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浙江圖書館

座標30°09′50.0″N 120°05′49.7″E / 30.163889°N 120.097139°E / 30.163889; 120.09713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浙江圖書館
之江總館
地址 中國杭州市之江文化中心(總館)
座標30°09′50.0″N 120°05′49.7″E / 30.163889°N 120.097139°E / 30.163889; 120.097139
建立1900年
收藏
規模500多萬冊截至2014年
其他資訊
館長徐曉軍
網站http://www.zjlib.cn
地圖
地圖
浙江圖書館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上城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8-0584-5-068
認定時間2019年10月
保護歷史
1989年12月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擴充)

浙江圖書館,有時簡稱浙圖,創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是中國創辦最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現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館藏文獻673.44萬冊(件)[1]

歷史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11月,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杭州士紳邵章胡煥等呈請杭州知府朱啟鳳核准,在城東菜市橋畔東城講舍舊址創辦杭州藏書樓,向當地士子免費閱借,創辦時藏書718種、9499冊,並在1902年刊行了《杭州藏書樓書目》向社會公示[2]:第2-3頁[3]。光緒二十九年(1903)浙江巡撫聶緝槼、行省翁曾桂與學政張亨嘉將杭州藏書樓改為官辦,更名為浙江藏書樓,藏書擴大到3.5萬冊,隸屬浙江提學使司管理,並撥款在城中豐樂橋建大方伯里館舍[注 1],光緒帝賜匾「敦彝牖慧」。據《浙江藏書樓閱書借書章程》,時讀者無論身份,凡「志在通知古今中外者」,均准入樓閱書借書[注 2]。《章程》還涵蓋了圖書館開放時間,館內的服務狀況等內容[2]:第4-5頁。之後在聶緝槼望擴大館藏規模的奏請以及光緒帝的批准下,各省局的書片陸續發往了藏書樓[2]:第7頁。宣統元年(1909)清廷預備立憲,在各省設圖書館,經御批准奏,浙江巡撫增韞將浙江藏書樓與浙江官書局合併,改建為浙江圖書館,並請撥文瀾閣旁空地建新館舍(即孤山館舍)。宣統三年(1911)7月經浙江省諮議局議決,將僅存的江浙三館之一的文瀾閣所藏《四庫全書》及其他閣藏圖書撥歸浙江圖書館[4]

民國元年(1912)夏建成孤山館舍(白樓),元年2月25日由錢恂出任館長,期間他為保護《四庫全書》將《全書》遷到了紅樓,在浙江教育司司長沈鈞儒在政務會上的提議下紅館成為了浙江圖書館的分館[2]:第16 - 17頁,次年(1913)浙江圖書館改稱浙江省立圖書館,並將白樓作為總館並正式開館[2]:第9頁,第四年(1915)杭州圖書館與北京兩地開展了歷時8年對以《四庫全書》為底本的286卷書籍的補抄[2]:第17頁,圖書館還選送了《浙江通志》等十種木印書籍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展出[2]:第28頁,五年(1916)改稱浙江公立圖書館,十六年(1927)復名浙江省立圖書館。自1930年起浙江圖書館在杭州城區內開設5處圖書流通點,使用了自主設計的便捷流通書架,並在航船江興輪上開展了圖書流通業務[2]:第20頁。民國二十年(1931)建成大學路館舍,由蔡元培題寫館名,浙江省立圖書館與浙江圖書館兩個館名並用,時有藏書24萬餘冊,其中1915年-1923年和1923年-1925年先後組織文瀾閣《四庫全書》乙卯補抄和癸亥補抄,使其大體恢復舊觀,並組織傳抄嘉業堂藏書樓所藏《永樂大典》原本44冊。至1935年藏書達32萬餘冊,成為除國立北平圖書館外藏書最多的省立圖書館。抗戰期間1937年12月1日圖書館遷址到建德、次年至永康、41年至麗水,在此期間大學路館舍的鋼鐵書架遭日軍劫掠,地下室也被其當作馬廄[2]:第43頁。館藏的《四庫全書》自遷到龍泉後一直向西遷至重慶。浙江圖書館與位於瑞安玉海樓搬移到青田縣的南田,善本則密藏在慶元縣,玉海樓的藏書也盡歸浙江圖書館[2]:第49頁,1945年底遷回杭州[4]。1932年1月學者陳訓慈擔任館長,他提出延長開館時間,在省內開辦通信借書等多項便民提議[2]:第31頁。陳訓慈還多次在館內舉辦展覽會與學術講座[2]:第34頁

1951年嘉業堂藏書樓併入,並獲贈蔣光焴衍芬草堂特藏共計9656冊書籍,1953年再次定名浙江圖書館,1998年建成曙光路新館,2000年新館正式開館並作為總館使用[5][6]

