藥包的炮彈封裝在1具圓形的防潮筒內。3具封裝有炮彈的防潮筒裝在1個炮彈箱內。
Ⅰ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是增程反戰車高爆彈的改進產品,其結構、外形尺寸及彈道性能與增程反戰車高爆彈基本相同,主要改進了藥形罩的結構形式,以進一步提高破甲威力。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採用單錐角藥形罩,錐角為50°。Ⅰ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採用雙錐角藥形罩,小錐角為36°,大錐角為62°,破甲威力達150 毫米/68°。
Ⅱ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是Ⅰ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的改進產品,破甲威力提高到180毫米/68°,其採用雙環境力保險機構及擦地炸的DRD10型機電引信。該引信炮口保險距離12米,距炮口40米外可靠解除保險,以確保安全。而增程反戰車高爆彈、Ⅰ型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採用的電-1己引信的炮口保險距離僅3米。
- 引信
PW-78的增程反戰車高爆彈配用的電-1己引信為全保險型壓電引信,其基本作用原理是:壓電晶體受到撞擊時產生電流,電流經導線傳人電雷管,從而引爆炮彈。壓電引信瞬發性高,大着角發火性高,靈敏度高。
電-1己引信由壓電晶體裝置和機械裝置組成,這兩個裝置由導線相連分別設在戰鬥部的風帽上端和彈殼內下部。
- 壓電晶體裝置
- 壓電晶體裝置是引爆電雷管的電能源,其由壓電晶體、導電機構及護帽組成。
- 壓電晶體是利用具有壓電效應的晶體材料(鈦酸鋇、鋯鈦酸鋁等)製成,當炮彈頭部碰擊目標時受壓產生脈衝電流,以提供引爆電雷管的電能源。
- 導電機構用於將晶體機構與接電機構導通,由電極插銷、電極插座、導線及絕緣座等組成。
- 護帽設在風帽的前端,平時用於保護壓電晶體,當炮彈頭部碰擊目標時,護帽受壓變形擠壓壓電晶體,使產生的電流通過導電機構流向位於彈底的引信機械裝置。
- 機械裝置
- 機械裝置由本體、接電機構、導爆機構及膛內保險機構組成。
- 本體是連接接電機構、導爆機構、瞠內保險機構的主體,其底部中間的通孔用於安裝接電機構,上部安裝有導爆機構,側面安裝有膛內保險機構。
- 接電機構由接電筒、接電筒簧、接電筒座等組成。平時,接電筒在接電簧的作用下向上抵在迴轉體的定向槽內。
- 導爆機構由電雷管、導引藥、傳爆藥等組成。電雷管設在迴轉體上的孔內,內裝黑索金炸藥。導引藥設在本體中部,傳爆藥設在本體上部。
- 膛內保險機構用於保證引信平時狀態的安全和發射時在膛內的安全,其由慣性筒、慣性簧、滑架、鋼珠、迴轉體及扭轉簧等組成。慣性筒與慣性簧裝入本體內部側面的通孔內,並以滑架壓緊。鋼珠設在本體座上的斜形通孔內,迴轉體設於接電筒上方。
- 平時,慣性筒在慣性簧的作用下向上堵住斜形孔並擠壓鋼珠卡入迴轉體的鋼珠槽內,使其不能迴轉,從而使迴轉體上的電雷管孔不能對正接電筒。此時即使護帽受壓變形,壓電晶體電流導入接電筒,電雷管也不可能被引爆,即引信處於保險狀態。
- 發射時,由於炮彈的慣性作用,慣性筒向下壓縮慣性簧,當慣性筒下降到位時,鋼珠從斜形孔滾入慣性筒的錐孔內;同時迴轉體也由於慣性的作用,產生偏心力矩和摩擦力矩(與扭轉簧力相反),但此時兩力矩之和大於扭轉簧的扭轉力矩,迴轉體在膛內不能迴轉,即迴轉體上的電雷管孔不能對正接電筒。因此,炮彈在膛內運動時引信是安全的。
- 炮彈飛出炮口後,迴轉體的偏心力矩和摩擦力矩減小,在扭轉簧力矩的作用下即開始迅速迴轉,當迴轉體迴轉到其雷管孔對正接電筒位置(炮彈飛出炮口約3米)時,接電筒向上運動並且其頂部抵住電雷管,從而使引信完全解脫保險,處於待發狀態。
- 碰擊目標時,護帽受壓變形並對壓電晶體施壓,壓電晶體產生電流並通過導線、接電筒等導入電雷管使其爆炸,電雷管爆炸引爆導引藥、傳爆藥直至引爆戰鬥部內的主、輔助藥柱。
- 戰鬥部
戰鬥部由風帽、殼體、塑膠筒、藥形罩、主藥柱、輔助藥柱、紙墊圈及隔板等組成。
