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顯宗
黎顯宗 | |
---|---|
大越皇帝 | |
在位時間:1740年—1786年 | |
前任:黎懿宗 | |
繼任:黎昭統帝 | |
朝代 | 後黎朝 |
年號 | 景興 |
姓名 | 黎維祧 |
廟號 | 顯宗 |
諡號 | 永皇帝 |
尊號 | 淵懿欽恭仁慈德壽皇帝 |
別名 | 黎維𥚻 |
出生 | 1717年5月20日 永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 |
逝世 | 1786年8月10日 景興四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 (69歲)
陵墓 | 磐石陵 |
父 | 黎純宗 |
母 | 柔順皇太后陶氏 |
皇后 | 陳后,後被廢 |
黎顯宗(越南語:Lê Hiển Tông/黎顯宗;1717年5月20日—1786年8月10日),名黎維祧(越南語:Lê Duy Diêu/黎維祧)[1],又名黎維𥚻[2],是越南後黎朝第二十四代君主。其在位47年,是後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諡為「顯宗永皇帝」。
生平
世嫡失位
黎維祧生於永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1717年5月20日),是黎純宗黎維祥之子,黎懿宗黎維祳之侄,《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記其樣貌性格為「龍髯鳳眼」、「仁慈淵默」。龍德四年(1735年),父親黎純宗去世後,黎維祧按制以長當立,但鄭杠藉故捨棄,轉而擁立黎懿宗繼位,而黎維祧則久被幽禁,《大越史記全書》稱這時期為「始以世嫡,處危疑之地,備嘗艱蹇」。
天與人歸
新鄭主鄭楹繼位後,黎維祧又被轉到炳郡公武必愼宅第繼續軟禁。當時國多盜賊,四方多事,武必愼夢見「一大人臨第,旌旗雅樂,一如太平儀仗」,隔天黎維祧就抵達了,鄭楹認為這是吉兆。永佑六年五月二十一日(1740年6月14日),在權臣鄭楹的要求下,朝廷以「念邊方猶逞蠢頑,欲以帖邦畿而寧海宇;謂正禮宜隆世嫡,寶以重尊統而一民心」,逼黎懿宗禪位遜居於乾壽殿,而黎維祧則以純宗長子繼位,改元景興,以生日為清和聖節,是為黎顯宗[3]。
景興二十年(1759年),太上皇黎懿宗駕崩於乾壽宮,當時朝議認為黎顯宗應該持三年喪,但黎顯宗以自己承統黎純宗非懿宗拒絕,最終只持一年哀[4]。鄭楹又派遺正使陳輝淧,副使黎貴惇、鄭春澍等前往淸歲貢,並附吿懿宗哀。景興二十二年(1761年)十一月,清朝派遣翰林院侍讀德保、大理少卿顧汝修前往越南,冊封黎顯宗為「安南國王」,並諭祭懿宗[5]。當時後黎朝希望用「敬天五拜之禮」,而清朝堅持使用「三跪九叩頭禮」,最終後黎朝屈服如儀[6]。
景興年間,在鄭楹本人勵精圖治,任用黃五福等名將下,四方盜賊民變果然逐漸平息,越南恢復太平,史書多稱黎顯宗垂拱仰成,甚有福德。鄭楹與黎顯宗也相處融洽,曾邀請黎顯宗出遊閱兵[7],貢獻頗勤[8]。景興二十五年,黎顯宗順利立明睿好學的長子黎維禕為皇太子,鄭楹也十分禮重太子,以其正妃所生女仙花公主鄭氏玉潤與黎維禕結姻[9]。
尊扶失禮
景興二十八年(1767年),鄭楹去世,其子鄭森繼位,是為「靖都王」。鄭森不像其父一樣尊重黎朝皇室,直接命令百官入府議事而不參加常朝,使得皇室舉行常朝時出現「文武諸臣往往託病告假,常朝惟皇子及內殿諸臣而已,百官無有至者」[10],史稱其「失尊扶之禮」。
鄭森為世子時,就猜忌太子黎維禕的才能,一次鄭森和黎維禕一起拜見鄭楹,鄭楹賜食,鄭森剛想入座,便被鄭楹正妃阮氏訓斥說「王豈宜與帝並食」,於是鄭楹下令分別就座,鄭森大為積怨,與其侍從說「吾兩人須一死一生,決不兩立」。景興三十年(1769年),鄭森誣衊太子黎維禕與鄭府侍女通姦,廢為庶人,改立親近鄭府的皇四子黎維為太子。兩年後,又殺害廢太子黎維禕。
景興三十五年(1774年),鄭森趁廣南阮主內亂,令黃五福率諸道兵南侵,一舉攻破了阮主的都城富春(今順化),成功擊敗了一百多年內的宿敵。在志得意滿下,鄭森一度打算篡奪黎顯宗的帝位,並在景興三十八年(1777年)派大臣出使清朝,企圖上表以「黎無賢子孫」為由,獻賂請求清朝改立鄭森為安南之主,但其陰謀最終被忠於後黎朝的使臣武陳紹所挫敗[11]。
西山日落
景興四十二年 (1781年),鄭森去世,其幼子鄭檊繼位,但不久後便被其兄鄭楷以三府兵推翻,又殺顧命大臣黃廷寶等人。三府兵自恃有擁立之功,驕縱日肆,史稱「權歸軍士,逼勒官府,動以破家毆殺嚇之,至移易將相皆出其口,國事不可爲矣」,國內逐漸陷入混亂。景興四十四年(1783年),改立廢太子黎維禕之子黎維為皇太孫。
景興四十六年(1785年),當時驕兵勢大,經常干涉朝政,新任參從的裴輝璧、胡仕棟希望「謀扶帝室以收人心」[12],因而動議為黎顯宗上尊號淵懿欽恭仁慈德壽皇帝,並恢復朔望朝賀制度,時人有「正和以後八十年不見此禮矣」之語[13]。同年六月,西山起義勢力日盛。
