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盛澤鎮

座標30°54′29″N 120°39′57″E / 30.90801°N 120.66581°E / 30.90801; 120.6658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盛澤鎮
Shengze(漢語拼音
盛澤鎮的位置
地圖
坐標:30°54′29″N 120°39′57″E / 30.90801°N 120.66581°E / 30.90801; 120.6658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吳江區
村級區劃單位數
面積
 • 總計147.74 平方公里(57.04 平方英里)
人口
 • 戶籍人口13.3萬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2 05 09 105
電話區號+86 (0)0512
GDP(2016年)398億元
網站www.shengze.gov.cn

盛澤鎮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南部,是吳江區所轄的9個鎮之一,毗鄰浙江省嘉興市。盛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於江蘇省的最南端,地處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區的中心地帶,南接浙江湖州、嘉興,北依蘇州,東臨上海,西瀕太湖。2014年,盛澤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建成面積45.98平方公里、規劃工業產業區60平方公里,下轄8個社區、35個行政村,全鎮戶籍人口13.3萬、外來人口超30萬,是吳江區兩個主城區之一。盛澤鎮是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聞名於世,有「綢都」的美稱。2016年盛澤鎮的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接近日本人均GDP的水平,是全國人均值的6倍。創建於1986年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 2016年市場交易額實現1115多億元,連續九年成為全國紡織品專業市場第一。[1] 2017年, 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十。[2]2019年,中國百強鄉鎮排名第十。

歷史

盛澤鎮地處太湖平原,河網密佈,雨量充沛。

春秋時期,盛澤為兩國交界處。吳越相爭,該地時而為吳地,時而為越境。據民國《嘉興新志》載: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吳越交戰之槜李,即在今嘉興縣南部,為吳之南境。盛澤地處嘉北,當屬吳地。周元王三年(前473)亦即吳王夫差二十三年,吳為越所滅,此地屬越境。此後,歸屬屢有變更,唐中期後盛澤為嘉興之澄源鄉地。後梁開平三年(909),吳越王錢鏐割吳縣南地松陵,嘉興北境之綺川、平望、震澤、澄源、范隅、久詠六鄉,置吳江縣,盛澤始屬吳江縣。

弘治年間,盛澤仍以村名,居民僅五、六十家。嘉靖吳江縣誌》始稱盛澤為市。清順治四年(1647)建鎮制。乾隆五年(1740)移駐縣丞。咸豐十年(1860)七月初二至同治二年(1863)春,太平軍在盛澤建立地方政權,盛澤在此期間劃歸繡水縣(即浙江秀水縣,因太平天國諱秀)。

辛亥革命後,吳江、震澤兩縣複合為吳江縣,全縣劃為六市十二鄉,盛澤為六市之一。民國18年(1929)8月,全縣十八市鄉劃並為十個區,盛澤設第三區。民國26年7月,日軍侵華,11月9日盛澤鎮淪陷。民國29年,汪偽政權仍設盛澤為第三區,民國31年7月改稱第四區。抗日勝利後,國民政府軍隊於民國34年8月16日接管政權,盛澤復為第三區。

1949年5月6日盛澤解放,成立盛澤區人民政府,盛澤為區屬鎮。 1950年1月升格為縣直屬鎮。 1988年12月盛澤鎮與盛澤鄉合併,撤銷盛澤鄉建置,實行鎮管村體制。 2003年,南麻鎮、壇丘鎮併入盛澤鎮。

行政區劃

民國時期

清初,盛澤鎮區主要由西腸、充字兩圩組成,農村轄44圩。 同治年間,盛澤鎮區由5圩組成,農村轄范隅上鄉的23都,澄源上鄉的18都、20都、21都、22都等36圖139圩。 民國初年,鎮區範圍仍沿舊襲。民國18年(1929)8月,鎮區劃分為盛東、盛南、盛西、盛北、盛中等5鎮,農村劃分為桃源、澄溪、茅塔、溪南、溪北、大謝、北王、大鐘、長甸、鶯南、婁下、耽字、謝溪、南昆、黃溪、五牛、北角等17鄉。

