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蒲蘭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amuel Cornell Plant
出生1866年8月8日
逝世1921年2月26日
在海里
活躍時期七年

山繆爾·康奈爾·蒲蘭田(Samuel Cornell Plant,1866年8月8日—1921年2月26日),又譯為薄藍田,在1900年駕駛一艘商用蒸汽輪船成功穿越長江三峽,到達重慶,成為駕駛輪船打通湖北宜昌重慶的長江上游(川江)航道的第一人。他後來促使四川紳商和官府成立「川江輪船航運公司」,擔任「蜀通輪」和「蜀亨輪」的船長,成為第一家在長江上游提供正常往返的商業輪船運輸業務的輪船公司。蒲蘭田後來擔任中國海關稅務司長江上遊河段的首任巡江工司,主持在三峽航道上設立航標,建立信號系統,撰寫船長手冊,並培訓了數百名中外領航員,為加強川江航運管理,改善通航條件,保證航道通暢和航行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1]

早年生活

蒲蘭田出生於英格蘭東部薩福克郡一個叫弗雷姆靈漢姆(Framlingham)的小鎮,在家裏四個孩子中排行老三。他的父親山繆爾·蒲蘭田(Samuel Plant)是英國商業航運船隊的一名船長,指揮鐵甲帆船「瑞蓋特號」來往於英國和印度之間。1881年,年僅14歲的小蒲蘭田登上了「瑞蓋特號」, 在父親的手下擔任學徒水手, 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航行。這是父子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同船遠航。在去印度的途中,老蒲蘭田船長心臟病突發,從舷梯上摔下來,頭部重創,不久就在船上去世了。在到達印度港口馬德拉斯後,小蒲蘭田埋葬了父親,然後沿着父親的足跡,繼續他的航海生涯。他首先留在在」瑞蓋特號「上兩年,擔任初級水手,然後加入太平洋輪船公司, 在澳大利亞航線上擔任了一年的二級水手,又回到「瑞蓋特號」擔任三副,並於1886年獲得二副的證書。[2]

波斯

在19世紀80年代後期,蒲蘭田轉入內河航運探險。當時的波斯王允許英國在卡魯恩河下游進行有限制的商業貿易,蒲蘭田加入了林奇兄弟的「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輪船航運公司」, 在「哈利法號」輪船上任職。當英國獲得探測卡魯恩河上游的許可時,年僅25歲的蒲蘭田被任命為「蘇薩號」的船長,第一次有了自己指揮的船。蒲蘭田在波斯探測了三條河流的上游,建立了商業航運路線。1896年他把繪製的航道圖交給英國情報部門,然後回到英國。[3][4]

中國

長江上游首次商業輪船航行

在1898年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Archibald John Little, 1838-1908)選中蒲蘭田,讓他到中國幫他開拓長江上游湖北宜昌到重慶段的輪船航運。在立德設計建造「肇通號」輪船的過程中,蒲蘭田提供了許多意見,並擔任「肇通號」的船長。1900年他成為在沒有縴夫幫助的情況下駕駛商用輪船成功到達重慶的第一人。然而「義和團」運動的爆發終止了「肇通號」輪船的商業前途,英國海軍將此船買下來改裝成軍艦,命名為「金沙號」。義和團運動的爆發,德國輪船「瑞生號」在1900年12月處女航時在三峽觸礁沉沒,以及當時熱火朝天的川漢鐵路計劃,讓在長江上游通航輪船的想法推遲了九年。[5]

法國海軍

當「肇通輪」成為英國軍艦「金沙號」, 英國海軍又拒絕了蒲蘭田為他們服務的要求,法國海軍趁勢聘請蒲蘭田為他們提供領航服務。法國海軍軍官埃米爾·豪斯特(Emile Auguste Leon Hourst)聘請蒲蘭田到法艦「奧爾力號」(Olry),幫助他們探測重慶以上的長江上游水道, 並成功地到達宜賓。在1901年至1909年其間,蒲蘭田受僱於法國海軍。在枯水期,蒲蘭田和他的妻子以及一組中國船工,在長江上游用一條名為「君利號」的中國木帆船經營運輸業。1905年蒲蘭田在重慶對岸的外國人聚居地購置了房產,和立德及其他外國商人/海關官員們為鄰。[6]

川江輪船公司

為了把富饒的四川和中國其他地方連接起來,在長江上游通航輪船的想法又被提上議事日程。 成都和重慶的紳商和官府合資成立川江輪船公司。 蒲蘭田精通川江航運,以及輪船的性能設計,所以受到中國人的器重。蒲蘭田參與設計該公司的第一艘輪船「蜀通輪」,並擔任船長,駕駛 「蜀通輪」成功到達重慶,成為宜昌到重慶航線上最早實現商業運營的輪船。「蜀通輪」的商業成功促使川江輪船公司在1914年讓蒲蘭田協助設計建造了第二艘輪船,載重量是「蜀通輪」兩倍的「蜀亨輪」。 蒲蘭田又擔任「蜀亨輪」的船長。[7]

中國海關稅務司

1915年中國海關稅務司聘請蒲蘭田擔任長江上游的首任巡江工司,辦公室設在重慶。這個職務讓各國人都能得益於蒲蘭田豐富的川江航運知識和經驗。他培訓中外領航員,頒發執照,編寫船長手冊,設立航運標誌,檢查過往船隻,建立航道信號系統,以提高川江航運安全。由於他的突出貢獻,中華民國兩次向蒲蘭田頒發嘉禾獎章,1917年授予他一枚嘉禾六級獎章, 1921年授予他一枚嘉禾五級獎章。[8]

