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葉集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万葉集 |
假名 | まんようしゅう |
平文式羅馬字 | man'yōshū |
日語舊字體 | 萬葉集 |
《萬葉集》(日語: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まんにょうしゅう〔まんえふしふ〕*/?)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和歌)[a]總集,收錄由四世紀至八世紀中4500多首長歌、短歌,共計二十卷,於八世紀後半編輯完成,按內容分為雜歌、相聞、輓歌等。編者,或者說諸位編者中的最後一位,今日一般認為是大伴家持,也有許多其他理論。《萬葉集》的最晚一首和歌寫於759年(4516首),[1]大部分和歌寫於7世紀至8世紀初。完本中,被推定為鎌倉時代後期的西本願寺本《萬葉集》是最古老的[2]。
《萬葉集》的編寫還保留了早期日本詩歌總集的名稱,如《類聚歌林》;有幾篇據稱來自《古歌集》;還有一些來自家族或個人的收藏,被稱作《家集》。[3]
名稱
據20世紀學者久松潛一的說法,《萬葉集》這一名稱的可能解釋有:
第一種解釋又可分為:
- 「葉」相當於「話」(言の葉字面意思即「話語的葉子」),題名相當於「萬言」即「很多和歌」。[4]贊同此說者有仙覺、[5]下河辺長流、[6] 荷田春滿[6]、賀茂真淵等人[6];
- 將樹葉比作詩,[6]贊同此說者有上田秋成、[6]木村正辭、[6]岡田正之、[6]鈴木虎雄、[6]星川清孝、中西進等人。[6]
第二種解釋又可分為
- 應永傳萬世的作品[6](契沖提出,[6][b]鹿持雅澄、[6]井上通泰、[6]山田孝雄、[6]小島憲之、[6]大久保正[6]等人支持)。此說目前為主流,因為其取《古事記》為旁證:其序文中寫道「欲流於後葉」,應是將「葉」取「世」意,即「應永遠流傳到萬世的歌集」;
- 為祝願天皇和皇后長壽[6](折口信夫[6]);
- 為表示包含所有世代的詩歌[6](山田孝雄[6]提出)。
武田祐吉在《萬葉集新解上》[6]中提出了「使用大量紙張的詩集」的解釋,但他也接受第二種解釋。該理論沒有得到其他學者支持。[6]
另外,「萬葉」一詞在當時除了指《萬葉集》之外幾乎不見任何用例。有一例見於延暦25年(806)4月16日,五百枝王向平城天皇請求賜姓春原朝臣時的上表文中,可見「榮宗枝於萬葉」這樣一句話(《日本後紀》)。有一說認為五百枝王是今日所見《萬葉集》的最終編者(後詳),上述上表文是五百枝王參與了《萬葉集》編篡的決定證據。[7][8]
編者與成書時間
本集中所收錄的和歌,作者上至天皇,下至不具名民謠,其中主要是由柿本人麻呂、山部赤人、山上憶良、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等著名歌人所作。《萬葉集》的成書過程不詳,自古以來就有勅撰説、橘諸兄編纂説、大伴家持編纂説等,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家持編纂説最有力。《萬葉集》編者絕非一人,不同卷的編者也不同,但經由大伴家持最終總結為二十卷。據《大日本史》大伴家持傳云:「家持善和歌,撰萬葉集二十卷。上自雄略,下迄廢帝朝,所收凡四千餘首,蒐羅該博,足以觀民風。先是篇詠未有成書,後世言和歌者,取為模範焉。【○萬葉集撰人,諸說紛紜,無所適從。今考本集,且據拾芥抄所載藤原定家說,定為家持所傳。】」
和歌創作的年代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階段自雄略天皇 (約456–約479)到用明天皇(585–587)、皇極天皇(594–661)、大化改新期間的天智天皇(668–671)和藤原鐮足(614–669)時。第二個階段覆蓋7世紀末,與日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的柿本人麻呂的活躍時期吻合。第三階段約是700-730年,作者主要為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山上憶良等。第四階段約是730-760年,包括本集的編者——大伴家持本人的詩歌。他不僅寫了許多原創詩歌,還編輯、改寫了數量不詳的古詩詞。
雖無明確記載《萬葉集》二十卷的年代,推測大致按以下順序增補:
- 卷1前半部分(1 -53)…
- 卷1後半部分+卷2增補…2卷本萬葉集
- 卷3 - 卷15+卷16的一部分增補…15卷本萬葉集
