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樹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22年7月30日) |
黃錦樹 | |
---|---|
羅馬拼音 | Ng Kim Chew |
出生 | 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 | 1967年11月9日
職業 | 作家、學者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 |
創作時期 | 1993年至今 |
體裁 | 小說、散文、文學評論 |
主題 | 現代文學、馬華文學 |
獎項 |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花蹤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 王默人-周安儀世界華文文學獎 |
黃錦樹(Ng Kim Chew,1967年11月9日—),祖籍福建南安,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1],臺灣著名馬華作家、文學評論家。
1986年赴臺求學,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1996年起任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定居南投埔里。[2]現已入籍中華民國。[3]
簡述
黃錦樹是馬來西亞六字輩的旅臺作家,筆鋒銳利,被王德威稱為「壞孩子」[2][4][5]。在還未出師時就已得罪了不少作家前輩,批評不留餘地。1990年代,由於黃錦樹的種種批評與論述中,涉及馬華文學發展以及馬華文化現象的論述,在馬華社會中引起的回響,甚至有人從文學史角度分析當時的這種連串反應統稱為「黃錦樹現象」或是「燒芭」。
1990年的《M的失蹤》、1992年《死在南方》與1998年的《補遺》處理了馬華文學史上的郁達夫。[6]
1995年的短篇小說《魚骸》是黃錦樹年輕時期的文學嘗試。[7]《魚骸》小說描述名中文系教授透過魚骸自瀆,構成遙想家國的成人寓言。[7] 小說的詭譎氛圍及特性奠定其在文壇崛起。[7]
黃錦樹筆耕多年,出版多本短篇小說集,但一直未創作過長篇小說。他曾從不同的文學史觀論定位問題,認為不一定要盲目隨波逐流:「相較於紛紛去寫長篇的同代人,我沒那個興趣,也沒那麼大的野心。況且,很多長篇(包括一些三部曲)我認為那題材如果寫成短篇,或許會更有價值些。相較於長篇,我比較喜歡書的概念,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整體。」[8]他對學界一窩蜂將論文彙編改寫成專書,也保持適度的距離,認為未必比質樸的初稿好。
2014年,短篇小說集《火,與危險事物》之書名,及該書收錄的《猴屁股、火與危險事物》之標題化用自自喬治·萊考夫的《女人、火與危險事物》,但故事處理馬共議題。[9] 而「馬共」亦是黃諸多小說的重要主題。[10]
中國性與表演性
黃錦樹的《馬華文學與中國性》是馬華文學相關學術作品。而早在此論文集前,在〈中國性與表演性〉中,黃錦樹認為,馬華文學的中國性乃一種表演性。[12]透過表演中國元素,馬華文學想像與建構自身的中國性。[12] 中國性的表演具體表現在,馬華作家比中國本土的作家,更精緻雕琢文字,追求某種古典中國美,以展現自身早已喪失的中國特性,如溫任平、溫瑞安等人。[13][14] 黃錦樹批評馬華的中國性乃建構,批判華教運動,企圖除魅馬華的中國性,在馬華文學界引發爭論[13],頗受責難。然而,其影響時至今日依然深刻,無論喜歡與反對,或明或暗,都無法迴避他提出的質難。
作品列表
- 短篇小説結集:
- 《夢與豬與黎明》(臺北:九歌,1994)
- 《烏暗暝》(臺北:九歌,1997),2017年麥田再版,並將《夢與豬與黎明》內容合併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推出簡體版。
- 《由島至島》(臺北:麥田,2001)
- 《土與火》(臺北:麥田,2005)
- 《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臺北:聯經,2013)
- 《刻背》(臺北:麥田,2014)(《由島至島》的新版)
- 《猶見扶餘》(臺北:麥田,2014)
- 《魚》(臺北:印刻,2015)
- 《雨》(臺北:寶瓶,2016)(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 《民國的慢船》(吉隆坡:有人,2019)
- Ng Kim Chew, translated by Pierre-Mong LIM, Pluie, Arles: Editions Picquier, 2020.
- 《大象死去的河邊》(臺北:麥田,2021)
- 短篇小説選集:
- 《死在南方》(濟南:山東文藝,2007)
- 大東和重、羽田朝子、濱田麻矢、森美千代譯,《夢と豚と黎明:黃錦樹作品集》(京都:人文書院,2011)
- 《火,與危險事物:黃錦樹馬共小說選》(吉隆坡:有人,2014)
- Ng Kim Chew,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Carlos Rojas, Slow Boat to China and Other Stori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6.
