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赫爾曼·巴文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牧師
赫爾曼·巴文克
巴文克 1913
出生(1854-12-13)1854年12月13日
霍赫芬, 荷蘭
逝世1921年7月29日(1921歲—07—29)(66歲)
阿姆斯特丹, 荷蘭
政黨反革命黨
信仰基督教 (歐陸改革宗)
教會職務
教會荷蘭基督教改革宗教會(Christelijke Gereformeerde Kerk in Nederland)
授予聖職1881[1]
學術背景
母校
論文A Succinct Demonst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chleiermacher upon the Exposition of Holy Scripture[2]
博士導師Jan Hendrik Scholten[2]
受影響自
學術工作
學科神學
副學科教義神學
學派或傳統新加爾文主義
研究機構
著名作品改革宗教義學 (1895–1901)
施影響於
加爾文主義
約翰·加爾文
 主題

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1854年12月13日—1921年7月29日)是荷蘭改革宗的神學家和牧師。他與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和本傑明·華菲爾德(B. B. Warfield)都是加爾文主義傳統的重要學者。

生平

背景

巴文克於1854年12月13日在荷蘭的霍赫芬市出生。他的父親是德國人揚·巴文克(Jan Bavinck, 1826-1909)。揚·巴文克在神學保守並持分離主義立場的荷蘭基督教改革宗教會(Christelijke Gereformeerde Kerk in Nederland, CGKN)擔任牧師。1873年高中畢業後,巴文克入學坎彭神學院,但在一年之後又轉學萊頓接受更多的學術訓練。他在學生日記中寫道,轉學是因為他被在萊頓服侍的牧師Johannes Hendricus Donner的講道所激勵。巴文克師從約翰內斯·舒爾滕(Johannes Scholten)和亞伯拉罕·庫嫩(Abraham Kuenen)等重要學者,並於1880年完成了關於慈運理倫理學的論文從萊頓大學畢業。

一年後,巴文克被任命為坎彭神學院的教義學教授。他所在的宗派是由早期正統加爾文主義者從國家改革宗教會(Nederlandse Hervormde Kerk, NHK)分裂出的,這次教會分離被稱為「 Afscheiding」(大分離)。之後國家教會又發生了第二次更大的分裂,在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的領導下許多教會離開了國家教會,史稱哀慟者(Doleantie:歷史上用來指稱那些在多特會議之前反對阿民念主義的改革宗牧師)。在巴文克任職期間,他協助了他的宗派與第二次分離出來的教會的合併工作。

分離派與哀慟者派合併為荷蘭改革宗教會(Gereformeerde Kerken in Nederland, GKiN)的結果是新教會繼承了原先分離派的宗派神學院。巴文克留在坎彭來幫助他的同事和其他人適應這個更大的新教會。當分離派與哀慟者派合併時,有少數分離派教會退出了聯盟。他們以基督教改革宗教會(Christelijke Gereformeerde Kerken, CGK)的身分成立了新的宗派,並在阿珀爾多倫(Apeldoorn)建立了自己的神學院。

阿姆斯特丹

在這些變動當中,巴文克繼續他的講授,研究,寫作和出版,這些工作使他成為出眾的正統加爾文主義神學家和牧師。

在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的領導下,新近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U)旨在成為以改革宗理念在各個思想領域中做研究的堡壘。自由大學有自己的神學系來訓練神職人員。它不同於坎彭神學院,自由大學既獨立於政府,也不隸屬於任何宗派。但神學仍然是自由大學數十年中的首要關注。因此當巴文克首次被邀請加入自由大學時,他必須考慮在看似如此獨立的環境中教授他的神學關切的利弊。他可能覺得與凱波爾在一起任教有些過於擁擠了。

在多次拒絕後,巴文克終於答應了凱波爾的請求。 1902年,他接替凱波爾擔任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神學教授。 凱波爾已經承擔了其他的工作,只是想找一個最好的人選來代替自己。巴文克由此搬到了大城市,當時他的第一版多卷本的《 改革宗教義學》已經出版。在他接下來的教學生涯中,他留在了自由大學。 1906年,他成為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13] 1911年,他被任命為荷蘭國會議員。在政府沒有提供財政援助的情況下,他協助鼓勵改革宗信徒建立自己的基督教學校,直到政府開始資助所有的學校並由此結束了長達80年的「學校戰爭」。

1908年他訪問美國並在普林斯頓神學院的Stone講座做演講。

巴文克於1921年7月29日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巴文克和凱波爾

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將他與他的同儕亞伯拉罕·凱波爾相提並論。巴文克的第一位傳記作者J. H. Landwehr談到兩者:「巴文克是亞里士多德主義者,凱波爾則具有柏拉圖式的精神。 巴文克思路清晰,凱波爾思想活躍。 巴文克研究歷史所傳承的; 凱波爾以直覺做推測性的研究。巴文克主要用歸納思維。 凱波爾卻主要使用演繹邏輯。」 巴文克和凱波爾思想上的一個重要差異主要是用神學上所謂的「普遍恩典」的教義與「對立(the Antithesis)」的教義之間的對比來表述的。 巴文克強調普遍恩典,而凱波爾(有時非常嚴格地)強調對立的教義。雅各布·克拉普維克(Jacob Klapwijk)在改革宗哲學的重要著作《將所有的心意奪回》(Captivity Every Thought, 1986)中對這兩個立場進行了比較,以此來表明在荷蘭改革宗教會(GKiN)和新加爾文主義基督教社會運動中這兩種交織又有張力的傳統。

