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越縵堂日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越縵堂日記
作者李慈銘
系列雜記系列
語言中文
主題記載從清咸豐光緒四十年之間的大量治學札記、朝野見聞、朋蹤聚散、人物評述、古物考據、書畫鑑賞、山川遊歷及各地風俗。
發行資訊
出版地點中國
中譯本出版日期1920年(蔡元培助其出版)
媒介線裝書
頁數9部分(甲寅日記-苟學齋日記後集)

越縵堂日記》,是清代著名的日記,文字達數百萬言。為作者李慈銘積四十年心力,銖積寸累而寫成,如當日「無暇寫日記,皆草草札記之邸抄面紙」[1],日後仍「補錄前月日記訖。」[2]中間亦有短暫闕失或輟記。[3]

目錄

日記共包括《甲寅日記》、《越縵堂日記乙集-壬集》、《孟學齋日記》、《受禮廬日記》、《祥琴室日記》、《息荼庵日記》、《桃花聖解庵日記》、《荀學齋日記》、《苟學齋日記後集》九部分。

特點

內容記載了清咸豐光緒四十年間有大量的治學札記、朝野見聞、朋蹤聚散、人物評述、古物考據、書畫鑑賞、山川遊歷及各地風俗,文學價值很高。

另一方面史學價值亦高,如記載胡雪巖之「阜康號擠兌事件」,《翁同龢日記》僅云:光緒九年十一月初六日,「京都阜康銀號,大賈也,昨夜閉門矣,其票存不可勝計,而圓通觀粥捐公項六千兩亦在內,奈何奈何!」僅寥寥數十字,但《越縵堂日記》的記載達數百字,「光緒九年十一月初七:昨日杭人胡光墉所設阜康錢鋪忽閉。……湘陰西征軍餉皆倚光墉以辦。凡江浙諸行省有大役,有大賑事,非囑光墉,若弗克舉者。故以小販賤豎,官至布政使,階至頭品頂戴,服至黃馬褂,……所畜良賤婦女以數百,多出劫奪。亦頗爲小惠,置藥肆,設善局,施棺衣,爲饘粥。時出微利以餌士大夫……忽天津電報言南中有虧折,都人聞之,競往取所寄者,一時無以應,夜半遂潰,劫攘一空。聞恭邸、文協揆等皆折閱百餘萬。亦有寒士得數百金托權子母爲生命者同歸於盡。……」。

1959年,由雲龍整理編輯其日記並擷成《越縵堂讀書記》,專取日記中的讀書心得、札記部分。

讚譽

《越縵堂日記》大抵是李慈銘生前認定的傳世之作,因此在字裏行間都不能苟且,還常將日記借友好閱讀。如同治九年十月十五日記,「作片致孫子宜,索還日記」。同治十年四月朔又記,「作書致周允臣,藉以近年日記兩冊」。李死後,文廷式曾見其《日記》[4],並摘抄之。[5]《紹興公報》、《文藝雜誌》、《中國學報》相繼刊出。[6]1920年由生前好友蔡元培助其出版第二函至第七函,共51冊,1936年,根據錢玄同的倡議,商務印書館又影印了《越縵堂日記》第一函,共13冊,李慈銘的日記第八函被其門人樊增祥索去,下落不明,[7]其他七函皆公諸於世。1988年,李慈銘的最後一函日記「失而復得」,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出版,名為《荀學齋日記後集》,共9冊。至此,李慈銘的日記終於得以完整面世。[8]《越縵堂日記》出版後風行海內,士林爭相一睹為快,被譽為「日記之大觀,掌故之淵藪」,《越縵堂日記》與《緣督廬日記》、《湘綺樓日記》和《翁同龢日記》同為晚清四大日記。[9]

批評

也有人對於《越縵堂日記》持反面的看法:

  • 魯迅說道:「《越縵堂日記》近來已極風行了。我看了卻總覺得他每次要留給我一些很不舒服的東西。為什麼呢?一是鈔上諭,……二是許多墨塗,……三是早給人家看,鈔,自以為一部著作了。我覺得從中看不見李慈銘的心,卻時時看到一些做作」。[10]
  • 清人劉體智異辭錄》著錄十二條李慈銘相關佚事,又評《越縵堂日記》:「蒓客記所讀之書全無宗旨,嫌其太雜。經史子集,無一不有,讀之未畢,隨手札記,難免首尾不貫。」、「在他人畢生精力所在,僅看一序,以一日了之,便加評語」,意指李慈銘讀書常不及深審,即筆記批評他人之著作。[11]

外部連結

越縵堂讀書記·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註釋

  1. ^ 《越縵堂日記》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
  2. ^ 《越縵堂日記》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
  3. ^ 如咸豐四年八月十九日至是年年底皆「燬於兵火」;咸豐七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一日「以落解,不及記」;咸豐九年六月至九月「以入都,不及記」;同治元年六月至八月「中輟」。
  4. ^ 《聞塵偶記》云:「李蓴客以就天津書院故,官御史時,於合肥不敢置一詞。觀其日記,是非亦多顛倒,甚矣文人託身不可不慎也!然蓴客秉性狷狹,故終身要無大失,視舞文無行之王闓運,要遠過之。」
  5. ^ 《一士類稿》載:「廷式嘗摘抄慈銘日記,間加批識」。
  6. ^ 王重民《李越縵先生著述考》
  7. ^ 鄭逸梅《清娛漫筆》提到蘇繼卿老人稱抗戰前曾在北京遇識樊增祥之長女,得知日記一直由樊氏珍藏,樊增祥去世後,其家人將日記轉讓給某書商,又輾轉為漢奸陳群所獲,抗戰勝利,由湯恩伯前去接收,「所謂已被毀的部分日記或許尚在天壤間,但不悉何時始得出現」。
  8. ^ 張曉唯撰〈越縵堂日記「續篇」述略〉一文引1988年3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刊出署名「海波」的文章,題為《關於李越縵〈郇學齋日記〉》該文披露這宗珍貴的手稿近年已失而復得,唯該文未多談其「失而復得」的來龍去脈。
  9. ^ 金梁:《近世人物誌》
  10. ^ 魯迅:《怎麼寫———夜記之一》
  11. ^ 劉體智《異辭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書中著錄十二條:「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李慈銘讀書不終卷、李慈銘於小學未識門徑、李慈銘隱善揚惡、李慈銘詞章差強人意、李慈銘未能盡通古禮、李慈銘謾罵時人、李慈銘論一時之人、李慈銘論一處之人、李慈銘有揶揄之筆、李慈銘記妻妾爭鬥、潘鼎新贈李慈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