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龍屬
雪松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前期,
| |
---|---|
復原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科: | †腕龍科 Brachiosauridae |
屬: | †雪松龍屬 Cedarosaurus Tidwell et al., 1999 |
模式種 | |
†威氏雪松龍 Cedarosaurus weiskopfae Tidwell et al., 1999
|
雪松龍屬(屬名:Cedarosaurus)是一屬鼻子隆起的腕龍科恐龍,生活於早白堊世赫唐階的美國猶他州,由Tidwell、Carpenter及Brooks於1999年首次敘述,學名取自化石發現地雪松山組。[1]
牠與英格蘭南部威塞克斯組的優腔龍及莫里遜組的腕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敘述
雪松龍具有比近親毒癮龍更為纖細的尺骨和橈骨。橈骨最小周長與其長度的比例為0.31。雪松龍的第二掌骨更為纖細。[2]
當椎骨對齊時,其中段尾椎的神經棘向前傾斜。這些椎骨類似於岡瓦納巨龍、毒癮龍和風神龍。[2]
其近親毒癮龍具有不尋常的側窩,在椎體中心的外壁上看起來像很深的凹陷。一些窩被凹陷內的嵴分成兩個腔。在大多數蜥腳類中,這些窩會形成通向椎體內部的氣腔,而不僅僅是一個凹陷。不太發達但類似的窩所知於雪松龍本身。[2]
古生物學
2001年,弗蘭克·桑德斯(Frank Sanders)、金·曼利(Kim Manley)和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發表了一份關於115塊與雪松龍標本相關的胃石的研究報告。根據其緊密的空間分佈、部分基質支持和邊緣方向指示其在屍體仍有軟組織的情況下沉積而確定這些結石為胃石。其表面的反射率值與其它已知恐龍胃石一致。幾乎所有的雪松龍胃石都是在骨骼腸道區域0.06米的空間內發現的。[3]
胃石本身的總質量為7公斤(15英磅)。大多數體積小於10毫公升(0.35英制液態盎司;0.34美制液態盎司)。最小的碎屑重.1克(0.0035盎司),最大的碎屑重715克(25.2盎司),大多數碎屑的質量接近該範圍的較小一端。儘管最大標本的形狀最不規則,但這些石頭的形狀接近球形。最大的胃石對整個胃石組的表面積貢獻最大。一些胃石非常大,形狀不規則,可能難以吞咽。胃石主要由燧石組成,此外還有一些砂岩、粉砂岩和石英岩碎屑。一些燧石碎屑中實際上含有化石。[3]
由於一些最不規則的胃石也是體積最大的一類,所以它們不太可能是意外攝入的。雪松龍可能發現不規則碎屑是有吸引力的潛在胃石或者對形狀沒有選擇能力。碎屑通常顏色暗淡,這表明顏色不是蜥腳類動物做出決定的主要因素。碎屑的表面積與體積比表明胃石可能通過研磨或壓碎來分解攝入的植物材料。砂岩碎屑往往很脆弱,有些在收集過程中破碎。砂岩胃石在沉積後可能由於外部化學環境造成的水泥損失而變得脆弱。如果碎屑在動物生前就這樣脆弱,那麼它們很可能在消化道中滾動或翻滾。如果碎屑更為堅硬,它們就可以作為球磨系統的一部分。[3]
參考資料
- ^ Tidwell, V.; Carpenter, K.; Brooks, W. New sauropo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Utah, USA. Oryctos. 1999, 2: 21–37.
- ^ 2.0 2.1 2.2 Tidwell, V.; Carpenter, K.; Meyer, S. New Titanosauriform (Sauropoda) from the Poison Strip Member of the Cedar Mountain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Utah. 2001. In: Tanke D. H.; Carpenter K. (編).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39-165.
- ^ 3.0 3.1 3.2 Sanders, F.; Manley, K.; Carpenter, K. Gastrolith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sauropod Cedarosaurus weiskopfae. Tanke, Darren; Carpenter, Ken (編).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New Research Inspired by the Paleontology of Philip J. Curri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66–180. ISBN 0-253-33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