- 殘卷增補…20卷本萬葉集
但是,《萬葉集》在延曆2年之後,並沒有馬上公開。延曆4年(785),大伴家持死後不久就發生了大伴継人暗殺藤原種継的事件,家持也遭連坐。由此可以推測,《萬葉集》的編篡是在平城天皇即位之後,恩赦了大伴家持的罪的延曆25年(806)之後才完成的。《古今和歌集·真名序》中有:「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令撰萬葉集」,也被認為是反映了大伴家持獲得赦免後,才最終完成編篡的記述[9][10]。但也可能有代替大伴家持,補完遺稿並得到公眾認可的「編者」,一個可能的人選是五百枝王(臣籍降下後是春原五百枝)[7][11][8]。五百枝王是參與了編篡的市原王之子,藤原種継暗殺事件中,由於和大伴家持的親密往來而遭連坐。此說的證據是現存記錄中「萬葉」一詞的早期使用者(前述),但疑點過多。
《萬葉集》在平安時代中期(~10世紀)的文獻中沒有出現。這可能是因為785年的事件後,大伴家持遭到抄家,其中就有歌集。以此為契機問世之後很快流行起來,到平安中期已被認為是史料[12]。
《萬葉集》的絕大多數詩歌都創作於一個世紀內[c]。額田姬王的詩歌被歸入第一時期(645–672),[13]柿本人麻呂的詩歌被歸入第二時期(673–701),普遍認為他是日本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14]高市黑人的詩歌被歸入第三時期(702–729)[15],唐納德·基恩認為他是這一時期初「唯一重要的新詩人」。[16]當時藤原不比等正在大力推廣漢詩創作。[17]其他「第三階段」詩人有:一度與柿本人麻呂齊名,但現代名聲受到了影響的山部赤人;[18]最後幾位偉大的長歌詩人之一高橋蟲麻呂,記錄了許多民俗傳說,如浦島太郎;[19]高級朝臣、長歌詩人笠金村,他的詩稍遜色於前兩人。[20]第三階段最突出、最重要的詩人是大伴家持的父親大伴旅人,也是大宰府詩壇的領袖[21];以及大伴旅人的朋友山上憶良,可能是來自百濟的移民,他的詩在語言和題材上都有很大的特異性,在現代受到了大力讚揚。[22]大伴家持本人是第四時期(730–759)的詩人,[23]據基恩所說他「主宰了」這個時期。[24]他在759年創作了最後一首帶日期的詩。[25]
萬葉集的構成和內容
《萬葉集》全書共有二十卷。因為編撰者在編輯時,將數卷零散的和歌整理成一冊,因此它的內容並不連貫。
而從分類上看,《萬葉集》可分為三類:雜歌、相聞歌和輓歌。
- 雜歌:「種類繁多的歌謠」的意思。在這一類別中,收錄了除相聞歌和輓歌以外的和歌。包括具有公家性質的,與朝廷有關的和歌,以及吟詠旅途、品吟自然和四季的和歌。
- 相聞歌:所謂相聞,指的是彼此之間互通消息。這一類別中,主要是吟詠男女愛情的和歌。
- 輓歌:在葬禮時唱的歌謠。這一類別中,收錄了哀悼死者,傾訴哀傷的和歌。
從表現方式上看,又可分為:
- 寄物陳思:舉自然景物為例子,表現戀愛的感情。
- 正述心緒:直接表現內心情感。
- 詠物:吟詠四季中的特色景觀。
- 譬喻:將所思所想寄託於客觀事物。
從歌體看,可分為短歌、長歌和旋頭歌。短句有五個音節,長句有七個音節。
- 短歌的句式:共五句,每句音節分別為:五七五七七。
- 長歌的句式:長度一般從十句到二十幾句。開頭兩句的音節分別是五和七,而最後的三句,音節是五七七。而跟在長歌之後的一首或幾首短歌則被稱為反歌。
- 旋頭歌的句式:以五、七音節的兩句為一組,再加一句七音節的句子構成「片歌」,再將「片歌」的句式重複兩回,整體構成一首旋頭歌。頭三句和尾三句形式相同,這也是它被稱為旋頭歌的原因。
各版本
《萬葉集》各個版本可大致分為「古點本」「次點本」「新點本」三類。這一分類由鎌倉時代學僧仙覚最早提出。「點」指萬葉集漢字正文中附帶的訓讀,據其年代可分為三擋。古點來自天曆5年(951)梨壺五人的附訓,加訓了《萬葉集》和歌的九成以上。雖然沒有確實的現存古點本,但武田祐吉和小川靖彥認為桂本可能保留了古點本的相當一部分。此外,久松潛一還認為藍紙本可能也保留了一些古點。山田孝雄和上田英夫認為,《古今和歌六帖》和平安時代中期的歌集中引用的萬葉和歌可能也保留了古點,但目前認為它們不太有力。
總之,古點本是指梨壺五人一次寫成的內容;次點本是古點以後、新點以前漫長時期的成果,注者主要有藤原道長、大江佐國、大江匡房、惟宗孝言、源國實、源師賴、藤原基俊、藤原敦隆、藤原仲實、藤原清輔、藤原長忠、顕昭等人。屬於次點本的現存諸本,主要有嘉歷伝承本、元歷校本、金澤本、類聚古集、廣瀨本等,但都沒能以完本傳世。其中,廣瀨本被認為是藤原定家校訂的冷泉本定家系《萬葉集》。1993年,関西大學教授木下正俊、神堀忍於元同大學教授廣瀨捨三的收藏中發現,以藏者之姓,稱作廣瀨本。但廣瀨本的跋文中有甲府町年寄的春日昌預(1751-1836、山本金右衛門)和本居宣長門弟的國學者萩原元克(1749-1805)等甲斐國出身的國學者們校訂痕跡的文言,也依據賀茂真淵《萬葉考》對正文和註釋進行了修訂。
