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郭彩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彩蘭馬來文英文:Kook Chaw Lan,1941年6月10日—1998年2月16日),馬來西亞林連玉精神獎第十三屆得主[1]。祖籍廣東開平,馬來西亞人,是該國華文教育工作者,曾任該國雪蘭莪巴生中華獨立中學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的校長。

生平

誕生於馬來西亞彭亨文冬縣金馬蘇新村,小學就讀於文冬啟文華小,1959年初中畢業於文冬啟文中學。1962年,於吉隆坡坤成女子中學高中理科班畢業。1964年,在她極力爭取下,家人勉為其難,儉衣節食資助她負笈台灣國立師範大學讀物理系。1967年大學畢業後返馬。時維60年代末,馬國時局動盪,經濟停滯,台灣文憑不受承認,留台生覓職不易。於是,郭氏於1968年至1970年間在馬來西亞彭亨州的地里望華小擔任兩年余的臨教,復於1972年至1974年曾任新加坡永泰製衣廠實驗師,後因其性格剛烈直率,不平則鳴,促使她1974年中離職,回鄉擔任文冬蘇萊曼中學華文教師。1975年初,郭氏受聘於復興中的巴生中華獨中擔任數理導師。在接下來的10年中,先後擔任校長、署理校長、教務主任等職,見證了一所處於困頓中的華文獨立中學,在逆境中典型的掙扎求存。

1985年,馬來西亞吉蘭丹州掀起復興救亡運動,當年2月6日,以巴生中華獨中的教師代表身份,聯合全校14個班級同學代表向吉蘭丹中華獨中復興工委會發出支持信。同年,首批丹中學子寄讀在她時任教務主任的巴生中華獨中。翌年,在當時吉蘭丹中華獨中復興運動中擔任策劃工作的蘇天助的邀勸下,率領38名寄讀生,回返吉蘭丹州哥打巴魯市的校園,擔任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復興後首任校長,在丹中復興工委會的領導下,配合董事會進行艱巨的復興救亡工作。復興初期的丹中百廢待興,郭氏以其有掌校經驗,又有編課、教學和督學能力,從而以專才辦學,為丹中復興奠下基礎。1988年,丹中由救亡階段,進入建校階段,乃退居第二線,任副校長兼教務主任至1995年杪。1996年退休,卸下副校長、教務主任職轉任訓導主任兼物理導師至1997年杪,1998年初,罹患末期胰臟癌,卸下訓導主任職,續任物理導師至2月,2月16日逝世。[2]:8

評價

郭氏在50、60年代全球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的背景下[3]:34,投入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運動23年,期間全程參與了視為自70年代馬來西亞獨中復興運動延伸而來[4]的70年代和80年代兩所獨中的復興救亡運動,先後在兩所獨中最困頓的時候,出任校長、署理校長、教務主任等重要職位。2000年,因「數十年來獻身獨中,建教與共,無怨無悔,畢生奉獻,死而後已,遺愛丹中」[1],而獲馬來西亞林連玉基金追頒第十三屆林連玉精神獎。

言行

  1. 蘇天助在1985年底徵得巴生中華獨中董事會同意,邀勸時任教務主任的郭彩蘭前往吉蘭丹出任校長,經再三要求後,與蘇天助約法三章:一、要保證一定要成功復辦丹中;她不想做第二闖王李自成,斷臂吉蘭丹;二、只負責校內教學與辦學;三、因交遊局限,不可強求她對外。後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對其三弟說:"是天助拖累了我,是天助把我帶來吉蘭丹"[2]:13-14
  2. 復興初期,學校假期間她都讓教師放假休息,自己看守校園,後來有一回董事載她回文冬老家,她因為離開太久,找不到回家的路。[2]:5
  3. 「自我犧牲是沒有什麼,以九十年有限之生命,立億萬年不拔之根基,我是可以捨生取義的。我有一股愛國之熱血,助人之美德,[要]我一旦為眾人犧牲,也在所不辭,只要祖國需要我的話...」截自其日記(1965年6月7日,時大學一年級)[2]:2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甄供. 《凭着这颗心:东西海岸两所中华独中复兴运动》.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 董總、新紀元學院馬來西亞族群研究中心聯合出版. 2008年. ISBN 9789831691984 (中文(馬來西亞)). 
  2. 董事會/復興工委會編印.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复兴运动会讯》. 吉蘭丹: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 1985. 
  3. 蔡麗娟主編. 〈永别了,郭校长〉. 《丹中校訊》第11期 (吉蘭丹: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 1998年3月. 
  4. 陳淑芳主編. 〈追思会 永远的怀念〉. 《丹中校訊》第12期 (吉蘭丹: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 1998年6月. 
  5.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獎助學基金委員會編. 〈永恒的关怀〉. 《籌募郭彩蘭大專貸學基金慈善晚宴紀念特刊》 (吉蘭丹: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 1999. 
  6. 巴生中華獨立中學-中華百年記事大要

註釋

  1. ^ 1.0 1.1 林连玉精神奖得主一览. [2015-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6). 
  2. ^ 2.0 2.1 2.2 2.3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獎助學基金委員會編. 〈永恒的关怀〉. 《籌募郭彩蘭大專貸學基金慈善晚宴紀念特刊》 (吉蘭丹: 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 1999. 
  3. ^ 甄供. 《凭着这颗心:东西海岸两所中华独中复兴运动》.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 董總、新紀元學院馬來西亞族群研究中心聯合出版. 2008年. ISBN 9789831691984 (中文(馬來西亞)). 
  4. ^ "...獨中復興運動是個分水嶺。在這個意義上,獨中復興運動不只是全馬60間獨中的復生,也是董教總組織的拓展和重組,而1974年巴生中華獨中及1985年吉蘭丹中華獨中的復興,可視為獨中復興運動的餘波。"廖文輝. 《华校教总及其人物(1951-2005)》.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總). 2006: pg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