2023年8月29日,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啟用,包括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浙江圖書館之江新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浙江文學館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務中心。浙圖之江館一、二層首批配置有各類文獻30餘萬冊件,面向讀者提供借閱服務,未來館內將配備館藏文獻約600萬冊。之江館有古籍影印本開架閱覽區、少兒沉浸式閱讀空間、「書立房」躍層書房、「無涯學海」研修區、「文山藝海」階梯閱覽室等多個極具特色的閱覽空間。[7][8][9]

館舍

該館現設有館舍四處,分別為杭州市曙光路總館(西湖區曙光路73號、寶石山北麓)、孤山路古籍部(西湖區孤山路28號,西湖孤山南麓)、大學路館舍(上城區大學路102號)和湖州市嘉業堂藏書樓(南潯區南潯鎮)。作為總館的曙光路館舍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可藏書450萬冊。建築坐南朝北,自北向南順棲霞嶺的山勢逐步增高,以2-3層為主,局部4層,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筏基基礎,總體佈局呈品字型,東部、東南部為閱覽區,西部、西北部為學術交流區,中南部為書庫、採編部和業務工作管理區[10]

孤山館舍現用於收藏1949年5月之前的古籍文獻和民國圖書報刊,建築由白樓、紅樓和青白山居組成,白樓為普通古籍書庫和讀者閱覽室,紅樓為古籍編目室和修復室,青白山居為珍本書庫。白樓、紅樓均以外牆顏色命名,其中白樓為近代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專用建築之一,建於1911年5月至1912年夏,為兩層西式建築。紅樓位於白樓西側,原為清政府迎接德國皇太子威廉來杭而建造的國賓館,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亦為兩層西式建築,平面為正方形,四周設有迴廊,廊柱間以拱形牆飾連接[11]。青白山居又稱「楊虎大樓」,建於孤山之巔,原為上海警備司令楊虎的別墅,由胡釗設計,建於1936年5月至次年1月,主樓為三層建築,牆體、圍欄為西式風格,屋頂則採用中式歇山頂,1953年由政府收購併歸浙江圖書館使用,1954年3月起用於保存《四庫全書》文瀾閣本以及善本書,2002年4月《四庫全書》文瀾閣本又移入曙光路總館地下的善本書庫房保存[12]

大學路館舍現為閱覽室,建築由原浙江軍政府都督湯壽潛捐資建造,上海莊俊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於1929年至1931年3月,為兩層西式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為工字形,立面採用古典主義的縱橫三段式處理,底部為寬闊高大的台基,中部採用多立克式柱子巨柱式構圖,其中南立面的16根貼牆柱子將立面分隔為15間,正中3間開紅色鐵門,其餘各間設支摘式方格玻璃鋼窗,正中5間檐壁上為蔡元培所題「浙江圖書館」館名,兩側5間檐壁上各開5個長方形的白框橫窗。入內中間為大廳,左右翼和內室為閱覽室和書庫,屋頂為井字梁[13][14]

藏書和分類

日本福井靜岡栃木縣贈予圖書區

浙江圖書館現藏書500多萬冊,尤以《四庫全書》文瀾閣本和《古今圖書集成》著稱,此外也藏有敦煌經卷、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題跋本及日本、朝鮮、越南等外國刻本[5]。館藏古籍集中了數十家私家藏書樓舊藏,如南潯嘉業堂、龍游寒柯堂、上虞枕湖樓、四明墨懈樓、海寧衍芬草堂、餘姚梁弄五桂樓和慈城抹雲樓[15],此外在嘉業堂藏書樓還藏有古籍版片(雕版印刷古籍之後的原版留存)15萬片[16]

分類方面,杭州藏書樓時期按自行編制的分類法類分圖書報刊,光緒二十八年(1902)刊行的《杭州藏書樓書目》將藏書分為經學、史學(掌故與地附)、性理(哲學家言附)、辭章、時務、格致、通學七個主要類目,另附設報章、圖表、補遺三個類目。浙江藏書樓時期將館藏分作古籍和新籍兩類,分別按四庫分類法分類和自擬分類體系類分,其中光緒三十三年(1907)刊行的《浙江藏書樓書目》(乙編)將新籍分為法律、政治、宗教、教育、圖史、文學、文字、理學、算學、美術、雜誌、工業、商業、兵書、生理、農業十六個類目。1912年6月後,館藏分為保存(古籍中的珍善本)和觀覽(普通古籍及新籍)兩類,古籍分為經、史、子、集、宗教、叢書六類,新籍分為文學、哲學、歷史、宗教、天文、地理、博物、理化、數學、法政、農學、工學、商學、兵學、醫學、美術及稗官說部十七類。浙江省立圖書館時期,1924年開始採用杜定友世界圖書分類法類分中文平裝書及日文書,以杜威十進分類法類分西文書,1928年夏又統一改用王雲五《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17],現狀則採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研究和出版