新點本指仙覚校訂的諸本,大致分為寬元本系統和文永本系統。寬元本沒能傳下來,據上田英夫考証,神宮文庫本是最接近寛元本的版本。另外,據橋本進吉和田中大士,紀州本的前10卷十分接近寬元本。根據西本願寺本第1卷的跋文,寬元本是通過校對源實朝本(鎌倉右大臣本)等數種古寫本,再加上仙覺自己的校訂的書。
文永本系統以最古的西本願寺本為首,學習院大學本、陽明文庫本等齊備的各本數量很多,特別是西本願寺本保留了最多的歌數。因此現在基本指定其為底本。
古點本
本節如無特別說明,均據岩波書店出版的林勉《日本古典文學大辭典》「萬葉集」條目。
桂本
皇室御物。推定為平安時代中期(10世紀)的抄本,是現存最古老的抄本。除了收錄第4卷三分之一篇幅的109首外,還有以斷簡形式(也稱「栂尾切」)保留的66首和37首的目錄。寫者有源兼行、紀貫之、源順、藤原行成、源俊房等說。受次點影響很小,保留了古點本的面貌。使用了描繪花鳥草木的継色紙,紙背接縫的花押表示是獻給伏見天皇的御物。之後為前田利家室芳春院所有,其子前田利常獻給桂宮家,「桂本」由此得名。1881年,因桂宮家血脈斷絶而進入皇室。斷簡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図書館、五島美術館、出光美術館、梅沢記念館。
金砂子切
寫於平安時代後期的類桂本。現存第13卷8頁13首。長歌無訓。書頁為散有金砂子的鳥子紙,因而得名。現藏於醍醐寺、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等處。
嘉歷傳承本
有嘉歷3年(1328)由増充傳給慶俊的字樣,因而得名。第11卷大部,472首詩被收在一帖里。以定家仮名遣加注次點,但與《拾遺和歌集》所收的萬葉和歌一致,反映了古點。松坂高尾家舊藏,從本居、松本、中山、佐佐木家經由文化廳,現存於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三村家藏有7首第11卷中缺失部分的臨摹斷簡。
次點本
藍紙本
平安時代中後期的寫本,可能為藤原伊房或藤原公任所寫。寫在淡藍色抄紙上,上散有銀砂子,由此得名。現存有第9卷五分之四左右的110首和111首目錄組成的一卷。除此之外還有
- 卷1的2首
- 卷9的23首
- 卷10的4首
- 卷18的27首
的斷簡殘留。與下節所述元歷校本屬同一系統。經會津松平、原、中村家,現存於京都國立博物館。斷簡藏於日本學士院、石川武美記念図書館、京都國立博物館、逸翁美術館、五島美術館、徳川美術館、書芸文化院等處。
元歷校本
元歷元年(1184)校對完畢。平安時代中後期數次編輯的合寫。其中17、18卷是同筆,6卷當為鎌倉時代初的補寫。除3卷、5卷、8卷、11卷、15卷、16卷外,現存14卷,計2617首和2129首的目録。斷簡(又稱難波切或有栖川切)除3卷、5卷、8卷、9卷、13卷、15卷、16卷外還有13卷148首和201首的目錄。現存15卷的全部和歌保存了6成以上,十分珍貴。
江戶時代初(17世紀初)減到15冊,又減到14冊。1卷、4卷、6卷、10卷、12卷、19卷6冊各一部分從有栖川宮家轉移到高松宮家,剩下的大部分從伊勢富山家、神戶俵屋在天保初年(1830年代)轉移到桑名松平家,1843年轉移到水野忠邦家,1911年轉移到古河家,之後都為文化財保護委員會收藏。高松宮家舊藏6冊和古河家舊藏14冊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26]。斷簡は藏於仁和寺、宮內廳侍從職、東山御文庫、常盤山文庫、國學院大學圖書館、石水博物館、白鶴美術館、MOA美術館等處。經荒木田久老、加藤千蔭、橋本經亮、鹿持雅澄等人校訂。
金澤本
現藏於三之丸尚藏館[27]。書者有藤原定信、源俊頼、藤原公任等說。第2卷約五分之四的129首及150首的目錄、第4卷約四分之一的79首,合在一起為一帖。除此之外,還有第3、4、6卷的24首和76首的目錄的斷簡留存。正文和訓注最接近元歷校本和紀州本。曾藏於金澤前田家,由此得名。1910年由前田家獻給皇室。斷簡藏於逸翁美術館等處。又被收錄於古筆手鑑《筆林翠露》中。
天治本
跋文成於天治元年(1124),由此得名。這是萬葉集最古老的書寫記錄,後述卷2斷簡寫於1129年。現存第13卷的完本和第15卷58首,及
- 卷2的6首
- 卷10的42首
- 卷14的10首
- 卷15的25首
