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寧夏戰役
寧夏戰役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解放軍進入銀川 | |||||||
| |||||||
參戰方 | |||||||
中國人民解放軍 第一野戰軍第19兵團 |
中華民國陸軍 寧夏兵團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李志民 |
馬鴻賓 | ||||||
兵力 | |||||||
100,000人 | 7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10,000餘人 | 40,000餘人 |
1949年寧夏戰役,是指於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所屬第19兵團和西北軍區部隊一部對駐守寧夏省的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戰役。解放軍最終攻克省會銀川市,並且佔領整個寧夏省,馬家軍全軍覆滅[1]。
背景
1949年7月中旬扶郿戰役結束後,寧馬、青馬部隊從彬縣一帶後撤,部署防線抵抗解放軍進攻甘肅、寧夏:
- 隴東兵團:由馬鴻逵部、馬鴻賓部組成,原定部署在平涼一帶正面對抗解放軍第十九兵團。馬鴻逵下令撤到固原,讓開了西蘭公路。
- 隴南兵團:由馬步芳部組成,部署在靜寧、通渭、華家嶺,對抗解放軍第二兵團。
- 胡宗南系一部,包括第一二七軍、第一一九軍、第一二〇軍,部署在天水、秦安,對抗解放軍第一兵團、第六十二軍。
至1949年8月底,經歷陝中戰役、蘭州戰役後,中華民國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馬步芳所部主力覆滅。靠近甘肅準備支援蘭州的「援蘭兵團」撤至中寧、中衛、金積、靈武、吳忠地區。
9月1日,蔣介石發來電報,叫西北司令長官公署副長官馬鴻逵立即飛赴重慶,商談堅守寧夏或南撤四川大計。臨行前,馬鴻逵授意馬敦靜以寧夏省政府主席的身份發佈斥和佈告,完全拒絕了和平解決寧夏問題的呼籲;並令馬敦靜在吳忠堡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破壞青銅峽公路,佔領牛頭山陣地,必要時炸掉大壩,「水淹後套」;命令第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率部把下馬關的解放軍陝北地方部隊——西北軍區獨立一師、西北軍區獨立二師搞掉,爭取打贏共產黨一次,好講條件。
副長官馬鴻逵從重慶逃往香港。其子馬敦靜指揮寧夏兵團(轄第128、第11軍及賀蘭軍)及第81軍等共7萬餘人的兵力,依託黃河,分別在同心、靖遠、景泰、中衛、中寧、金積、靈武組成三道防線,阻止解放軍北上[2]。同時,第一野戰軍決定以第19兵團並指揮西北軍區獨立第1、第2師進軍寧夏[3]。
戰鬥序列
進攻方:中國人民解放軍
- 第一野戰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
- 西北軍區獨立第一師
- 西北軍區獨立第二師:1949年6月在榆林和平解放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軍第86師改編。只有2200人、700條槍、3門迫擊炮。
- 回民騎兵團
防禦方:中華民國國軍
經過
黃羅斌率領的陝北地方部隊——西北軍區獨立第一師、西北軍區獨立第二師,8月30日進駐下馬關地區以後,歸屬解放軍第六十四軍指揮。獨立一師、獨立二師的任務是待第六十四軍主力進攻中寧時,由下馬關攻取韋州,之後配合六十四軍向銀川縱深進攻。
9月5日和9月8日,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指揮所部解放軍第63、第65軍先後自蘭州出發。
9月8日,盧忠良從銀川趕到靈武,親率第一二八軍的5個步兵團和2個騎兵團,加上寧夏兵團直屬炮兵團,共2萬多人奔襲下馬關。9月10日拂曉,盧忠良部從韋州悄悄進入下馬關,以一個團的兵力牽制城內的獨立一師,一個團當預備隊,其餘五個團向城東南的獨立二師展開攻擊,戰鬥持續到上午10時左右,獨立二師被打垮,200多人被俘。下馬關東面的陳兒莊,獨立一師的1個營被馬家軍1個團包圍。盧忠良繼以3個團圍攻陳兒莊,4個團包圍下馬關城內獨立一師主力。解放軍第六十四軍第191師副師長孫樹峰率領第571團朝下馬關急進增援,進至車路溝南地帶時後尾輜重隊遭到伏擊,孫樹峰留下第二營教導員關計帶1個連回頭解圍。9月11日下午第571團經一晝夜急行軍至車路溝的黑王岔地區遇到突圍的西北獨立一師師長黃羅斌。9月12日,第571團和獨立一師餘部合兵反攻下馬關,但盧忠良已經韋州撤回了靈武。解放軍在下馬關休息兩天後,9月15日冒雨向韋州進發,韋州守軍騎37團棄城退惠安堡。[4]。
