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顯(1330年—1387年9月28日),徐州蕭縣人,初軍事將領。

最初趙均用佔領徐州,讓薛顯為元帥守衛泗州。趙均用死後,薛顯率領泗州投降,被授予親軍指揮,跟從朱元璋征戰。南昌平定後,命薛顯跟從朱文正守衛。陳友諒進攻南昌時,薛顯守衛章江新城,後派出精銳斬殺劉進昭、活捉副將趙祥,固守三個月得以解圍。鄧仲謙佔領新淦後無法被攻陷,薛顯征討並斬殺,後升任江西行省參政。跟從徐達收復淮東、征討張士誠。後跟從常遇春進攻湖州,後升任行省右丞[1]

之後跟從徐達進攻中原,攻克兗州沂州青州濟州東昌棣州樂安衛輝彰德廣平臨清德州長蘆通州北平。後分守古北口,進攻大同,活捉喬右丞等人。進攻山西、保定,攻破七垛寨,追脫因貼木兒。後與陳友德率領三千人,攻下太原、追擊擴廓。後與徐達會師平陽,招降杜旺等人。後抵達臨洮,追擊元豫王等,取平涼張良臣假裝慶陽投降,薛顯納降去,後張良臣晚上襲擊薛顯營,後突擊倖免。薛顯後圍張良臣,此時韓扎兒進攻原州,以騷擾明朝軍隊。薛顯駐兵靈州,張良臣無援後戰敗。此後薛顯狂追賀宗哲到六盤山、追擴廓到塞外,從此陝西境內戰事平息[2]

洪武三年,功臣賞罰,因為薛顯曾經擅殺胥吏、獸醫、火者、馬軍以及千戶吳富等人,封永城侯,被貶到海南。次年,朱元璋想念其,召其歸還。予世券,食祿一千五百石[3](墓誌稱二千五百石[4]:8)。此後跟隨徐達征戰漠北,屯田北平[5]

洪武二十年夏,朱元璋召還。八月十六日[4]:8(癸亥,1387年9月28日),薛顯到山海關的時候去世,年五十八。贈永國公,諡桓襄[5]。冬十月,安葬於鍾山之陰[4]:9

薛顯墓隨着時間流失而失考。民國時,安徽省碭山縣境內有薛顯墓。1974年5月,考古發掘南京薛顯墓,與李文忠墓相鄰[4]:6

家庭

明史·薛顯傳》稱薛顯無子。弟薛綱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胡惟庸案追坐薛顯,以死不問,爵除[5]。根據墓誌,薛綱實是薛顯兒子。薛顯共有七子,依此是薛經、薛紋、薛綱、薛纓、薛紘、薛綖、薛紳。另有六個女兒[4]:7—9

參考文獻

  1. ^ 明史》(卷131):「薛顯,蕭人。趙均用據徐州,以顯為元帥,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來降,授親軍指揮,從征伐。南昌平,命顯從大都督朱文正守之。陳友諒寇南昌,顯守章江、新城二門。友諒攻甚急。顯隨方御之,間出銳卒搏戰,斬其平章劉進昭,擒副樞趙祥。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鄧仲謙據新淦不下,顯討斬之,因徇下未附諸郡縣。以功擢江西行省參政。從徐達等收淮東,遂伐張士誠。與常遇春攻湖州。別將游軍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誠遣其五太子盛兵來援,遇春與戰,小卻。顯帥舟師奮擊,燒其船。眾大潰,五太子及朱暹、呂珍等以舊館降,得兵六萬人。遇春謂顯曰:「今日之戰,將軍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吳人震恐,湖州遂下。進圍平江,與諸將分門而軍。吳平,進行省右丞。」
  2. ^ 明史》(卷131):「命從大將軍徐達取中原。瀕行,太祖諭諸將,謂「薛顯、傅友德勇略冠軍,可當一面。」進克兗、沂、青、濟,取東昌、棣州,樂安。還收河南,搗關、陝。渡河,取衛輝、彰德、廣平、臨清。帥馬步舟師取德州、長蘆。敗元兵於河西務,又敗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邏古北諸隘口,略大同,獲喬右丞等三十四人。進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敗脫因貼木兒。與友德將鐵騎三千,略平定西。取太原,走擴廓,降豁鼻馬。邀擊賀宗哲於石州,拔白崖、桃花諸山寨。與大將軍達會平陽,以降將杜旺等十一人見,遂從入關中。抵臨洮,別將攻馬鞍山西番寨,大獲其畜產,襲走元豫王,敗擴廓於寧夏。復與達會師取平涼。張良臣偽以慶陽降,顯往納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顯營,突圍免。良臣據城叛,達進圍之。擴廓遣韓扎兒攻原州,以撓明師。顯駐兵靈州,遏之。良臣援絕,遂敗。追賀宗哲於六盤山,逐擴廓出塞外,陝西悉平。」
  3. ^ 明史》(卷131):「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顯擅殺胥吏、獸醫、火者、馬軍及千戶吳富,面數其罪。封永城侯,勿予券,謫居海南。分其祿為三:一以贍所殺吳富及馬軍之家;一以給其母妻,令功過無相掩。顯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還。予世券,食祿一千五百石。」
  4. ^ 4.0 4.1 4.2 4.3 4.4 執筆:顧蘇寧,整理:李蔚然,發掘:李尉然、季士家等. 《南京市两座明墓的清理简报》. 華夏考古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 2001, (2001年第2期): 6—13 [2023-06-20]. ISSN 1001-9928 (簡體中文). (5)墓誌[……]口口城侯壙志口口姓薛名顯,世為徐州蕭縣人。當元末大亂,列郡/口口口,公不能已亦斂眾從亂雄後亂雄敗視無可/口口顯望久之已而今我/口口口陵卓然有為。公聞之,即率所部自泗州口口口口江西士民畏服。從征荊楚,又克建功。遂/口口右丞及大將軍北定齊魯燕薊,公皆與其勞/天下既平/朝庭論功行賞,封永城侯,食祿二千五百石。洪武丁/卯夏/,上念其驍勇,邊鄙知名,乃命從大將軍防胡屯塞上,/秋八月癸亥疾卒於軍,享年五十有八。冬十月/樞還,追封永國公,諡桓襄。子男七人:長曰經次曰/紋次曰綱次曰纓次曰能次曰綖次曰紳,女六人。/公起自田裏而能建功業,為國勛臣,顯祖宗,福後/嗣,張大家聲,流芳史冊,大丈夫之能若此者亦少/矣。以今洪武丁卯冬十月二十五日葬於鍾山之/陰。嗚呼!萬年後非理者開,知理者完。謹志,洪武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謹志[……] 
  5. ^ 5.0 5.1 5.2 明史》(卷131):「復從大將軍征漠北。數奉命巡視河南,屯田北平,練軍山西,從魏國公巡北邊,從宋國公出金山。二十年冬,召還,次山海衛,卒。贈永國公,諡桓襄。無子,弟綱幼。二十三年追坐顯胡惟庸黨,以死不問,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