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鼠耳蝠
緋鼠耳蝠 | |
---|---|
緋鼠耳蝠台灣亞種 Myotis formosus flavus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翼手目 Chiroptera |
科: |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
屬: | 鼠耳蝠屬 Myotis |
種: | 緋鼠耳蝠 M. formosus
|
二名法 | |
Myotis formosus (Hodgson, 1835)[2]
| |
緋鼠耳蝠(學名:Myotis formosus)又名金黃鼠耳蝠[3],為蝙蝠科鼠耳蝠屬的動物。分佈於阿富汗、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菲律賓、中國、韓國、台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4][3]。
2017年研究人員結合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方法進行渡瀨氏鼠耳蝠(Myotis rufoniger)分類厘定,認為中國大陸文獻描述的緋鼠耳蝠(Myotis formosus)實際上是渡瀨氏鼠耳蝠。[5]
保護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亞種
- 緋鼠耳蝠江蘇亞種(學名:Myotis formosus rufoniger),Tomes於1858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廣西、貴州、安徽、江蘇、福建、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蘇。[6]
- 緋鼠耳蝠台灣亞種(學名:Myotis formosus flavus),Hodgson於1835年命名。分佈於台灣與中國江西。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7]
參考文獻
- ^ Huang, J.C.-C., Csorba, G., Chang, H.-C. & Ho, Y.-Y. Hodgson's Bat.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2024-10-23].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徘鼠耳蝠.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3.0 3.1 陳創傑; 何向陽,付橙等. 金黄鼠耳蝠在广东首次发现. 四川動物. 2024, 43 (5): 544–550. doi:10.11984/j.issn.1000-7083.20240063.
- ^ Csorba, Gábor; Chou, Cheng-Han; Ruedi, Manuel; Görföl, Tamás; Motokawa, Masaharu; Wiantoro, Sigit; Thong, Vu Dinh; Son, Nguyen Truong; Lin, Liang-Kong; Furey, Neil. The reds and the yellows: a review of Asian Chrysopteron Jentink, 1910 (Chiroptera: Vespertilionidae: Myotis ). Journal of Mammalogy. 2014-08-22, 95 (4): 663–678. doi:10.1644/13-mamm-a-200.
- ^ 黨飛紅, 余文華, 王曉雲, 郭偉健, 莊卓升, 梅廷媛, 張秋萍, 李鋒, 李玉春, 吳毅. 中国渡濑氏鼠耳蝠种名订正[J]. 四川動物. 2017, 36 (1): 7–13 [2021-12-08]. doi:10.11984/j.issn.1000-7083.2016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徘鼠耳蝠江苏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徘鼠耳蝠台湾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