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1907年)
王平 王惟允 | |
---|---|
第四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 | |
任期 1977年12月—1985年3月 | |
前任 | 郭林祥 |
繼任 | 洪學智 |
個人資料 | |
別名 | 王明 |
出生 |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9月6日 清朝湖北陽新王英鎮東源大湖地村 |
逝世 | 1998年2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90歲)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范景新 |
兒女 | 兒子范曉光 |
母校 | 抗日軍政大學 |
職業 | 軍人 |
著作 | 《王平回憶錄》 |
宗教信仰 |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
獲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195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1958)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國共產黨 |
服役 |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 |
服役時間 | 1930年 - 1985年 |
軍銜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年) |
參戰 | 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韓戰 |
王平(1907年10月12日—1998年2月8日),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男,湖北陽新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
王平1926年在本鄉參加組織農民協會,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三軍團第三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第六師十六團政治處主任,第四師十一團政治委員,參加過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冀中軍區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委員、冀晉軍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北嶽軍區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志願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文化大革命」時期遭迫害,此後起用為炮兵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總後勤部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等職。
生平
早期革命生涯
王平生於湖北省陽新縣三溪口鎮大湖地村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在本鄉參加組織農民協會,任鄉農協委員和村農協負責人,組織群眾開展革命活動[1]。1930年5月,王平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三軍團第八軍一縱隊戰士,縱隊宣傳隊副隊長,機關槍連政治指導員,團黨總支書記,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參與進攻長沙的作戰[2]。1933年,紅軍整編後,任紅三軍團第3師第9團政治教導員,紅4師第11團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3]。
1934年10月,王平參加長征。曾在突破國軍第二道封鎖線時,奉命於汝城以南帶領11團為全軍開闢通路,並參加了奪占婁山關、攻克遵義、堅守老鴨山等戰鬥[3]。1935年11月起,任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先後參加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1936年6月入紅軍大學學習,12月任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與軍長賀晉年指揮部隊肅清延安以南地區土匪武裝[4]。
抗日戰爭時期
抗戰爆發後,王平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1937年9月,王平調任中共晉察冀臨時省委軍事部部長,隨羅榮桓赴冀西地區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10月,兼任阜平縣縣長、抗日義勇軍第二路總指揮部總指揮[5]。1937年11月,晉察冀軍區組建後,王平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指揮部隊參加反「八路圍攻」作戰[6]。1938年8月,王平調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冀中軍區政治委員,與呂正操率部參加粉碎日軍對冀中的戰役圍攻,進一步擴大冀中根據地[7]。
1939年9月,王平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委員,與司令員黃永勝率部參與百團大戰[需要較佳來源]。1942年9月,王平兼第3分區地委書記,指揮部隊粉碎日軍對北嶽中心區的多次掃蕩。1943年秋,在阜平縣城東北之神仙山地區,以1個團兵力牽制、迷惑日軍,同時指揮主力在外線打擊日軍,粉碎日軍圍攻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和後方保障單位的企圖,受到軍區通令嘉獎[3]。1944年10月,王平出任冀晉軍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冀晉區黨委書記。1945年5月,與司令員趙爾陸率部進軍雁門關,發起雁北戰役[8]。1945年8月,指揮冀晉軍區部隊參與對日反攻,一度攻入石家莊[9]。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續任冀晉軍區政治委員[10]。1947年11月,王平擔任北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兼一縱隊政治委員[11]。率部參加保北、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1948年春在察南綏東戰役中,指揮左翼兵團攻佔豐鎮、和林格爾等15座縣城。5月改任北嶽軍區司令員兼中共綏東工作委員會書記。同年秋率部參加察綏戰役,後回師攻佔張北,參加平津戰役[3]。1949年1月,任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指揮部隊迫使大同國軍放下武器[12]。 曾任陳王(陳正湘、王平)兵團政委,華北軍大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0月,王平任察哈爾省第一副主席兼省公安廳廳長、察哈爾省委常委,組織部隊肅清察哈爾境內土匪,領導肅反並進行土地改革運動。1951年4月,任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兼幹部管理部部長。1953年5月,王平參加韓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與司令員楊勇指揮所部進行夏季反擊作戰和金城戰役[13]。1955年3月,王平任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參與主持制定了國務院《關於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兵役委員會的組織和任務的規定》,主持擬制了《兵役工作條例》、《動員工作條例》等文件草案[2]。同年9月,王平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2月,王平再次入朝,9月任志願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委員,主持了志願軍最後三批的撤軍工作[14]。1959年2月,王平任位於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培養大批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1965年,到安徽六安參加四清。文化大革命時期,王平遭迫害,1967年始被關押五年。1975年,參加四屆人大。4月,王平任軍委炮兵政治委員,同年8月任武漢軍區政治委員,1977年9月任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77年12月,任總後勤部政治委員[15]。他同張震在軍內率先表態支持真理標準大討論[2]。1978年12月16日,中共軍事學院委員會發文為其平反。1979年11月,王平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980年1月,任中央軍委常務委員,分管軍委辦公廳工作,仍兼任總後勤部政委。1982年9月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85年3月,王平退出軍隊領導崗位。
王平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至5屆代表,第5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6]。1998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17]。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家庭
王平夫人范景新,1939年1月在河北阜平結婚[19];時任阜平婦救會主任,其妹范景明嫁中將王宗槐、小妹范景陽嫁少將易耀彩[20]。
二人共有七個子女,兒子范曉光,曾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2005年晉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21]。
參考文獻
- ^ 王平:毛主席曾帮其改名 担任大军区政委时间最长. 人民網. 2015-02-10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中文(簡體)).
- ^ 2.0 2.1 2.2 王平同志生平. 人民日報. 1998-02-20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3.0 3.1 3.2 3.3 王平.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472. ISBN 978-7-80237-381-5.
- ^ 《羅榮桓傳》編寫組. 《罗荣桓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90. ISBN 9787800920516 (中文(簡體)).
-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449.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簡體)).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80. ISBN 978-7-80237-381-5.
- ^ 雁北战役.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2010-05-10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中文(簡體)).
- ^ 赵尔陆. 中央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09-02-02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471.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簡體)).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26. ISBN 978-7-80237-381-5.
- ^ 北京軍區《華北野戰部隊戰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部队战史. 解放軍出版社. 2011: 436. ISBN 978-7-5065-6162-4.
- ^ 中國軍事科學院. 抗美援朝战争史 第三卷.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579. ISBN 7-80137-390-1 (中文(簡體)).
- ^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394.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簡體)).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六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297. ISBN 978-7-80237-427-0.
- ^ 宋時輪主編. 中国大百科全书 軍事II.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9: 1048. ISBN 7-5000-0247-5 (中文(簡體)).
-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43. ISBN 7-5065-5031-8 (中文(簡體)).
- ^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 授予杨勇上将等国旗勋章. 人民日報. 1958-10-25: 2.
- ^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北京: 中華網. 2010-03-24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 ^ 三位开国将军与范家三姐妹的烽火情缘. 安慶晚報. 2012-03-25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0) (中文(簡體)).
- ^ 常州到汶川 范晓光中将跨越40年的常州情缘. 常州日報. 2009-05-09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中文(簡體)).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 ||
---|---|---|
前任: 李志民 |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委員 1957年10月-1958年10月 |
職務撤銷 |
前任: 藍文兆 |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政治委員 1975年4月-1975年8月 |
繼任: 張池明 |
前任: 吳 烈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政治委員 1975年8月-1977年9月 |
繼任: 趙辛初 |
前任: 郭林祥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 1977年12月-1985年3月 |
繼任: 洪學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