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鎮海文廟

座標29°57′29″N 121°42′55″E / 29.957990°N 121.715219°E / 29.957990; 121.71521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9°57′29″N 121°42′55″E / 29.957990°N 121.715219°E / 29.957990; 121.715219

鎮海口海防遺址
泮池(裕謙殉難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0140-3-062
認定時間1996年
孔廟大成殿
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招寶山街道鼓樓東路60號
時代民國
認定時間2000年12月

鎮海文廟又名鎮海學宮,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招寶山街道(原鎮海縣城)東北,大部與今鎮海中學範圍重合,是舊時鎮海縣的最高學府和祭祀孔子的場所。學宮始建於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後屢次重建,現尚存硯池、泮池、大成門、大成殿等建築[1]。鎮海文廟泮池為鴉片戰爭時欽差大臣裕謙殉國之處,因而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鎮海口海防遺址項目[2],而大成殿則為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3]

歷史

清光緒五年(1879年)《鎮海縣誌》學宮圖
民國二十年(1931)《鎮海縣誌》文廟圖

鎮海文廟始建於北宋雍熙二年(985年),距離縣衙二十步,最初僅為先聖殿。崇寧年間,推行太學三舍法,文廟因此擴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文廟毀於金兵南侵。紹興八年(1138年),文廟在距離縣衙東北半里的現址再次新建。慶元元年(1195年),重建大成殿和明倫堂。嘉定四年,建立育英、養賢、升俊、達材四齋,同時在泮池上新建石橋,橋外設立重門,並於戟門內設立左右兩廡。元延佑五年(1318年),在泮池西修建杏壇和文昌祠,又在杏壇東側修建光霽亭。明正統年間,重建大成殿並維修明倫堂。成化六年(1470年),在大成殿兩旁建東西兩廡。弘治初年,文廟東側開闢射圃。嘉靖十六年(1537年),文廟進行大修,擴建明倫堂,增建號舍,此後文廟多次重修[4]

崇禎元年(1628年)八月,文廟毀於颱風,七年後重新建成大成殿及兩廡、戟門。三年後,新的明倫堂、尊經閣建成,為二層建築,上為尊經閣,下為明倫堂。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更換大成殿的松木棟樑為杉木,同時截短尊經閣的栱,使建築略低於大成殿,同時修葺明倫堂、門廡和啓聖宮。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風雨颳倒櫺星門、戟門並對大成殿造成了破壞,此後由於資金原因,經過多年方才修復。雍正四年(1726年),建忠孝、節義二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颱風暴雨毀壞大成殿和鄉賢祠等建築,當年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縣人集資大修大成殿、大成門等建築,並疏浚泮池[4]。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廢除科舉後,縣學停辦[5]

1937年,縣人重修大成殿,將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3]。1945年年底,鎮海縣立中學(即今鎮海中學)在文廟復校。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8年,文廟被工廠佔據,至1987年復歸鎮海中學所有,1990年6月修復大成殿、大成門和泮池[6]

現存建築

硯池

硯池位於招寶山飯店內,現存建築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7],周長98米,面積617平方米,由條石錯砌而成,四周設欄板、望柱,兩頭設石獅,池壁上有石質龍頭用於注水。池東側原有文筆峰,已毀[8]

泮池

泮池建於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嘉定四年(1211年)建三橋於其上,此後歷代均有修繕。泮池呈半月形,東西長26米,南北寬6米,佔地總面積145平方米[2],外設石砌欄板[9]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的1841年10月10日,鎮海城陷,欽差大臣裕謙在此投池殉國,為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殉國的最高級官員[10]

大成門

大成門位於泮池後方,現存建築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1989年由鎮海中學再次修繕[11]。建築為面闊三間單檐硬山頂建築,架構為穿斗式,五檁七柱[12]。舊時大成門左右有名宦祠和鄉賢祠各三間[13],今已不存。