風帽是用鋁合金製成的圓錐形薄殼,其作用是減小空氣阻力,提供有利炸高。風帽的頂部設有環形凸起,用以安裝引信的壓電晶體裝置,風帽底部以螺紋與殼體旋接。
殼體為圓筒形,其外表面設有「82-78破」標記,以便於識別。塑膠筒套裝在殼體內,其內部設有藥形罩、主藥柱、輔助藥柱、紙墊圈及隔板。
藥形罩由紫銅製成,呈漏斗形。主藥柱的上部為空心錐形結構,故也稱其為空心裝藥。藥形罩壓裝在主藥柱的空心內,並裝在殼體內部。藥形罩上部設有紙墊圈,其作用是在風帽與殼體旋接後,藥形罩被軸向壓緊,防止炮彈碰擊目標時藥形罩軸向竄動。輔助藥柱設在塑膠筒上部,其上設有圓錐面。隔板為圓錐形塑膠件,裝在輔助藥柱的圓錐面上,用於改變爆轟波形,增大藥形罩的作用衝量,提高破甲威力。主、輔助藥柱外表面均設有縱嚮導線槽,用於鋪設引信導線。
該增程反戰車高爆彈採用帶藥形罩的空心裝藥這一特殊結構,利用空心裝藥「聚能效應」的原理進行破甲。當命中目標時,引信發火,引爆主藥柱、輔助藥柱。炸藥爆炸產生高速爆轟波。爆轟波擠壓金屬藥形罩並使其迅速變形熔化,形成直徑小、速度高、壓力大的聚能金屬射流。金屬射流高速撞擊裝甲表面,如同高速水流(如噴槍)衝擊軟土而產生孔穴一樣,迫使裝甲產生孔穴並不斷加深,直至穿透裝甲。穿透裝甲的金屬射流可殺傷裝甲內部的人員,破壞器材,引起彈藥爆炸或油料燃燒。
- 增程發動機
增程發動機是炮彈增程飛行的動力機構,由燃燒室、點火具、助推藥、噴管座、噴管及擋藥板等組成。
燃燒室用於提供助推藥燃燒的空間,其內部設有點火具及19根圓柱形空心助推藥等,上部以螺紋與戰鬥部的殼體連接。
點火具用於點燃助推藥,由火帽、撞針、撞針簧、延期藥、黑火藥等組成。其中,延期藥經過一定的延時燃燒,使炮彈在飛出炮口約40米處開始點燃黑火藥,而黑火藥立即點燃助推藥。
噴管座下部設有4個對稱的圓孔,用於連接噴管,噴管呈喇叭形,其喇叭口內裝有紫銅密封塞、泡沫錐形塞,外部用玻璃紙套密封,以防助推藥受潮。
發射時,點火具內的撞針在慣性作用下壓縮撞針簧並使火帽發火,火帽發火後點燃延期藥,延期藥經過一定的延時燃燒,使炮彈在飛出炮口約40 米處開始點燃黑火藥,而黑火藥立即點燃助推藥。助推藥燃燒產生的燃氣壓力達到一定值後,推出紫銅塞、泡沫錐形塞及玻璃紙套,然後向後高速噴出,使炮彈獲得增程飛行的動能。
擋藥板由中碳鋼製成,設在助推藥與噴管座之間。擋藥板的主要作用是擋住19根助推藥後移;擋藥板上設有排氣孔,以便於助推藥燃燒後燃氣能順暢向後噴出。
- 尾翼穩定裝置
尾翼穩定裝置起到保持炮彈飛行穩定的作用,由尾管、尾翼、渦輪及定位板等組成。
尾管以螺紋與增程發動機的噴管座連接,其內為空腔,用於安裝點火管。尾管上部設有12個傳火孔,下部設有8個傳火孔,點火管燃燒的火焰經由這些傳火孔傳出,以點燃發射裝藥。
4片尾翼設在尾管外部,平時呈摺疊狀態。炮彈飛出炮口後展開,並使炮彈微旋以保持其飛行穩定。渦輪設在尾管末端,由4個輪翼組成。每個輪翼上均設有斜面,與彈軸的傾角呈30°,用以使炮彈在膛內微旋,出炮口後與展開的尾翼配合以保持炮彈飛行穩定,從而提高命中精度。定位板呈圓形,用於裝填到位時抵住炮尾內的凸環,以使炮彈軸向正確定位;發射時,定位板在膛內起到控制炮彈啟動壓力的作用,其在火藥燃氣壓力達到一定值時被擊碎並從炮閂的後噴口拋出。
- 發射裝藥
該彈與迫擊炮彈類似,採用捆綁在尾管上的發射藥包發射。發射藥包內裝發射裝藥。
發射藥包由4條長條形布袋縫合而成,並以布帶綁紮在尾管外部,其內裝有條狀發射藥。
全彈的作用過程是:裝填時,炮彈靠定位板軸向定位。發射時,無後坐力炮撞針撞擊炮彈底火,從而點燃位於尾管內的點火管,點火管內的黑火藥通過傳火孔引燃發射藥包。發射藥包燃燒產生的高壓燃氣將炮彈加速推出炮膛。同時,部分燃氣流經渦輪向炮尾噴出,由於渦輪上的4個輪翼帶有斜角,所以炮彈在膛內即開始旋轉。炮彈飛出炮口後,4片尾翼展開,使炮彈繼續旋轉,直至撞擊目標。
殺傷榴彈
殺傷榴彈帯有固定式尾翼,用於殺傷敵暴露的有生力量。其由引信、戰鬥部、尾翼穩定裝置及發射裝藥等組成。全彈質量4.45 公斤,全彈長585毫米,初速200米/秒,最大射程2,000米(2,187.23碼)以上,密集殺傷半徑不小於20米(21.87碼)。
- 引信