的斷簡(也稱仁和寺切)。屬仙覺本底本系統。藏於福井家和賀川冠纓神社。斷簡藏於加藤、熊沢、角田、沢瀉、武田、岡村、池上、久曾神家及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天理圖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岡山美術館、五島美術館等處。
1845年,伴信友影抄京都曼殊院所藏零本5卷(現已亡佚),成《検天治萬葉集》,殘有:
- 卷2的9首
- 卷10的4首
- 卷14的10首
- 卷15的11首
- 卷17的4首
共存306首,現存京都大學。
傳壬生隆祐筆本
寫於鎌倉時代中期(12世紀)。據書寫者的傳承得名,沒有確證。以原冊子本為卷子本,現存第9卷前半部分85首,還有後面緊跟4首的斷簡。與天治本同,屬仙覺本底本系統。舊藏於四日市高尾家,經由佐佐木家,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尼崎本
寫於平安時代末(12世紀後半葉)。留有卷16全1帖(缺1張)101首、卷12的61首的斷簡、11首的臨摹。屬天治本系、仙覺本底本系統,與《類聚古集》相近。斷簡出土於尼崎,由此得名。京都大學自倉敷某家收藏。斷簡藏於池上、亀井、反町、渡辺、酒井、沢瀉、田中、辻坂家及円照寺、京都女子大學、天理圖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白鶴美術館、出光美術館等處。臨摹藏於東洋文庫。收錄於古筆手鑑《桃花水》《心畫帖》《鸞鳳帖》《筆鑑》《筆林》中。
傳冷泉為賴筆本
幾乎記載了第1卷全部83首,目錄中含有後面的補校。訓讀為片假名,長歌的訓注位於正文右側,短歌則在左側。江戶時代初的冷泉為賴所寫,但假名有古體寫法,應是傳承自室町時代底本。經尾張久米家、阪家、佐佐木家,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春日本
跋文寫於1243年及翌年,作者為春日神社若宮神官中臣祐定,由此得名。其中很多都是春日若宮神官的和歌懐紙的背面所用的斷簡,因此也稱作春日懐紙切。
- 卷5的24首及書翰2
- 卷6的37首及30首的目録
- 卷7的100首及217首的目録
- 卷8的54首及38首的目録
- 卷9的8首
- 卷10的15首
- 卷13的14首
- 卷14的37首
- 卷19的16首
- 卷20的77首
現存合計382首,及285首的目録和書翰2以上。
為欣賞懐紙的和歌,刪去了部分和歌,所以有很多內容難以辨識。原文右邊以片假名為訓,是仙覺以前的次點本。舊藏於前田家,明治初期分散到松岡、関戸、福井、吉永、谷村、八木家及浄照坊、國學院大學圖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石川縣立郷土資料館等處。
紀州本(神田本)
前10卷為次點本。鎌倉時代末的合寫。卷7缺2首,卷10重出1首。訓讀以片假名標註在原文右側,新點的訓讀在左側追加。卷10的跋文可見是藤原忠兼→源光行→行遠系統的本,與天治本不一定一致。11卷之後是1542年之前依文永三年本系新點本補寫的。經後藤家,由公益財團法人後藤報恩會和昭和美術館收藏。與水戶德川家《四點萬葉》校合,也被契沖《萬葉代匠記》引用。
《類聚古集》
依題材和體裁對和歌進行了分類。寫於平安時期末(12世紀後半葉)。現存3834首。經中山家、大谷家,現藏於龍谷大學。
《古葉略類聚鈔》
依題材和體裁對和歌進行了分類。寫於1250年,現存1934首。現藏於奈良興福院與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其他斷簡類
伝俊寛筆切:寫於鎌倉時代。只有卷1的2頁2首,但正文、訓注都與元歷校本相近。藏於竹田家。
定家様切:寫於鎌倉時代莫至室町時代初。只有卷1的1頁3首。以書風得名。與為賴本同系統。藏於滋賀縣正禪庵。因橋本經亮的影寫而聞名。
橋本経亮影寫中臣祐春筆切:只有卷19的1頁3首。春日本中臣祐春祐春的影寫,現藏於稻葉家。
後京極様切:寫於鎌倉時代。只有卷7的4頁8首。原來是小冊子的樣式。訓讀為片假名,本來在正文右邊,追加的在左邊。系統不明,但第二本與紀州本和《類聚古集》相近。有後京極攝政藤原良經的書法風格,由此得名。經佐佐木家,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和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
