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漿洗街街道

座標30°38′53″N 104°03′26″E / 30.64796°N 104.05712°E / 30.64796; 104.0571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漿洗街街道
街道
漿洗街街道的位置
地圖
坐標:30°38′53″N 104°03′26″E / 30.64796°N 104.05712°E / 30.64796; 104.0571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武侯區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51 01 07 001
電話區號+86 

漿洗街街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漿洗街街道成立於1953年,轄區位於成都市區西南、是成都市武侯區委、區政府所在地,位於武侯區中心地帶,坐擁城南黃金地段。轄區總面積5.45平方公里,漿洗街街道轄9個社區,戶籍人口109413人,常住人口186199人。聞名中外的武侯祠和極具蜀漢文化特點的錦里長街坐落其間,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多民族集居地。

歷史

2019年12月,武侯區調整部分街道行政區劃。撤銷雙楠街道,將原雙楠街道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漿洗街街道管轄,漿洗街街道辦事處駐洗面橋巷25號。

轄區內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武侯祠博物館、錦里長街、衣冠廟、萬里橋等,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侯祠。武侯祠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三義廟等部分組成,佔地83.12畝(55441.04平方米),是全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堂與陵園合一的名勝古蹟。祠內的珍貴文物還有唐碑。唐碑聳立在大門至二門之間,高367厘米,寬95厘米,憲宗元和年(809年)刻立,裴度撰文,柳公綽書丹。此碑因文章、書法妙絕和所稱頌的諸葛亮的功德絕世,在明代即被譽為:「三絕碑」。與武侯祠一牆之隔的是南郊公園。公園內有抗日將領劉湘墓園和相關的亭、堂,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建成於武侯祠大街高9.1米的漢闕,1994年製成重1851公斤、高3米的銅鑄大鼎,再現「三國蜀漢城」的物質文明和精神風彩。

漿洗街轄區是成都市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轄區內住有藏、回、蒙、彝、苗、滿等少數民族。轄區內有以經營藏傳佛教用品為主的民族用品一條街,街內有以藏族同胞為主的經營戶180多家。還有西藏自治區駐成都辦事處、甘孜州駐蓉辦事處、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醫院等少數民族的駐區單位。每逢火把節、潑水節、彝族年、藏曆年等西南民族大學及相關單位都要舉行慶典活動。

轄區內有獨特的教育優勢,有培養出數萬少數民族幹部的西南民族大學,有成都體育學院、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分校等大、中、小學校9所。轄區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四川省總隊成都醫院、通用醫療三六三醫院、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等9所醫院和16個診所以及社區醫療點,形成力覆蓋全轄區的醫療網絡。轄區交通便捷,商業網點眾多,是居家安置業的好地方。轄區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有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611所、省市機關和科研院所等120餘家。

近年來,漿洗街街道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立足街情,逐步闖出發展街道經濟的成功之路,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企業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漿洗街逐步形成以房地產業、經貿和第三產業為主,以旅遊休閒和餐飲娛樂為特色的街道經濟體系。

行政區劃

漿洗街街道下轄以下地區:[2]

雙楠社區、七道堰社區、廣福橋社區、楠欣社區、百花社區、少陵社區、蜀漢街社區、洗面橋社區、錦里社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