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內光政
米內光政 | |
---|---|
第37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1] | |
任期 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 | |
君主 | 昭和天皇 |
前任 | 阿部信行 |
繼任 | 近衛文麿(二任)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80年3月2日 大日本帝國岩手縣盛岡市 |
逝世 | 1948年4月20日(68歲) |
墓地 | 日本岩手縣盛岡市圓光寺 |
專業 | 海軍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大日本帝國 |
服役時間 | 1898年–1945年 |
軍銜 | 海軍大將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米内 光政 |
假名 | よない みつまさ |
平文式羅馬字 | Yonai Mitsumasa |
米內光政(日語:米内 光政/よない みつまさ,1880年3月2日—1948年4月20日),日本海軍大將,第37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生平
海軍兵學校畢業。歷任海軍要職。1938年10月日軍攻佔中國廣州後,米內即提議攻佔海南島,並於1939年2月渡海攻佔海南島;1940年組閣,加強統制經濟、扶植汪兆銘政權。在海軍內部和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組成反對對美開戰的「海軍三羽烏」。由於他的「親美、英」傾向和反對締結軸心國,引起陸軍不滿。陸軍視米內光政為禍害,於是陸軍大臣畑俊六便辭去陸軍大臣一職、同時陸軍使用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之規定、日本陸軍三長官拒絕推薦新的陸軍大臣、導致了米內內閣的垮台,米內光政辭職。二戰中的1944年的小磯國昭內閣時,再出任海軍大臣,1945年鈴木貫太郎內閣時留任,並對日本無條件投降起了決定性作用。
年譜
- 1880年(明治13年) 生於岩手縣盛岡市。
- 1894年(明治27年) 進入岩手尋常中學學習(今岩手縣立盛岡第一高等學校)。
- 1901年(明治34年) 海軍兵學校畢業(第29期)。
- 1911年(明治44年) 海軍大學畢業(第12期)。
- 1915年(大正4年) 日本駐俄羅斯大使館武官補佐官。
- 1924年(大正13年) 任戰列艦扶桑號、陸奧號艦長。
- 1925年(大正14年) 任海軍少將、第二艦隊參謀長。
- 1928年(昭和3年) 第一外遣艦隊司令官。
- 1930年(昭和5年) 任海軍中將、鎮海要港部司令官。
- 1932年(昭和7年) 第三艦隊司令長官。
- 1933年(昭和8年) 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
- 1934年(昭和9年) 第二艦隊司令長官。
- 1935年(昭和10年) 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 1936年(昭和11年) 聯合艦隊兼第一艦隊司令長官。
- 1937年(昭和12年) 任海軍大臣,晉升海軍大將。5個月後七七事變爆發,米內也積極參與向華中地區派兵的侵略計劃,並派兵侵佔了海南島。在平沼內閣時代,與山本五十六海軍次官、井上成美軍務局長一起,曾反對日德意三國同盟與對美開戰。
- 1939年(昭和14年) 任軍事參議官。
- 1940年(昭和15年) 編入預備役,1月至7月組織米內內閣。
- 1944年(昭和19年) 重新回到現役,參與組織小磯內閣。再度任海軍大臣。
- 1945年(昭和20年) 在鈴木貫太郎內閣繼續留任海相,之後又在東久邇宮內閣、幣原內閣留任海相。
- 1948年(昭和23年) 因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及肺炎逝世,享壽68歲。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官銜 | ||
---|---|---|
前任: 阿部信行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第37任:1940年 |
繼任: 近衛文麿 |
前任: 永野修身 野村直邦 |
日本海軍大臣 第39-41任:1937年-1939年 第49-52任:1944年-1945年 |
繼任: 吉田善吾 海軍省被第二復員省取代 |
軍職 | ||
前任: 高橋三吉 |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第23任:1936年-1937年 |
繼任: 永野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