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德
馬海德 Ma Haide | |
---|---|
出生 | Shafick George Hatem 1910年9月26日 美國紐約州水牛城 |
逝世 | 1988年10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78歲)
墓地 | 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
職業 | 醫生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馬海德,原名沙菲克·喬治·海德姆(阿拉伯語:جورج شفيق حاتم,英語:Shafick George Hatem;1910年9月26日—1988年10月3日),男,祖籍黎巴嫩邁坦區,生於美國水牛城,醫生。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陝甘寧邊區從事醫療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籍,是首個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外籍人士。
生平
1902年,馬海德的父親納胡姆·薩拉馬·海德姆(Nahoum Salaama Hatem)從黎巴嫩的邁坦區農村移民美國,在麻省勞倫斯的一家紡織廠工作。1909年回到黎巴嫩家鄉迎娶了小2歲的塔瑪姆·約瑟夫(Thamam Joseph);婚後搬家至紐約州水牛城在一家鋼鐵廠工作。馬海德的父母屬於黎巴嫩的基督教馬龍教派。1910年,馬海德出生於紐約州水牛城。1923年全家搬至北卡州格林維爾,開了一家乾洗店為生。1927年考入北卡羅萊納大學讀醫學預科,1929年考入貝魯特美國大學醫學專業,1931年畢業。入瑞士日內瓦大學醫科,與中國學生交好,學習了漢語口語。1933年從瑞士日內瓦大學臨床診斷學博士畢業。得到了一位朋友父親的資助,與兩位美國同學決定考察當時東方流行的性病,1933年8月3日在的里雅斯特,9月5日抵達上海,發現在上海講英文完全能生活,掙錢也容易,就留在廣慈醫院和來斯特醫院做性病治療工作。因美國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與路易·艾黎的關係,結識了宋慶齡。史沫特萊看到馬海德寫的關注公共衛生的小冊子,把共產黨負責統戰工作的劉鼎介紹與之相識。1936年,馬海德在宋慶齡的介紹下,同埃德加·斯諾前往陝甘寧邊區採訪中國共產黨總部。為中共事跡感動,1936年8月斯諾採訪結束決定回北平時,馬海德決心留在陝北參加中共的革命。1937年2月10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陝甘寧邊區衛生部顧問。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馬海德參與籌建八路軍醫院。1940年與延安魯藝女學員周蘇菲結婚。從1942年開始,馬調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工作,兼任中共高級領導人的保健醫生。1943年,在延安與周蘇菲得子周幼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提出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周恩來的支持下,馬成為第一個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外籍人士。[1]此後,馬海德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性病和麻風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中國宣佈消滅梅毒後,馬海德立刻開始投入控制、治療麻風病。1954年在北京成立「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後改稱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內設麻風病研究室,衛生部參事馬海德博士任室主任。「從事連普通醫生都不願意做的、最髒最不好辦的事情」。1962年馬海德的美國父親在英國《泰晤士報》上讀到了一則關於馬海德做了中國衛生部的顧問,而且與毛澤東、周恩來都是好朋友的報道,便馬上到當時與中國建交的敘利亞聯繫中國大使館,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馬海德夫妻帶孩子全家赴敘利亞,在中國駐敘利亞大使徐以新接待下,分離29年的父子相見,團聚了一個月。文革的一段時期,馬海德因為美國背景受到懷疑,遭到衝擊,其妻子周蘇菲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作為「黑導演」被批鬥。馬海德沒有像當時別的在京的外國友人那樣積極參與文革,寫大字報,而是與好友路易·艾黎·米勒躲在家裏,聊天、講過去,吃吃喝喝。1985年,在馬海德的籌劃下,第一屆國際麻風病學術交流會在中國召開。1988年,因馬海德為治療麻風病作出了巨大貢獻,獲得「甘地國際麻風獎」。
馬海德於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此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衛生部顧問、中國麻風病防治協會會長、中國麻風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他長期從事性病和麻風病的防治工作,為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基本消滅性病和1997年實現基本消滅麻風病的奮鬥目標做出巨大努力。曾先後獲得比利時達米恩杜頓麻風協會授予的1982年度獎章、黎巴嫩總統授予的「德科芒德爾」國家勳章和美國1986年艾伯特-臘斯克醫學獎、印度1987年甘地國際麻風獎。同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授予的榮譽博士。
馬海德1988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依照他的遺囑,骨灰灑進奉獻了青春的延安延河。馬海德的骨灰還有兩份,一份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一份在水牛城聖十字墓地。
家人
- 妻子周蘇菲:早年在上海與李雲鶴一起演過電影。新中國建國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工作。
- 兒子周幼馬,1943出生於延安,與一些中共領導人的孩子一起在延安長大。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畢業,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學攝影,文革初期擔任《紅衛兵報》攝影記者,因此拍下許多歷史瞬間的著名照片。1970年畢業分配後到張家口農村下放。尼克遜訪華後,馬海德的弟弟從美國來探親,組織上派他到北京機場迎接叔叔。周幼馬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周恩來批覆:可以到宋慶齡的《中國建設》雜誌工作。隨後兼任了宋慶齡的攝像師至其逝世。在馬海德的葬禮上,鄧穎超拉着周幼馬的手說:你一定要成為像你父親一樣優秀的共產黨員。任《今日中國》雜誌社高級記者。1991年入黨。退休後任馬海德基金會會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影視作品
- 2015年電視劇《歷史永遠銘記》
參考文獻
- ^ 責編:李菁. 马海德——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央視網《復興展館》. 2008-11-14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了他的請求,馬海德有幸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參見
外部連結
- 最早入籍新中國的老外馬海德 文革妻子被抓家被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他幫助中國——唯一在紅軍時期加入中共的美國人 新華網
- The People's Doctor, a biography of Ma Haide (George Hatem) by Prof. Edgar A Porter, U of Hawaii
-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review of books about Ma Haide, 2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Open Mind interview
- Ma Haide, the Saga of American Doctor George Hatem in Chin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ehind Red Star over Chin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06 account from China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