1934年3月,5鎮仍襲舊制。農村重新劃分:原鶯南、耽字兩鄉合併為鶯南鄉;北角、黃溪和大鐘之北角、東角、大珣、新鎮、銘字5圩以及南昆鄉之闊字、大陳、小陳3圩,劃並改為紅豆鄉;大鐘鄉之大鐘、小鍾、南角、鉗字等圩併入謝溪,改名紅梨鄉;婁下、五牛兩鄉合併,仍名婁下鄉;長甸鄉之餘字圩劃入溪北,並由第7區劃入霖安鄉。鎮區轄有:盛東鎮轄36閭,194鄰;盛南鎮轄25閭,121鄰;盛西鎮轄20閭,147鄰;盛北鎮轄37閭,184鄰;盛中鎮轄45閭,233鄰。農村轄有:鶯南、紅豆、紅梨、婁下、長甸、桃源、北王、南昆、澄溪、茅塔、溪南、大謝、溪北、霖安等14鄉,計552閭,2665鄰。

1934年底改閭鄰為保甲制後,盛澤全區轄5鎮,14鄉,計106保,1345甲。

1946年8月,原盛中、盛西鎮合併為盛南鎮,盛南、盛東、盛北鎮合併為盛北鎮,並將桃源鄉大飽圩仍劃入鎮境。農村原13鄉劃為大謝、長安、溪南、溪塔、紅豆、樓鶯、南澄、鏡源等8鄉。

1947年10月,盛南、盛北合併為盛澤鎮。原紅豆、樓鶯擴並為洪福鄉,南澄、鏡源擴並為新杭鄉,長安、溪南擴並為忠介鄉,大謝、溪南擴並為謝聖鄉。鎮、鄉下仍為保甲,計102保,1097甲,其中鎮區有24保,354甲。

共和國時期

1950年1月,盛澤鎮升為縣直屬鎮,下設1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街道下編居民小組。

1957年建立4個護倉點,各轄4個街區。

1960年7月,全鎮成立工廠、花園、太平、里安、蕩口及紅星6個管理區,1962年7月改為5個聯合辦事處:太平聯辦,工廠聯辦,花園聯辦,里安聯辦,紅星管理區改為蔬菜大隊。

1981年撤銷聯合辦事處,恢復街道居民委員會。至1986年7月,全鎮有1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6個新村居民委員會和1個蔬菜大隊。

1988年12月盛澤鎮與盛澤鄉合併,撤銷盛澤鄉建制,實行鎮管村體制,下轄32個行政村。2000年7月,壇丘鎮併入盛澤鎮,2003年12月,南麻鎮又與盛澤鎮合併。

2011年7月,盛澤鎮啟用全新的社區建制,原有的11個社區被重新劃分為8個。

2013年,盛澤鎮下轄8個社區、35個行政村。具體為:農村轄紅洲、茅塔、聖塘、楊扇、興橋、群鐵、東港、前躍、幸福、黃家溪、北角、勝天、荷花、永和、盛虹、漁業、壇丘、人福、龍橋、郎中、溪南、雙熟、北旺、南塘、壩里、大謝、壇丘漁業、西白洋、橋南、莊平、寺西漾、永平、龍北、沈家、七莊35個行政村,市鎮轄目瀾、衡悅、山塘、橋北、舜湖、鏡湖、壇丘、南麻8個社區居委會。

現轄

橋北社區、​壇丘社區、​盛虹社區、​永和社區、​茅塔社區、​楊扇社區、​蔬菜社區、​盛漁社區、​郎中社區、​西白洋社區、​譚漁社區、​南麻社區、​舜湖社區、​衡悅社區、​山塘社區、​目瀾社區、​鏡湖社區、​東港村、​紅洲村、​聖塘村、​興橋村、​群鐵村、​前躍村、​幸福村、​黃家溪村、​北角村、​勝天村、​荷花村、​壇丘村、​雙熟村、​人福村、​龍橋村、​溪南村、​北旺村、​南塘村、​壩里村、​大謝村、​橋南村、​永平村、​龍北村、​沈家村、​七莊村、​莊平村和寺西洋村[3]

