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漢(1882年—1974年)字一韓,號毅齋,晚號緘叟、涵叟,福建福州馬尾亭江象洋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
生平
王宜漢是清朝知府王有樹的曾堂侄孫,同光體閩派詩人王允晳的堂侄,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王助的堂伯,台灣立法院秘書處立法委員王思之父。王宜漢自幼入家塾,獲堂叔王允晳啟蒙。1896年,考入福州馬尾船政前學堂製造班第六屆,學習船艦製造以及法語,1905年冬畢業。王宜漢一直追隨林森,參加辛亥革命。1928年隨林森調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秘書。1932年,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秘書。1942年,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屆立法委員,同時仍任林森的秘書,當時人稱國民政府中央福建籍官員「四大台柱」之一。[1]
王宜漢擅長詩詞及書法,1930年代在南京中山陵興建時,曾題寫孫中山《建國大綱》中「民生主義」部分,刻於南京中山陵藏經樓碑廊內。孫中山《三民主義》全文由書法家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散木共十四人分別書寫而成。這些碑文的原稿保存在南京市檔案館。[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宜漢參加民革,曾任民革福建省委委員。他還獲聘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撰寫文史資料,編纂《福建船政史》。[1]
1974年,王宜漢在福州病逝,享年92歲,葬於福州馬尾亭江鎮象洋山。[1]
參考文獻
|
---|
1935年1月12日 共86名 | |
---|
1936年 |
- 1936年8月15日1名:葉夏聲(1943年3月9日免)
- 1936年9月5日5名:李登輝(1938年12月24日免)、馮自由(1943年4月12日免)、王毓祥、林庚白(1941年12月19日亡)、艾沙(1946年7月4日免)
- 1936年12月5日7名:盤珠祁(1940年5月25日免)、戴夏、張西曼、溫源寧(1947年9月1日免)、劉廷芳(1942年6月5日免)、凌冰(1940年4月27日免)、緱克敬
|
---|
1937年 |
- 1937年2月6日1名:李光漢(1942年7月18日免)
|
---|
1938年 | |
---|
1939年 |
- 1939年1月7日2名:全增嘏(1942年3月28日免)、吳雲鵬
- 1939年1月20日1名:陳伯莊(1946年6月25日免)
- 1939年3月9日1名:王禮錫
- 1939年9月18日1名:凌璋
|
---|
1940年 |
- 1940年2月17日1名:劉志平
- 1940年4月2日1名:陸亞夫(1945年9月29日免)
- 1940年4月27日1名:洪瑞釗
- 1940年5月25日1名:馬曉軍
- 1940年8月7日1名:張鳳九(1947年4月12日免)
|
---|
1941年 |
- 1941年5月23日3名:羅友仁(1947年5月8日免)、趙巨旭、趙珮
- 1941年6月4日1名:曾彥
- 1941年6月18日1名:袁世斌(1946年6月25日免)
- 1941年7月3日2名:葉秋原(1942年3月28日免)、陳紫楓
- 1941年9月25日2名:連聲海(1942年3月28日免)、朱學範(1945年2月3日免)
|
---|
1942年 | |
---|
1943年 |
- 1943年2月18日1名:盛振爲
- 1943年3月9日1名:連聲海
- 1943年4月12日1名:王泉笙
- 1943年5月1日1名:董霖(1945年3月21日免)
|
---|
1944年 |
- 1944年1月22日1名:柳克述
- 1944年7月10日1名:陳揚鑣
|
---|
1945年 | |
---|
1946年 | |
---|
1947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