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真草千字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冊 [1],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所寫,於唐代時由日遣唐使傳到日本,獻給聖武天皇,天皇死後光明皇后將此帖同一批遺物供養給東大寺,原帖輾轉由日人谷鐵臣所藏,後歸小川為次郎所有,現由其子繼承收藏[2],為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僅存墨跡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

簡介

千字文[3]原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是南梁周興嗣奉旨所編的長韻文,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史載梁武帝蕭衍收集了王羲之所寫的一千個字,讓親人作為習練書法的字帖,但由於千字排文雜亂無章,便下旨命散騎侍郎周興嗣(470年─521年)重新編文,周興嗣在一夜之間將《千字文》[3]編成,竟滿頭鬢髮皆白[4][5]。這篇一夜傑作全文理脈貫通,編組優美,句句引經,字字用典,加上語體簡明容易誦記,非常適合作為學齡兒童的識字教材。《千字文》[3]周興嗣造就了一部傳頌一千五百多年的鉅著,是自六朝以來盛行最久的一篇通學字書,也是歷代書法家,爭相摹寫揮毫的精典文本。

智永 (生卒年不詳),別號法極,約為陳、隋間人,大書法家,精工楷書草書。少時與兄長惠欣在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出家為僧[註 1]。智永在永欣寺習經參禪,心好寂靜,人稱永禪師。俗姓王,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拜書法大家的家學淵源,先向書法家蕭子云學習,後學王羲之、王獻之等先祖的法帖,為了領悟家法精髓,他在永欣閣內經歷三十年勤學不懈,終成佛門一代大書家。書法史記載,他刻苦習字的「退筆冢」和「鐵門限」典故,為後人津津樂道。智永在書法史頗具貢獻:其一,據稱發明了「永字八法[6];其二,是將自己的書法理論寫成《心成頌》;第三,是大量臨習《千字文》,開啟後代書法家臨寫《千字文》的風氣。

智永一生寫了800多本的《真草千字文》,歷經戰火,到了南宋時期,中國已找不到墨跡本,僅存宋朝石刻本(原刻石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及拓本[1](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唯一的墨跡本,早於唐代傳入日本,1912年由日本小川為次郎影印刊行於世。這件墨跡本經日本漢學專家內藤湖南考證,認為此本是天平勝寶八年(肅宗至德元載),日本聖武天皇死後,皇后藤原光明子將他的遺物供獻給東大寺盧舍那佛的《獻物帳》中所列的「拓王羲之書」有二十餘種,《真草千字文二百三行》(即墨跡本)是當中的一卷,日本政府視為稀世珍品,定為「國寶」之一。此卷後來傳給小川的兒子小川正字廣巳,現改裝成書冊,每頁高29.3公分,寬14.2公分,用古人寫經穀紙書寫,紋理非常細緻[註 2]。此卷書末有清代楊守敬羅振玉和日本鑑賞專家日下部東作內藤湖南博士等人的題跋,除了開首的兩行段爛外,保存完好,後已根據宋拓關中本進行修補完善。

1984年4月,中國古典文獻學家啟功親赴日本,在京都小川家親睹原本,以初唐臨本比對,證明為智永所書800本真跡之一,他在《論書絕句》第三十六首賦詩曰:「永師真跡八百本,海東一捲逃劫灰。兒童相見不相識,少小離鄉老大回。」

歷代評論

  • 隋煬帝說:「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
  • 唐代張旭說:「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餘。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詞雲爾。」
  • 唐代張懷瓘在《書斷》說:「智永遠祖逸少,曆紀專精,攝齊升堂,真草惟命,夷途退轡,大海安流。微尚有道(張芝)之風,半得右軍之肉,兼能諸體,於草最優。氣調下於歐、虞,精熟過於羊、薄。」[7]
  • 唐代竇臮評價智永為:「緇門之領袖,當代之準繩。」
  • 宋代米芾在《海嶽名言》評曰:「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8]
  • 宋代米芾說:「僧智永書,雖氣骨清健,大小相雜,如十四五貴褊性,方循繩墨,忽越規矩。」
  • 宋代蘇軾在《跋葉致遠所藏禪師千字文》中也曾說:「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故舉用舊法,非不能新意求變態也,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
  • 宋代蘇軾在《東坡題跋》題寫:「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不已,乃識其奇趣。」
  • 宋代蘇軾評價說:「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 元代鄭杓說:「隋釋智永,羲之七世孫也,頗能傳其學,又親受法於子雲。虞世南親見永師,故其法複傳於唐焉。」
  • 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說:「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回向,沉着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永師仿鐘元常《宣示表》,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智永真書千字文兩種回向,沉着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過紙背者,唐以後此法漸澌盡矣。」[9]
  • 明代解縉在《春雨雜述》說到:「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10]
  • 明代都穆在《寓意篇》評價智永的字說:「《智永真草千字文》真,氣韻飛坮,優入神品,為天下法書第一。」[11]
  • 清代何紹基在《東洲草堂金石跋》說:「智永《千文》,筆筆從空中來,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以喻之。」
  •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述書下》講到:「唐韓方明謂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傳於崔子玉,曆鐘王以至永禪師者,古今學書之機栝也。」[12]
  • 清代馮班在《鈍吟書要》則說:「今日刻本《黃庭》(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多不是,但惜不見原本,字畫俯仰處甚遒,翻之多失,與永師《千文》看方得。」[13]

