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艦列表
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艦列表收錄英國皇家海軍計劃、建造或者曾在旗下服役過的所有無畏艦。
1906年建成的「無畏」號戰艦首開全部裝備統一大口徑火炮的蒸汽驅動軍艦。在「無畏」號的基礎上,柏勒洛豐級[a]的「柏勒洛豐」號、「壯麗」號[b]以及「魯莽」號[c]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設計優化。聖文森特級[d]最初計劃建造4艘,但最終只有「聖文森特」號[e]、「柯林活」號[f]和「前衛」號[g]三艘建成。在聖文森特級的基礎上,「尼普頓」號戰艦[h]稍加改進,成為首艘使用背負式炮塔的英國軍艦。巨像級兩艦:「巨像」號[i]和「赫剌克勒斯」號[j]則成為世界上首批採用三引擎室的軍艦。「阿金科特」號最初由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訂購,但最終因土耳其加入同盟國而被英國政府徵用。
歷史
1907年,在「無畏」號帶來設計革命之前,英國海軍有62艘戰艦正在服役或建造中,領先法國26艘,領先德意志帝國50艘[13]。「全裝重型火炮」的概念最早由意大利艦船工程師維托里奧·庫尼伯蒂[k]在1903年於《簡氏戰艦》(Jane's Fighting Ships)上提出[16]。這一概念指出未來的主力戰艦應當全身裝備8座12英寸主炮,同時在採用12英寸裝甲的情況下仍舊可以達到24節的最高航速[17]。雖然在英國之前,日本和美國都有計劃建造這種規格的軍艦,但因種種原因,最終還是由英國率先完成建造[18]。1906年,隨着「無畏」號戰艦的下水引發了一場具有重大戰略後果的軍備競賽,各國紛紛開始建造屬於自己的無畏型戰艦。擁有現代戰艦不僅對各國海軍實力至關重要,而且也代表着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德國、法國、俄羅斯帝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以及美國都開始了各自的無畏艦建造計劃。而包括鄂圖曼帝國、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在內的二流國家則選擇委託英國或美國造船廠代為建造無畏艦[19]。雖然「無畏」號搭載有10門主炮,但由於其採用的梯形炮塔佈局,同一側只能擊發8門主炮[20]。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英國皇家海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1889年的《海軍防禦法案》[l][23]。該法正式確立了「兩強標準」(Two-power standard)[m],該標準要求英國海軍必須保持戰艦數量不亞於當時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兩國海軍旗下主力艦數量的總和[24]。英國海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本土的大艦隊,主要目的是吸引德國公海艦隊參與交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和德意志帝國海軍的主力艦確實偶爾發生過接觸,特別是在日德蘭海戰中,但沒有發生一場確定由其中一支艦隊獲勝的決定性海戰[25]。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戰艦的建造受到嚴格的國際限制,以防止在各國間再次爆發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26]。面對與英國和日本進行海軍軍備競賽並可能引發太平洋戰爭的前景,美國迫切希望各方締結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限制了每個海軍大國都可以擁有戰艦的數量和規模,並要求英國在接受與美國平等地位的同時放棄英日同盟關係[27]。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各國又簽訂了一系列旨在限制軍艦噸位和數量的海軍條約,其中就包括1936年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然而這些條約在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實際上已經失效[28]。
建造者 | 艦隻的建造者的名稱以及建造時的所在地 |
---|---|
主武裝 | 主要武器的數量和類型 |
裝甲 | 艦體裝甲最大厚度 |
排水量 | 戰鬥狀態下滿載排水量[n] |
推進器 |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
服役 |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
開建 | 開始安放龍骨的日期 |
下水 | 艦隻下水的日期 |
完工 | 艦隻完成建造、交付使用的日期 |
結局 |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
各艦概況
「無畏」號
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號是世界上第一艘無畏艦,此後,這一類軍艦就以該艦名字命名為無畏艦[31]。該艦誕生於意大利艦船設計師維托里奧·庫尼伯蒂和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約翰·費沙爵士的革新思想以及日俄戰爭中軍艦運用影響的結果[17][32]。作為首艘使用蒸汽輪機的大型軍艦,「無畏」號安裝有兩台帕森斯公司生產的蒸汽機[33]。這些蒸汽機驅動4具螺旋槳,因此儘管本艦的全長達到527英尺(161米),排水量達到18,120長噸(18,410公噸),但航速仍舊能達到革命性的21.6節(40.0公里每小時;24.9英里每小時)[34][35]。