大成殿

大成殿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14]。1937年由縣人捐資重修,柱、枋等構件均被替換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文化大革命時,大成殿曾被一家集體企業佔據,1987年1月工廠騰退[15],1989年鎮海中學再修大成殿[5]。現有建築佔地面積580平方米,高17米,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深四間,梁架為五架前後雙步梁,四周有迴廊,廊柱為仿木鋼筋混凝土。大成殿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期間將領商議軍務的場所[3]

文昌祠

文昌祠最初建於泮池西側,後重建於梓蔭山。清代曾在閣內設置火攻局。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曾在此改進火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祠毀[16],1911年重建並更名為梓蔭閣,抗日戰爭時期又毀。現有建築為鎮海中學於1991年復建,匾額為沙孟海題寫[17]

保護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鎮海口海防遺址(泮池)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9日

鎮海文廟是寧波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兩座孔廟之一[1]。文化大革命期間,文廟被一集體工廠佔據,大成門、大成殿遭到破壞。至1987年,工廠將土地退還鎮海中學[15]。1989年,鎮海中學耗資23萬元人民幣對大成門、大成殿、泮池進行維修,於1990年竣工[11]。1989年12月12日,泮池隨招寶山等海防遺蹟一起以「鎮海口海防遺蹟」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5],並於1996年以「鎮海口海防遺址」的名義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大成殿於2000年12月被列入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3]。硯池於1996年11月被公佈為文物保護點[8]

參考資料

  1. ^ 1.0 1.1 黃定福. 宁波的孔庙与学宫:旧时的宁波就有8座孔庙学宫. 中國寧波網. 2013-08-04 [201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2. ^ 2.0 2.1 2.2 镇海口海防遗址. 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2006-01-04 [201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3. ^ 3.0 3.1 3.2 3.3 孔庙大成殿. 鎮海區文管辦. 2005-12-30 [201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4. ^ 4.0 4.1 王榮商 (編). 卷十 学校上. 镇海县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國二十年. 
  5. ^ 5.0 5.1 5.2 第二十四编 文化 新闻.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6. ^ 镇中简史. 浙江省鎮海中學. [201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7. ^ 民國二十年《鎮海縣誌卷十 學校上》:十二年,署縣事陸玉書重浚硯池,並修石欄,移文筆峰於硯池前。
  8. ^ 8.0 8.1 砚池. 鎮海區文管辦. 2005-12-30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9. ^ 民國二十年《鎮海縣誌卷十 學校上》:距門前丈余為泮池,繚以石砌,跨以石橋三,中左右各築石路曰甬道。
  10. ^ 泮池. 浙江省鎮海中學.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7). 
  11. ^ 11.0 11.1 大成殿. 浙江省鎮海中學. [201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7). 
  12. ^ 嚴水孚 (編). 第三部分 檐楯. 《镇海古建筑艺术集锦》. 雲南美術出版社. 2004. 
  13. ^ 民國二十年《鎮海縣誌》:庭盡為門三,門各二扉,額曰大成門。門東為名宦祠三間,又東一間為弄,三間為更衣廳,門西三間為鄉賢祠,又西為弄一間,為更衣廳三間。
  14. ^ 民國二十年《鎮海縣誌卷十 學校上》:十四年七月,颶風淫雨,大成殿傾圮,兩廡、戟門暨崇聖、鄉賢祠多損壞,令王夢弼同教諭邵向榮,訓導葉元碧重修……二十二年,邑人盛炳緯等集資修大成殿……
  15. ^ 15.0 15.1 吳善清. 教育战线的开拓者——记何性善. 紹興文理學院校友總會. 2010-04-03 [201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16. ^ 民國《鎮海縣誌卷十 學校上》:文昌祠舊址在泮池西,久圮,後重建於梓蔭山上,清光緒三十四年冬燬
  17. ^ 梓荫阁. 浙江省鎮海中學. [201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7).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