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號航空母艦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2月3日) |
美利堅號 USS America CV-66 | |
---|---|
概觀 | |
艦種 | 航空母艦 |
擁有國 | 美國 |
艦級 | 小鷹級(3號艦) |
製造廠 | 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
下訂 | 1960年11月25日 |
動工 | 1961年1月9日 |
下水 | 1964年2月1日 |
服役 | 1965年1月23日 |
退役 | 1996年8月9日 |
結局 | 2005年5月14日作為武器試驗中沉沒[1] [2]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62,156 噸 |
滿載排水量 | 84,914 噸 |
全長 | 300公尺(水線) 319公尺 (全長) |
全寬 | 39 公尺(水線) 76公尺 (全長) |
吃水 | 12公尺(最大) 11公尺(限制) |
動力 | 8台福斯特-維勒鍋爐 4台通用電氣蒸汽輪機 4軸 5葉螺旋槳,雙舵 |
功率 | 280,000馬力(210 MW) |
最高速度 | 34節(約合62.96 km/h) |
乘員 | 502軍官、4684人 |
偵搜系統 | AN/SPS-49對空搜索雷達 AN/SPS-48對空搜索雷達 |
武器裝備 | RIM-2導彈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
電戰系統 | AN/SLQ-32電子反制套件 |
艦載機 | 79架各式飛機 |
美利堅號航空母艦(USS America CVA/CV-66),是1960年代美國海軍所建造小鷹級航空母艦之3號艦,於1965年啟用,它服役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中,還在太平洋部署並曾服務於越南戰爭。她還曾參加過波斯灣戰爭的沙漠盾牌行動和沙漠風暴行動等戰役。
美國海軍將其定為美國最後一艘不以人名來命名的航空母艦。該航艦也是在1946年「十字路口」試驗之後第一次有大型航艦被用作武器試驗。2005年,儘管有大量曾在該艦服役的老兵舉行抗議活動要求該航艦作為一座紀念博物館被保留下來,但是該航艦還是在經歷4周的試驗之後,在哈特拉斯角西南被擊沉。該航艦是有史以來被擊沉的最大戰艦。
建造與下水
美利堅號航艦原計劃是作為企業級航艦中的一艘建造的,但是由於企業級航艦在建造過程中的超額預算,導致原定的CVAN-66被取消建造。美利堅號航艦重新被要求作為小鷹級航艦的後續艦建造。1961年1月1日,該艦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鋪設龍骨,建造方為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1964年2月1日該艦下水,海軍作戰部長戴維·麥克唐納上將的夫人成為該艦的教母。1965年1月23日,美利堅號航艦在諾福克海軍船塢服役,小勞倫斯·海華斯(Lawrence Heyworth, Jr.)擔任船長負責指揮。
在1965年3月15日完成舾裝後,美利堅號航艦一直停留在漢普頓錨地等待駛離弗吉尼亞角,直到3月25日。4月5日,該艦執行官肯尼斯·B·奧斯丁中校駕駛道格拉斯A-4C攻擊機從航艦上起飛,從而完成了該艦的首次彈射器起飛。在駛往加勒比海後,該艦進行調試並在6月23日在關塔那摩灣完成調試。
7月10日,該艦在完成調試後駛入諾福克海軍船塢。該艦一直停留在該地直到8月21日。在8月末該艦一直在當地進行各項後續測試與訓練,之後離開弗吉尼亞角駛往百慕達,在9月9日駛回諾福克基地。
9月25日,J·O·科布準將作為指揮官升起艦旗。
第一次部署(1965-1966)