「無畏」號的主武裝是一組10門45倍徑12英寸(305毫米)Mk X火炮,但其排列方式使得同時只能有8門炮可以進行舷側炮擊[36]。副炮為10門50倍徑12磅炮,此外還有5具18英寸(460毫米)魚雷發射管[37]。該艦的水線裝甲帶是厚度為4英寸(102毫米)到11英寸(279毫米)厚的克虜伯裝甲。「無畏」號的誕生引發了一場海軍軍備競賽,很快世界上所有主要大國都參照該艦的規格特徵建造了新的、更大型的軍艦[31]。儘管在無畏艦的概念在之後的十多年中不斷得到更新,但「無畏」號仍然以15個月創紀錄的速度,成為當時世界上建造速度最快的戰艦[38]。
從1907年到1911年,「無畏」號一直是本土艦隊的旗艦,直到1911年3月被「尼普頓」號取代[39]。此後,「無畏」號被分配到本土艦隊第一分艦隊並參加了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加冕典禮的觀艦禮[40]。1912年12月,該艦被調離更名為第1戰艦分艦隊的原第一分艦隊,轉而成為第4戰艦分艦隊旗艦直到1914年12月10日[41]。1915年3月18日,該艦在北海巡邏時撞沉了德國潛艇U-29號,成為英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艘擊沉潛艇的戰艦[42][o]。因這次撞擊正進行維修作業,「無畏」號沒有參加之後的日德蘭海戰[30]。兩年後,該艦重新成為第4戰艦分艦隊旗艦,但在1920年2月就被轉入預備役狀態,並在1921年5月9日報廢出售[44]。最終該艦於1923年1月2日被拆解[45]。
艦名 | 建造者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無畏」號 (HMS Dreadnought) |
英國樸茨茅夫造船廠[46] | 10門12英寸(305毫米) | 4—11英寸(102—279毫米)[47] | 23,060長噸(23,430公噸)[46][p] | 4具螺旋槳,4座帕森斯渦輪機[33],21.6節(40.0公里每小時;24.9英里每小時)[48],23,000匹軸馬力(17,151千瓦特)[46] | 1905年10月2日[39] | 1906年2月10日[39] | 1906年12月2日[39][q] | 1921年5月9日作廢品出售[37] |
柏勒洛豐級
柏勒羅豐級戰艦:「柏勒羅豐」號、「壯麗」號和「魯莽」號是繼「無畏」號之後於1906年至1909年間建造的第一批英國海軍無畏艦。本級艦保留了「無畏」號絕大部分設計特點,比如45倍徑12英寸(305毫米)Mk X火炮及其佈局方式[52]。但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例如將前桅安裝在前煙囪之後,並改進了副炮裝備[53][54]。柏勒羅豐級艦體全長526英尺(160米),排水量18,596長噸(18,894公噸)。在動力方面,本級保留了「無畏」號所採用的推進裝置,由兩台蒸汽渦輪機為四具傳動軸提供動力,航速為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柏勒羅豐級諸艦的水線裝甲帶最厚處為10英寸(254毫米),比「無畏」號最厚處的裝甲薄一英寸[55]。
本級三艘軍艦在服役後,都被分配到英國本土艦隊第一分艦隊,後來改編為第1戰艦分艦隊,並參加了喬治五世的加冕禮。1914年7月17日至20日,這三艘軍艦在費迪南德大公遇刺後的七月危機期間,參加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動員和檢閱。「柏勒羅豐」號和「卓越」號此後加入了本土艦隊,但「魯莽」號直到1915年才加入[56]。這三艘軍艦都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向德國海軍「威斯巴登」號巡洋艦和「德弗林格爾」號戰鬥巡洋艦發射了不超過62枚炮彈,但沒有命中[57]。後來,「柏勒羅豐」號在1917年6月至9月期間擔任第4分艦隊的代理旗艦,彼時該艦隊旗艦「巨像」號正在接受改裝[58]。「卓越」號和「魯莽」號被調到地中海艦隊,在停戰前「卓越」號一直擔任該艦隊旗艦[59]。戰後,這些艦隻被轉入預備役。在1921年退役和報廢之前,「魯莽」號一直是一艘訓練艦[60]。1919年3月,「柏勒羅豐」號成為一艘駐紮在諾爾的炮艦,1921年11月8日被報廢出售,並在1922年9月14日解體。「卓越」號接替「柏勒羅豐」號成為炮艦訓練艦,此後曾短暫地被用作靶艦,1923年12月被報廢出售[61]。
艦名 | 建造者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柏勒洛豐」號 (HMS Bellerophon) |
英國樸茨茅夫造船廠[62] | 10門12英寸(305毫米)[52] | 8—10英寸(203—254毫米)[55][54] | 22,102長噸(22,460公噸)[62] | 4具螺旋槳,4座帕森斯渦輪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63],25,000匹軸馬力(18,642千瓦特)[62] | 1906年12月3日[64][r] | 1907年7月27日[65] | 1909年2月27日[66][65][s] | 1921年11月8日報廢出售[68] |
「壯麗」號 (HMS Superb) |
英國岩士唐公司[62] | 1907年2月6日[64] | 1907年11月7日[2] | 1909年5月29日[69] | 1923年12月12日報廢出售[59] | ||||
「魯莽」號 (HMS Temeraire) |
