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鄭愔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愔
出生7世紀
唐朝
逝世710年
唐朝
職業唐朝武周官員
父母鄭玄昇
親屬妹夫崔景晊、外甥崔圓

鄭愔(愔的讀音同音,7世紀—710年),文靖[1]唐朝武周官員唐中宗年間短暫拜為宰相

家世

鄭愔原本姓鄚,改姓鄭,混入滎陽鄭氏[2][3];父鄚玄昇,衛州刺史[4]

早期仕途

鄭愔十七歲中進士武則天年間,鄭愔依附酷吏來俊臣得以進身為臨武丞,來俊臣奉命查案,屠害忠良,每有羅織文狀,都密令鄭愔起草文字陷害他人於罪。[5]武則天侄梁王武三思武崇訓迎娶前皇帝皇太子李顯嫡女安樂郡主李裹兒,武三思令宰相和鄭愔等詞人為賦《花燭行》。[6]後來來俊臣被誅,鄭愔又諂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被推薦為殿中侍御史[1][7][8]

唐中宗復辟年間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敬暉袁恕己等人發動神龍革命,殺張易之張昌宗,迫武則天禪讓,李顯復辟,是為唐中宗,鄭愔也因而被貶宣州司戶參軍,又犯貪污罪而潛逃到東都洛陽,密會武三思。當時武三思為中宗寵臣且與有權勢的韋皇后私通,正陷入與張柬之崔玄暐等領導者的權力鬥爭。鄭愔初見武三思,先大哭,再大笑。武三思素來貴重,感到迷惑。鄭愔答:「我剛見大王時哭,是哀大王將遭戮滅族。後大笑,是喜大王得到我鄭愔。大王雖然得天子之寵,但那五人都據將相之權,膽略過人,廢太后(即武則天)如反掌。大王自視自己的勢位與太后哪個更重?那五人日夜切齒,欲吃大王的肉,不滅盡大王一族不足以滿足他們的心志。大王不去此五人,就危如朝露,卻晏然還自以為安如泰山,這是我鄭愔為大王寒心的地方。」武三思大悅,與鄭愔登樓,問以自安之策,引為中書舍人,於是鄭愔與崔湜皆為武三思謀主。[1]很快,武三思和韋皇后說服中宗表面上給五功臣封王,實則罷其相位。[7]

二年(706年)春,上《聖感頌》,中宗為之刻石。[9]鄭愔素被敬暉等所廢黜,五月任許州司功參軍時,在武三思指使下彈劾當時已都被遣出京城長安的五功臣與先前三月因計劃殺武三思、廢韋后而伏誅的駙馬都尉王同皎同謀,六月,五功臣都被貶為邊遠州司馬。七月,武三思又派人故意在洛陽聲張自己和韋后的私情,意圖激怒中宗,嫁禍五功臣。鄭愔時任侍御史,以此彈劾五功臣,請求族誅他們。中宗拒絕了,但將五功臣流放到更遠的州,[10][11]他們隨後或死去或被武三思下令殺死。[12][13][14]

景龍元年(707年),中宗庶子皇太子李重俊怒安樂公主李裹兒及武崇訓常侮辱自己及試圖以李裹兒為皇太女取自己而代之,遂起兵殺武三思、武崇訓,但隨後被擊敗,逃亡中被殺。鄭愔又親附韋后,二年(708年)二月在太常少卿[15]任上引申歌曲《英王石州》《桑條韋》稱中宗、韋后早有為帝為後之預兆,作《桑條歌》十篇獻上,[16][17]中宗高興,給予厚賞。[14][18][19]鄭愔與侍中韋巨源、宰相宗楚客、右補闕趙延禧等說祥瑞妖異,私下引導韋后行武則天故事。[8][20]四月,中宗置脩文館學士,鄭愔在其中。[21]

三年(709年)三月,鄭愔在太常少卿兼檢校吏部侍郎任上被任為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為實質宰相[22]又任為吏部尚書。他與時任中書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一起負責選官,兩人都腐敗,貪贓受賄。[23][24][25][26][27]侍御史靳恆監察御史李尚隱彈劾之,監察御史裴漼奉命審案。[10]崔湜和鄭愔都被罷官。五月,鄭愔流放吉州,崔湜貶江州司馬。[28]中宗昭容上官婉兒、李裹兒、李裹兒新丈夫武延秀從中說情後,崔湜為襄州刺史,[29]鄭愔為江州司馬。[30][31]九月,中宗又召曾為修文館學士的崔湜、鄭愔回京參與祭祀天地大禮,又任鄭愔為吏部侍郎。[14][32]