1965年年末美利堅號航艦駛往地中海進行第一次部署。1966年元旦,該艦停靠在意大利的利沃諾港。之後的幾周,美利堅號航艦到訪了康城、熱那亞、土倫、伊斯坦布爾、貝魯特、瓦萊塔、塔蘭托、帕爾馬、波連薩灣。7月1日,該艦駛回美國。
在這次部署的初期—從2月28日至3月10日,美利堅號航艦參加了法美兩國聯合軍演,代號為「公平遊戲 IV (Fairgame IV)」。這場演戲假象的是這針對某個試圖入侵一個北約盟國的國家的常規作戰。7月10日,美利堅號航艦返回諾福克海軍基地,在停留不久後,在7月15日駛進諾福克海軍船塢。
美利堅號航艦從8月29日至9月19日一直在諾福克地區活動,之後她前往關塔那摩灣進行訓練活動。在熱帶風暴Inez橫掃這片區域之後,美利堅號航艦的船員花了大約1700人工時用來幫助關塔那摩基地恢復運作,之後又回到正常活動中。
之後幾個月,美利堅號航艦投入到A-7海盜 II攻擊機的項目中,駛離弗吉尼亞角進行A-7的飛行員認證,還進行了自動着艦系統試驗。這項實驗旨在實驗F-4戰機和F-8戰機能否在航艦上進行全自動降落。
美利堅號航艦的訓練並非沒有事故發生。1965年10月16日,兩架F-4在距離該艦20海里的半空中相撞,飛行員安全彈射。9月3日在該艦前往塔蘭托的途中,一架戰機在彈射起飛時,彈射器發生故障,將前着陸輪從機上撕扯下來。事故中飛機的輔助油箱被劃破,並且掉入海中。一名在待命區的飛行員被燒傷。機上兩名飛行員中,後座駕駛員安全彈射,但前座駕駛員與飛機一同墜入海中。自從離開諾福克之後,美利堅號航艦已經損失了5架飛機。
從11月28日至12月15日,美利堅號航艦參加了「LANTFLEX 66」聯合軍演,以獲取在防空、反潛和航艦攻擊方面的經驗。該艦還參加了水雷佈置、導彈發射和在兩棲作戰中提供空中支援方面的演練。12月15日,該艦返回了諾福克海軍基地,在該地一直停留到1966年年底。
第二次部署
1967年1月10日,美利堅號駛離諾福克,開始了在地中海的第二次部署,並且在1月22日在波連薩灣與獨立號交接。在橫跨大西洋的航行過程中,美利堅號進行了如下活動:培訓SH-3A機組,在大西洋上發射導彈,晝夜不間斷的飛行訓練及其他演練。在直布羅陀附近海域,1月18日蘇聯遠程偵察機Tu-95對其進行了偵查。兩架F-4B起飛,之後接近這架Tu-95並對其進行警戒。在停靠雅典前,2月4日,美利堅號與意大利軍方聯合進行「攔截-控制(intercept-controller)」演練。之後不久,美利堅號再次與意大利軍隊聯合演習,演習內容包括針對快艇的防禦演練。3月初,美利堅號及其護航編隊組成60.1特遣隊,參加了英美兩國聯合軍演,軍演代號「牌手IV (Poker Hand IV)」。英國海軍競技神號航艦也參加了此次軍演。兩艘航艦為對方提供了模擬進攻的戰機以測試對方的防空能力。
4月1日,60.1特遣隊參加了為期兩天代號為「Dawn Clear」的北約聯合演習。在演習第一天,美利堅號提供了戰機對希臘和土耳其的模擬目標進行模擬打擊。之後幾天,希臘空軍的戰機針對60.1特遣隊進行了模擬攻擊。在演習結束後,美利堅號在愛奧尼亞海進行日常訓練。
4月5日,上午10:00,美利堅號在瓦萊塔靠港,開始了對瓦萊塔為期5天的訪問。4月10日起錨離港後,美利堅號及其編隊在愛奧尼亞海執行編隊演練。美利堅號在遠海與Josephus Daniels號和Harry E. Yarnell號驅逐艦聯合進行導彈發射演練。其他演練項目包括在航期間的日常晝夜起降訓練和在航期間與編隊內其他艦船的補給訓練。
之後幾天,希臘顯露出發生內戰的可能性。希臘軍方發動軍變,終結了希臘的議會制。雖然康斯坦丁二世保住了王位,但雅典街頭開始顯露出發生暴力事件的可能性,使得美國公民因為受到威脅而陷入了焦慮之中。動用軍艦進行撤僑開始變得有必要,所以美國海軍第六艦隊指揮官下令組建特遣隊。在海軍少將迪克·H·奎因的指揮下,第65特遣隊以美利堅號航艦為旗艦,向東航線,以準備在必要情況下進行撤僑。幸運的是,希臘並未發生實質上的暴力衝突,因此特遣隊也並未採取實際行動。4月29日,海軍少將勞倫斯·R·蓋斯接替迪克·H·奎因。隨着新任艦長上艦,並且希臘危機已經過去,5月1日美利堅號航艦駛往塔蘭托港,開始為期8天的休假。在塔蘭托港3天的公眾開放活動中,美利堅號航艦接待了1675名訪客,這些訪客上艦參觀了機庫和飛行甲板。5月8日,美利堅號駛離塔蘭托港,開始在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海進行日常值班任務。之後她還訪問了意大利里窩那港。