英國德文波特造船廠[62] | 1907年1月1日[64] | 1907年8月24日[2] | 1909年5月15日[70][t] | 1921年12月7日報廢出售[60] |
聖文森特級
聖文森特級最初計劃建造四艘無畏艦,最終建成三艘[u],分別是「聖文森特」號、「柯林活」號和「前衛」號。在柏勒羅豐級的的基礎上,聖文森特級升級為火力更強大的50倍徑12英寸(305毫米)Mk XI主炮以及20門50倍徑4英寸(102毫米)Mk VII副炮[73][74]。儘管排水量達到19,700長噸(20,000公噸),兩座帕森斯蒸汽渦輪機驅動的4具傳動軸依然能使本級536英尺(163米)長的艦體達到21.7節(40.2公里每小時;25.0英里每小時)[75]。與柏勒羅豐級一樣,本級裝備有8—10英寸(203—254毫米)厚的克虜伯裝甲製成的水線裝甲帶[76]。
聖文森特級戰艦在入役後,全部被編入了英國本土艦隊第1戰艦分艦隊。1911年6月24日,本級艦全都參加了喬治五世國王的加冕典禮。兩天後,「柯林活」號成為第1分艦隊的旗艦。經過1914年中期漫長的整修,本級諸艦參加了英國應對七月危機的戰爭動員,並於1914年7月22日加入了在斯卡帕灣駐留的本土艦隊[77]。三艦都曾參加日德蘭海戰,並向德國海軍「威斯巴登」號巡洋艦開炮攻擊。在戰鬥中「柯林活」號和「前衛」號也曾向「毛奇」號戰鬥巡洋艦以及「德弗林格爾」號戰鬥巡洋艦開炮。儘管在戰鬥中三艦總計開炮98發,但對敵方造成的損害很小。戰鬥結束後,「柯林活」號和「聖文森特」號轉入第4分艦隊。姊妹艦「前衛」號於1916年4月也被調入第4分艦隊[77]。其後這三艘軍艦繼續在英國本土艦隊服役,直到戰爭結束[78]。1917年7月9日,「前衛」號的一個彈藥庫發生爆炸,造成「前衛」號上840名艦員以及澳洲海軍「悉尼」號輕巡洋艦上兩名艦員的死亡[79]。戰後,「聖文森特」號於1919年3月成為一艘炮兵訓練艦,6月成為預備艦隊的旗艦。同年12月,該艦被除籍,最終在1921年12月1日被報廢出售[78]。「柯林活」號也被分配入預備艦隊,並短暫地充當訓練艦,之後在1922年12月12日被報廢出售[80]。
艦名 | 建造者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聖文森特」號 (HMS St Vincent) |
英國樸茨茅夫造船廠[81] | 10門12英寸(305毫米)[73] | 8—10英寸(203—254毫米)[76] | 19,700長噸(20,000公噸)[82] | 4具螺旋槳,2座帕森斯渦輪機,21.7節(40.2公里每小時;25.0英里每小時)[75],25,000匹軸馬力(18,642千瓦特)[81] | 1907年12月30日[5] | 1908年9月10日[5] | 1910年5月3日[78] | 1921年12月1日作廢出售[78] |
「柯林活」號 (HMS Collingwood) |
英國德文波特造船廠[81] | 1908年2月3日[6] | 1908年11月7日[6] | 1910年4月19日[78] | 1922年12月12日作廢出售[78] | ||||
「前衛」號 (HMS Vanguard) |
英國維克斯公司[81] | 1908年4月2日[7] | 1909年2月22日[7] | 1910年3月1日[78][7] | 1917年7月9日被內部爆炸炸沉[83] |
「尼普頓」號
作為1908至1909年度海軍計劃中建造的唯一一艘戰艦,「尼普頓」號也是第一艘使用背負式炮塔的英國戰艦[84]。該艦保留了聖文森特級的50倍徑12英寸(305毫米)Mk XI火炮以及10英寸(250毫米)的水線裝甲帶。由2座帕森斯式蒸汽渦輪機驅動的4具傳動軸可以產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的最高航速。相較於聖文森特級,「尼普頓」號艦體更長,達到546英尺(166米),排水量為19,680長噸(20,000公噸),比聖文森特級少20噸[85]。「尼普頓」號的副炮較為獨特,50倍徑4英寸(102毫米)Mk VII艦炮被安裝在不帶炮盾的上層建築上,這對於英國海軍來說尚屬首次[86]。
「尼普頓」號於1909年1月19日服役。1909年3月25日,也就是該艦完成海上試航兩周後,就取代了「無畏」號成為英國本土艦隊和第1分艦隊的旗艦。「尼普頓」號隨後參加了國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1914年3月10日,該艦被「鐵公爵」號取代本土艦隊的旗艦職務[87]。在1914年7月17日至20日參加了英國海軍對7月危機的反應[88]。該艦之後參加了英國海軍的多次作戰行動。在日德蘭海戰中,「尼普頓」號對德國巡洋艦「威斯巴登」號和「德弗林格爾」號以及多艘德國驅逐艦共發射了48枚主炮彈。但由於這幾艘德國軍艦遭到了英軍艦艇的多重攻擊,因此無法確定準確的命中情況[89]。離開日德蘭後,該艦被調到第4戰艦分艦隊,自此再也沒有參加過作戰行動。「尼普頓」號於1919年2月1日被列入預備役,並最終於1922年9月被報廢出售[87]。
艦名 | 建造者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尼普頓」號 (HMS Neptune) |
英國樸茨茅夫造船廠[90] | 10門12英寸(305毫米)[91] | 8—10英寸(203—254毫米)[91] | 19,680長噸(20,000公噸)[91] | 4具螺旋槳,2座帕森斯渦輪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63],25,000匹軸馬力(18,642千瓦特)[92] | 1909年1月19日[90] | 1909年9月30日[90] | 1911年1月11日[90] | 1922年9月被當作廢品出售[87] |
巨像級