9月14日,解放軍攻克靖遠、同心、中寧等縣[3]。9月15日,國軍景泰守軍新編騎兵第15旅變節。
9月19日,國軍西北軍政副長官馬鴻賓與其子、第81軍軍長馬惇靖起義[2],中衛、中寧全境解放。同日,解放軍第64軍進攻金積、靈武等城鎮。9月19日夜,馬敦靜飛重慶,寧夏兵團失去指揮,賀蘭軍和第11、第128軍相繼潰散。賀蘭軍軍長馬全良、第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等秘密在永寧仁存渡口開會,一致商定由馬全良領銜向解放軍通電求和。但求和通電發出後,在金積、靈武的第一二八軍軍部仍下令頑抗,並掘開漢渠,淹沒1.4萬餘畝稻田,沖毀民宅600餘間。
9月21日,國軍三道防線被全部摧毀[3]。
9月23日下午2時,馬全良、盧忠良、馬廷秀、馬光天等28名寧夏軍政高級人物在中寧縣城與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簽署《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議》,標誌着寧夏省宣告和平解放。當日,寧夏兵團全面潰散,形勢驟變。銀川駐防部隊士兵全部潰亂,社會治安極為混亂。一些潰散官兵公開鳴槍,恣意鬧事,公然搶劫民宅、店鋪和武器倉庫,銀川郊區火藥庫也被人引爆。馬鴻賓急電彭德懷請求派兵進駐銀川,維護社會秩序。解放軍第十九兵團改變了原擬於25日入駐銀川的計劃,解放軍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第191師第572團的2個營,奉命組織先遣隊,由副師長孫樹峰、團長張懷瑞率領,冒着大雨,晚9時許在黃河仁存渡口(距永寧縣仁存鄉政府5公里處,今靈武梧桐樹鄉楊洪橋西側與永寧縣李俊鎮雷台村東側)分批乘一條大木船渡河。馬鴻賓派來銀川軍政各界代表也來到河邊,開來幾十輛卡車和小汽車。解放軍先遣隊連夜乘車前往銀川接防,當夜23時進抵市區,迅速佔領四個城門、鼓樓、玉皇閣等制高點,同時,佔領了馬鴻逵的公館——將軍第,在全城各交通要道、要害部門布崗設哨,接收了武器彈藥庫、炮兵陣地,並迅速控制了西郊機場。9月24日,解放軍六十四軍軍部率第191師通過仁存渡口渡過黃河進駐銀川。9月25日,解放軍大部隊陸續進城。
1949年9月26日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耿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等隨同部隊進駐銀川。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銀川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楊得志,副主任馬鴻賓、朱敏、曹又參。10月7日解放軍第十九兵團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銀川入城儀式。
參考
- ^ 劉樹清. 宁夏战役. 國家數字文化網. [2013-04-15].[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鍾仁, 林峰, 張高陵. 《第一野战军》.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6年: 280頁. ISBN 9787562607571.
- ^ 3.0 3.1 3.2 第一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例选编》. 解放軍出版社. 1999年: 167–168頁. ISBN 9787506536110.
- ^ 青銅峽市志編纂委員會. 《青銅峡市志》(2卷). 方志出版社. 2004年: 1451–1452頁. ISBN 978780192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