神學

巴文克的啟示論

巴文克意識到了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啟示教義的主觀主義傾向所引起的未解的問題。他非常關注啟示論中的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問題,並以自己的方式使用了施萊爾馬赫的啟示論,將聖經作為其神學工作的客觀標準。 巴文克還強調了教會的重要性,教會塑造了基督徒的意識和經驗。(來源:Byung Hoon Woo,赫爾曼·巴文克和卡爾·巴特)

著作

本部分僅包括英文版本的Bavinck著作(字母順序)。

  • 基督教世界觀。由Nathaniel Gray Sutanto,James Eglinton和Cory C. Brock翻譯和編輯。惠頓(Wheaton):Crossway,2019年。 (原作:1904年;英文版從第二版翻譯而來)
  • 論宗教,科學和社會。由Gerrit Sheeres和Harry Boonstra翻譯。約翰·博爾特(John Bolt)編輯。大急流城:貝克學術出版社,2008年。
  • 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講道與講道人。由James P. Eglinton翻譯和編輯。皮博迪(Peabody):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2017年。
  • 太初:創造神學的基礎(In the Beginning: Foundations of Creation Theology)。約翰·博爾特(John Bolt)編輯。約翰·弗賴恩德(John Vriend)翻譯。大急流城:貝克,1999年。
  • 我們合理的信仰。亨利·茲爾斯特拉(Henry Zylstra)翻譯。大急流城:埃德曼斯(Eerdmans),1956年。 (原作:1909年)
    • 更新版本: 《神的奇妙工作:根據改革宗認信的基督教信仰指南》(The Wonderful Works of God: Instruction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ccording to the Reformed Confession)。亨利·茲爾斯特拉(Henry Zylstra)和納撒尼爾·格雷·蘇坦托(Nathaniel Gray Sutanto)譯(前言)。 Glenside:威斯敏斯特神學院出版社,2019年。
    • 中文版:我們合理的信仰,趙中輝,南方出版社,2011(改革宗出版社,2006)
  • 改革宗教義學。約翰·博爾特(John Bolt)編輯。約翰·弗賴恩德(John Vriend)翻譯。 4卷大急流城:貝克(2003-2008)。 (原文: Gereformeerde Dogmatiek , [14] 1895-1901年)
    • 卷1個序言
    • 卷2神與創造
    • 卷3罪與救恩
    • 卷4聖靈,教會和新創造
  • 改革宗教義學:精縮版一冊。約翰·博爾特(John Bolt)編輯。大急流城:貝克學術出版社,2011年。
    • 中文版:改革宗教義學:四卷精縮版,CETS
  • 改革宗倫理學。約翰·博爾特(John Bolt)編輯。大急流城(Grand Rapids):貝克學術出版社(Baker Academic),2019年進行中。
    • 卷1 受造,墮落和悔轉的人性
  • 被恩典拯救:聖靈在呼召和重生中的工作(Saved By Grace: The Holy Spirit's Work in Calling and Regeneration)。由Nelson D. Kloosterman翻譯。由J. Mark Beach編輯。大急流城:宗教改革遺產出版社,2013年。
  • 神論(The Doctrine of God)。威廉·亨德里克森(William Hendriksen)翻譯和編輯。愛丁堡:真理旗幟,1977年。
  • 基督教家庭(The Christian Family)。由Nelson D. Kloosterman翻譯。大急流城:基督教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 (原作:1908年)
  • 末了的事:此世與來世的盼望(The Last Things: Hope for This World and the Next)。約翰·博爾特(John Bolt)編輯。約翰·弗賴恩德(John Vriend)翻譯。大急流城:貝克,1996年。
  • 啟示的哲學:1908-1909年的Stone講座,普林斯頓神學院。紐約:Longmans,Green和Co.,1909年。
    • 更新版本:啟示哲學:新註釋版。由Cory Brock和Nathaniel Gray Sutanto編輯。皮博迪(Peabody):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2018年。
    • 中文版:啟示的哲學,趙剛,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 以讚美獻上為祭:主餐前後的默想(he Sacrifice of Praise: Meditations Before and After Receiving Access to the Table of the Lord)。由約翰·多芬(John Dolfin)翻譯。大急流城:路易斯·克雷格爾(Louis Kregel),1922年。 (原作:1901年)
    • 更新版本:以讚美獻上為祭。由卡梅隆·克勞斯(Cameron Clausing)和格雷戈里·帕克(Gregory Parker)翻譯和編輯。皮博迪,亨德里克森:2019年。

文章:

參考

腳註

 

  1. ^ 1.0 1.1 Eglinton & Bräutigamb 2013,第38頁.
  2. ^ 2.0 2.1 Brock 2018,第107頁.
  3. ^ Brock 2018,第47頁; Eglinton 2013,第85頁.
  4. ^ Brock 2018,第44頁.
  5. ^ Brock 2018.
  6. ^ Van Engen 2001,第145頁.
  7. ^ Bolt, John. Herman Bavinck. Escondido, California: 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 7 April 2011 [26 Dec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5). 
  8. ^ Brock 2018,第92頁; Engelsma 2012,第56頁.
  9. ^ Eglinton, James. Dutch Inspiration for Tim Keller. 由Kloosterman, Nelson翻譯.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vinck Institute. 12 July 2011 [26 Dec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10. ^ Van der Walt 2016,第2頁.
  11. ^ O'Donnell 2011,第71–72頁.
  12. ^ Singh & Mishra 2007,第745頁.
  13. ^ Herman Bavinck (1854 - 1921).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6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14. ^ Herman Bavinck, Gereformeerde Dogmatiek I inhou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www.neocalvinisme.nl

參考文獻

 

資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