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氏蛇蜥
哈特氏蛇蜥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爬蟲綱 Reptilia |
目: | 有鱗目 Squamata |
科: | 蛇蜥科 Anguidae |
屬: | 哈特氏蛇蜥蜥屬 Dopasia |
種: | 哈特氏蛇蜥 D. harti
|
二名法 | |
Dopasia harti (Boulenger, 1899)[1]
|
哈特氏蛇蜥(學名:Dopasia harti)為蛇蜥科哈特氏蛇蜥屬的爬行動物,俗名錫蛇、銀蛇、碎蛇、金蛇、哈特氏蛇蜥、山黃鱔、小泥鰍。分佈於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地區的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1]
描述
全長約35~56公分,體色以褐色為主,部分個體背部有十多條藍色橫紋;幼蜥體側及腹部為黑色。尾部極易自割。[2][3]
與蛇類不同的是,眼睛後方有一凹陷的耳孔;且腹鱗為多列排列,不像多數蛇類是單列腹鱗。[3]
生態
以蚯蚓、蛞蝓、昆蟲為食。每次可產5~6顆卵。[3]
棲地
常生活於海拔500-1500米左右的山地土中、石塊下、山坡上水稻田間、玉米地、菜地、泥土裏、樹洞裏、潮濕竹林、草叢中和岩隙間。[1]
在台灣本島,哈特氏蛇蜥只有零星的發現紀錄,分佈於海拔500~2,000公尺的山區。[2]
保育
在台灣是二級保育類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