藏本

  • 故宮博物院藏宋拓關中本[1]
  • 西安碑林[14]北宋薛嗣昌石刻陝西本
  • 明《戲鴻堂法帖》翻刻龍師起本
  • 明末寶墨軒石刻本
  • 日人小川正字廣巳藏墨跡本[15]

註釋

  1. ^ 智永與兄長少時一起在嘉祥寺出家,嘉祥寺是王羲之的舊居改建成的佛寺,「舍家為寺」在當時是一種對佛教表達崇信虔誠的做法,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知道智永兄弟的崇佛行為,特表嘉許,以兩人名字各取一字,頒賜寺名為「永欣」,嘉祥寺自此改為永欣寺。
  2. ^ 啟功先生在《千字文說》中補記:「(紙色)蓋敦煌一種薄質硬黃紙經裝裱見水時即呈此色。其字每逢下筆墨痕濃重處時有墨聚如黍粒,斜映窗光,猶有內亮之色,更可知絕非鈎描之跡矣」。

參考文獻

  • 上海書店出版社 編著,《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ISBN 9787806357187
  • 馬國權:《智永真草千字文草法解說》,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5年。
  • 黃家康:《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ISBN 9787547703557
  • 季琳 著,《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國歷代碑帖集粹》,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ISBN 9787805186191
  • 李郁周:〈智永名下《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的草法問題〉,《中國碑帖與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頁317-332。
  • 江吟、莫小不 主編,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ISBN 0081911831
  • 孫寶文編,《智永真書千字文》,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ISBN 9787532631186
  • 姚建杭 主編 姚焉 編寫,《智永草書集字與創作》,故宮博物院,2011,ISBN 9787513400961
  • 釋廣元 著,《中國書法概述》,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ISBN 9789570526622
  • 簡月娟:〈智永禪師書學探析〉,《中國文化月刊》第二百四十六期。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故宮博物院-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冊
  2. ^ 釋廣元 著,《中國書法概述》,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ISBN 9789570526622,第145到145頁。
  3. ^ 3.0 3.1 3.2 周興嗣. 連結至維基文庫 《千字文》. 維基文庫 (中文). 
  4. ^ 梁書•列傳第四十三》:「自是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並使興嗣為文,每奏,高祖輒稱善,加賜金帛。」
  5. ^ 太平廣記》:「梁周興嗣編次千字文,而有王右軍者,人皆不曉。其始乃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於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爲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而賞錫甚厚。」
  6. ^ 陳思《書菀菁華》:「隋僧智永,發其指趣,援於虞秘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
  7. ^ 張懷瓘. 連結至維基文庫 《書斷》. 維基文庫 (中文). 
  8. ^ 米芾. 連結至維基文庫 《海嶽名言》. 維基文庫 (中文). 
  9. ^ 董其昌. 連結至維基文庫 《畫禪室隨筆》. 維基文庫 (中文). 
  10. ^ 解縉. 連結至維基文庫 《春雨雜述》. 維基文庫 (中文). 
  11. ^ 都穆. 連結至維基文庫 《寓意篇》. 維基文庫 (中文). 
  12. ^ 包世臣. 連結至維基文庫 《藝舟雙楫‧述書下》. 維基文庫 (中文). 
  13. ^ 馮班. 連結至維基文庫 《鈍吟書要》. 維基文庫 (中文). 
  14. ^ 西安碑林博物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 藝術迷-日本收藏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真迹.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外部連結

  1. 故宮博物院-智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書法空間-智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書法空間-智永與《真草千字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書法空間-佛教之於智永、懷素的書法藝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書法字典-智永《真草千字文》氣韻飛坮,優入神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書法字典-智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書法欣賞-智永書法墨蹟《真草千字文》附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中國國家博物館-智永禪師800本《千字文》今何在[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