傳解脫上人筆切:寫於鎌倉時代初。現存卷9的1葉2首和卷10的1葉4首。與二條院御本有關。雖然題為《古筆名葉集》,但因書風也被稱作為家様切。經佐佐木家,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及小西家。
傳教家筆切:寫於鎌倉時代。只有卷3的1葉3首。片假名旁訓中,有與紀州本、細井本一致的。名稱傳承自弘誓院教家的寫本。經加藤家,收於伊東家手鑑。
橋本經亮影寫無名氏筆切:寫於鎌倉時代。只有卷10的1葉4首。片假名旁訓中,有與《類聚古集》相近的。名稱取自開頭。現藏於稻葉家。
傳為家筆切:寫於鎌倉時代中期。只有卷1的1葉3首。旁訓以平假名寫就。得名自簽名。現藏於天理圖書館。
柘枝切:寫於鎌倉時代末期到南北朝初期。只有卷3的1葉2首。本為卷子本。旁訓用古體片假名寫就,與京大本赤字訓注相近。名稱取自詞句。經佐佐木家,現藏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萬葉集目録》:寫於平安時代後期。只有卷16的1葉5行。藏於近衛家。本應是全卷的,但殘存的2卷2頁於関東大震災中燒毀。只剩1頁。原本的影寫本由《萬葉集叢書10》收錄。
新點本
新點本中,大多數都是以旁訓形式在正文右側用片假名注訓。其中文永本在斟酌古點、次點、新點時,會用顏色區分後記在右側。相對地,寬元本會將古點和次點寫在右側,將新點寫在左側。
神宮文庫本
缺
- 卷1的1葉3首
- 卷2的1葉1首
- 卷19末尾左注以下的尾題
。寫於1546年之前的室町時代後期。是最古的寬元本系寫本。經外宮宮崎文庫,現藏於神宮文庫,由此得名。
細井本
缺卷4後半273首,代以卷3後半107首的重複。整體是寫於江戶時代初的寬元本,卷4、5、6是寫於室町時代末,與為賴本同系統的次點本。1797年細井貞雄將其與溫故堂本互相校對並寫了跋文,因此得名。經木村正辭,現藏於東洋文庫。
林道春校本
林道春在江戶初年將細井本抄寫了一遍,即是林道春校本。現藏於內閣文庫。後述版本的活字無訓本以此為底本。
學習院本
寫於江戶時代,基本上是寬元本系,卷5、6屬次點本系。現藏於學習院大學圖書館,因而得名。
今出河本
寫於江戶時代初期。基本上是寬元本系,卷4、5、6屬文永本系。現藏於宮內廳書陵部。
西本願寺本
據推測寫於鎌倉時代後期的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分20冊。長約32.1cm,寬約24.8cm,有「大和綴」裝幀。這本抄本屬於1266年仙覺完成的《仙覚文永三年本萬葉集》(原本已佚)系統。鎌倉幕府滅亡後,足利義滿遣使前往北條實時所造橫濱市稱名寺收集珍貴書籍時,與《尾州家河內本源氏物語》(大小、裝幀酷似)一起獲得,後年獻給皇室。名稱來自後奈良天皇賜給本願寺第10世的証如,成為西本願寺的藏書,因此由佐佐木信綱命名。1917年交到佐佐木手中,現作為佐佐木捐贈的「竹柏園本」內的一點,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28]。
田中本
翻抄西本願寺本。文永本將訓注拆成黑色、紺青、紅色,但此本中紺青分為朱、黃、緑。寫於室町時代末期,每卷的書寫者都不同。得名於收藏者。
河野本
1677年,河野公業抄寫了西本願寺本。與水戶德川家《四點萬葉》互相校對,將訓注分為黑、青、朱、黃四色。《萬葉代匠記》中也引作「幽齋本」。現藏於彰考館。
金沢文庫本
雖然寫於室町時代初期,但也有說法認為是飛鳥井雅世、尊円法親王所寫。本為大型冊子,後做成卷子本。現存卷1、9、19全4卷(卷19被一分為二)和
- 卷7的10首
- 卷12的84首
- 卷13的18首
- 卷14的3首
的斷簡,以及卷13中3首的影抄版。此外,卷11毀於關東大震災,但《校本萬葉集》和木村正辭《萬葉集書目提要》中記載了卷4。屬文永三年本系,卷11、19屬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題詞寫得很低,卷7、9、11、12、13、19的訓注分為黑、紺青、朱三色。藏於金澤文庫,由此得名。
巻1、19為大口鯛二舊藏,經佐佐木家,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卷9為馬越家所藏。斷簡現藏於久曾神、酒井、久松、渡辺、池上、藤井家及真如堂、金剛証寺、天理圖書館、奈良縣立萬葉文化館、京都國立博物館、MOA美術館、山川美術財團等處。另外,在古筆手鑑《筆鑑》中,硬抄本被收錄於東洋文庫《萬葉切》。
陽明文庫本
全卷20冊,缺卷10的152首。是陽明文庫舊藏,由此得名;卷9有作於元亀2年(1571)的跋文,因此也稱元龜本。屬文永十年本頼直本系,殘有黑、紺青、朱三色訓注。溫故堂本的底本。自曼殊院經近衛家,現藏於京都大學圖書館。
溫故堂本
蝴蝶裝,全20卷合本10帖。其中缺
