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 (歐洲區)是決定歐洲球隊參加201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資格的賽事。賽事於2008年歐洲國家盃結束一個多月後的8月20日展開,並決定出 13 隊直接參加世界盃決賽周。歐洲足協 53 個成員國均有參加,當中黑山是首次參賽。
種子
賽制
歐洲區外圍賽共設有兩圈:第一圈及第二圈。第一圈將 53 隊共分為九組,爭奪 13 個出線席位,其中 8 組為 6 隊組成,餘下一組有 5 隊。此圈採取主客雙循環賽制,勝出得 3 分,和得 1 分,負則 0 分。按各隊於第一圈的總得分排列,每組首名直接晉身2010年世界盃決賽周。而八支成績最好的次名隊伍將會獲得第二圈資格,先進行抽籤分為 4 組,然後以主客制兩回合形式決定最終決賽周餘下的四隊隊伍。
若有隊伍於第一圈中出現相同分數,則需順序按以下方法排列名次:
- 在第一圈中的總球差
- 在第一圈中的總入球數字
- 有關隊伍的對賽成績
- 有關隊伍的對賽球差
- 有關隊伍的對賽入球數字
- 於中立場進行一場附加賽決勝負
第一圈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第八組
第九組
成績最好次名隊伍排名
第二圈會由第一圈成績最好的 8 隊小組第二名球隊對壘,由於第一圈第九組參賽隊伍只有 5 隊,比其他組少 1 隊,比賽場數也較其他組別隊伍少 2 場,故決定成績最好的第二名球隊時,第 1 至第 8 組的第二名球隊與同組的第六名球隊兩場對賽成績不被計算。
組
|
球隊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球
|
失球
|
球差
|
分
|
4 |
俄羅斯
|
8 |
5 |
1 |
2 |
15 |
6 |
+9 |
16
|
2 |
希臘
|
8 |
5 |
1 |
2 |
16 |
9 |
+7 |
16
|
6 |
烏克蘭
|
8 |
4 |
3 |
1 |
10 |
6 |
+4 |
15
|
7 |
法國
|
8 |
4 |
3 |
1 |
12 |
9 |
+3 |
15
|
3 |
斯洛文尼亞
|
8 |
4 |
2 |
2 |
10 |
4 |
+6 |
14
|
5 |
波黑
|
8 |
4 |
1 |
3 |
19 |
12 |
+7 |
13
|
1 |
葡萄牙
|
8 |
3 |
4 |
1 |
9 |
5 |
+4 |
13
|
8 |
愛爾蘭
|
8 |
2 |
6 |
0 |
8 |
6 |
+2 |
12
|
9 |
挪威
|
8 |
2 |
4 |
2 |
9 |
7 |
+2 |
10
|
- 該整欄被加有背景色,代表該球隊已確定能得第二圈資格。
排名準則[1]
- 總分
- 球差
- 入球
- 作客入球
- 紅黃牌記錄(黃牌:-1分、於同一場內發出兩張黃牌:-3分、紅牌:-3分、黃牌後直接再罰紅牌:-4分)
- 抽籤
第二圈
第二圈是由第一圈成績最好的 8 隊小組第二的球隊對壘。4 隊於兩回合賽事勝出的球隊,可獲得南非世界盃決賽周的參賽資格。
種子隊及抽籤
抽籤儀式於2009年10月19日在蘇黎世進行,並於11月14日及18日進行主客兩回合比賽。8 隊會根據2009年10月16日公佈世界排名而分成兩個檔次,排名最高的 4 隊屬於第一檔次,較低的 4 隊則為第二檔次。國際足協還會進行另一項抽籤,來決定哪一隊會先於首回合主場比賽。[2]
賽事
註釋
- ^ Determining Europe's runners-up. Zurich, Switzerland: FIFA. 2008-10-16 [200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 ^ Key Decisions Reached in Rio. FIFA. 2009-09-29 [200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