中東地區的危機
1967年5月25日,有跡象顯示中東地區即將爆發一場危機。美利堅號的艦員通過閱讀艦上的報紙,了解到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緊張局勢急速惡化。在完成相關任務後,該艦全速駛往克里特海。
在之後的48小時,美利堅號航艦駛過西班牙的東部和南部海岸,穿越馬耳他海峽,並在克里特海加入60.2特遣隊。該特遣隊由薩拉托加號航艦及隨同的驅逐艦組成。這支特混編隊由海軍少將蓋斯指揮,準備應對各種危機事件。
之後一周,美利堅號上的船員和軍官收聽WAMR-TV的夜間新聞、艦上的閉路電視新聞以及報紙上的所有新聞。新聞頭條講的都是中東地區日趨惡化的局勢。一開始,埃及將軍隊部署到加沙地帶,並要求聯合國維和部隊撤出。之後,以色列開始擴充部隊。作為回應,其他阿拉伯國家命令軍隊處於戒備狀態。隨着局勢日趨緊張,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封鎖了亞喀巴灣,禁止以色列船舶出入。
在此期間,美利堅號在克里特島外海進行日常訓練活動,並進行了兩次在航補給活動。有29名記者到達航艦上進行採訪工作,這些記者來自全美多家媒體。記者們在航艦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採訪。
由於記者的採訪報道,航艦的蹤跡也被曝光,因此航艦也吸引了一些不受歡迎的訪客:蘇聯人。6月2日,一艘裝備有艦對空導彈的蘇聯驅逐艦混入航艦編隊,並且頻繁插入航艦編隊。6月7日中午,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司令威廉·I·馬丁中將使用英語和俄語通告蘇聯驅逐艦:「你過去5天的行動干擾了我方的行動。你方在我方編隊中的行動以及阻礙了我方航行是在拒絕承認我方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權,這項權利是過去數個世紀航海國家所普遍承認的。」
幾分鐘後,中將再次通告:「我方編隊將繼續高速航行並進行多項科目。你現在的位置將會威脅到你方及我方的艦隻安全。我要求你方毫不延遲的駛離我方編隊,並終止你對我方的干擾及其他危險行為。」雖然該艘驅逐艦隨後離開了編隊,但她的同伴隨後趕到,並在隨後幾天繼續尾隨航艦編隊。
六日戰爭
1967年6月5日早上,美利堅號航艦正在接受艦隊油料補給艦特拉基號補給油料,傳來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爆發戰爭的消息。當天下午,艦內廣播命令船員進入戰位,一聲號令下所有船員立刻投入到了戰鬥位置。當戰鬥位置準備就緒,全艦進入三級響應狀態,這代表全艦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
6月7日,伴隨美利堅號航艦行動的驅逐艦勞埃德·托馬斯號捕捉到了一個聲吶信號,這個信號被判讀為有可能是一艘潛艇。蓋斯少將立刻派出勞埃德·托馬斯號驅逐艦和桑普森號導彈驅逐艦前往核實。桑普森號導彈驅逐艦很快捕捉到了信號,並開始於勞埃德·托馬斯號驅逐艦一同合作跟蹤可能存在的潛艇。
美利堅號航艦派出了其艦上隸屬於第九反潛直昇機編隊的一架西科斯基SH-3A海王直昇機進行搜索,該機也捕捉到了可疑的聲吶信號。在半夜,該信號被重新定為「很可能是潛艇」。在那時,並沒有消息稱有己方潛艇在這篇海域活動。兩艘驅逐艦在整個夜晚始終捕捉到清晰的聲吶信號。
6月5日5:30,一架隸屬於第七巡邏中隊的SP-2H「海王星」反潛巡邏機加入到了搜尋隊伍。該機配備了磁力異常探測儀。這種設備使該機通過另一種方式確定了海底下的信號來自於一個巨大的金屬物體。
