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顧彥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顧彥朗
出生不詳
唐朝
逝世891年
唐朝
職業東川節度使

顧彥朗(?—891年),晚唐軍閥,887年起以節度使身份控制東川直至去世。

家世

顧彥朗生年不詳。根據《新唐書》本傳,他是豐州人氏。他和弟弟顧彥暉都在天德軍為小校。天德防禦使蔡京認為兄弟倆將來會封侯,讓兒子蔡叔向等給了他們很多錢,他們也稍稍升官。在隨後黃巢的農民大軍起事中,顧氏兄弟參與對黃巢作戰並協助收復都城長安[1][2][3]顧彥朗被任為右衛大將軍[4]

任節度使

光啟三年(887年),唐僖宗任顧彥朗為東川節度使[5]當他赴任途經劍門時,鄰鎮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的部下奪了他的符節,不讓他進入東川,他只得停留在利州。陳敬瑄還誣陷顧彥朗擅自興兵掠西境。在朝廷使者調停下,陳敬瑄才准許顧彥朗赴任東川。到任後,顧彥朗任弟弟顧彥暉為漢州刺史。[4]陳敬瑄及其弟西川監軍、曾大權在握的宦官田令孜攻打東川,被顧彥朗擊退。僖宗命工部尚書張讀勸解未果,張讀因此獲罪被貶為睦王傅。[6]因兩川交戰,貢賦道路斷絕,朝廷派孫偓前去徵收。[7]

同時,顧彥朗之前在神策軍的同僚王建佔領閬州,自稱刺史,派軍隊襲擊附近地區。顧彥朗怕被王建襲擊,時時遣使重提他們當年的友誼並秘密饋贈軍糧。[4][8]王建最終沒有襲擊東川。[5][9]

陳敬瑄卻擔心顧、王合兵攻打西川。田令孜曾以王建為養子,稱自己能把王建召來為陳效力。陳敬瑄便寫信請王建前來。王建起初也同意了,到東川軍部梓州遣使給顧彥朗帶信說:「十軍阿父(田令孜)召我,我欲依太師(陳敬瑄)求得一大州。」把家眷留在顧彥朗身邊,前往西川軍部成都。但王建還在途中時,西川參謀李乂又對陳敬瑄說王建不可靠,陳敬瑄便想阻止王建。但王建於路擊敗陳敬瑄派來阻攔他的部將,堅持前往成都,陳敬瑄責怪他犯境,王建軍吏答:「閬州司徒(王建)剛寄家於東川,而軍容(田令孜)、太師的使者相繼來召,現在又拒絕,為什麼?司徒不惜改轅東向北上看望太師,反被拒絕,擔心顧梓州又疑我是何居心緣故。使我來報,欲寄食漢州,公不要再生疑。」[9]王建並請兵於顧彥朗。[10]顧彥朗因心懷舊恨,也派顧彥暉率軍協助王建,屯學射山,西川道路斷絕。十二月,他們合兵五萬包圍成都三日卻不能攻克,陳敬瑄告急於朝廷,朝廷詔宦官說和,[1]又派遣左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和協使、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告諭,[4]於是解圍。[8][11]

但是,王建繼續討伐陳敬瑄,襲取了西川的很多州縣。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崩,弟唐昭宗繼位,他厭惡田令孜。王建上表昭宗稱陳敬瑄、田令孜為反抗朝廷統治的叛軍,應予以征討,顧彥朗害怕王建侵伐,也上表支持王建並請求為王建雪冤。昭宗任宰相韋昭度為新任西川節度使,召陳敬瑄回長安任龍武統軍。陳敬瑄抗命,昭宗便向他宣戰,以韋昭度為行營招討使,顧彥朗為行軍司馬,王建為永平軍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為行營招討副使。[8][9][10][11][12][13]

這場戰事持續了幾年。大順二年(891年),陳敬瑄陷入絕境,但朝廷因新敗於軍閥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國庫耗盡。昭宗想停止討伐陳敬瑄,下詔恢復其官爵,命顧彥朗、王建各自撤軍。[14]但王建覺察到陳敬瑄即將戰敗,恐嚇韋昭度交出軍權隻身回長安。陳敬瑄、田令孜投降,王建成為西川節度使。王建亦有心窺伺東川,但因與顧彥朗為連襟,沒有採取行動。[4]不久,顧彥朗卒,顧彥暉稱東川留後。[15][16]王建開始圖謀東川。[8][9]

顧彥朗以蔡叔向為副使,是為了報答舊恩,也很尊敬他。蜀郡有術士朱洽,曾對人說:「二顧雖位尊為節度使,生前沒有宅第,死後沒有墳墓。」人們不明白。有人說:「二顧出身天德軍小將,因緣際會立功,被除授東川,弟兄相繼割據。大顧(顧彥朗)薨,遺命焚燒屍骸歸葬豐州,因多事未果。等到小顧(顧彥暉)狼狽的時候,連送終的葬禮都沒有。」這就是朱洽的言論,後來果然如其所言。[17]

顧在珣,後來成為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權第二任皇帝后主王衍的狎客,官至武勇軍使、[18]嘉州刺史。[19]

註釋及參考文獻

  1. ^ 1.0 1.1 《舊唐書》卷一十九下
  2. ^ 《舊唐書》卷二百下
  3.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下
  4. ^ 4.0 4.1 4.2 4.3 4.4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六
  5. ^ 5.0 5.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6. ^ 徐彥若《唐故通議大夫尚書左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兵部尚書常山張公墓志銘並序》
  7. ^ 孫璨《唐丞相梁司空致仕贈司徒樂安孫公墓志銘並序》
  8. ^ 8.0 8.1 8.2 8.3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9. ^ 9.0 9.1 9.2 9.3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
  10. ^ 10.0 10.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下
  11. ^ 11.0 11.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12.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13.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
  14. ^ 《復陳敬瑄官爵詔》
  15. ^ 《新唐書》卷十
  16.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八
  17. ^ 北夢瑣言
  18.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蜀主以文思殿大學士韓昭、內皇城使潘在迎、武勇軍使顧在珣為狎客,陪侍游宴,與宮女雜坐,或為艷歌相唱和,或談嘲謔浪,鄙俚褻慢,無所不至,蜀主樂之。在珣,彥朗之子也。
  19.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嘉州刺史顧在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