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縣
洱源縣 | |
---|---|
縣 | |
洱源縣縣城 | |
洱源縣(紅色)在大理州(粉色)和雲南省的位置 | |
坐標:26°06′47″N 99°57′24″E / 26.113057°N 99.956675°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政府駐地 | 茈碧湖鎮施滉路1號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譚利強[1] |
• 縣長 | 萬鵬[2] |
面積 | |
• 總計 | 2,515 平方公里(971 平方英里) |
海拔 | 2,060 公尺(6,760 英尺) |
人口(2020年)[3] | |
• 常住 | 248,147人 |
• 密度 | 98.7人/平方公里(256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59,051人 |
民族 | |
• 民族比例 | 白族63.08% 漢族29.04%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671200 |
電話區號 | 872 |
車輛號牌 | 雲L |
行政區劃代碼 | 532930 |
氣候 | 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3.9 ℃ |
• 年降水 | 732毫米 |
• 年日照 | 2250小時 |
本地生產總值(2021) | ¥85.71億[4] |
毗鄰 | 東:鶴慶縣 南:大理市、漾濞縣 西:雲龍縣 北:劍川縣 |
網站 | 洱源縣人民政府 |
主要參考資料:[5][6] |
洱源縣(白語:lod hol xuix)是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大理州北部,東距省會昆明市471公里,南距距州府下關鎮73公里。東與鶴慶縣相連,南與大理市、漾濞縣接壤,西與雲龍縣相鄰,北與劍川縣毗鄰。全縣面積2515平方千米,2020年總人口24.81萬人,縣人民政府駐茈碧湖鎮。
歷史沿革
洱源縣歷史悠久,西漢至隋朝均屬葉榆縣地。六詔時期,有浪穹詔、邆賧詔和施浪詔三詔位於洱源縣境內。南詔國成立後,屬於浪穹州。大理國時設寧北賧、鄧賧、鳳羽郡。元憲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德源兩個千戶所,隸屬於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雲南行省建立,置鄧川州,下設浪穹、鳳羽兩縣,隸大理路。明代撤銷鳳羽縣,並歸浪穹縣,設鄧川州,轄浪穹縣,隸大理府。清沿明建置。
民國元年(1912年),浪穹縣改稱洱源縣,鄧川州改為鄧川縣,兩縣先屬迤西道,後屬大理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洱源、鄧川兩縣同屬大理專區。1956年起同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鄧川、劍川三縣合併,成立劍川大縣。1961年10月,撤銷劍川大縣,原洱源、鄧川兩縣合併稱為洱源縣。2003年12月,將雙廊、江尾兩鎮劃歸大理市,江尾鎮改稱上關鎮。[7]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洱源縣地處橫斷山脈與雲貴高原交界地帶,境內山嶺縱橫,層巒疊嶂。總面積2614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佔11.6%,山區面積佔88.4%。地形垂直變化明顯,地貌複雜多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脈均為雲嶺支脈,由北向南延伸,主要山脈有東部的馬鞍山山脈,中部的羅坪山山脈,和西部的西羅坪山山脈。東北部馬鞍山支系南無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縣境處的烏梢箐口為最低點,海拔1,645米;縣城所在地海拔2,060米。
水系
境內河湖眾多,主要有三江(黑潓江、羅時江、永安江),三河(彌苴河、彌茨河、鳳羽河),五湖(茈碧湖、海西海、西湖、東湖、綠玉池)。洱海60%的水從洱源流入,其中茈碧湖有洱海的母親湖之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8][9]
氣候
洱源縣氣象數據(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4.2 (75.6) |
24.7 (76.5) |
28.5 (83.3) |
29.6 (85.3) |
31.6 (88.9) |
31.4 (88.5) |
30.6 (87.1) |
28.8 (83.8) |
29.3 (84.7) |
27.0 (80.6) |
24.8 (76.6) |
23.2 (73.8) |
31.6 (88.9) |
平均高溫 °C(°F) | 15.8 (60.4) |
17.3 (63.1) |
20.1 (68.2) |
22.6 (72.7) |
24.7 (76.5) |
25.3 (77.5) |
24.6 (76.3) |
24.4 (75.9) |
23.3 (73.9) |
21.8 (71.2) |
18.5 (65.3) |
16.2 (61.2) |
21.2 (70.2) |
日均氣溫 °C(°F) | 7.4 (45.3) |
9.2 (48.6) |
12.0 (53.6) |
15.0 (59.0) |
18.4 (65.1) |
20.5 (68.9) |
20.1 (68.2) |
19.3 (66.7) |
17.7 (63.9) |
15.1 (59.2) |
10.8 (51.4) |
7.6 (45.7) |
14.4 (58.0) |
平均低溫 °C(°F) | −0.4 (31.3) |
1.3 (34.3) |
4.1 (39.4) |
7.2 (45.0) |
11.9 (53.4) |
16.4 (61.5) |
16.6 (61.9) |
15.7 (60.3) |
13.8 (56.8) |
9.9 (49.8) |
4.4 (39.9) |
0.3 (32.5) |
8.4 (47.2) |
歷史最低溫 °C(°F) | −5.7 (21.7) |
−5.7 (21.7) |
−3.9 (25.0) |
0.1 (32.2) |
2.6 (36.7) |
9.3 (48.7) |
11.2 (52.2) |
8.5 (47.3) |
4.0 (39.2) |
1.1 (34.0) |
−2.1 (28.2) |
−7.6 (18.3) |
−7.6 (18.3)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6.6 (0.26) |
10.6 (0.42) |
15.7 (0.62) |
15.3 (0.60) |
53.9 (2.12) |
95.7 (3.77) |
152.4 (6.00) |
155.0 (6.10) |
116.0 (4.57) |
