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獵潛大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61年在聖地亞哥,美國軍艦「基爾薩奇」號與其編隊的獵潛大隊護航

獵潛大隊Hunter-killer Group[a],也被稱為護航支援大隊(Convoy Support Group),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負責主動部署並攻擊敵方潛艇反潛艦艇編組。隨着信號傳遞、加密情報以及探測技術的進步,使得盟軍能夠組建小型艦隊,用以主動搜尋並擊沉敵方潛艇。冷戰期間也存在類似的艦隊編組。每個獵殺大隊通常會以護航航空母艦為核心以提供偵察機和空中掩護,並配備若干裝有深水炸彈刺蝟炮驅逐艦護航驅逐艦護衛艦以及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艇。

起源

獵潛大隊這個概念出現於1942年,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組織一組戰艦來加強跨大西洋護航隊的護航船團。1943年初的盟軍大西洋護航會議決議建立10個反潛艦隊,每個艦隊配備一艘護航航空母艦。5個由英國-加拿大聯合組建的大隊負責北大西洋護航航線,另外5個由美國組建的大隊則負責中大西洋的UG護航航線[2]。隨着越來越多的適用艦船可用於保護貿易護航隊,較快的艦船被編組成機動支援小隊,以便在護航隊受到威脅時提供快速而強大的增援。如果不需要返回護航隊掩護站,這些支援小隊的艦隻可以集中火力壓制和摧毀潛艇。1943年3月初,每個西部近海護航編隊減少一艘護衛艦、小型巡航艦或驅逐艦,以形成四個支援編隊,而抽出的半個艦隊的驅逐艦被編組為第五個支援編隊。[3]

作戰經歷

1943年4月初,第2支援大隊的黑天鵝級護衛艦英語Black Swan-class sloop開始執行直布羅陀護航路線作業,而第1支援大隊的河級護衛艦英語River-class frigate以及第3支援大隊的O和P級驅逐艦英語O and P-class destroyer開始響應遭受攻擊的HX英語HX convoysSC英語SC convoysON英語ON/ONS convoys護航隊。首批配備護航航空母艦的支援大隊是4月下旬圍繞「射手」號英語HMS Archer (D78)「欺騙者」號英語HMS Biter (D97)組建的第4和第5支援大隊。美國海軍的第一個支援大隊是圍繞航空母艦「博格」號組建的,並配屬有幾艘威克斯級驅逐艦克萊門森級驅逐艦[3]。每個支援大隊大約分配了6艘艦艇,但由於損壞和機械故障,能夠執行任務的通常只有3到4艘。第1和第2支援大隊艦船速度較慢,這極大的限制了它們與其他支援大隊一起行動的能力。而E和F級英語E and F-class destroyerI級英語I-class destroyerL和M級英語L and M-class destroyer以及O和P級驅逐艦則在第3、第4和第5支援大隊之間穿梭執行任務。沒有護航航空母艦的支援大隊則由遠程巡邏轟炸機協助[4]。這幾支早期建立的支援大隊在1943年5月的轉折點戰役(被稱為「黑色五月英語Black May (1943)」)中做出了顯著貢獻[5]。隨着反潛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的生產數量超過了護航船隊所需的數量,更多的支援大隊被組建起來[6]

冷戰準備

隨着冷戰緊張局勢的加劇,美國海軍組建了現代化的獵潛大隊,以應對蘇聯潛艇可能攔截北美向歐洲北約盟國運送物資的威脅。隨着現代反潛飛機變得日趨龐大,以至於無法在護航航空母艦上起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被重新歸類為反潛航空母艦。一些二戰時期的驅逐艦被重新分類為護航驅逐艦,用RUR-4「阿爾法」英語RUR-4 Weapon Alpha或刺蝟炮取代了艦炮和魚雷。作戰理論預期每艘反潛航空母艦會有八艘護航驅逐艦進行護航。其中四艘護航驅逐艦負責為反潛航空母艦提供近距離護衛,而另外四艘負責攻擊由飛機探測到的潛艇。越南戰爭期間,作戰行動高昂的成本阻礙了這些反潛艦艇在設計壽命到期後接受替換。而新投入使用的SOSUS系統和岸基洛歇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也接替了逐漸消失的反潛航空母艦獵潛大隊,在大洋中執行反潛搜索和攻擊任務。[7]

腳註

註釋

  1. ^ 譯名參考自《國防科學技術敘詞表》[1]

引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