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良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良和(1963年),原籍浙江紹興香港出生,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1]

已婚,並有一個女兒。

學歷及履歷

王良和於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取榮譽文學士銜,後於香港大學得中文系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並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證書。1996年加入教育學院。歷任香港各大文學獎評判。著有詩集《驚髮》、《柚燈》、《火山之磨》、《樹根頌》、《尚未誕生》、《時間問題》;散文集《秋水》、《山水之間》、《魚話》、《女馬人與城堡》、《街市行者》;小說集《魚咒》、《破地獄》、《蟑螂變》、《來娣的命根》;評論集《打開詩窗──香港詩人對談》、《余光中、黃國彬論》、《文本的秘密:香港文學作品析論》;編有《鍾偉民新詩評論集》、《西瓜開門,冬瓜開門──香港優秀童詩欣賞》。合編和合著的語文教學著作有:《新詩教學》、《古典文學教學》、《現代文學教學》、《文學專題教學》、《語文和文學教學──從理論到實踐》、《小學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初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高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新世紀語文和文學教學的思考》、《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理念與策略》、《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多角度思考》、《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課堂實例》、《教出語文新天地》等。

曾任《公教報-青原篇》、《呼吸》編輯、香港青年作者協會出版幹事及《星島日報》專欄作者。歷任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及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判。

他寫的小說感動迷人,吸引不少人觀看。

曾獲獎項

曾獲第七、八、九屆「青年文學獎」;三、四、六、八、十一屆「中文文學創作獎」;一九八三年度「大拇指詩獎」;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首獎、散文組推薦優秀獎;第七及第十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首獎、「2016香港藝術家年獎:年度藝術家獎(文學藝術)」。小說選集《蟑螂變》獲《亞洲洲刊》評為全球華文「2015年十大小說」。[2]

研究及教學興趣

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及香港文學、文學創作、中國文學教學、小學寫作教學、兒童文學。