作為英國海軍第一代無畏艦中的最後一批,兩艘巨像級戰艦也是英國1909年至1910年第一個海軍計劃的一部分。本級兩艦「巨像」號和「赫剌克勒斯」號改進自「尼普頓」號的設計方案,採用了同樣的10門50倍徑12英寸(305毫米)Mk XI主炮以及50倍徑4英寸(102毫米)Mk VII副炮作為基本武器裝備[93]。而兩台帕森斯蒸汽渦輪機和四具傳動軸的設計也得以保留,以達成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的最高航速。在此基礎上引擎室由原有的兩個增加到三個,由此成為世界上首批擁有三個引擎室的艦船。巨像級艦體總長較「尼普頓」號短1英尺(為545英尺(166米)),水線裝甲帶則增厚1英寸(為11英寸(279毫米)),排水量達到了20,030長噸(20,350公噸)。[94][95]
入役後,「巨像」號和「赫剌克勒斯」號都被分配到第2分艦隊。該艦隊在1912年5月1日改組為第2戰艦分艦隊,「赫剌克勒斯」號擔任旗艦。同年底,「巨像」號被調派到第1戰艦分艦隊,而「赫剌克勒斯」號則在1913年與商船「瑪麗·帕克斯」號(SS Mary Parkes)[v]發生了碰撞[96][97]。在大艦隊中參與訓練後,「巨像」號成為了第1分艦隊第5中隊旗艦。該艦與「赫剌克勒斯」號一同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在戰鬥中,兩艦向德國巡洋艦「威斯巴登」號和「德弗林格爾」號以及數艘德國驅逐艦發射了不超過98枚各式炮彈,但都沒有造成有效打擊[98]。戰鬥結束後,兩艦被轉調至第4戰艦分艦隊,「巨像」號成為代理旗艦[99]。11月21日,兩艘軍艦都出席了德國艦隊在羅塞斯的投降儀式[100]。「赫剌克勒斯」號載着協約軍海軍停戰委員會(Allied Naval Armistice Commission)[w]各成員前往基爾,然後於1919年2月被編入預備役艦隊[101]。曾有一段時間「巨像」號被列入報廢名單,但在1921年9月被改造成一艘訓練艦。第二年,「巨像號」被重新列入報廢名單,並最終於1928年8月被當作廢品出售[11]。而「赫剌克勒斯」號則在1921年11月8日之前被出售[102]。
艦名 | 建造者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巨像」號 (HMS Colossus) |
英國斯科茨造船廠[10] | 10門12英寸(305毫米)[103] | 8—11英寸(203—279毫米)[88] | 20,030長噸(20,350公噸)[103] | 4具螺旋槳,2座帕森斯渦輪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63],25,000匹軸馬力(18,642千瓦特)[10] | 1909年7月8日[10] | 1910年4月9日[10] | 1911年8月8日[10] | 1928年7月被當作廢品出售[104] |
「赫剌克勒斯」號 (HMS Hercules) |
英國帕爾莫斯造船和鋼鐵公司[10] | 1909年7月30日[11] | 1910年5月10日[11] | 1911年7月31日[11] | 1921年11月被當作廢品出售[105] |
「阿金科特」號
「阿金科特」號於1911年以巴西戰艦「里約熱內盧」號(Rio de Janeiro)[x]之名在泰恩河畔紐卡素下水[108]。然而就在第二年,在建中的該艦就在1913年12月被轉賣給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並更名為「蘇丹鄂圖曼一世」號(Sultân Osmân-ı Evvel)[109]。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以同盟國身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艦被英國政府徵用並最終更名為「阿金科特」號[110]。本艦全長671英尺6英寸(205米),排水量27,850長噸(28,300公噸),由4座帕森斯式蒸汽渦輪機驅動4具傳動軸提供動力並達到22節(41公里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的最高航速[111]。艦上裝備有14門45倍徑12英寸(305毫米)Mk XIII主炮以及18門50倍徑6英寸(152毫米)Mk XIII艦炮作為副炮,並由9英寸(229毫米)水線裝甲帶提供裝甲防護[111]。
「阿金科特」號在1914年8月7日加入英國皇家海軍,1914年9月7日被編入大艦隊第4戰艦分艦隊,但在1916年5月31日被重新分配到第1戰艦分艦隊,正好趕上日德蘭海戰[112][113]。在戰鬥中,該艦與一艘德國戰鬥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一艘皇帝級戰艦交火,共發射了144枚主、副炮彈,但未發現擊中任何敵艦[114][115][112]。「阿金科特」號在日德蘭海戰之後的活動並未有更多記錄,但是在1918年4月23日,該艦確實和來自斯卡帕灣的「赫剌克勒斯」號一同出動過一次,以保護從挪威到英國的商船船隊[116]。在被轉移到第2戰艦分艦隊後,「阿金科特」號參加了公海艦隊的投降儀式,並於1919年3月被降為預備役[117]。巴西政府沒有興趣再次購買該艦,因此「阿金科特」號被列入處置名單,然後於1922年12月19日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作為廢品出售[118]。
艦名 | 建造者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阿金科特」號(HMS Agincourt) | 英國岩士唐公司[119] | 14門12英寸(305毫米)[120] | 9英寸(229毫米)[121] | 27,850長噸(28,300公噸)[122] | 4具螺旋槳,4座帕森斯渦輪機,22節(41公里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123],34,000匹軸馬力(25,354千瓦特)[119] | 1911年9月14日[108] | 1913年1月21日[109] | 1914年8月7日[108] | 1922年12月被當作廢品出售[118] |