69.0 (2.72) |
18.9 (0.74) |
5.1 (0.20) |
714.2 (28.12) |
平均相對濕度(%) | 56 | 53 | 52 | 56 | 61 | 71 | 79 | 83 | 83 | 76 | 69 | 64 | 67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10] |
行政區劃
茈碧湖鎮、鄧川鎮、右所鎮、三營鎮、鳳羽鎮、喬後鎮、牛街鄉、煉鐵鄉和西山鄉。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洱源縣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48,147人,城鎮人口59,051人(佔23.80%),鄉村人口189,096人(佔76.20%)。共有男性125,000人、女性123,147人,性別比為101.50。0—14歲人口共46,885人(佔18.89%),15—59歲人口共158,227人(佔63.76%),60歲及以上人口共43,035人(佔17.3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共31,175人(佔12.56%)。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16,866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12,585人,佔15歲以上人口的6.25%。[12][13]2020年末統計,洱源縣戶籍人口共有89,857戶、300,137人[5]。
民族
洱源縣境內有白族、漢族、彝族、回族、傈僳族、納西族、藏族、傣族8個世居民族,共26種民族成分[5]。
民族 | 漢族 | 白族 | 彝族 | 回族 | 傈僳族 | 其他民族(21種) |
---|---|---|---|---|---|---|
人口 | 86,595 | 189,372 | 13,277 | 6,973 | 1,515 | 2,405 |
佔總人口比例 | 28.85% | 63.10% | 4.42% | 2.32% | 0.50% | 0.80% |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 | 88.68% | 6.22% | 3.27% | 0.71% | 1.13% |
經濟
洱源縣農業發達,盛產稻穀、蠶豆、烤煙、油菜、大蒜等。洱源境內適宜梅子生長,梅子產品已經形成產業化,洱寶雕梅和青梅爽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洱源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景點有大理西湖,茈碧湖。洱源境內多溫泉,目前主要開發的有大理地熱國和下山口溫泉度假村。
2022年,洱源縣生產總值達86.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06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3.85億元,下降10.1%;第三產業增加值39.07億元,增長2.6%。三次產業結構為39.2∶15.9∶44.9。人均生產總值35,457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0,592元、14,848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02,441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3億元,人均1,398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08億元,人均8,595元。[14]
交通
參考文獻
- ^ 县委书记谭利强与全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交流座谈.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2-07-09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7).
- ^ 领导之窗-万鹏.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7).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洱源縣統計局. 洱源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2-04-20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7).
- ^ 5.0 5.1 5.2 5.3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80. ISBN 978-7-5367-8809-1.
- ^ 段麗元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云南省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 2444. ISBN 978-7-5087-5306-5.
- ^ 洱源縣人民政府入門網站:建制沿革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8-02.
- ^ 洱源縣人民政府入門網站:自然地理[永久失效連結]
- ^ 洱源縣新聞信息網:洱源概況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3-03.
-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012-08-16 [202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 ^ 2023年洱源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2020.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037-9772-9.
- ^ 洱源縣統計局. 洱源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1-07-27 [2022-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3).
- ^ 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统计年鉴 2023.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3 [2023-12-14]. ISBN 978-7-5230-025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4).