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秉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秉聰
陳秉聰塑像,位於吉林大學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
出生(1921-10-10)1921年10月10日
 中華民國山東省黃縣
逝世2008年9月1日(2008歲—09—01)(8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長春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獎項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農業機械設計製造

陳秉聰(1921年10月10日—2008年9月1日),山東黃縣人,中國農業機械設計製造專家、學者、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

生平

1921年10月10日,陳秉聰出生於山東省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仲家集書香門第。

1936年,畢業於黃縣縣立初中。1937年,青島禮賢中學高一肄業。1939年,畢業於陝西城固古路壩西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同年畢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由於經濟困難,轉到西北工學院機械系。1943年夏,西北工學院機械系畢業獲學士學位。1944年9月,在成都空軍機械學校高級班畢業,獲空軍機械工程師稱號,分配到重慶空軍第一大隊擔任機械長職務。

1945年7月,考取航空委員會提供的赴美留學資格,到美國陳留特空軍機械學院研究生班學習飛機空中修理技術及噴氣式發動機維護保養理論及設計,他在研究生班學習時,又到離學院不遠的伊利諾州立大學研究生院進修。1947年7月,在美國空軍機械學院高級班畢業,獲航空工程師稱號。1948年12月,在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航空與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同年12月回到中國,在上海空軍供應司令部承擔國外飛機引進工作。

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受華東工礦部張協和部長的邀請,到濟南籌建山東工學院。1954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參加籌建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隨山東工學院自動車系來到長春。他與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的專家巴爾斯基一起組建和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拖拉機專業,陳秉聰任汽車拖拉機學院汽車系副主任兼拖拉機教研室主任。1955年起,先後任吉林工業大學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機械工程系主任,吉林工業大學副校長。

1969年,下放到吉林省乾安縣農村插隊落戶,度過了3年的農村生活。1972年1月,下放兩年後回校,在吉林工大建立起國內一流的土壤-拖拉機系統實驗室,繼續搞拖拉機水田行走機構的研究,一直到改革開放時期。1979年10月,平反。

1982年,參與創建了中國地面機器系統學會,並任首屆理事長。

1998年,起任青島大學教授,吉林大學農機研究院名譽院長。

2008年9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享年87歲。

學術活動

1978年,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1979年赴美國考察機械工程高等教育情況,考察報告交第一機械工業部。

1979年至1981年,連續3次邀請6名日本學者來校講學,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吉林工業大學打開了國際交往之門。

1980年,根據中國與美國農業部協議,赴美國考察土壤-農機系統力學科研情況,考察報告交農業部。

1981年,赴日本考察農業機械高等教育,考察報告交農業機械部。

1982年,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O)派遣,赴瑞典、英國、原聯邦德國、法國、南斯拉夫等5國考察土壤-農機系統力學,考察報告交UNITO。

1984年,赴美考察「科技情報專業」教育,為吉林工業大學創辦「情報專業」制定教學計劃提供依據。同年訪美歸來後,陳秉聰邀請在京的部分專家研究起草兩份報告,組織全國各系統有關專家、學者同心協力解決有關近海石油地面機器系統的工作,及部隊越野作戰車輛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1986年,赴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考察。

1987年,赴西班牙巴塞隆拿參加第九屆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ISTVS)學術會議並宣讀論文。

1988年,在北京主持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第一屆亞太會議。

1990年,赴日本神戶出席並參與主持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第十屆國際會議,同年在北京出席國際農業機械化會議並擔任大會副主席。

1992年,在長春主持召開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第三屆亞太會議,分別於1992、1994、1996、1998年赴美國伊利諾大學學術訪問、講學並確立了雙邊合作關係。

1996年10月,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第十二屆地面—車輛系統國際會議。

學術貢獻

1956年,陳秉聰從中國糧食生產實際出發,開始水田土壤與行走機構相互關係的研究。

1961年,陳秉聰在(比國外早兩年)在「相似理論」中提出「畸變模型理論」是「相似理論」的觀點,是他在力學領域的一個新發現,解決了在畸變條件下地面機械模型實驗的理論和方法問題,已被廣泛採用。

榮譽

1995年6月20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家庭

父親陳志藻是留日博士,曾任青島市衛生局局長。

參考文獻

  1. ^ 陈秉聪. 中國工程院.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