引信採用DRU04型彈頭觸發引信。平時,該引信不安裝在炮彈頭部,而是密封在引信盒內,置於炮彈箱內。炮彈的頭部旋接有黑色塑膠堵頭,以防灰塵進入。使用時,旋下堵頭,將引信旋在炮彈頭部。
- 戰鬥部
戰鬥部由殼體、炸藥等組成。殼體糾、部有「DWSI/PW78-82」標記,以便於與其他彈種識別。殼體採用預製破片結構,並且其閉柱部設有許多直徑為5 毫米的殺傷鋼珠,採用高壓聚乙烯將這些鋼珠固定在一起。殼體內部裝填黑鋁-72炸藥,採用熱塑態裝藥法裝填,以提高殺傷威力。
- 尾翼穩定裝置
尾翼穩定裝置由固定式尾翼、穩定環、定位板、擋藥板及螺蓋組成。其既是炮彈的穩定裝置,又是固定發射裝藥的裝置。4個固定式尾翼均採用傾斜角設計,並設在穩定環內部,呈對稱分佈。穩定環外表面設有許多斜槽,藉助空氣動力使炮彈微旋,以提高命中精度。定位板套裝在彈尾後部,並用螺蓋固定。定位板在膛內起軸向定位作用,其上設有許多小孔,以便干在發射裝藥燃氣壓力的衝擊下破碎。檔藥板也套裝在尾管上,以防止尾翼磨破藥包。
發射時,撞針擊發底火,底火點燃點火管內的黑火藥,黑火藥的火焰通過尾管傳火孔點燃藥包內的發射裝藥,發射裝藥燃氣壓力在瞠內達到一定值時,定位板破碎,炮彈起動,發射裝藥燃氣從炮尾噴出,炮彈以一定的速度飛向目標。當擊中目標時,引信起爆炮彈,炮彈爆炸後,以鋼珠和彈體破片殺傷有生目標。
- 發射裝藥
發射裝藥由發射藥包、點火管和底火組成。
藥包內裝有雙基小粒藥,用布帶捆緊綁在尾管上。點火管的管殼由硝化棉製成,內裝紙製傳火管,傳火管內裝黑火藥。
為保證運輸儲存安全,殺傷榴彈採用非全備彈(即引信平時不裝在炮彈上)包裝形式。裝配好的非全備彈裝入玻璃纖維防潮筒內,以防受潮。防潮筒由玻璃纖維筒體、密封蓋、卡環和橡膠墊等零部件組成,每個玻璃纖維防潮筒內裝有1發非全備彈。為便於運輸和儲存,將裝有非全備彈的玻璃纖維防潮筒及裝有引信的引信盒裝入包裝箱內,每箱各裝3發殺傷榴彈及3枚引信。
殺傷燃燒彈
殺傷燃燒彈用於殺傷傘兵及暴露的有生力量,摧毀敵火力點、各種工事、輕型裝甲車輛,同時以大量的火種點燃目標的易燃物、被服品及野地乾草等,具有對有生目標造成殺傷、燒傷的複合效果。
殺傷燃燒彈為低速微旋固定式尾翼無後坐力炮彈,全彈質量4.45公斤,全彈長585毫米,初速200米/秒,密集殺傷半徑不小於20米。
殺傷燃燒彈的殼體外部有「DWY/PW78-82」標記。在殼體上除設有殺傷鋼珠外,還設有一個海綿鋯環的燃燒件(也稱縱火件),燃燒件是由粒度為1~5毫米的許多合金顆粒,按一定配比壓制而成的,燃燒件的質量為137克。當炮彈爆炸後,藉助於炸藥爆炸的能量使燃燒件的合金顆粒燃燒,形成具有很高燃燒溫度的火種,對目標區內的有生力量及易燃物品造成殺傷和縱火燃燒。
與PW-78的殺傷榴彈相比,殺傷燃燒彈除上述結構外,其餘結構及作用原理均相同。
使用國
參見
- 65式無後坐力炮
- 75式無後坐力炮
- 布雷達迅雷無後座力炮
- 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座力炮
- M18無後座力炮
- M67無後座力炮
- RPG-2
- SPG-9無後座力炮
- B-10無後座力炮
- 博福斯Pvpj 1110無後座力炮
資料來源
- ^ 1.0 1.1 Chinese Defence Today - Type 78/65 82mm Recoilless Gun.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9).
參考文獻
- (簡體中文)—《輕兵器》雜誌—
- 2013年1月下號:PW78式82mm無坐力炮系列(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2013年2月上號:PW78式82mm無坐力炮系列(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2013年2月下號:PW78式82mm無坐力炮系列(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2013年3月上號:PW78式82mm無坐力炮配用彈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