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五月,阮文惠入寇順化,旋即又以「扶黎滅鄭」為名北侵,鄭軍大敗扔失承宣山南,西山軍進逼昇龍。鄭楷親自率軍相戰於西龍津,但最終失利引刀自殺,自此延續一百多年的鄭主政權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七月,阮文惠面見黎顯宗於萬壽殿,文惠自稱有「尊扶之意」,並獻上兵民簿籍,而黎顯宗則封阮文惠為「元帥扶正翊運威國公」。阮文惠卻對此冊封感到不悅,顯宗改以皇女玉欣公主黎玉昕嫁之。
與此同時,黎顯宗身體日漸病重,他對西山軍扶黎滅鄭是「外喜而內以爲憂」。他在病榻前召見皇太孫黎維說「吾旦夕且釋重負,憂在爾躬,爾其念之」,又囑托他說「客兵在此,傳繼大事,須與元帥商議,勿可徑行」。說罷,黎顯宗便在七月十七日戊午(8月10日)死於萬壽殿,享年七十歲。皇太孫黎維改名黎維祁即位,是為昭統帝[14]。八月,黎顯宗葬於磐石陵。昭統元年(1787年)七月,昭統帝上廟號顯宗,諡號永皇帝。
-
黎顯宗時期的神敕
-
黎顯宗時期發行的「景興通寶」
評價
《大越史記全書》:「帝天資純粹,深沈淵默。始以世嫡,處危疑之地,備嘗艱蹇,天與人歸,遂登大寶。晚年,鄭靖王失尊扶之禮,而帝處之泰然,優游紫宸四十餘年,天下賴以安靜,號稱小康,亦有黎仁厚之主也。」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帝仁慈淵默。晚年遭鄭森之逼,亦惟含忍。」
家庭
後宮
子女
黎顯宗有30子23女。
- 第二子皇太子 黎維禕
- 第四子崇讓公 黎維[16]
- 此外,還包括三個皇子,後在昭統年間被砍腳,名字皆不詳。
- 第十七子:黎維𬓋
- 黎維安
- 黎維團
- 次女黎氏,嫁鄭棡幼子嚴郡公鄭𣏜
- 九女黎氏玉昕,嫁西山朝皇帝阮惠
- 十女黎氏玉評,初嫁西山朝皇帝阮光纘,後改嫁阮朝世祖阮福映
註釋
- ^ 據《大越史記全書》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 ^ 據《清實錄》和《清史稿·越南傳》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三十八 永佑六年五月。
- ^ 《大越史記全書》續編卷之四 景興二十年閏六月戊戌
- ^ 《大越史記全書》續編卷之四 景興二十二年十一月
- ^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六百五十九)「至該國王於使臣蒞境時。先請商五拜之儀。必待使臣駁定。始克如禮。未免狃於鄙俗。實為弗當。但念該國王。一經使臣指示即遵定製。亦可從寬弗論矣。該部可傳諭該國王。俾知永遵三跪九叩之儀。毋再隕越。」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一):「鄭楹以方內初平,使諸軍耀武,請帝御閲,百官朝賀。乃命水軍列戰船於江中,軍容甚整,運棹上流,駛船如飛。帝大悅,薄暮,駕還。」
- ^ 《皇黎一統志》:「王知帝福不淺,敬尊愈盡,帝亦謙沖孚信於王。王不時獻奉,御用豐餘,帝垂拱無為...」
- ^ 《大越史記全書》(續編卷之五):「初,太子丰姿秀麗,英睿夙成,恩王甚禮重之,以正妃所生女配焉。」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四 景興三十四年四月。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五):「冬十二月,遣吏部左侍郎武陳紹等如淸。森將有篡立之志。是年歲貢,森密表於淸,言黎無賢子孫,囑陳紹以事入奏,而使內監〈名姓缺〉與之行,獻賂求封。陳紹行至洞庭湖,託病,夜對使部將表焚之,因仰藥卒。後追贈尚書。」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六) 景興四十六年春三月
- ^ 《桑滄偶錄》「景興乙巳,顯尊皇帝七十壽(虛齡),廷臣裴公輝璧、胡公仕棟在政府,議上尊號為淵懿欽恭仁慈德壽皇帝,以聖壽節行禮...都人父老咸曰正和以後八十年不見此禮矣」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四十六 景興四十七年七月 戊午帝崩條。
- ^ 《歷朝憲章類誌》卷二十三·禮儀誌·國恤喪事之禮·追尊皇祖妣金箋文:……謹上尊號曰貞順皇太后……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四十三:(景興三十年八月)立維為皇太子。維,帝第四子也……
顯宗皇帝黎維祧 | ||
前任: 黎懿宗 |
越南後黎朝君主 大越國皇帝 1740年—1786年 |
繼任: 黎昭統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