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亭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15日) |
Рудин | |
---|---|
原名 | Рудин (俄文) |
作者 | 伊凡·屠格涅夫 |
譯者 | 陸蠡翻譯 麗尼校對 |
類型 | 政治,浪漫 |
語言 | 俄語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Sovremennik |
出版時間 | 1856年 |
出版地點 | 俄羅斯 |
媒介 | 精裝書和平裝書 |
系列作品 | |
續作 | 貴族之家 (小說) |
《羅亭》(俄語:Рудин,羅馬化:Rudin)是一部1856年出版的俄國小說,為伊凡·屠格涅夫的首部長篇小說。塑造了一個具有崇高的社會變革理想,但在行動上卻屢遭失敗的貴族知識分子的形象,是俄國文學的經典人物。
寫作背景
雖然許多評論家認為該小說具有自傳性質,但屠格涅夫則堅持說該小說「相當忠實地」描寫了屠格涅夫的朋友無政府主義者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枯寧。
故事概要
羅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到達麗婭的莊園做客。在那裏的客廳里,他以其雄辯的口才、淵博的知識、嚴密的邏輯、蓬勃的熱情,在辯論中戰勝了當地最刁鑽古怪的皮加索夫,征服了所有在場的人,也點燃了達麗婭的女兒——年輕的娜塔麗婭胸中追求真理的火焰。天真純潔的娜塔麗婭為羅亭宣揚的崇高理想所折服,並真摯地愛上了他。
娜塔麗婭情竇初開,決心犧牲個人的一切,跟隨羅亭離家出走,為實現理想而奮鬥。但兩人的戀情遭到女主人達麗婭的反對。在兩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一次幽會中,羅亭卻在愛情所面臨的壓力面前屈服了。羅亭在愛情上的退縮和懦弱令娜塔麗婭很失望。
他離開莊園後,四處漂泊,想要致力於改革社會的實際事業,卻到處碰壁,屢遭失敗。在故事的最後:1848年6月26日午後巴黎的街頭,羅亭在法國革命失敗的關頭,高舉紅旗,英勇地倒在起義者固守的街壘之上。
主要角色
- 羅亭:出身於破落地主家庭的貴族知識分子,曾在莫斯科大學和柏林先後攻讀哲學;熟知西歐哲學,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見識超人,具有雄辯的口才;他熱愛真理,具有理性主義信仰,相信教育和科學的啟蒙作用,鄙視利己主義的庸人哲學,宣揚偉大的人生目的;但作為一名貴族知識分子,他又脫離俄國人民和現實,再加上腐敗落後的社會未能給有志於社會變革的貴族青年以機會,因此導致他們在生活中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成為社會中的「多餘人」。正是時代的缺陷導致他身上表現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一鮮明特徵。
- 達麗婭:女莊園主。
- 皮加索夫:當地最刁鑽古怪的人,他恨天下無物和全人類,尤其敵視女性,認為任何不幸的根源在於女人,從小養成肝火旺盛、極易激怒的雄辯能力。
- 娜塔麗婭:達麗婭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