中宗死後

四年(710年),中宗暴崩。傳統史家認為他是被韋后和李裹兒毒殺,以使韋后如武則天般稱帝,李裹兒為皇太女。中宗另一庶子溫王李重茂被立為帝,即唐殤帝,韋后作為皇太后攝政握有實權。韋太后貶鄭愔為江州司馬,鄭愔行經均州,與失寵於中宗並遭貶的中宗子均州刺史譙王李重福及洛陽人張靈均密謀起兵討韋太后。[14][33]

中宗崩後不到一個月,中宗妹太平公主和侄子臨淄王李隆基政變殺韋太后、李裹兒。李隆基父前皇帝相王李旦復闢為唐睿宗取代了殤帝。鄭愔當時未及舉兵,已被召回任秘書少監,這時又貶為沅州刺史。他故意留在洛陽,料到李重福在張靈均策劃下不久將起事。他在李重福妹宜城公主駙馬都尉裴巽的官邸做準備,起草詐稱中宗命李重福繼位及李重福稱帝詔書各一,[14][34]並自署左丞相、[33]知內外文武事,張靈均以下也依次除署官職。[35]

9月9日,李重福到洛陽,住進裴巽家,洛陽官員吃驚逃散。李重福前去左、右屯營意圖奪取軍權,但留台侍御史李邕說服屯營拒之。李重福至營,營中亂箭射之。李重福攻左掖門,也被擊退。他逃跑,意圖藏匿,次日,搜索軍隊逼近,他投漕渠溺死。[33][35]鄭愔貌丑多鬍鬚,梳頭髻穿女人衣服躲在車裏想逃,被捕。[36]與張靈均一同受審時,他嚇得大腿發抖不能回答。張靈均則神氣自若,看着鄭愔說:「我和這種人舉事,敗了是應該的。」在中書侍郎、雍州長史張說審問下,鄭愔和張靈均招供了全部情狀,都被帶到東都鬧市斬殺。[1][37][38]鄭愔被族誅[8]

有詩一卷。[1]

評價

  • 胡三省:史言張靈均雖幸禍好亂之人,猶能臨死不變。鄭愔者,反覆於群憸之間,冒利不顧,而畏死乃爾,烏足以權大事乎!

參考文獻及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全唐詩
  2. ^ 《朝野僉載·卷四》;唐鄭愔曾罵選人為「痴漢」,選人曰:「仆是吳痴,漢即是公。」愔令詠痴,吳人曰:「榆兒復榆婦,造屋兼造車。十七八九夜,還書復借書。」愔本姓鄚,改姓鄭,時人號為「鄚鄭」。
  3. ^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五十五·嘲誚三》:唐鄭愔曾罵選人為痴漢。選人曰:「仆是吳痴,漢即是公。」愔令詠痴。吳人曰:「榆兒復榆婦,造屋兼造車。十七八九夜,還書復借書。」愔本姓鄚,改姓鄭,時人號為鄚鄭。
  4. ^ 《新唐書》卷七十五上
  5. ^ 《冊府元龜·傾險》
  6.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
  7. ^ 7.0 7.1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8. ^ 8.0 8.1 8.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9. ^ 《新唐書》卷二百零六
  10. ^ 10.0 10.1 《舊唐書》卷一百
  11.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九
  12. ^ 《舊唐書》卷九十一
  13.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15. ^ 《資治通鑑》作太常卿
  16. ^ 《舊唐書》卷三十七
  17. ^ 《新唐書》卷七十六
  18. ^ 《舊唐書》卷五十一
  19. ^ 《舊唐書》卷九十二
  20.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三
  21. ^ 《新唐書》卷二百零二
  22. ^ 《新唐書》卷四
  23. ^ 《舊唐書》卷七十
  24. ^ 《舊唐書》卷九十六
  25. ^ 《新唐書》卷五十
  26. ^ 《新唐書》卷一百零二
  27.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四
  28. ^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
  29. ^ 《新唐書》卷九十九
  30. ^ 《舊唐書》卷七
  31. ^ 《舊唐書》卷七十四
  32.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下
  33. ^ 33.0 33.1 33.2 《舊唐書》卷八十六
  34.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
  35. ^ 35.0 35.1 《新唐書》卷八十一
  36. ^ 《舊唐書》卷九十七
  37. ^ 《新唐書》卷五
  38.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