- 文學評論:
- 《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1996)
- 《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1998)註:2012年麥田出新版
- 《謊言或真理的技藝》(臺北:麥田,2003)
- 《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臺北:麥田,2006)
- 《章太炎語言文字之學的知識(精神)系譜》(新北:花木蘭,2012)
- 《註釋南方:馬華文學短論集》(吉隆坡:有人,2015)
- 《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臺北:麥田,2015)
- 《論嘗試文》(臺北:麥田,2016)
-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黃錦樹》(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9)
- 《幽靈的文字》(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9)
- 散文:
- 《焚燒》(臺北:麥田,2007)
- 《火笑了》(臺北:麥田,2015)
- 《時差的贈禮》(臺北:麥田,2019)
- 編選:
- 《一水天涯:馬華當代小説選》(臺北:九歌,1998)與張錦忠、張永修合編
- 《別再提起:馬華當代小説選 1997-2003》(臺北:麥田,2004)與張錦忠合編
- 《原鄉人:族群的故事》(臺北:麥田,2004)與王德威合編
- 《想像的本邦》(臺北:麥田,2005)與王德威合編
- 《打個比方:「三城記」小說系列第三輯·台北卷》(上海:上海文藝,2006)
- 《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2006)與張錦忠合編
- 《媲美貓的發情》(臺北:寶瓶,2007)與駱以軍合編
- 《回到馬來亞:華馬小説七十年》(雪蘭莪:大將,2008)與張錦忠、莊華興合編
- 《故事總要開始:馬華當代小說選(2004-2012)》(臺北:寶瓶,2013)與張錦忠、黃俊麟合編
- 《我們留臺那些年》(吉隆坡:有人,2014)與張錦忠、李宗舜合編
- 《膠林深處:馬華文學裏的橡膠樹》(居鑾:大河文化,2015)與冰谷、張錦忠、廖宏強合編
- 《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臺北:麥田,2015)與高嘉謙合編
主要榮譽
- 1988年旅臺文學獎新詩組佳作(〈給墓中人〉)
- 1993年第七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落雨的小鎮〉)
- 1995年第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說故事者〉)
- 1995年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魚骸〉)
- 1995年第十四屆洪醒夫小說獎(〈魚骸〉)
- 2005年第八屆花蹤文學獎小說推薦獎(《土與火》)
- 2015年第十三屆花蹤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猶見扶餘》《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火,與危險事物:黃錦樹馬共小說選》)[15]
- 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雨》)
- 2017年第四十一屆金鼎獎文學圖書獎(《雨》)
- 2018年第一屆北京大學王默人-周安儀世界華文文學獎(《雨》)
- 2021年第五屆法國埃米爾·吉美亞洲文學獎(《雨》)[16]
研究現狀
- 高嘉謙〈離散馬華與文學史:黃錦樹的論述/小說個案觀察〉 ( 2010/12) 。收入《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高嘉謙》(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9)。
- 劉淑貞〈倫理的歸返、實踐與債務:黃錦樹的中文現代主義〉,《中山人文學報》35期, ( 2013/07) , 69-99。
- Liew, Zhou Hau, "The Spectral Nanyang: Recollection, Nation, and the Genealogy of Chineseness" (Ph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7).
- Wong, Nicholas Y. H., "The Imaginative Materialism of Wen in Ng Kim Chew's Malayan Communist Writing,"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CLEAR) (2018), 163-198.
- 黃祖恩〈生與雨的歸返:黃錦樹《雨》中生殖與雨之意象探討〉,宣讀於「異代新聲:馬華文學與文化研究生國際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2018年3月24日—25日。刊熊婷惠,張斯翔,葉福炎編《異代新聲:馬華文學與文化研究集稿》,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9年5月,頁217—230。[ISBN 9789860589047]
- 高嘉謙〈歷史與敘事:黃錦樹的寓言書寫〉,《離散、本土與馬華文學論述》,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9年6月,頁199—218。[ISBN 9789860591408]
- 顏健富〈惡聲與憂患:論黃錦樹的「憂族」書寫〉,《離散、本土與馬華文學論述》,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9年6月,頁219—253。[ISBN 9789860591408]
參考資料
- ^ 鍾怡雯、陳大為編,《馬華散文史讀本1957-2007 VOL.3》作者介紹
- ^ 2.0 2.1 王德威〈埔里的摩羅:詩力與文心〉,收入黃錦樹《論嘗試文》,臺北:麥田,2016年。
- ^ 【文學台灣:南投篇1】黃錦樹/在欉熟. 聯合報. 2017年9月5日 [2017年9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9日).
- ^ 王德威:壞孩子黃錦樹--黃錦樹的馬華論述與敘述. 中山人文學報. 2001年 [2019-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3).
- ^ 王德威,〈壞孩子黃錦樹〉,收入黃錦樹,《由島至島》,台北:麥田,2001,頁11-35。
- ^ 高嘉謙〈骸骨與銘刻——論黃錦樹、郁達夫與流亡詩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臺大文史哲學報》74期, ( 2011/05) , 103-125。收入《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高嘉謙》(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9)。
- ^ 7.0 7.1 7.2 汪榮. 戀物、悼亡與家國寓言——黃錦樹《魚骸》的離散詩學. 華文文學. 2014, (2) [202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 ^ 《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自序
- ^ 張斯翔〈論黃錦樹「後」馬共書寫中的抒情意識 從《火,與危險事物》談起〉,《中外文學》第464期,(2019/03),163-197。
- ^ 蘇穎欣. 繪製南洋圖景:黃錦樹的馬共小說. 中山人文學報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2016-07, (41): 97-116.
- ^ 張景雲〈不像小說的小說──花蹤馬華文學大獎讚詞〉,收入黃錦樹《雨》,臺北:寶瓶文化,2016年。
- ^ 12.0 12.1 黃錦樹. 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的限度 (PDF). 馬華文學讀本II. 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的限度. [2021-10-25]. ISBN 978957739463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25).
- ^ 13.0 13.1 朱崇科. 吊詭中國性. 本土性的糾葛-邊緣放逐. 2004, (3) [202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5).
- ^ 張錦忠. 在台馬華文學. 馬華文學. 西灣文庫. 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9年 [202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 ^ 黃錦樹:得獎意義大 獲馬華文學身份認可. 南洋商報. 2015年7月20日 [2019年2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23日).
- ^ Le Prix Émile Guimet de littérature 2021 décerné à NG Kim Chew. Connaissance des Arts. 2022-01-20 [2022-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