私人生活

1894年4月,蒲蘭田在波斯的布歇爾港和英國女子愛麗絲·索菲亞·皮特斯結婚。愛麗絲從此成為蒲蘭田形影不離的永恆伴侶,陪伴他駕駛「肇通輪」首次穿越三峽,陪伴他在法國軍艦「奧爾力號」從事重慶到宜賓的探險航程。 [9] 她還和蒲蘭田一起在「君利號」木帆船上經營運輸業,在「蜀通輪」和「蜀亨輪」陪伴他。1919年蒲蘭田夫婦賣掉他們在重慶外國人聚居社區裏的房產,[10] 搬到宜昌市秭歸縣的新灘居住,和當地的中國帆船主和領航員們成為鄰居。蒲蘭田夫婦沒有親生的子女,但他們收養了兩個中國女孩,[11] 錢淑玉和錢淑華姐妹。錢氏姐妹是曾擔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四川特派交涉員的錢為善,和他在英國留學時認識的英國妻子阿黛拉·羅比娜·沃伯頓, 留下的孤兒。[12]

去世

蒲蘭田之墓

1921年2月23日,蒲蘭田夫婦帶着他們的兩個養女在上海登上「特瑞西阿斯號」遠洋輪船, 經香港返回英國。當時夫妻二人身體均有不適,蒲蘭田夫人有心臟病和支氣管疾病,蒲蘭田本人則因瘧疾而發燒。在航程中蒲蘭田的病情惡化,在2月26日早晨不幸去世,年方55歲。當「特瑞西阿斯號」輪船到達香港後,蒲蘭田夫人被送到當地醫院就治,不幸於3月1日病逝。夫妻二人合葬於香港跑馬地香港墳場。 他們的兩個養女由太古洋行護送回宜昌,交給蘇格蘭長老會在宜昌的負責人,新西蘭籍的傳教士瑪麗·愛彌利亞·穆爾小姐(Miss Mary Emelia Moore, 中文名「穆秉謙」)撫養。[13][14]

蒲蘭田紀念碑

蒲蘭田紀念碑

在蒲蘭田去世後,他的好朋友,當時擔任英國駐宜昌領事的約翰-蘭福德-施密斯先生(John Langford Smith, 中文名「施彌德」)建議修建一座紀念碑。 這一建議得到熱烈響應,以施密斯先生為主席的蒲蘭田紀念碑籌建委員會印發了中英文的募捐宣傳冊來籌款, 計劃修建一座50英尺高的花崗岩方尖紀念碑。蒲蘭田船長的中西朋友們紛紛捐款,捐款的一部分作為他的兩個養女的生活和教育基金。1924年這座紀念碑在宜昌市秭歸縣的新灘,蒲蘭田夫婦舊居的原址建成揭幕。四方錐形紀念碑的兩面成對角面向長江,朝向下游大海方向的一面刻着英文碑文,以便逆流上行的人看到,朝向上游的一面刻着中文碑文,方便從川江上游下行的人看到。[15] 2002年為了避免該紀念碑因修建三峽大壩水位上升被淹,秭歸縣政府將蒲蘭田紀念碑按原樣搬遷復建到更高的山坡上,工程於2003年1月完成,保存至今。 [16]

出版物

蒲蘭特留下了兩本重要的著作。一本是《揚子江宜昌至重慶航道船長手冊》(Handbook for the Guidance of Shipmasters on the Ichang-Chungking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由中國海關稅務司於1920年在上海出版。另外一本是1921年出版的《揚子江三峽一瞥》。

參考

  1. ^ A.C. Bromfield with Rosemary Lee, 「The Life and Times of Captain Samuel Cornel Plant, Master Mariner and Senior Inspector, Upper Yangtze River,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41 (2001), p. 407.
  2. ^ Michael Gillam, 「The Making of Cornell Plant the Pilot,」 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43 (2003), p. 185 – 189.
  3. ^ Ibid., p. 185 – 189.
  4. ^ Polly Shih Brandmeyer, 「Cornell Plant, Lost Girls and Recovered Lives – Sino-British Relations at the Human Level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54 (2014), p. 106.
  5. ^ Lyman P. Van Slyke, Yangtze, Nature History and the River,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Reading Massachusetts, 1988.
  6. ^ Brandmeyer, Op. Cit.,p. 107.
  7. ^ A.D. Blue, 「Land and River Routes to West China (With e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Upper Yangtze),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16 (1976), p. 173 -174.
  8. ^ Samuel Cornell Plant Employment Record, Bristol University,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rchives
  9. ^ Le Lt de Vaisseau Hourst, Dans Les Rapides Du Fleuve Bleu (Paris: Plon-Nourrit et cie, 1904).
  10. ^ S.C. Plant Land Deeds No. 53, 58 & 59, S.O.C. 25 November 1919, FO678/463 and 464, Deeds, UK National Archives, Kew.
  11. ^ Cable, Messrs. Butterfield & Swire to Charles Plant, 1 March 1921,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Archive Collection 『Papers of Capt. Samuel Cornell Plant』, MS/69/123.
  12. ^ Brandmeyer, Op. Cit.
  13. ^ Polly Shih Brandmeyer and Stephen Davies, 「Girls Interrupted: The Story of Sea Captain’s Adopted Daught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gazine, July 28, 2013.
  14. ^ Letter, Messrs. Butterfield & Swire to Charles Plant, 5 March 1921,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Archive Collection, 「Papers of Capt. Samuel Cornell Plant,」 MS/69/123.
  15. ^ Plant Memorial Brochure, 20th March 1923,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Archive Collection, 「Papers of Capt. Samuel Cornell Plant,」 MS/69/123.
  16. ^ Peter Simpson, 「Hell and High Wa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gazine, October 2, 2011, p.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