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遵義醫科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遵義醫科大學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老校名關東醫學院大連醫學院、大連大學醫學院
校訓明德篤學,求是致用
創辦時間1947年5月4日 (1947-05-04)
 中華民國大連市
校慶日5月4日
學校標識碼4152010661
學校類型省屬高校
黨委書記何志旭
校長劉建國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
貴州省遵義市
新蒲校區新蒲新區學府西路6號
大連路校區匯川區大連路201號
廣東省珠海市
珠海校區金灣區金海岸
代表色遵醫紅
隸屬貴州省教育廳
網站www.zmu.edu.cn
位置
地圖

遵義醫科大學(英語:Zunyi Medical University,縮寫:ZMU),簡稱遵醫,前身為大連醫學院,由東北民主聯軍衛生部部長王布君大連創辦,創建於1947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1]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時期,為支援「三線」建設,改變黔北缺醫少藥的現狀,將大連醫學院整體南遷歷史文化名城遵義,更名為遵義醫學院。

195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69年為支援「三線」建設,學校整體南遷至貴州省遵義市,更名為遵義醫學院;2016年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遵義醫科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類區域高水平大學之一,是貴州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衛健委省部共建大學,入圍「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歷史沿革

大連醫學院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中共中央決定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1947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遼東軍區第二衛生部長王布君遵照上級指示,籌備成立了大連醫學院,成為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4月,大連醫學院更名為關東醫學院;5月,關東醫學院成立,王布君擔任院長。1949年4月,大連大學創校,關東醫學院併入大連大學,稱大連大學醫學院,沈其震任院長。

1950年7月,大連大學撤銷,成立大連醫學院。1965年,美國擴大對越南侵略,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中共中央決定加強備戰;5月,衛生部決定將大連醫學院遷往四川省;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決定大連醫學院改遷貴州省。

遵義醫學院時期

1969年5月,大連醫學院南遷至遵義市,更名為遵義醫學院。1979年1月17日,大連醫學院恢復。1982年,為支持大連醫學院復辦,大部分教職工分批調回大連,遵義醫學院元氣大失。2002年,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正式啟用。2013年9月,遵義醫學院新蒲校區正式啟用,與大連路校區、珠海校區形成「一校三區」格局。2016年10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遵義醫學院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遵義醫科大學時期

2018年11月,遵義醫學院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2021年10月,遵義醫科大學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22年12月21日,遵義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成立,是貴州省首個成立全科醫學院的高校。

文化

校徽

遵義醫科大學校徽由遵義和遵醫的拼音首字母「ZY」融入「義」組合變形設計而成,宛如展翅飛翔的和平鴿,。鴿翅向外延伸,形成展開的書本,體現了學校主題。鴿尾進行了誇張設計,線條形如直刺蒼穹的箭頭。「義」字的一點與「Y」又組成一個雀躍的人。從鴿頭至鴿尾有機地連成一條飛速的旋弧箭角。

校訓

明德篤學,求是致用

學校現狀

院系設置

遵義醫科大學成立時,本着「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和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大連路校區設有第一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新蒲校區設有基礎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管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麻醉醫學院、檢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醫學信息工程學院、法醫學院、全科醫學系、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珠海校區設有第五臨床醫學院。

研究機構

遵義醫科大學設立了多個研究機構,如貴州省高校人文醫學研究中心、生命科學研究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基礎藥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貴州省麻醉與器官保護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生物催化與手性藥物合成重點實驗室等。

知名校友

醫學微生物學魏曦生理學沈其震吳襄古人類學吳汝康吳新智病理學楊簡細胞生物學薛社普藥理學家張毅,外科學家陳榮殿,動物學家伍律,影像醫學專家龔啟勇

外部連結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历史沿革. -遵義醫科大學.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