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魏晉風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魏晉風骨又稱魏晉風度建安風骨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指中國魏晉時期的文化藝術氣質。體現為清高獨立,瀟灑曠達,個性放誕,崇尚才情。

文學

漢朝建安時代(196年-220年)(即建安文學)位於漢魏的轉折期,具有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與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詩人繼承《詩經》及東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一方面在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朝末年的大動亂、大分裂,表現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同時又在詩歌中抒發一己欲在天下建立偉業的雄心壯志。他們的作品通常為五言詩,以風骨遒勁,慷慨悲涼著稱。

「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南朝劉勰的《文心‧風骨》中提到:「《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又如初唐陳子昂反對六朝華靡虛弱的文風,提倡追求漢魏風骨。

性情

此時期誕生了眾多魏晉名士,他們個性、自我,經常使用五石散娛樂性藥物,作出各種行為藝術[1]如:

  • 王徽之冒着漫天大雪行舟三日訪友,到其門口又折回,稱「興盡而返」。
  • 又如竹林七賢中的劉伶喝酒裸體在屋內,別人嘲笑他,他回答:「我拿天地當房子,拿房子當衣服,你們為什麼我的褲襠里?」

易中天《魏晉風度》:「道德評判退隱,個人價值彰顯。吸引眼球顛倒眾生的,不再是功業、節操、學問,而是氣質、才情、風神。或者說,正因為懷疑和否定了外在權威,才有了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大量魏晉名士的性情和言行。

參考資料

  1. ^ 魯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全集 3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