參見
- 戰艦列表
- 英國鐵甲艦列表
腳註
註釋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1]。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2],另有來源譯作「華麗」號[3]。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2]。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4]。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5]。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6]。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7]。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8],另有來源譯作海王星級[8]或者「海王」號[9]。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10],也有來源譯作「巨人」號[10]。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11],另有來源譯作「大力神」號[12]。
- ^ 譯名參考自《輪船史》[14],另有來源譯作「維托里奧·庫尼貝蒂」[15][16]。
- ^ 譯名參考自《海戰的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今天 1》[21],另有來源譯作《1889年海軍防衛法案》[22]。
- ^ 譯名參考自《海戰的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今天 1》[21]。
-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29]
- ^ 1918年10月,美國戰艦「紐約」號可能擊沉了一艘潛艇。彼時該艦曾意外地與一艘疑似在水下的潛艇相撞,但這一消息從未得到證實。[43]
- ^ 有來源記載為「18,120長噸(18,410公噸)」[3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6年12月6日」[49]或者「1906年12月3日」[5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6年12月6日」[6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8年2月20日」[6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9年5月1日」[2]。
- ^ 第四艘聖文森特級戰艦最終被改建成為「尼普頓」號戰艦[72]。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11]。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艦全史 1906-1914》[101]。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7]。
引用
- ^ 江泓 (2015a),第26頁.
- ^ 2.0 2.1 2.2 2.3 2.4 江泓 (2015a),第33頁.
- ^ 王義山 (2008),第10頁.
- ^ 江泓 (2015a),第37頁.
- ^ 5.0 5.1 5.2 江泓 (2015a),第40頁.
- ^ 6.0 6.1 6.2 江泓 (2015a),第42頁.
- ^ 7.0 7.1 7.2 7.3 江泓 (2015a),第45頁.
- ^ 8.0 8.1 江泓 (2015a),第48頁.
- ^ 王義山 (2008),第14頁.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江泓 (2015a),第59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江泓 (2015a),第61頁.
- ^ 王義山 (2008),第16頁.
- ^ Keegan (1999),第209頁.
- ^ 楊槱 (2020),第101頁.
- ^ 楊馮生 (2021),第119頁.
- ^ 16.0 16.1 江泓 (2015a),第2頁.
- ^ 17.0 17.1 江泓 (2015a),第2-3頁.
- ^ 江泓 (2015a),第3頁.
- ^ Keegan (1999),第281頁.
- ^ 余耀東 (2022),第5頁.
- ^ 21.0 21.1 張德輝 (2021),第2頁.
- ^ 江泓 (2015),第54頁.
- ^ 江泓 (2015),第25頁.
- ^ Sondhaus (2001),第161頁.
- ^ Friedman (1985),第181–182頁.
- ^ Kennedy (1983),第277頁.
- ^ Ireland (1997),第124–126, 139–142頁.
- ^ Gröner (1990),第ix頁.
- ^ 30.0 30.1 江泓 (2015a),第17頁.
- ^ 31.0 31.1 Gardiner (1992),第18頁.
- ^ Massie (1991),第474頁.
- ^ 33.0 33.1 Burt (1986),第31頁.
- ^ Sturton (2008),第76–77頁.
- ^ 35.0 35.1 Burt (1986),第29頁.
- ^ Roberts (1992),第28頁.
