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侯
趙成侯 | |||||
---|---|---|---|---|---|
統治 | 前374年─前350年 | ||||
出生 | ? | ||||
逝世 | 前350年 | ||||
安葬 | 不明 | ||||
| |||||
政權 | 趙國 |
趙成侯(?—前350年),中國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姓趙,名種,趙敬侯之子。在位前期頗有戰功。濁澤之戰令魏文惠王對趙國產生了芥蒂,此間雖然趙國屢次幫助魏國抵禦秦、齊兩強的進攻(十一年,秦攻魏,趙救之石阿。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趙救之。十三年,秦獻公使庶長國伐魏少梁,虜其太子、痤。魏敗我澮,取皮牢。成侯與韓昭侯遇上黨。十四年,與韓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齊。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但雙方仍是分歧大於合作。的最終決戰已不可避免。前353年,據《戰國策·秦策三》記載魏惠王親自領兵,在三梁戰勝了趙軍,將兵眾十萬包圍了邯鄲。《趙世家》亦支持攻打邯鄲的主帥就是魏惠王。而龐涓之攻邯鄲卻不見於史料。趙國苦戰一年余,終於邯鄲城陷。竹書紀年描寫經過長期的圍困,「邯鄲四曀,室多壞死」。趙國雖然在趙軍的抵抗和諸侯的援助下「不割而邯鄲復歸」,但已元氣大傷無力同魏國以及新崛起的齊、秦、楚抗衡。
簡介
前375年,趙敬侯卒,趙成侯繼位。
趙成侯元年(前374年),趙勝舉兵與趙成侯爭位,被成侯平定。
前371年,擊敗秦國軍隊於高安。
前372年,趙成侯在邢地(今河北邢臺漿水村附近)高築檀台,以會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臺。
前369年,魏國魏罃、魏緩兄弟反目內戰,趙成侯與韓恭侯趁機介入,率領聯軍入魏,並在濁澤(今山西運城)大敗魏軍,是為濁澤之戰。接着兩軍包圍魏國首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趙成侯主張殺魏罃,改立魏緩,並要魏緩割讓土地給趙國、韓國,這樣趙、韓都得益。韓恭侯則說要讓魏罃、魏緩「同時並立」,分成「兩個魏國」,使魏國成為宋國、衛國那樣的弱國,則韓、趙兩國日後再無魏國之患。但趙成侯不願意。韓恭侯一怒之下,率領韓國軍隊退兵。趙成侯見趙軍勢孤,也只好班師回國。聯軍不戰自破,魏罃殺魏緩,自立為君,即魏文惠王。
前367年,聯合韓恭侯介入,立東周惠公,自此東周國由西周國分出。
前353年,魏國派大將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圍趙都城邯鄲。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於桂陵。趙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文惠王與趙成侯在邯鄲城南的漳水會盟,趙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條約。
參考書籍
- 沈長雲,《趙國史稿》,中國,中華書局
前任: 父趙敬侯 |
趙國君主 前374年—前350年 |
繼任: 子趙肅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