蓋斯少將在中午宣佈很有可能有一艘潛艇出沒。艦上的記者很快將這件事傳回到他們在本土的辦公室。但是,另一件事的發生將很快使得可能有潛艇在航艦編隊附近出沒的事情變得無關緊要。
「自由」號事件
當地時間1967年6月8日14:00,美國海軍「自由」號技術調查船在西奈港口城市阿利什以北15海里處的國際水域遭到以色列戰機和魚雷艇的攻擊。
但是,傳遞到美利堅號航艦和美國國防部的最初信息無法判斷襲擊者的身份。美利堅號航艦的飛行甲板開始繁忙起來。幾分鐘內,F-4B戰機升空以攔截任何可能對特混編隊的襲擊。與此同時,炸彈和火箭彈被從彈藥庫內運到飛行甲板上。四架A-4攻擊機裝載彈藥後升空。 這些飛機隨後與被召回,但彈藥仍掛在發射架上。
自由號襲擊事件造成34人喪生,75人受傷,其中15人傷勢嚴重。司令官馬丁派出兩艘驅逐艦—戴維斯號和梅西號。兩艘驅逐艦上還搭載着美利堅號上的醫務人員。在6月9日6:00,驅逐艦編隊與自由號匯合。醫務人員立刻登上了嚴重受損的自由號搶救傷員。
10:30,兩架從美利堅號航艦上起飛的直昇機與自由號匯合,並開始向航艦轉移重傷員。一小時後,在克里特島紹達灣以東350海里處,美利堅號與自由號匯合。美利堅號的艦員站在甲板上,靜靜地看着直昇機將50名傷員和9名遇難者從自由號轉移至航艦上。而被拖行的自由號上,船舷佈滿着火箭彈和機炮留下的彈孔。美利堅號的艦員自發的列陳一隊,默默地祝福着自由號及其船員。
美利堅號上的醫療隊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救治着傷員。有三位醫師在手術室連續工作了超過12小時,而其他的醫師則在一直病房照料着傷員。在今後的數周,自由號上的傷員得到了周到的照料。
自從阿以之間爆發戰爭以來,飛行甲板上的艦員變得疲憊卻又安靜。美利堅號航艦始終準備應對各種情況,但始終沒有飛機起飛。
但是,隨着以色列軍隊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阿拉伯國家指責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為以色列陸軍提供空中掩護。而據艦上記者的報道,這些指責都是錯誤的。
6月7日,海軍上將馬丁發表了一份聲明:「沒有任何來自第六艦隊的飛機為以色列提供過那些中東國家聲稱的所謂空中支援……沒有任何一架第六艦隊的飛機飛入過距地中海東岸160公里範圍內,尤其是接近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上空。此外,在這一階段沒有一架第六艦隊的飛機飛入過中東和北非國家的領空。」
上將向記者們提供了這幾天美利堅號和薩拉托加號航艦飛行計劃的複印件以及衝突期間關於特遣隊部署地點的綱要。他指出如果對美利堅號的彈藥庫進行清點將會駁回中東國家的那些指責,並且指出艦上的飛機和飛行員數量僅僅因為出席巴黎航展而發生過變化,
在6月10日,在美利堅號的飛行甲板上舉行了一次紀念活動。
停火階段
隨着以色列軍隊向蘇伊士運河和約旦河推進,並且國際社會開始要求雙方停火,艦上的氣氛開始趨於平和。艦員暫時停下了工作,參與了位於機庫舉行的11輪制拳擊比賽。將近2000名艦員在現場圍繞着拳擊場觀看比賽,而其餘艦員則通過閉路電視,比賽中還有專業解說員進行解說。美利堅號在當地繼續駐守了幾天,但緊張局勢仿佛已經過去了。艦上的記者離開了航艦,而蘇聯軍艦也再也沒有「到訪」過,常規的飛行任務也重新開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期間,艦上還舉行了其他活動,還參與了巴黎航展。美利堅號的兩個艦載機中隊參與了5月25日至6月5日在巴黎布爾歇機場舉行的第27屆巴黎航展。VF-33中隊的F-4B戰機和VAW-122中隊的E-2A預警機在航展上陳列在機場以供參觀。
在6月14日,美利堅號航艦接待了4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美國海軍學院和海軍後備軍官訓練團的49名海軍候補軍官。在為期6周的實習中,這些候補軍官在艦上軍官的指導和觀察下,在艦上所有部門中擔任下級軍官。在6月末,第二批候補軍官來到改艦開展為期6周的實習。