浙江圖書館曾辦有《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文瀾學報》和《圖書展望》等多種刊物,其中1915年創辦《浙江公立圖書館年報》,後改稱《浙江圖書館報》,除報道館內情況外,也介紹世界各國圖書館的歷史與現狀。1927年創辦《浙江省立圖書館月刊》,後改稱《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包括學術論著、介紹評論、書報摘要、圖書館消息、館務紀要、統計、新書目錄以及國內外圖書館概況擷要等欄目,除反映館務、匯報進展外,也逐步擴大到對圖書館學研究成果的報道。此外在1935年還創辦《文瀾學報》季刊和《圖書展望》月刊,前者旨在研究中國傳統學術,以中國古代版本、目錄和校勘等方面的內容為重點,後者則類似於大眾性讀書刊物[18]

此外該館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11月曾舉辦浙江文獻展覽會,展出浙江圖書文物6000餘種2萬餘件(冊),觀眾達7.6萬人次,為中國近代史上首次也是最大的文獻博覽會[19]

圖集

參見

註釋

  1. ^ 位於今解放路(民國時稱中正街)葵巷附近,後改稱新民分館,1963年劃歸杭州圖書館。
  2. ^ 《浙江藏書樓閱書借書章程》第一條:「書樓之設,原以廣開民智,造就人才。無論進士、舉人、貢監、生童,但志在通知古今中外者,均准入樓閱書借書」。

參考文獻

  1. ^ 概况---浙江图书馆. 浙江圖書館. [2018-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浙江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主题展》. 浙江圖書館官網. 浙江圖書館工作人員.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3. ^ 程小瀾. 澎湃新知浙江潮 琅嬛清秘文澜阁——浙江图书馆精神百年回顾与展望. 圖書館. 2004, (6). ISSN 1002-1558. CNKI TSGT200406003. NSSD 12145604需註冊賬號查閱. 
  4. ^ 4.0 4.1 吳育良. 浙江图书馆的沿革述略(1900年~1949年).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2, 32 (5). ISSN 1003-1588. CNKI HNTX201205049需註冊賬號查閱. NSSD 44072290需註冊賬號查閱. 
  5. ^ 5.0 5.1 《浙江图书馆》. 浙江省文化廳. [2015-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6. ^ 《杭州市志 第七卷·文化艺术篇 第七章·图书》. 杭州市政府. [2015-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7. ^ 浙江正式启用之江文化中心. 文化旅遊部. [202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3). 
  8. ^ 浙江文化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启用 “四馆一中心”给群众更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cctv. [2024-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3). 
  9. ^ 之江文化中心:“四馆合璧” 精彩纷呈. 新華網. [2024-05-13]. 
  10. ^ 應長興; 林祖藻. 浙江省图书馆的建筑特色. 南方建築. 2002, (4). ISSN 1000-0232. CNKI NFJZ200204015. NSSD NFJZ2002004016需註冊賬號查閱. 
  11. ^ 韓斌. 孤山路28号,一座城市的精神轨迹. 杭州日報. 2011-05-19 [2015-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12. ^ 韓斌. 青白山居的静好岁月. 杭州日報. 2011-05-12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1). 
  13. ^ 傅宏明.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 浙江建築. 增刊. 
  14. ^ 周華誠. “浙图”大学路馆舍的时光秘境. 杭州日報. 2011-06-09 [2015-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7). 
  15. ^ 丁紅、程小瀾. 浙江图书馆的历史文献收藏及其特色.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2, (1): 34–37. ISSN 1005-6610. doi:10.16384/j.cnki.lwas.2002.01.012. CNKI TSGG200201011需註冊賬號查閱. NSSD 5787612需註冊賬號查閱. 
  16. ^ 劉慧. 浙图15万张雕版“颐养天年”. 浙江日報. 2014-05-15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17. ^ 吳育良. 民国时期的浙江省立图书馆. 圖書情報工作網刊. 2012, (12): 45–51. ISSN 2095-0586. CNKI TSWK201212010需註冊賬號查閱. 
  18. ^ 謝灼華. 二十世纪上半叶浙江图书馆馆刊的历史地位.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06, (1): 2–5. ISSN 2096-2363. CNKI TSGY200601001. 
  19. ^ 袁逸. 百年沧桑征典籍——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百年概述(1901-2005).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07, (2): 66–70. CNKI TSGY2007020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