經濟

盛澤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歷史上很早就發展了大規模的蠶桑絲綢業,號稱綢都,享有「日出萬綢,衣被天下」的美譽。現在鎮內擁有國內最大的絲綢紡織品專業市場——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現在,盛澤鎮仍然是吳江區的經濟重鎮,工商業均占很大份額。

概況

2012年,盛澤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5億元,增長11.15%;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13億元,增長15.3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增長20.02%;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達到945億元,增長15.1%。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8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24.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46.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億元,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繼續實現超千億,全國中小城市百強鎮排行榜盛澤鎮列第十三位。

第一產業

農副業是盛澤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除了農田基本建設外,先後建成駝鳥、特種水產、苗豬、蔬菜、蠶桑、苗木等種養基地數十個。 2013年,盛澤鎮農林牧副漁總收入3.90億元。實種水稻、小麥、油菜面積分別為3.38萬畝(2253.33公頃)、2.99萬畝(1993.33公頃)、1706.47畝(113.76公頃),總產分別2.15萬噸、1.05萬噸和295.2噸,實現總收入8154.04萬元;水產養殖面積9322畝(621.47公頃),全年漁業總收入6797.33萬元;苗木種植面積9374畝(624.93公頃),果品面積1009畝(67.27公頃),全年實現林果收入1.20萬元;常年蔬菜面積3209畝(213.93公頃),季節性蔬菜4000畝(266.67公頃),上市蔬菜1.93萬噸,總收入5776.02萬元;桑地面積3309畝(220.6公頃),全年飼養蠶種670張,蠶繭總收入135.22萬元。全年出欄生豬1.40萬頭,苗豬1.24萬頭,出欄禽類13.90萬羽,出產蛋品1108.20噸,哺坊生產苗禽30萬羽,畜牧業生產總收入6078.38萬元。

第二產業

盛澤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絲綢紡織重鎮,早在明清時期就有發達的絲綢織造和繁榮的絲綢貿易,與蘇州杭州湖州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綢都。截止到2012年,全鎮擁有各類企業2300多家,12萬多台無梭織機,年產各類紡織品100億米,300萬噸紡絲能力,30億米印染後整理產能。擁有4隻中國馳名商標,2隻國家級行業集體商標。2014年,全鎮擁有各類紡織企業2500多家,13萬多台無梭織機,年產各類紡織品100億米,325萬噸紡絲能力,30億米印染後整理產能。位於盛澤鎮區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創建於1986年,市場區域面積達到4平方公里,2014年市場交易額繼續實現超千億。

第三產業

2009年,盛澤鎮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23.1億元,增長13.85%,實現服務業增加值82.92億元,增長17.2%,服務業佔GDP比重提高;全社會用電量54.61億千瓦小時,增長1.83%。2010年,盛澤鎮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80.2億元,比2009年增長19.5%。2013年,盛澤鎮服務業增加值146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3.2%,比重比2012年提高2%,服務業稅收18.1億元。

交通

2000年以後,大規模投資於鎮區基礎設施,形成了縱、橫、環路結合的道路交通網,擁有若干廣場、公園,城市化水平位於江蘇各鎮最前列。盛澤鎮有G1522 常台高速公路 524國道和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與 318國道 312國道G2 京滬高速公路-G42 滬蓉高速公路G60 滬昆高速G50 滬渝高速公路G1521 常嘉高速公路S12 申嘉湖高速和太浦河相銜接。處於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內,具有良好的交通條件。

正在建設中的滬蘇湖高鐵,將途徑盛澤鎮並設站。

名人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17-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5). 
  2. ^ 存档副本. [2017-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3. ^ 2023年盛泽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