- ^ 37.0 37.1 Gardiner & Gray (1985),第21頁.
- ^ Roberts (1992),第13, 16頁.
- ^ 39.0 39.1 39.2 39.3 江泓 (2015a),第16頁.
- ^ Roberts (1992),第18–20, 50頁.
- ^ Roberts (1992),第21頁.
- ^ Sturton (2008),第79頁.
- ^ Jones (1995),第66–67頁.
- ^ Johnston & Buxton (2013),第41, 44頁.
- ^ Roberts (1992),第22–23頁.
- ^ 46.0 46.1 46.2 江泓 (2015a),第15頁.
- ^ Roberts (1992),第31–32, 139–43頁.
- ^ Roberts (1992),第26頁.
- ^ 王義山 (2008),第8頁.
- ^ 日本海人社 (2010),第14頁.
- ^ 江泓 (2015a),第32頁.
- ^ 52.0 52.1 Friedman (2015),第97頁.
- ^ Brooks (1995),第41–42頁.
- ^ 54.0 54.1 Parkes (1990),第498頁.
- ^ 55.0 55.1 Burt (1986),第62, 64頁.
- ^ Burt (1986),第71, 73–74頁.
- ^ Campbell (1986),第156–57, 208, 210, 212, 231–32, 349頁.
- ^ Dreadnought Project: HMS Bellerophon.
- ^ 59.0 59.1 Burt (1986),第73頁.
- ^ 60.0 60.1 Burt (1986),第64頁.
- ^ Burt (1986),第71–73頁.
- ^ 62.0 62.1 62.2 62.3 62.4 江泓 (2015a),第27頁.
- ^ 63.0 63.1 63.2 Burt (1986),第31, 64頁.
- ^ 64.0 64.1 64.2 Gardiner & Gray (1985),第22頁.
- ^ 65.0 65.1 65.2 江泓 (2015a),第28頁.
- ^ Gardiner & Gray (1985).
- ^ 余耀東 (2022),第85頁.
- ^ Burt (1986),第71–72頁.
- ^ Burt (1986),第72–73頁.
- ^ Burt (1986),第73–74頁.
- ^ 江泓 (2015a),第46頁.
- ^ Friedman (2015),第97–102頁.
- ^ 73.0 73.1 Friedman (2011),第59, 62頁.
- ^ Parkes (1990),第503頁.
- ^ 75.0 75.1 Burt (1986),第31, 64, 76, 80頁.
- ^ 76.0 76.1 Burt (1986),第76, 78頁.
- ^ 77.0 77.1 Burt (1986),第86, 88頁.
- ^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Burt (1986),第86頁.
- ^ Scapa Flow Wrecks: HMS Vanguard.
- ^ Corbett (1997),第431頁.
- ^ 81.0 81.1 81.2 81.3 江泓 (2015a),第39頁.
- ^ Burt (1986),第76頁.
- ^ Burt (1986),第83頁.
- ^ Friedman (2015),第105–07, 109頁.
- ^ Burt (1986),第31, 112頁.
- ^ Parkes (1990),第509頁.
- ^ 87.0 87.1 87.2 Burt (1986),第116頁.
- ^ 88.0 88.1 Burt (1986),第122頁.
- ^ Campbell (1986),第156, 202, 205, 207, 210, 212, 349, 358頁.
- ^ 90.0 90.1 90.2 90.3 江泓 (2015a),第55頁.
- ^ 91.0 91.1 91.2 Burt (1986),第112頁.
- ^ 江泓 (2015a),第53頁.
- ^ Brooks (1995),第42–44頁.
- ^ Burt (1986),第31, 64, 121–22, 124頁.
- ^ Parkes (1990),第519頁.
- ^ Burt (1986),第128–29頁.
- ^ Burt (1986),第128–30頁.
- ^ Campbell (1986),第156–58, 204–05, 207–08, 210, 212, 214, 218, 226–29, 296, 346, 349, 358頁.
- ^ Dreadnought Project: Fourth Battle Squadron.
- ^ 江泓 (2015a),第61, 62頁.
- ^ 101.0 101.1 江泓 (2015a),第62頁.
- ^ Burt (1986),第129–130頁.
- ^ 103.0 103.1 Burt (1986),第121頁.
- ^ Burt (1986),第129頁.
- ^ Burt (1986),第130頁.
- ^ 江泓 (2015a),第173頁.
- ^ 日本海人社 (2010),第23頁.
- ^ 108.0 108.1 108.2 Burt (1986),第245頁.
- ^ 109.0 109.1 江泓 (2015a),第165頁.
- ^ Hough (1967),第72, 75, 109-122頁.
- ^ 111.0 111.1 Burt (1986),第244-45, 250頁.
- ^ 112.0 112.1 Parkes (1990),第605頁.
- ^ Hough (1967),第174頁.
- ^ Tarrant (1999),第131, 133頁.
- ^ Hough (1967),第183頁.
- ^ Newbolt (1931),第236–37頁.
