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辯 (武寧縣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辯(563年—618年2月16日),警略隋朝將領。

生平

家世

馮翊蒲城人。祖王訓,因行商致富,西魏年間,出粟助給軍糧,為假清河太守。[1][2]

早期仕途

王辯年輕時學習兵書,尤善騎射,慷慨有大志。北周年間,以軍功授帥都督。隋朝開皇初年,遷大都督。仁壽年間,遷車騎將軍[1][2]

隋煬帝登基初,皇弟漢王楊諒作亂。王辯隨尚書左僕射楊素討平之,賜爵武寧縣男,邑三百戶。三年後,遷尚舍奉御。從征吐谷渾,拜朝請大夫。數年後,轉鷹揚郎將。隋煬帝征高句麗時,以功加通議大夫,不久遷虎賁郎將。[1][2]

平亂身亡

隋末民變之際,山東有民變,隋煬帝引王辯升御榻,問方略。王辯談論平亂之法,煬帝稱善:「果然如此,賊不足憂。」於是將隨行步騎三千給王辯統領,擊敗變軍,賜王辯黃金二百兩。勃海變軍高士達自號東海公,有眾數萬人。煬帝令王辯擊之,屢挫其銳。煬帝在江都宮,聞訊召王辯,相見後禮賜甚厚,又令他去信都討伐高士達,王辯又擊破之,得煬帝優詔褒顯。[2]

大業十二年(616年),時值隋末民變張金稱郝孝德孫宣雅、高士達、楊公卿時季康竇建德魏刀兒等寇掠河北,屠陷郡縣;隋將帥敗亡者相繼,只有王辯、清河郡丞楊善會數戰有功。[3]張金稱以輕兵掠冠氏,楊善會與平原通守楊元弘率步騎數萬襲其本營,王辯軍亦至,張金稱離開冠氏去救援,於是與王辯交戰,不利,楊善會選精銳五百趕赴,所向披靡,王辯軍也復振。張金稱退守本營,隋朝諸軍各自回軍。[4]王辯進兵攻打變軍,所向皆捷,深為變軍所憚。瓦崗軍領袖翟讓進犯徐州、豫州,王辯進軍,頻頻擊退之。翟讓不久與瓦崗軍另一領袖李密屯據洛口倉。[1][2]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煬帝遣江都通守王世充率江、淮勁卒,將軍王士隆率邛黃蠻,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韋霽、時任河南大使虎牙郎將王辯等各率所領同赴東都洛陽討伐李密。九月,王世充、韋霽、王辯及河內通守孟善誼、河陽郡尉獨孤武都各率所部會於洛陽,唯有王士隆沒有按期趕到。[5]王辯隨王世充與李密對峙,相持於洛水。[1][2]

大業十四年(618年)正月,王世充得留守洛陽的皇孫越王楊侗派來的援兵,進擊李密於洛北,敗之,於是屯兵鞏北,命諸軍各自造浮橋渡洛水攻打李密,先造成橋的先進兵,前後不一。時任虎賁郎將王辯破李密外柵,李密營中驚擾,將要潰敗,隋軍即將殺入;王世充不知,擔心將士勞累睏倦,鳴角收兵,李密因而率數百敢死銳卒分三隊反擊,王世充大敗,爭橋溺死者萬餘人。王辯身披重甲,到洛水時,橋已經壞了,只能涉水渡河,到中流時,因溺水者拉扯而墜馬。敗軍相互踐踏,王辯無法上馬,終於也被溺死,三軍莫不痛惜。[1][2]孟善誼、其他虎賁郎將楊威劉長恭梁德重董智通霍世舉等都陣亡。王世充僅自免,[6]洛北諸軍皆潰,獨孤武都投降李密。[7][8]王世充不敢回洛陽,北奔河陽[9]後來自己下獄請罪,雖被楊侗遣使赦免召還,收合亡散得萬餘人後,也屯含嘉城不敢復出。[10]

評價

  • 《隋書》:王辯殞身勍敵,志實勤王。[1]
  • 《北史》:王辯殞身勍敵,志在勤王。[2]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78》,出自李延壽北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64》,出自魏徵隋書

註釋及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