作品

  • 詩集《驚髮》(1986年)、《柚燈》(1991年)、《火中之磨》(1994年)、《樹根頌》(1997年)、《尚未誕生》(1999年)、《時間問題》(2008年)、《進山》(2024年)
  • 散文集《秋水》(1991年)、《山水之間》(2002年)、《魚話》(2008年)、《女馬人與城堡》(2014年)、《異能司機》(2024年)
  • 小說集《魚咒》(2002年)、《破地獄》(2014年)、《蟑螂變》(2015年)、《來娣的命根》(2019年)
  • 評論集《打開詩窗──香港詩人對談》(2008年)、《余光中、黃國彬論》(2009年)、《文本的秘密:香港文學作品析論》(2019年)
  • 詩觀的衝突與主流的競逐:香港八、九十年代詩壇的流派紛爭──以「鍾偉民現象」映照(哲學博士論文──香港浸會大學,2001年)
  • 鍾偉民新詩評論集,青文書屋2003年7月出版
  • 「青年文學獎與「余派」之說」,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聯合出版《中文學刊》4期,2006年,頁319-358。
  • 「從偉大、聖潔到回歸原鄉──論黃國彬的崇高感與飛升意識」,收入陳炳良、梁秉鈞、陳智德編《現代漢詩論集》,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2005,頁283-304。
  • 小學中國語文教材中的文學元素──台灣《國語實驗教材》的啟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通訊》第71期,2004年9月,頁2-12。
  • 「三種聲音──論余光中「香港時期」的詩歌」,收入陳學超主編《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文學》,香港,香港教育學院,2004,頁373-388。
  • 「新詩教學」,收入唐秀玲、鄭佩芳、王良和、鄺銳強、司徒秀薇、謝家浩合編《語文和文學教學──從理論到實踐》,香港,香港教育學院,2004,頁116-127。
  • 學術研究發表[3]
  • 文本研究
    • 王良和(2017):從觀念更新到作詩、補詩、評詩能力的開展──新詩創作教學模式的探討,樊善標等編,《童心童夢──文學創作教學論集》,(27-34),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 王良和(2012):眼睛的漫遊──讀梁秉鈞三首街道詩,輯於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上卷)》,(頁179-202),香港,文化工房。
    • 王良和(2012):蟬鳴不絕的堅持──與梁秉鈞談他的詩,輯於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上卷)》,(頁70-95),香港,文化工房。
    • 唐秀玲、張壽洪、鄺銳強、王良和、司徒秀薇編著(2010):《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理念與策略》,香港,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 唐秀玲、王良和、張壽洪、司徒秀薇、鄺銳強、謝家浩編著(2010):《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多角度思考》,香港,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 王良和(2010):〈中學朗讀教學與評估個案分享〉,王良和、司徒秀薇、唐秀玲,《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課堂實例》,(23-46),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 王良和(2010):〈朗讀教學與評估的基本理念〉,唐秀玲、張壽洪、鄺銳強、王良和、司徒秀薇,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理念與策略,(71-88),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 王良和(2010):小學朗讀教學與評估個案分享,王良和、司徒秀薇、唐秀玲,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課堂實例,(1-22),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 王良和、司徒秀薇、唐秀玲(2010):《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課堂實例》,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 王良和 (2010). <淒美而不可解—試解鍾偉民的《蝴蝶結》>. ., 收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合編:《都市蜃樓—香港文學論集》 (335-358).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 王良和(2009):《余光中、黃國彬論》,香港,匯智出版社。
    • 王良和(2008):《打開詩窗——香港詩人對談》,匯智出版社。
    • 王良和(2008):淒美而不可解——試解鍾偉民的<蝴蝶結>,輯於楊玉峰編《騰飛的歲月——1949年以來的香港文學》,(頁446-467),香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 王良和 (2008). 從觀念更新到作詩、補詩、評詩能力的開展——新詩創作教學模式的探討. 輯於何文勝、張中原編《新時期中國語文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頁277-289). 香港: 文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8):賈平凹的巔峰之作——略談《秦腔》,輯於黃子平編《「紅樓夢獎2006」賈平凹得獎專輯》,(頁135-138),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及謝家浩(編)(2007):《初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及謝家浩(編)(2007):《小學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及謝家浩(編)(2007):《新世紀語文和文學教學的思考》,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及謝家浩(編)(2007):《高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梁秉鈞的街道詩──高中新詩教學設計的「鑒賞旁述」,輯於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和謝家浩編《新世紀語文和文學教學的思考》,(頁20-45),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第一章 新詩教學,輯於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和謝家浩編《初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頁1-42),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第一章 新詩教學,輯於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和謝家浩編《高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頁1-43),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第二章 新詩教學(第二學習階段),輯於唐秀玲、王良和、鄭佩芳、鄺銳強、司徒秀薇和謝家浩編《小學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頁55-87),香港,文星圖書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6):眼睛的漫遊──讀梁秉鈞的三首街道詩,輯於編《第六屆香港文學節研討會論稿匯編》,(頁31-57),香港,香港藝術發展局。
    • 王良和(2006):創意文章有個性,輯於張永德編《教出語文新天地》,(頁99-101),香港,啟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帶領孩子讀詩,輯於張永德編《教出語文新天地》,(頁11-13),香港,啟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批改的藝術,輯於張永德編《教出語文新天地》,(頁97-98),香港,啟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朗讀體會情意,輯於張永德編《教出語文新天地》,(頁9-10),香港,啟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發現李白,輯於張永德編《教出語文新天地》,(頁84-86),香港,啟思出版社。 學術期刊
    • 王良和(2012):堅實與脆弱──析西西的《碗》,《《人文中國學報》》,第18期,頁341-365。
    • 林喜傑、王良和 (2011). 《追求深入血肉的詩歌—與王良和談他的詩》. 《百家》, 14, 10-21.
    • 王良和(2010):生與死的色彩──析胡燕青〈彩店〉,《《文學論衡》》,17,78-88。
    • 王良和 (2010). 《憑倒影去觀察自己—與黎翠華談她的散文》. 《香港文學》, 310, 10-21.
    • 王良和(2008):梁秉鈞的街道詩——高中新詩教學設計的理念,《《現代中文文學學報》第8.2及9.1期》,頁397-409。
    • 王良和(2008):逆反連扣,別有蒼涼——與飲江談他的詩,《《字花》》,16,頁90-97。
    • 王良和(2008):瑰麗的聖光——與黃國彬談他的詩,《《城市文藝》第30期》,頁47-59。
    • 王良和(2008):從《焚琴的浪子》到《江山夢雨》──與馬博良談他的詩,《《香港文學》第280期》,頁4-12。
    • 王良和(2006):青年文學獎與余派之說,《《中文學刊》第4期》,頁319-357。 論壇發報
    • 王良和(2016,6):從觀念更新到作詩、補詩、評詩能力的開展──新詩創作教學模式的探討,「文學創作教學」學術研討會,香港。
    • 王良和(2014,5):拆解中心與競逐主流──八十年代香港詩壇「現代派」與「余派」的論爭,第六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花蓮。
    • 王良和(2008,4):淒美而不可解──試解鍾偉民的〈蝴蝶結〉,論文發表於「騰飛的歲月──1949年以來的香港文學研討會」,香港。
  • 其他作品:
    • 《中秋與花燈》、《山水之間》、《柚子三題》、《茶》及《常常,我想起那間屋》被選為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新課程》參考篇章
    • 《柚燈》、《秋水》及《山水之間》被選為香港中學中國語文《新課程》參考書籍
    • 《自由如綠》(合著),2018年4月,ISBN 9789887866909
      • 其餘作者為董啟章、曹疏影、謝曉虹、袁兆昌、鄧小樺、黃碧雲、盧勁馳、何福仁、鄭單衣、周思中、陳麗娟、黃怡、馮睎乾、鍾國強、胡燕青、陳慧、洪曉嫻、韓麗珠、張婉雯、淮遠、劉芷韻、甄拔濤、陳曦靜,24位香港作家書寫西九植物園區的24種植物,而王良和說的是關於木油樹的故事。

參考資料出處

  1. ^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人員.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 2018-19 [2019-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2. ^ 教育大學行政部. 教育大學教學人員 | 王良和. 教育大學. 2018-19學年 [2019年2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12日). 
  3. ^ 教育大學. 教育大學教學人員 | 王良和. 教育大學. 2018-19學年 [2019-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