- 卷6的目録開頭28首
- 卷10的152首
- 卷19的1首
卷6是木村正辭從溫故堂一傳所藏東京帝國大學本補寫的。抄自文永十年賴直本系的陽明文庫本,但沒有紺青訓,其部分空白較多。由木村正辭藏於東洋文庫。
東京帝國大學本
袋綴,全卷20冊。光明寺覚雄等抄自溫故堂本。為東京帝國大學舊藏,由此得名。毀於関東大震災,相比於溫故堂本,欠缺的部分被校對為《校本萬葉集》。
大矢本
室町時代末期數人合作寫成。袋綴全20冊,缺
- 卷12的1首
- 卷19的6首
- 6首的訓
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作為彌補寬永本卷7的錯簡資料十分重要。是大矢透舊藏,由此得名。本為京都木田家藏,經大矢家、佐佐木家,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近衛本
寫於江戶時代初期。大型袋綴,全20冊。屬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有見於中院本的禁裏御本卷1、20的跋文。與大矢本同系,但無訓歌只有5首,字型勾畫了了,是更善本。藏於近衛家陽明文庫,由此得名。
京都大學本
寫於江戶時代初期。袋綴全20冊,缺卷19的1首。屬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卷1、2、9、13、20有禁裏御本的跋文,全卷都有以紅墨寫的與禁裏御本的校對。卷1的跋文是記載了古萬葉集序的中院本之一,是能了解寬元本內容的珍貴寫本。藏於京都大學圖書館。
其他諸本、斷簡
谷森本:寫於江戶時代初期,袋綴。缺卷1,共19冊。中院本系。題詞較低,卷3、4以藍墨寫訓注。取名自所藏者,毀於關東大震災。
谷森氏一本:寫於江戶時代初期,袋綴。全20冊。中院本系。後半抄自谷森本。取名自所藏者,關東大震災中卷1、2亡佚。
多和文庫本:寫於江戶時代,中院本系。是谷森本的一傳本。藏於松岡家多和文庫,由此得名。
傳空性法親王筆本:寫於江戶時代初期,屬中院本。得名自傳承名。藏於前田家。
岩崎文庫一本:江湖初年的寄合書,屬中院本系。曾藏於岩崎文庫,由此得名,現藏於東洋文庫。
圖書寮一本:寫於江戶時代初期,各卷由不同人寫就,大型袋綴。缺卷1、2、14,17冊。屬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除黑、朱外,卷5之外還有青紺訓。除卷5、19、20以外,與禁裏御本校合,但無跋文。由收藏處得名。
傳清輔筆切:寫於鎌倉時代中期。只有卷10的1葉2首。片假名旁訓有青紺訓。與西本願寺本相近。藏於久曾神家。
八田切:寫於鎌倉時代末期,有紹巴寫就的說法。只有卷10的1葉2首。以片假名旁訓。與神宮文庫本相近。名稱取自歌詞。經佐佐木家,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為氏様切:寫於鎌倉時代末期。只有卷10的1葉2首。以片假名旁訓。與西本願寺本等相近。名稱來自書寫風格。經佐佐木家,現藏於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
傳貫之筆切:寫於鎌倉時代或平安時代末期。只有卷19的1葉3首。以片假名旁訓,有文永本特徵。名稱取自簽名。收於《日本之書》(講談社、1978年刊)。
桂様切:寫於室町時代。現存卷7的4葉18首、卷8的4葉11首。屬文永本系,有模仿桂本的金銀泥下絵,由此得名。現藏於團、酒井家及東山御文庫、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處。
傳慈鎮筆切:寫於室町時代。只有卷3的1葉3首。旁訓為片假名,推定為新點本系。現藏於天理圖書館。
傳為継筆切:只有卷4的目録1葉6首。系統不詳。收於古筆《凌寒帖》。
版本
活字無訓本
刊行於江戶時代初期,是萬葉集的首個活字版本。涵蓋全卷,但分10冊和20冊。一面是8行×18字,上下左右有二重界線。題詞和左注低1字。整體屬寬元本系,但卷4、5、6依細井本系的林道春校,卷4後半殘缺,卷3後半重出。另外,卷3末尾刊登了大伴旅人、大伴家持、藤原不比人等人的傳說。藏於內閣文庫、東京大學図書館、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尊經閣文庫、大東急記念文庫、穗久邇文庫、大英博物館等處。
活字附訓本
以文永十年本系的寂印成俊本(現已亡佚)校對後加訓而成。木版袋綴,全卷10冊。一般認為是江湖初年的慶長到元和(1596-1624)年間刊行的。另外附有以下跋文:
- 卷1:文永十年及三年的仙覚跋文