- ^ Hough (1967),第186頁.
- ^ 118.0 118.1 Burt (1986),第250頁.
- ^ 119.0 119.1 江泓 (2015a),第176頁.
- ^ Gardiner & Gray (1985),第37頁.
- ^ Burt (1986),第224頁.
- ^ Burt (1986),第244頁.
- ^ Burt (1986),第245, 250頁.
參考文獻
- Bennett, Geoffery Martin. Naval Battles of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戰]. Batsford. 2008. ISBN 978-0713429978 (英語).
- Brooks, John. Roberts, John , 編. The Mast and Funnel Question: Fire-control Positions in British Dreadnoughts [桅杆與煙囪:英國無畏艦的射控位置問題].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5. ISBN 0-85177-654-X (英語).
- Brown, David Keith. Nelson to Vanguard: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23–1945 [從「納爾遜」號到「前衛」號:軍艦設計與開發,1923年至1945年].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 [2000]. ISBN 978-1-59114-602-5 (英語).
- Burt, R. A.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戰艦].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863-8 (英語).
- Campbell, N. J. M.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日德蘭:戰鬥分析].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324-5 (英語).
- Colledge, J. J. & Warlow, Ben. Ships of the Royal Navy: The Complete Record of all Fighting Ships of the Royal Navy [皇家海軍艦艇:皇家海軍所有戰艦全記錄]. Chatham Publishing. 2006 [1969]. ISBN 978-1-86176-281-8 (英語).
- Corbett, Julian. Naval Operations [海軍行動]. History of the Great War: Based on Official Documents III reprint of the 1940 second. Imperial War Museum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attery Press. 1997. ISBN 1-870423-50-X (英語).
- Friedman, Norman. U.S. Battleships [美國戰艦].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715-1 (英語).
-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海軍武器]. Seaforth.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英語).
- Friedman, Norman. The British Battleship 1906–1946 [英國戰艦 1906–1946]. Seaforth Publishing. 2015. ISBN 978-1-84832-225-7 (英語).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康威世界軍艦1906-1921年].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5177-245-5 (英語).
- Gardiner, Robert & Lambert, Andrew. Steam, Steel and Shellfire: The Steam Warship 1815–1905-Conway's History of the Ship [蒸汽、鋼鐵和炮火:1815年至1905年間的蒸汽動力戰艦——康威艦船史]. Book Sales. 2001. ISBN 978-0-7858-1413-9 (英語).
- Gardiner, Robert (編). The Eclipse of the Big Gun: The Warship, 1906–45 [巨炮之蝕:1906到1945年的戰艦]. Conway's History of the Ship.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2. ISBN 0-85177-607-8 (英語).
- Garzke, William H. Jr.; Dulin, Robert O. Jr. British, Soviet, French, and Dut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蘇聯、法國和荷蘭戰艦]. Jane's. 1980. ISBN 0-7106-0078-X (英語).
- Garzke, William H & Dulin, Robert.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戰艦:二戰中的軸心國戰艦和中立國戰艦] 3.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101-3 (英語).
- Goldrick, James. Before Jutland: The Naval War in Northern European Waters, August 1914 – February 1915 [日德蘭海戰之前:1914年8月至1915年2月的北歐水域海戰].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5. ISBN 978-1-59114-349-9 (英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德國戰艦:1815年–1945年].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OCLC 22101769 (英語).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軍史].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978-1-55750-352-7 (英語).
- Halpern, Paul (編). The Mediterranean Fleet, 1919–1929 [地中海艦隊,1919年至1929年]. Publications of the Navy Records Society 158. Ashgate for the Navy Records Society. 2011. ISBN 978-1-4094-2756-8 (英語).
- Hore, Peter.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艦]. Southwater Books. 2006. ISBN 978-1-84476-377-1 (英語).
- Hough, Richard. The Great Dreadnought: The Strange Story of H.M.S. Agincourt: The Mightiest Battleship of World War I [偉大的無畏艦:「阿金科特」號的奇聞逸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強大的戰艦]. Harper & Row. 1967. OCLC 914101 (英語).
- Ireland, Bernard. Jane's War at Sea, 1897–1997 [簡氏海上戰爭,1897–1997]. HarperCollins. 1997. ISBN 0-00-472065-2 (英語).
- Johnston, Ian & Buxton, Ian. The Battleship Builders - Constructing and Arming British Capital Ships [戰艦建造商—建造和武裝英國主力艦隻].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3. ISBN 978-1-59114-027-6 (英語).
- Jellicoe, John. The Grand Fleet, 1914–1916: Its 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Work [大艦隊,1914年至1916年:創建、發展和運作]. George H. Doran Company. 1919. OCLC 13614571 (英語).
- Jones, Jerry W. U.S. Battleship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 1917–1918 (PhD論文).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OCLC 37111409 (英語).
- Keegan, John. The First World War [第一次世界大戰]. Pimlico. 1999. ISBN 0-7126-6645-1 (英語).