在6月21日,美利堅號駛往達達尼爾海峽並訪問了伊斯坦布爾,在當地海軍少將蓋斯在無名戰士墳墓上敬獻花圈以示對戰爭中犧牲的土耳其士兵的敬意。然而三天之後,一群憤怒的示威者焚毀了花圈。之後,大約600名學生以及1500名圍觀者和同情者參與了一場反對美國以及第六艦隊的抗議活動,並在該艦靠泊地附近舉行了演講活動。當天下午大部分時間艦員都被取消自由活動,然而在晚上局勢恢復平靜,艦員們又能繼續活動。之後的訪問活動都頗為平靜。
-
美利堅號正在通過蘇伊士運河,攝於1981年5月5日
-
美利堅號,攝於1983年8月1日的諾福克海軍基地
-
一架停泊在美利堅號上的U-2偵察機,攝於1984年10月18日
-
正沉沒大海中的美利堅號,攝於2005年5月14日
相關條目
- 小鷹級航空母艦
- 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CV-66退役之後的襲名軍艦。
-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
參考文獻
- ^ May 14: USS America (CV-66) Was Sunk in the Atlantic Ocean. [2013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3月26日).
外部連結
- The USS America CVA/CV 66: A Virtual Museu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USS America Museum Foundation
- USS Amer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ted-states-navy.com
- USS America (CVA-6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hoto gallery). MaritimeQuest website
- USS America Carrier Veterans Associ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ebsite
- Report on January 16, 2006, naming ceremony at Pentag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cluding link to 35-minute video of naming ceremony for CVN78 USS Gerald R. Ford). January 21, 2007. "Name CVN78 USS America: A new flagship for America!" (CVN78.com) website
- Navy plans to sink America: Explosive tests will send aircraft carrier to bottom of Atlant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arch 3, 2005. msnbc.com
- FoIA Response: Exact Sinking Location Releas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cluding Message from NAVSEA, May 16, 2005) (with post-sinking photo). "Name CVN78 USS America: A new flagship for America!" (CVN78.com)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