- 卷20:文永三年的仙覚跋文、寂印及成俊的跋文
現藏於國會圖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圖書館、天理圖書館、東洋文庫、宮內廳書陵部、東京大學圖書館、大谷大學圖書館、龍谷大學圖書館等處。
寛永本
刊行於寬永20年(1643),有京都三條寺町安田十兵衛的刊記。木版袋綴,全卷20冊。雖然是活字附訓本的整版本,但進行了若干增補改訂。自江戶時代開始作為流傳本,明治時代到戰前作為各種版本的底本。現藏於國會圖書館。
寶永本
刊行於寶永6年(1709)。藏於國會圖書館。
旁註本
在寶永本原文上加旁註形成。木版袋綴,全卷20冊。刊行於寬政元年(1789),注的作者常陸國惠岳在契沖、賀茂真淵説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見解。有出雲國寺和泉掾和同文治郎的刊記。現藏於國會圖書館。
《古萬葉集》
木版袋綴,全卷20冊。1803年由和泉寺等發行。土佐國今村楽和橫田美水對寶永本進行了改訂,只出版了正文,附有今村的序和橫田的跋。現藏於內閣文庫。
校異本
全名為《校異本萬葉集》。木版袋綴,全卷20冊。將校異記在上欄。刊行於1805年,有出雲寺文治郎刊記。去除了旁註本的註,在元暦校本等橋本經亮的校異中,藤原(山田)以文進行了再校。現藏於國會圖書館。
語言學意義
萬葉假名
除藝術上的出色外,《萬葉集》的意義還在於它最早使用了書寫日語的文字——萬葉假名。[29]全書採用漢字,部分用來表意,部分用來表音,有時既表意也表音,使用情況十分複雜,甚至超出實際用途,用漢字來作文字遊戲。假名的始祖萬葉假名以此書為名,儘管在《萬葉集》以前已有日本作品用漢字來表音,如《古事記》(712)。
萬葉假名的特點是,雖然使用漢文的題材,但語順則符合日語的規則。
因為《萬葉集》在編撰的時候還沒有假名文字,所以才使用萬葉假名這一獨特的標記方法。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和漢字本身的意思沒有關係,只採用漢字的音讀和訓讀標記日語的方法。因此,萬葉假名雖然使用漢字,但它卻是第一個由日本人為了自己民族表情達意而創造的文字系統。
即便到現在,日本也有使用萬葉假名的情況。比如難讀的地名中,有很多就是來自萬葉假名的。
這種用漢字來表示日語音節的做法最終催生了假名,假名即來自簡化過的萬葉假名。[30]
方言
與幾乎所有上古日語文獻一樣,《萬葉集》的絕大部分都是用上古日語西部方言寫成的,即京都及奈良周圍的近畿地方的方言。但在文集中,特別是14卷和20卷,則有不少詩是用其他方言寫成的。[31]一共有超過300首來自東部,即中部地方、關東地方和東北地方南部。
漢譯
最早的漢譯是錢稻孫在1940年代開始做的選譯,1957年在日本問世,曾在日本和中國多次再版。
1984年問世的楊烈譯本是史上第1個漢語全譯本。
影響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佈5月1日將即位之皇太子德仁親王的新年號為「令和」,典故自《萬葉集》,為日本史上首次以本土典籍作為年號的典故。其典故為《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漢詩文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32]。取自奈良時代的政治家與詩人大伴旅人在神龜5年(728)因朝廷政爭牽連被貶,前往九州大宰府任九州都督時所寫的"梅花之歌"。
木簡
古代日本的官員會使用各種尺寸的木簡,用於記錄備忘錄、簡單新建和官方文件。[33]現已發掘出3份含有萬葉假名文本的木簡。[34][35][36][37] A mokkan excavated from an in 京都木津川市一處考古遺蹟中出土了一份木簡,上面有用萬葉假名寫的第10卷2205號詩(《詠黃葉》)。定年結果為750年至780年,尺寸為23.4×2.4×1.2cm。用紅外線照相機檢查發現了其他字符,說明該木簡可能是用來練字用的。另一份木簡於1997年出土於滋賀縣甲賀市宮町遺址的木簡包含第16卷3807號詩,定年結果為8世紀中葉,寬2cm,厚1mm。奈良縣明日香村石神遺址出土的木簡上游第7卷1391號詩(《寄海》)的前14個字,尺寸為9.1×5.5×0.6cm。定年結果為7世紀末,是三者中最古老的。
相關作品
電影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 Satake (2004: 555)
- ^ 伊藤博. 図説 日本の古典2 萬葉集. 堀內末男. 1978-04-04: 28.