- Kennedy, Paul M.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Naval Mastery [英國海軍實力的興衰]. Penguin. 1983. ISBN 0-333-35094-4 (英語).
- Lenton, H. T. British & Empire Warship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大英帝國戰艦].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8. ISBN 1-55750-048-7 (英語).
- Maiolo, Joseph A. The Royal Navy and Nazi Germany, 1933–39: a Study in Appeasement and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皇家海軍與納粹德國,1933-39年:綏靖政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研究]. Palgrave Macmillan. 1998. ISBN 0-312-21456-1 (英語).
- Massie, Robert K. Dreadnought: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Coming of the Great War [無畏艦:英國、德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 Random House. 1991. ISBN 0-394-52833-6 (英語).
- Newbolt, Henry. Naval Operations [海軍行動]. History of the Great War: Based on Official Documents V reprint of the 1931. Imperial War Museum and Battery Press. 1997. ISBN 1-870423-72-0 (英語).
- Parkes, Oscar. British Battleships [英國戰艦] 1957年重印版.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1-55750-075-4 (英語).
- Raven, Alan; Roberts, John.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Two: The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History of the Royal Navy's Battleship and Battlecruisers from 1911 to 1946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戰艦:1911年至1946年英國皇家海軍戰艦和戰鬥巡洋艦的發展和技術史].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87021-817-4 (英語).
- Roberts, John. Warship, Volume 3 [戰艦,第3卷].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ISBN 0-85177-204-8 (英語).
- Roberts, John. The Battleship Dreadnought [無畏艦]. Anatomy of the Ship.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2. ISBN 1-55750-057-6 (英語).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世界主力艦名錄].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978-0-88254-979-8 (英語).
- Sondhaus, Lawrence. Naval warfare, 1815–1914, Volume 2000, Warfare and History [海戰,1815–1914年,第2000卷,戰爭與歷史]. Routledge. 2001. ISBN 0-415-21478-5 (英語).
- Sturton, Ian (編). Conway's Battleships: The Definitive Visual Reference to the World's All-Big-Gun Ships [康威戰艦:世界上所有全重炮艦隻的權威視覺參考] 2nd revised and expande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8. ISBN 978-1-59114-132-7 (英語).
- Sumrall, Robert. The Battleship and Battlecruiser [戰艦和戰鬥巡洋艦]. Conway Maritime. 1973. ISBN 0-85177-607-8 (英語).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A New View of the Great Battle, 31 May 1916 [日德蘭:德國視角:偉大戰役的新視角,1916年5月31日] repr. Brockhampton Press. 1999 [1995]. ISBN 1-86019-917-8 (英語).
- (英)羅拔·積遜. 海战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 1 [Sea Warfare:From World War I to the Present Day 1]. 由張德輝翻譯.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04. ISBN 978-7-5426-7333-6 (中文(中國大陸)).
- (英)R.A. 伯特. 英国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指文海洋文庫/L007. 由余耀東翻譯.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22-08. ISBN 9787547287323 (中文(中國大陸)).
- 江泓. 英国战列舰全史 1860-1906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British Battleships: 1860-1906]. 指文世界艦艇008 第1版.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5-03. ISBN 9787510708794 (中文(中國大陸)).
- 江泓. 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British Battleships: 1906-1914]. 指文世界艦艇008 第1版.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5-03. ISBN 9787510708947 (中文(中國大陸)).
- 江泓. 英国战列舰全史 1914-1960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British Battleships: 1914-1960]. 指文世界艦艇008 第1版. 北京: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5-05. ISBN 9787510709203 (中文(中國大陸)).
- 日本海人社 (編).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HISTORY OF WORLD'S DREADNOUGHTS]. 世界艦船 第1版.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06 [2020-02-21]. ISBN 9787543664296. OCLC 886026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6) (中文(中國大陸)).
- 楊馮生. 世界武器大全 战舰.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1-10. ISBN 978-7-111-68902-7 (中文(中國大陸)).
- 楊槱. 轮船史.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0-08. ISBN 978-7-313-23573-2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來源
- 王義山. 近代战列舰全集. 艦船知識. 2008. ISBN 9771000714082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參考網站
- Operation ZZ. www.dreadnoughtproject.org. [10 March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英語).
- HMS Vanguard People: Scapa Flow Wrecks. www.scapaflowwrecks.com. [23 Dec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5) (英語).
- Armada de Chile. Acorazado Almirante Latorre (1ero).. Unidades Navales. [22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8 June 2008) (西班牙語).
- H.M.S. Bellerophon (1907). www.dreadnoughtproject.org. [17 Febr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9) (英語).
- Fourth Battle Squadron (Royal Navy). www.dreadnoughtproject.org. [25 Febr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9) (英語).
-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Inter-war years 1914–1939. Royal Navy. [14 Ma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January 2011) (英語).
擴展閱讀
- Burt, R. A. British Battleships 1919–1945.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2. ISBN 978159114052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