- ^ Man’yōshū • . A History . . of Japan . 日本歴史. 日本歴史.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4) (英國英語).
- ^ 4.0 4.1 4.2 4.3 Hisamatsu 1973,第16頁 .
- ^ Hisamatsu 1973,第16–17頁 .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Hisamatsu 1973,第17頁 .
- ^ 7.0 7.1 安田喜代門『萬葉集の正しい姿』(私家版、1970年)P130.
- ^ 8.0 8.1 木本好信「志貴皇子系諸王と『萬葉集』の成立」『奈良平安時代史の諸問題』和泉書房、2021年(原論文:『龍谷大學日本古代史論集』3號、2020年)2021年、P95-104.
- ^ 伊藤博『萬葉集釋注』十一(集英社、1998年)P248.
- ^ 朝比奈英夫『大伴家持研究-表現手法と歌巻編纂-』(塙書房、2019年)P243-249.
- ^ 大森亮尚「志貴家の人々-五百枝王の生涯と萬葉集成立をめぐって-」(『山手國文論攷』6號、1984年)
- ^ 上田正昭(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 ^ Keene,第92–102頁 .
- ^ Keene,第102–118頁 .
- ^ Keene,第118–146頁 .
- ^ Keene,第119頁 .
- ^ Keene,第118–119頁 .
- ^ Keene,第123–127頁 .
- ^ Keene,第127–128頁 .
- ^ Keene,第128–130頁 .
- ^ Keene,第130–138頁 .
- ^ Keene,第138–146頁 .
- ^ Keene,第146–157頁 .
- ^ Keene,第146頁 .
- ^ Keene,第89頁 .
- ^ 国宝 元暦校本万葉集. 東京國立博物館. [2019-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5).
- ^ 『皇室の名寶日本美の華』(展覧會図録)、東京國立博物館、2009、p.183
- ^ 小松靖彥「ことばの宇宙」『現代思想』2019年8月臨時増刊號
- ^ Shuichi Kato; Don Sanderson. A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Manyoshu to Modern Times. Routledge. 2013-04-15: 24. ISBN 978-1-136-61368-5.
- ^ Peter T. Daniels.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12 [2022-12-24]. ISBN 978-0-19-50799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9).
- ^ Uemura 1981:25–26.[來源請求]
- ^ 新元号は「令和」(れいわ)万葉集典拠、国書由来は初. 朝日新聞. 2019-04-01 [2019-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Piggott, Joan R. Mokkan: Wooden Documents from the Nara Period. Monumenta Nipponica (Sophia University). Winter 1990, 45 (4): 449–450. JSTOR 2385379. doi:10.2307/2385379.
- ^ 7世紀の木簡に万葉の歌 奈良・石神遺跡、60年更新. Asahi. 2008-10-17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0).
- ^ 万葉集:3例目、万葉歌木簡 編さん期と一致--京都の遺跡・8世紀後半. Mainichi. 2008-10-23 [2008-10-31].[失效連結]
- ^ 万葉集:万葉歌、最古の木簡 7世紀後半--奈良・石神遺跡. Mainichi. 2008-10-18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0).
- ^ 万葉集:和歌刻んだ最古の木簡出土 奈良・明日香. Asahi. 2008-10-17 [2008-10-31].[失效連結]
- ^ 関原のり子. アニメ『君の名は。』監督・新海誠 繊細な映像文学. 日本経済新聞. 2016-08-31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 関原のり子. 《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講述「光影文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2016-09-1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